电子物证
关注刑事证据科学前沿发展,传递电子物证技术最新趋势 (wechat feed made by @ttttmr https://wechat2rss.xlab.app)
2025年9月19日修订
看看侦查思路... ...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检察技术支持刑事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典型案例
纯粹技术交流,每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隐私治理体系,但为应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隐私保护挑战,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持续完善相关法律规则。
区块链存证背景下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在技术优势与诉讼公平之间寻求平衡,通过类型化规则构建既契合技术特性又符合证明规律的举证体系。
如何应对深度伪造技术给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带来的风险挑战,揭开伪造证据面纱,更加精准还原案件事实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网络犯罪手段、犯罪形态、危害后果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也为打击网络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来发现很多涉网案件开始使用CDN技术来隐藏源服务器IP,对司法机关取证封锁源头IP造成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对这种使用CDN技术的网站找到其背后搭建的那台源服务器的IP?本期特邀黑产研究专家阿辉将介绍CDN的一些相关知识和取证思路。
本文刊载于《公安学研究》2025年第3期。为方便阅读,编辑中对部分文本进行加黑并删除了文章脚注。
来自人大电子证据团队,仅供实务参考
电子数据调查实战技巧丨查看Windows系统电脑打印痕迹
在履职中坚持对电子证据的精准审查,努力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数字证据的普及不仅是刑事证据形式的革新,更是对刑事司法理念与制度的深层重塑。
节选自《网络犯罪办案实务指南》
玩转鸿蒙调试工具
可持续发展已从企业社会责任转变为核心战略支柱。
对于数据犯罪的研究,已经从物权属性的上位概念逐渐细化渗透到了数据类型化保护的具体领域。
英国通过《2018数据保护法案》和《2022健康和护理法案》等一系列法案
暗网犯罪治理存在技术特性与法律体系的根本矛盾。
本文原载《法学研究》2024年第3期第174-190页。转载时烦请注明“转自《法学研究》公众号”字样。
值得收藏
司法人员必须立足微信聊天记录“迁移与备份”证据的特性,准确审查其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
法学专论
学界应当加强对典型虚拟财产问题的理论化研究,着力构建符合财产权发展的系统性法律保护体系。
UIM和SIM除了技术制式上的区别之外,在外型尺寸、作用功能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大家通常也把UIM称为SIM。
相对于电子数据的取证和认证,我国立法和相关研究对于其质证缺乏应有的关注,实践中电子数据的质证亦具有形式化的倾向。
电子文档真实性鉴定
在当下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比特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如同一股新兴力量,悄然成为投资领域的一股趋势。
宁波法院:包含必备要素且按约履行可视为劳动合同
诉讼参与人应遵守“证据三不原则”——不伪造、不隐瞒、不篡改,自觉成为司法权威的维护者,共同捍卫司法公信力
数字时代维权的技术利剑与实务指南
从镜像到端口,从配置到还原,一步步揭开容器背后的秘密
2024年6月,江苏省镇江市检察院对韩某等18人提起公诉,对买家刘某以情节轻微作出不起诉决定。
本文刊登于《中国检察官》杂志2025年5月(司法实务版)
断电时间的获取,并不需要常规进入系统获取电子数据
大家近期讨论最多的莫过于鸿蒙pc两款电脑的发布,标志着鸿蒙桌面操作系统正式商用。
从幕后走到台前的他们,也带来了鲜为人知的工作经历,以及令人称绝的检察技术。
向法院提交证据可以参考文中的几种方法
鉴于人工智能证据的底层逻辑来源于机器学习的科学性,可通过公布算法的历史准确率进行实证检验,以增强裁判结果的公信力。
“如果技术不能守护人心,再酷的代码都是冰冷的。”
杜绝“顺手牵羊”等窃取企业技术秘密的行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犯罪重点难点问题及典型案例研讨会会议综述
“验室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规制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技术分享
您可以订阅此RSS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