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 - 关注创新经济及其推动者
创业邦作为国际创新生态服务平台,为高成长企业、金融机构、产业园区、地方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媒体资讯、数字会展、数据研究、创新咨询、教育培训、资本对接等服务。
2025年10月,国内钙钛矿光伏领域科技创新企业湖南炎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炎和科技”)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东方嘉富领投,追创创投、兴湘资本、国科创投、晓池资本等众多知名机构跟投,老股东财鑫资本持续加码。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炎和科技加速技术迭代、产能升级与市场拓展,巩固其在消费级钙钛矿光伏产业化应用的领先地位,助力公司成为全球钙钛矿光伏技术的领军者。 自成立以来,炎和科技在短短两年间实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量产的跨越,从细分场景试点应用到全球市场布局,炎和科技快速完成了钙钛矿光伏商业化的关键步伐。作为新一代太阳能技术的核心推动者,炎和科技依托来自北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的科研团队,以及领先的科学与工程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行业领先的器件稳定性、光电转换效率和成本效益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便携储能、车载光伏、建筑光伏、航空航天以及光伏电站等领域。2025年8月,公司在湖南常德建成并投产100MW级全自动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线,并与亚洲、北美、欧洲等全球各地众多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助力全球构建更加绿色、智慧的能源网络。 钙钛矿成为光伏产业新引擎,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光伏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板块,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技术迭代”的关键转折。传统晶硅电池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在转换效率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逐渐面临瓶颈。而以钙钛矿为代表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凭借“高效率、低成本、可柔性、轻量化、弱光发电性能强”的独特优势,成为突破行业瓶颈、推动光伏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钙钛矿光伏技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全球绿色发展和碳中和进程不断加快,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炎和科技作为绿色能源积极推动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钙钛矿光伏凭借技术特性与场景适配性,正在激活千亿级市场潜力,为行业各细分赛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户用储能需求快速提升,家庭光储一体化系统、便携式储能电源等应用加速普及,钙钛矿光伏作为前端能源收集方式正在快速兴起,成为家庭、社区和分布式场景的理想选择。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全球能源消耗进入快速增长期。钙钛矿电池的弱光发电、柔性轻质、高效等特性与 AI智能硬件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需求高度契合,可构建“自主发电-智能储能-高效用电”的闭环系统,成为人工智能时代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撑。 顶尖团队铸就核心壁垒,仅用一年时间打通产业化路径 炎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来自“顶尖人才+技术突破+工程落地+场景应用”四重优势。团队成员兼具科研深度与产业化经验,在钙钛矿材料配方、器件结构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等关键领域形成深厚积累,攻克了稳定性差、规模化制备难的行业难题。 公司开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器件稳定性、光电转换效率和成本效益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核心产品已完成 RoHS、REACH、IEC-63163系列等国际标准认证以及消费级钙钛矿应用的稳定性相关认证,为进入全球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在产业化落地方面,炎和科技展现出“研发-中试-量产”的高效推进能力:2024年7 月,公司在北京市怀柔区建成并跑通10MW中试线,实现技术成果的初步工程转化;2025年 8月,湖南常德100MW级量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国内首条消费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全自动化量产线,满足全年24小时不间断生产的量产要求,也标志着我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突破。目前,公司已形成100余人的专业团队,涵盖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全链条,为量产交付提供有力保障。 拓展多领域应用边界,助力能源智能化转型 基于技术优势,炎和科技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已在多元场景形成应用突破,为不同领域的能源革新提供解决方案: “栖光”与“穹隐”系列是综合高效、稳定、美观于一体的光能电池系列,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和室内光伏领域,包括智能手表/手环、AI眼镜、智能传感器/定位器、遥控器、计算器、智能门锁、智能价签等诸多场景,置于阳光下或灯光下即可实现供电,真正做到有光即发电,能够显著为消费级产品提升续航里程,提高环保性,并从全寿命周期降低使用与维护成本; “云帛”与“流萤”系列具有稳定性强、发电效率高、轻薄、美观性好、成本低廉等特性,能够为便携储能、移动能源、阳台光伏等场景能源革新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海内外知名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与实现批量订单交付,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预计全年产业化订单达数千万元。未来,炎和科技将持续加快产业化步伐,计划于明年落地柔性产线,为全球能源智慧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新老股东的加注,共同印证了市场对炎和科技技术路径与发展潜力的坚定看好,财鑫资本、中科光荣、朝希资本等老股东给予了长期陪伴与关键支持,有力支撑了公司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量产的每一步跨越。炎和科技CEO冯凡表示:“本轮融资是市场与投资机构对炎和科技技术实力和产业化能力的高度认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在更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打造AI时代下的能源续航新生态。” 在投资机构与行业伙伴的大力支持下,炎和科技将持续深耕钙钛矿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全链路,加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普及,引领钙钛矿光能电池产业化应用的新篇章。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10月17日,AI视频企业爱诗科技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复星锐正、同创伟业、顺禧基金等共同投资。公司旗下产品 PixVerse 与 拍我AI 服务于C端大众与专业创作者,目前用户规模已突破一亿,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超过4000万美元,目前产品MAU超过1600万。公司2024年11月正式商业化,不到一年时间收入增长超过10倍,是过去一年全球收入和用户增长最快的AI平台之一。 此前9月10日,爱诗科技完成B轮融资,总金额超过6000万美元。该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达晨财智、深创投、北京市AI基金、湖南电广传媒、巨人网络和Antler跟投。此轮融资创下国内视频生成领域单次最大融资额,资金将为公司未来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储备力量,持续推动AI视频生成技术的普惠。 在AI视频生成领域,从技术探索到规模化应用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阶段。能够同时聚集海量用户、构建社交场域并展现出清晰商业化路径的产品仍然较为稀少。在AI原生应用中,PixVerse两年时间内迅速成为全球普通消费者体验和消费AI视频内容的“第一站”。 从技术突破到普惠体验:AI视频进入“实用”阶段 作为国内首个发布DiT架构视频生成模型的创业公司,爱诗科技在极速生成与一致性等关键维度实现全球领先。成立两年来,爱诗科技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进行了五次迭代,共八个版本的更新,为用户提供准实时、高质量且音画同步的视频生成服务。 8月27日,PixVerse V5上线,基于准实时生成能力,全面优化了动态效果、超清视觉处理、一致性保持、指令遵循等核心环节,在效率与质量上同步跃升。与PixVerse V5同步上线的,是全新Agent创作助手功能,在Agent创作助手帮助下,普通用户无需掌握复杂的prompt技巧,也能一键生成专业级视频。 PixVerse(拍我AI)凭借“速度快、易上手、创意可控”的产品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创作者使用AI视频生成的首选平台。平台通过准实时生成与角色驱动视频等核心技术,大幅降低创作门槛,并在影像、广告、游戏制作等领域逐步应用。 社交化飞轮推动增长,创意模板驱动全球文化共鸣 PixVerse 的增长并非依赖单一爆款,而是源于“创作–分享–互动”的社交飞轮与本地化运营。自2023年10月推出特效模板功能以来,美国、欧洲、巴西、印度、日本等市场展现出鲜明的本地化偏好:在墨西哥和印度,“KissKiss”“Hug”等模板长期位列热门,单日生成使用峰值均超30万,用户借此创作拥抱耶稣、Brahmin等文化象征的视频,引发广泛共鸣;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地,“Hug Your Love”“Kiss Me, AI!”等浪漫主题模板热度持续,用户甚至自发创作“Creepy Devil Smile”等二次传播模板。 通过模型性能与创作体验的双向优化,平台持续提升AI视频生成的灵活性与可玩性。例如,Agent创作助手里的“3D Figurine Factory” 模板带动多国DAU增长超200%。而平台另一个特效模板“Earth Zoom Challenge”成为全球用户展示家乡风景与创意叙事的新窗口,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的社交属性。 目前,公司全球用户规模已突破 1 亿。PixVerse(拍我AI)持续推动 AI 视频生成走向更广泛的日常应用场景。 商业化与生态共建:从用户订阅到开放平台 稳定的用户增长和高社区粘性,为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爱诗科技的ARR主要来源于会员订阅服务,2024年11月公司启动商业化业务。同时,今年初才开放的API生态也表现突出。 截至8月31日,PixVerse(拍我AI)开放平台在过去半年里通过API生成的视频数量突破1000万个。 随着V5大模型、Agent智能体以及多主体生成等能力的更新,八月单月API调用量即实现翻倍,助力合作伙伴更轻松地创建叙事驱动的视频内容。 PixVerse 9月入选了 a16z “全球 Top 50 生成式 AI 消费级移动应用”榜单第 25 位。根据AIGCRank数据,PixVerse9月网站访问量增长超过26.91%,移动和网页端双增长佐证了平台推动AI视频从个人娱乐向产业生产全面升级。 市场潜力与拓展AI创作边界 爱诗科技通过准实时生成、角色驱动视频等核心技术大幅降低创作门槛。PixVerse作为全球最早实现角色驱动视频生成的平台之一,在V4更早实现音画同步,极大增强了内容的生动性与情感连接。首尾帧、续写和重绘等功能让创意和故事在AI视频中“活”起来,增强了创作者对“故事叙事”的掌控力,在广告、影视、游戏制作中逐步应用起来。 日前,爱诗科技创始人兼CEO王长虎在为FIRST惊喜电影展Untitled单元“任意门大奖”颁奖时表示:“任何伟大的创作都源于一次还未被命名的瞬间。我们特别期待看到实验性的、阶段性的、但充满无限可能的作品。就像一扇扇任意门,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华人导演蒋珊珊以AIGC重构视觉逻辑的《小丑》,凭借其独特的AI影像风格和深刻的表现张力,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荣获任意门大奖。PixVerse也在9月中旬携10部全球创作者打造的AI影像作品亮相釜山电影节InnoAsia,并发起 AI Boot 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面向全球导演、创作者与影视从业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导演、编剧和影像爱好者面对面交流。 凭借“速度快、易上手、创意可控”的产品哲学,PixVerse(拍我 AI)正成为全球普通创作者体验AI视频的第一站。从准实时生成、角色驱动视频到开放平台生态,爱诗科技正以持续的产品迭代与普惠化创新,引领AI视频行业从“概念热”走向“真实用”。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穹彻智能于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多位老股东追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产品研发、具身应用落地和行业生态拓展。 穹彻智能成立于2023年底,此前完成了数亿元Pre-A++轮及Pre A+++轮融资。自成立以来,穹彻在具身智能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快速迭代自研的实体世界大模型和“以力为中心”的具身智能大模型,于今年推出了穹彻具身大脑升级版产品Noematrix Brain 2.0。在具身智能的落地进程中,数据与模型的效率是关键难题。为此,穹彻智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突破,最新研发成果包括无本体数据采集方案、通用端到端模型方案以及人机协作的规模化部署系统,正致力于打通从数据到部署的全链路,贯穿从数据采集、模型预训练到后训练的完整技术链条,加速“具身大脑”在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穹彻智能由具身智能领域领军人物卢策吾教授带领,兼具学术高度与产业经验,具备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交付的全栈能力。公司以基于力的具身智能大脑技术为核心,突破传统轨迹控制框架,构建了覆盖感知、认知、规划与执行的全链路自主决策体系,并依托多模态大模型与深厚的力觉数据积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高维理解和柔性操作。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10月16日晚,百度正式发布并开源自研多模态文档解析模型PaddleOCR-VL。在全球权威文档解析评测榜单OmniBenchDoc V1.5中,PaddleOCR-VL以92.6分取得综合性能全球第一成绩,四大核心能力(文本、表格、公式、阅读顺序)全线SOTA,超越 GPT-4o、Gemini-2.5 Pro、Qwen2.5-VL-72B等主流多模态大模型,以及MonkeyOCR-Pro-3B、MinerU2.5、dots.ocr等OCR专业模型,刷新全球OCR VL模型性能天花板。 据了解,PaddleOCR-VL其核心模型参数仅0.9B,轻量高效,能够在极低计算开销下,精准识别文本、手写汉字、表格、公式、图表等复杂元素,支持109 种语言,覆盖中文、英语、法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多语场景,广泛适用于政企文档管理、知识检索、档案数字化、科研信息抽取等文档智能任务。 作为文心4.5衍生模型,PaddleOCR-VL-0.9B通过融合NaViT动态分辨率视觉编码器与ERNIE-4.5-0.3B语言模型,在精度与效率上取得双重突破。 精度方面,在OmniDocBench v1.5上,PaddleOCR-VL实现了文本编辑距离仅0.035、公式识别CDM91.43、表格 TEDS93.52、阅读顺序预测误差值0.043的纪录级表现,模型在复杂文档、手写稿、历史档案识别等高难度场景中亦能表现稳定。 推理方面,在单张A100GPU上,PaddleOCR-VL每秒可处理1881个Token,推理速度较 MinerU2.5提升14.2%,较 dots.ocr 提升253.01%。 区别于传统OCR仅能逐行识别文字,PaddleOCR-VL能够像人一样读懂、理解复杂版面结构,精准提取财报表格、数学公式、课堂手写笔记等多元信息,并在识别后自动还原符合人类阅读习惯的阅读顺序,精准区分标题、正文、图片与图注,确保信息无遗漏、逻辑不混乱。 架构上,PaddleOCR-VL 采用创新的两阶段架构:第一阶段由 PP-DocLayoutV2 模型负责版面检测与阅读顺序预测;第二阶段由 PaddleOCR-VL-0.9B 识别并结构化输出文字、表格、公式、图表等元素。相较端到端方案,能够在复杂版面中更稳定、更高效,有效避免多模态模型常见的幻觉与错位问题。 凭借轻量架构与高精度表现,PaddleOCR-VL 在性能、成本和落地性上实现最佳平衡,具备强实用价值。其结构化输出能力还能与 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深度结合,为大模型提供高质量知识输入,成为 AI 知识处理新阶段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PaddleOCR-VL 已全面开源: 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OCR 技术报告地址: https://ernie.baidu.com/blog/publication/PaddleOCR-VL_Technical_Report.pdf 体验Demo地址: https://aistudio.baidu.com/application/detail/98365
9月30日,深耕医疗投资领域十余载的约印医疗基金,迎来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里程碑——其第五期人民币综合基金“约印新源(成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手续,并同步启动对外投资工作。据悉,该基金总规模达15亿元人民币,出资方阵容堪称行业标杆,汇聚了成都市交子产业基金及高新区策源资本、北京经开区政府投资产业引导基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导基金、江西赣江新区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启东金北翼母基金等七家来自全国核心区域的顶尖央、国企机构。 此次资本联动横跨成渝、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中部核心经济圈四大核心经济区,不仅为约印医疗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提供了权威背书,更标志着“国资力量+专业投资机构”协同赋能医疗产业创新的模式探索,成功迈出关键性一步。 十年磨一剑:构建“投融退”闭环,约印医疗基金的投资方法论 能吸引全国核心区域国资机构集体入局,约印医疗基金的成功并非偶然。自2015年成立以来,其在医疗投资赛道持续深耕,逐步沉淀出“投得准、陪得好、退得出”的完整投资逻辑,这正是产业伙伴与被投企业选择与之深度合作的核心基石。 在投资判断环节,约印医疗基金始终摒弃短期热点追逐,坚定锚定“临床需求、技术壁垒、产业链适配”三大核心维度,以此筛选具备长期价值的优质项目。从医疗行业本质出发:在临床需求层面,优先布局能解决医生诊疗痛点、填补患者治疗空白的项目;在产业链适配维度,既关注项目在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更考量其与上下游资源的协同潜力,确保投资标的能深度融入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被投企业而言,约印医疗基金不仅是资本供给方,更是紧密携手的“成长合伙人”。医疗领域创业者多为科学家或医生出身,虽擅长技术研发,却在市场运营、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针对这一痛点,约印主动提供全周期赋能:协助企业搭建核心团队、制定发展战略、对接关键临床资源;为破解“集采应对”“出海合规”等行业共性难题,专门打造“印课堂”,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实战教学;同时推动被投企业间共享供应链与渠道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 扎实的退出能力,更是约印医疗基金赢得投资人信任的关键。成立十年来,其投资项目中已有37家顺利进入下一轮融资,2家完成并购退出,泛生子(GTH)、东星医疗(301290)、亚虹药业(688176)等多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份亮眼的投资成果,助力约印医疗基金跻身众多国资LP的优质合作清单,而“投前严选+投后深耕+退出顺畅”的完整闭环,也精准契合了国资机构对“投资确定性”的核心诉求。 图源:约印医疗基金 跨区联动:7大国资的“产业布局棋盘” 此次与约印医疗基金携手的7家国资LP,均为各自区域内产业投资的骨干力量。它们最终选择约印,核心是看中“专业机构操盘+产业资源协同”所带来的双赢空间。 成都交子金控集团作为成都市属大型金融国有企业,成都交子金控集团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突出机构聚集、服务提质,在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上促发展”等系列决策部署,坚守“传承交子精神、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截至目前,集团旗下“交子系”基金已设立50余支子基金,在蓉备案规模约1307亿元,已投资国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500余家,投资培育上市公司90余家,已投资招引成都企业超过180余家,组建了国家中小企业子基金、工银AIC、建银AIC、中赢国家科创协同母基金等一批国家级、国家试点子基金,撬动省域外资金数百亿。 策源资本成立于2022年8月,是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设立的一级子集团。策源资本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和数字经济等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助力构建“3+6+6”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策源资本作为区域重点产业投资平台,将始终坚持初心,不忘使命,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与社会资本形成良性互动,在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于2023年1月,规模为100亿元,是经开区出资设立的母基金,聚焦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六大未来产业等符合经开区产业定位和相关产业政策的企业,重点关注产业链提升、强链补链、自主创新。经开区引导基金通过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共建子基金,深入挖掘投资机会,共同保障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中金资本作为中金公司的私募投资基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从事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是中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中金资本致力于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出色的融资及投资能力和完善的中后台管理能力的私募基金管理平台,管理的基金类型涵盖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母基金、美元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基础设施基金等。 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导基金立足于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和禀赋,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信息以及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空天经济等未来产业,以“母基金 + 直投”双轮驱动,累计与源码资本、中金资本等合作设立子基金36支,总规模超330亿元,带动股权投资资本集聚615亿元;累计直接股权投资项目66家,总投资金额超50亿元,投资了云鲸智能、雷鸟创新、58HRG、图达通等明星企业,收获了时代天使、上能电气、阿特斯、海达尔等多家上市企业。 江西赣江新区现代产业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始终锚定“服务新区战略、赋能实体经济”的核心使命,深度融合赣江新区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通过“基金+项目+生态”的创新模式,精准导入头部企业、培育独角兽项目、激活产业链创新动能。 多方共赢:打造“国资资源+企业创新”生态闭环,解锁医疗创新新路径 对于这支规模15亿元的新基金,约印医疗基金并未局限于“找项目、投资金”的传统模式,而是着力构建“国资资源+企业创新”的生态闭环,进而有效推动区域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资本布局上,约印医疗基金将持续聚焦两大核心方向:一是深耕精准医疗、高端器械等领域,手握核心专利、能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硬科技企业;二是具备国产替代能力且已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的头部项目——在当前国内医疗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具备出海潜力的企业无疑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资源整合层面,“资源串联”是约印医疗基金的核心打法。对被投企业而言,可通过这一机制快速对接研发、生产、临床等跨领域资源,大幅降低发展中的探索成本,加速技术落地与产品迭代;同时,约印还会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政策解读、合规咨询等配套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潜在风险,稳健前行。 当前,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双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约印医疗基金与七家重量级国资机构的携手,不仅实现了15亿元基金的顺利落地,更开启了“政企协同”赋能医疗创新的崭新实践:专业投资机构负责精准筛选项目、深化投后服务,国资力量则搭建合作平台、导入核心资源,最终推动资本深度赋能医疗创新,让产业升级的价值红利惠及更广泛人群。
近日,VOLANT 沃兰特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上汽创投等新投资方参与投资,现有股东君联资本、鼎晖百孚、自贡创发也持续追加投资。此次融资的完成,表明了资本市场对沃兰特航空在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商业化潜力的持续认可,也将加速推进公司的产品研发、适航取证和商业化落地进程。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于2024年逆势完成了六轮融资。 低空经济是大国博弈下新工业领域的主导权争夺,对于中国而言,发展低空经济有两层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抢占电动化时代全球航空的技术制高点和低空领域的标准制定权,将我国航空领域发展为“长板”领域;二是完善国家空域的管理、应急与安全体系,重新定义空地联动的交通系统。 所以可以看到,近年来低空经济领域受到强政策支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是低空经济继2024年后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沃兰特航空正是成长于这种背景下,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专注于高等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研发与制造。其核心团队均来自民航系统,创始人兼CEO 董明在民航领域工作20余年,是资深的航空系统专家,曾就任于航空工业、通用电气GE、罗克韦尔·柯林斯和昂际航电,并深度参与了ARJ21、C919和CR929项目;CTO张宝柱拥有近30年航空器产品开发和研制经验,先后经历了麦道MD90、空客A320、庞巴迪C系列,钻石DA42、钻石DA40等多个25部运输类和23部通航类飞机研制项目。 - 沃兰特VE25-100"天行"AC101完成首飞 - 沃兰特航空首款复合翼产品VE25-100 “天行”在设计之初就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于商用客运领域,可覆盖低空经济全应用场景。凭借其宽敞的座舱空间、灵活的空间设计、出色的商载能力以及比肩民航客机的安全等级,具备派遣率高,能适应多种气象条件以及全天候使用的优势。据测算,该机型每公里单座运营成本仅为同型别直升机的1/8至1/10,具备极强的商业落地能力,目前已率先获得南航通航、亚捷航空、农银金租等国内头部航司和租赁公司的确认订单,为行业的商业化提供了率先的范本、为低空eVTOL行业发展注入了确定性。 自9月1日沃兰特VE25-100的研制批首架机AC101成功完成首次无保护飞行以来,沃兰特团队目前正全力完成旋翼试飞科目和试飞员上机操作飞行的准备工作,计划于近期开展有人驾驶飞行试验。 对于本轮融资,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表示:成熟的研发适航体系和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是现阶段我们对于头部eVTOL公司乃至全行业发展前景的核心判断要素,沃兰特航空在这两方面均走在全球前沿。航空业产品开发有其独特规律,我们欣喜地看到沃兰特在坚持航空业最高安全等级的同时,也实现了研发的快速迭代、供应链的体系化管理和商业化的快速推进,这让公司有机会成为国内第一批拿到高安全等级飞行器适航的企业,并率先实现eVTOL商业化。在Joby市值超1000亿的背景下,我们希望沃兰特航空作为eVTOL行业头部企业,能够为中国参与低空领域大国竞争贡献重要力量。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10月14日,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重力飞机工业”)正式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近3亿元,由四川制造业协同发展基金与方广资本注资,浩观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至此,零重力飞机工业以高效节奏在两个月内连续完成三轮密集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7亿元。作为A轮最后一轮融资,此次资本注入不仅夯实了公司“技术-场景-制造”的产业闭环,更成为衔接Pre-B轮、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枢纽,彰显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坚定信心。 产业与科技资本加持,共筑低空制造高地 四川制造业协同发展基金作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与地方合作组建的西部首支子基金,其注资代表了国家级产业资本对零重力飞机工业研发能力与发展路径的高度认可,未来双方有望在产业链协同、区域布局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而方广资本的加入,则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市场对零重力技术实力和商业前景的信心。此番“先进制造资本+硬核科技投资”的强强联合,为零重力飞机工业在低空经济新赛道的加速领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制造业协同发展基金负责人表示:“零重力在新能源航空器领域‘技术-场景-制造’的产业闭环构建能力,与四川打造西南新能源航空制造核心基地的目标高度契合,其‘成熟一代、适航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战略为我们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构建低空经济生态提供了重要支撑。”方广资本负责人也指出:“零重力是国内唯一在eCTOL与eVTOL两条技术路径上同时具备产品化能力的团队,这种技术落地效率直接决定企业在赛道中的先发优势,也是我们选择注资的核心原因。” 多旋翼eVTOL ZG-ONE鹊飞 构建多元化资本矩阵,锚定各轮战略方向 在短短两个月内,零重力飞机工业以高效推进节奏连续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近7亿元。这一过程既体现出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也清晰呈现出公司稳健向上的发展态势。 A++轮:“低空+文旅”破局,注入近亿动能 2025年9月22日,完成近亿元A++轮战略融资,由云时资本与祥源文旅参股基金——盐城黄海汇创科泰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联合注资,为公司新能源航空器整机研制注入强劲动力,并推动低空经济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A+++轮:“资本+产业”融合,加速资本化进程 2025年10月9日,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集结中信建投、洛阳文旅集团、海南祥聚、诸暨经开创融、富处资本、安徽广投等六家机构资本,构建起“头部券商资本+文旅产业资本”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在资本运作与商业化落地层面实现关键突破。 A++++轮:“产业+科技”加持,冲刺Pre-B轮 2025年10月14日,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由四川制造业协同发展基金与方广资本完成注资,为A轮融资画上圆满句号,也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倾转旋翼eVTOL ZG-T6 收官A轮迈入加速期,剑指低空经济全球领先 值得关注的是,三轮融资将进一步加速零重力飞机工业在核心产品研发、适航认证推进及应用场景落地的综合突破:一是全力推进eVTOL ZG-ONE鹊飞适航取证进程与ZG-T6试飞,抢占低空经济技术制高点;二是全力保障eCTOL锐翔RX1E-A、RX1E-S电动固定翼飞机规模化量产与稳定交付,构建公司稳定营收基本盘;三是全力推进全国性绿色航空飞行营地的商业化落地,完善低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现应用场景的规模化拓展。 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A 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S 随着A轮融资的圆满收官,零重力飞机工业正式迈入了从技术验证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加速期。两个月内三轮融资累计近7亿元的亮眼表现,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赛道的高度共识,更是对零重力扎实的技术积累、清晰的产品路线以及正向的研发与适航进展的充分肯定。 面向未来,零重力飞机工业将以本轮融资为起点,聚焦核心技术攻坚、适航取证推进与商业场景落地,在低空经济爆发期抢占技术与市场双重制高点,持续巩固在全球低空经济竞速赛中的领先优势,助力中国在这一新兴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10月14日,超导量子计算公司逻辑比特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是老股东持续加码,浙大联创领投,东方嘉富、华夏恒天、西湖科创投、藕舫天使跟投。上海至辉投资作为新股东参与本轮融资。 据逻辑比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可纠错量子芯片技术攻关、量子芯片制备和计算平台建设、优秀人才招募等。 逻辑比特创始成员出自浙江大学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曾三次创造超导量子系统全局纠缠比特数世界纪录。2021年,发布30比特“莫干1号”和“天目1号”立体封装量子芯片。2022年,进一步实现超过100比特的“天目2号”量子芯片,奠定全球量子计算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最近,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给John Clarke、Michel Devoret和John Martinis三位超导量子线路先驱。这是超导量子计算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值得一提的是,2007-2010年,逻辑比特首席科学家王浩华教授在John Martinis实验室工作,在超导量子芯片制备和测控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优秀工作,奠定了浙江大学和逻辑比特超导量子计算的技术基础。 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优势主要在超导量子芯片上。依托量子芯片领域深厚积累,公司自主研发了量子测控系统、量子射频系统、量子操控软件以及量子计算机整机在内全流程技术和产品。截止2025年9月,公司超预期完成营收目标。 2025年8月,公司核心成员参与研制的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和自主研发的测控系统助力芯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正刊,引发量子计算行业广泛关注。 当前,国际上超导量子计算领域主要引领者是谷歌和IBM,逻辑比特技术路线和谷歌类似。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今年一直致力于可纠错量子芯片技术攻关,预计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性能更好的超导量子芯片。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10月13日,中国领先的AI硬件公司未来智能正式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这也是未来智能自今年1月、4月连续完成Pre A轮、Pre A+轮融资后,年内第三次获得市场投资,累计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一是持续丰富AI办公硬件产品矩阵;二是加速海外自主品牌viaim的建设和市场推广;三是加大对AI Agent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与投入。 投资市场向来理智且注重效率,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本质上也是基于确定性与成长性的权衡,即“现有价值”所代表的坚实底线,与“未来价值”所代表的想象空间。而连续三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不仅是一级市场基于未来智能现有实力投下的“信任票”,更代表了其对未来智能长期增长潜力的持续看好。 实用主义+垂直场景:跑通商业化“最后一公里” 近一年,科技大厂密集布局AI耳机,其战略意图当然远不止于硬件矩阵的补充,大厂争夺的是语音优先时代用户与AI服务交互的“第一触点”。然而在这场看似刚刚开启的角逐中,未来智能却凭借其三年前的超前布局,已率先在细分领域建立起显著的先发优势。 早在2021年,未来智能便敏锐洞察到AI与耳机结合的巨大潜力,聚焦于办公商务这一高频刚需的垂直细分领域,开启了AI耳机的场景化深耕。从早期解决“记录”痛点的录音转写,逐步扩展到涵盖实时翻译、摘要总结、待办提取的“信息处理”层,再演进至当下新一代产品的AI嘴替、自动化标题概览、个性化摘要、脑图构建、语音唤醒与深度问询等“主动创作与交互”层,其产品功能实现了阶梯式跨越,同时也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辅助工具迈向个人智能办公助理的技术演进路径。 “创业之初,我们便明确要聚焦办公场景,做‘越垂直越有用’的AI助理。”未来智能CEO马啸回顾创业历程时表示,“耳机作为天然的‘听觉’入口,与办公场景高度契合,也因此成为我们的‘首选’。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在硬件上叠加AI功能,而是从AI场景需求出发,深度重构硬件本身,确保能为用户提供真正实用、好用的价值。我们坚信,即便有了大模型这项强大的基础设施,最终的价值创造仍需落地到一个个垂直领域的应用中。”这种对垂直场景的深度聚焦、以技术实用主义解决真实痛点的产品思维,也构成了未来智能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表现在市场端,未来智能的实用主义产品思维与技术实力也直接转化为确定的盈利能力与可衡量的市场占有率——2024年,成立仅两年的未来智能便已实现盈利,更在电商大促中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以今年618为例,5月新发布的讯飞AI耳机Air2环比前代销量激增580%,讯飞AI耳机Pro3则成功登顶抖音、天猫“入耳式蓝牙耳机”品类销量榜首,并斩获京东“AI蓝牙耳机”销量冠军,稳居AI耳机赛道头部位置。 当AI的技术光环渐趋务实,整个赛道正共同面对一个核心挑战:如何将技术潜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这一阶段,技术的领先不再是唯一的胜利法则,如何在商业实践中精准定位、高效执行、成功跑通,才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而未来智能凭借“AI+耳机”聚焦“办公场景”的清晰路径,率先跑通了从产品技术到商业价值的闭环,其市场表现已然验证了这一模式在攻克AIGC商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上的有效性。 海外市场+“一脑多端”:激活“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说扎实稳健的产品、技术与商业价值,共同构筑了未来智能确定的估值底线;那么,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与“一脑多终端”生态矩阵的构建,则为公司价值的持续跃迁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这恰也是未来智能本轮融资的核心使用方向。 事实上,自2024年起,未来智能便以中国香港、新加坡为试点,开启了出海探索之路。今年1月,其借CES(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之机推出全新品牌“viaim”,首阶段重点开拓北美与亚太市场,标志着全球化战略进入实质性阶段。随后其步伐持续加速:7月产品登陆中东,凭借创新设计与卓越体验迅速获得市场认可;9月又以IFA(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为支点,宣布下半年择机进军欧洲,进一步完善全球销售体系,展现出清晰的战略节奏与坚定的出海决心。 积极的布局带来了显著的增长成效——今年1月至7月,viaim品牌AI耳机在北美市场的绝对销量增长了7.2倍,亚太区整体销量相较于去年下半年的试点表现,增长了1.28倍,并在7月实现了月环比高达673.1%的爆发式增长。中东市场虽7月中旬才进入,首月销量亦表现亮眼。未来智能CEO马啸曾说,“海外市场一旦打开,有机会迎来几倍于国内市场的新增长。”这些销售数据,也充分证明了viaim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除了市场扩张,未来智能更大的野心在于对AI前沿技术的持续探索。马啸透露:“我们的长期愿景,是构建‘Agentic AI办公助理’。” 其实早在今年5月,未来智能就随新品耳机一起,正式发布了其核心的AI能力平台——viaim大脑,这是一款面向个人的商务办公AI智能体(AI Agent),致力于让AI从被动响应的工具,升级为能主动思考、辅助决策的办公伙伴或智能助理。 而以viaim大脑为核心,未来智能将围绕办公场景推出更多形态的硬件产品,不仅是代表耳朵的耳机,还会延伸至视觉乃至其他感知维度的AI硬件。这些硬件作为感知终端,收集多维度的办公数据馈送给viaim大脑,使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工作习惯,从而逐渐成为一个能自主思考、主动规划并无缝执行复杂任务的“Agentic AI办公助理”,而AI功能层面的升级优化,也将反哺硬件终端的使用体验。 “一脑多终端”的规划,勾勒出未来智能从单一AI耳机产品,向以AI Agent为核心的办公生态演进的战略蓝图。据马啸透露,今年是未来智能的“产品大年”,接下来不仅会有一款面向高频记录场景的划时代办公产品发布,明年用户还将看到更多非耳机类产品,进一步丰富其AI办公硬件矩阵。 从单一爆品到多元矩阵,从工具创新到生态构建,未来智能的野心远不止于市场的攻城略地。“一脑多终端”不仅是产品的扩展,更是一场关于办公效率的范式革命——当AI从辅助工具演进为具有自主性的“助理”,未来智能正在开创一个主动服务、无缝协同的办公新纪元。 启明创投合伙人王世雨表示:“我们持续投资未来智能,是基于团队深耕垂直场景的产品化能力、已被验证的商业化效率以及构建AI办公生态的前瞻格局。这种从智能硬件到办公生态的升维思考,展现了团队对技术趋势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远见。期待未来智能不断突破创新,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办公平台。”
近日某OTA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20%。除了传统热门旅游城市,景德镇等小城凭借独特风景与网红效应成为“黑马”,民宿订单增长显著,跻身全国订单TOP30城市。 八天长假为跨省、跨市长线游创造条件,途家数据显示,跨省入住民宿订单同比增1.1倍,跨市订单增85%,“多地打卡”型订单占比近五成。内蒙古、新疆、东北等赏秋目的地,因独特秋景和网红场景,成为热门之选,多地民宿订单量翻倍。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民宿相关企业超35.6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浙江省、广东省、云南省民宿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10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28.09%。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依托海量商业大数据,结合天眼风险、工商信息、任职信息、股东信息、股权全景穿透图、最终受益人、主要人员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从风险洞察到风险预警的全面管控,能快速了解并分析民宿产业的发展现况与未来趋势。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带动长线游走强。多家OTA平台数据显示,国内游、出境游订单量明显增长。携程方面,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提升,出境长线游受热捧,欧洲多地订单翻倍;去哪儿方面,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出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可观。 从目的地看,国内游中北京、成都等地热门,出境游日本、泰国等国家受青睐,欧洲深度游订单增长明显。此外,旅游客单价也有所提升,飞猪数据显示假期出行客单价同比提升14.6%,体现出游客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更高接受度。 节后将迎来旅游淡季,国内游价格回落,部分热门线路降幅超50%。有旅行社已开始布局春节年夜饭产品,如春秋旅游将开启2026年年夜饭预售。节后错峰出境长线游订单量同比已翻倍,充分展示了文旅消费的活跃。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旅游相关企业超259.9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28.1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除了2022年呈现出显著下降态势外,旅游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始终处于高位增长水平。 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省、广东省、山东省旅游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63.6万家,占企业总数的25.5%。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依托海量商业大数据,结合天眼风险、工商信息、任职信息、股东信息、股权全景穿透图、最终受益人、主要人员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从风险洞察到风险预警的全面管控,能快速了解并分析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况与未来趋势。
近日,2025中秋国庆自驾趋势报告发布。自8月15日开放国庆租车预订以来,预订量持续攀升,超四成用户提前一个月锁定行程,“早规划、早锁定”成共识。今年双节叠加8天超长假期,“拼3休12”方案走热,租车市场迎来新一轮预订热潮。 出行需求从“短途周边游”向“深度跨城游”延伸,用户平均租期延长至5.2天,8天以上长租订单同比增超30%。乌鲁木齐、西宁等西北、东北城市成热门,西宁-敦煌等跨城路线预订量领跑。 租车年轻化特征明显,05后、00后、90后用户占比超50%,主导出行决策,偏好灵活路线和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型订单较往年大幅提升,用户对绿色出行和智能化体验的偏好增强。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汽车租赁相关企业超86.5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汽车租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超9.3万余家、7.5万余家和6.7万余家。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依托海量商业大数据,结合天眼风险、工商信息、任职信息、股东信息、股权全景穿透图、最终受益人、主要人员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从风险洞察到风险预警的全面管控,能快速了解并分析汽车租赁产业的发展现况与未来趋势。
9月25日,南京建邺区“AI+硬科技”创新发展推介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心主办,聚焦AI+硬科技赛道的前沿趋势、投资方向及产业机遇,搭建资本与优质项目的精准对接平台,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侍得广、南京建邺区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心主任 任媛媛、南京建邺区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 丁娟、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薛景彬等领导出席大会,与3家顶尖投资机构代表,8家AI+硬科技未来独角兽企业共聚一堂,现场交流务实高效,对接氛围热烈。 开场,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侍得广为本场活动致辞。建邺区是南京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常住人口中超四成为17-40岁人群,每年净增2万余名“高层次+高学历+高净值”的年轻新居民。近年来,建邺区聚焦AI+硬科技核心赛道,集聚万得资讯、烽火星空、文远知行、百川智能等高能级人工智能企业。阿里、小米、京东、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布局区域总部。 2021年建邺区揭牌成立全国基金街区中首个资本要素撮合平台——金鱼嘴每日路演,着力打破金融与产业间的信息壁垒,引导金融活水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目前已集聚近200家股权投资机构,在管基金规模超45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近4000家。期待更多资本与项目到大美河西,一同建功立“邺”! 南京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侍得广 盛景嘉成主管合伙人 王晓辉、长石资本创始合伙人 汪恭彬、水木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 勇围绕《AI+硬科技的产业投资逻辑》进行了深入的话题研讨。 王晓辉表示,盛景嘉成有母基金和直投基金,目前母基金覆盖的IPO企业达到265家,直投基金一直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现在深入前沿产业做投资,已有近20家企业成功上市。 产业发展规律通常是,每次技术进步带来基础设施成熟之后,上面有硬件的载体渗透,而后有多种应用的爆发。至于AI的机会也是一样,其中有时间发展的序列和技术关键点的迭代,AI互联网时代也一定会有新的载体,他们会更轻、更小、更沉浸、更方便,目前看诸如AI+AR眼镜等有很大机会,我们在这个赛道已经提前布局且开始有收获了。 盛景嘉成主管合伙人 王晓辉 汪恭彬表示,长石资本围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具身智能的产业链投硬科技,第一只基金已投24个项目,上市11个。 从基础设施对AI的贡献来看,上游的芯片材料有很多机会;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工厂,如何借助AI让生产工具和生产效率提升也存在一些机会,目前机器人跟场景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比2017、2018年,现在对于创业者的要求更高,第一,战略能力,可以分析市场、未来的可能性以及天花板有多高;第二,组织能力,可以带领各个方向都比较强的一群人往前走,需要比较强的分享精神;第三,在技术能力上需要具备稀缺性。 长石资本创始合伙人 汪恭彬 吴勇表示,水木创投2012年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围绕高校、院所、科技转化投资,围绕早期的种子轮、天使轮、A轮的阶段,硬科技类的项目累计投了140多个项目,有多家上市公司。 水木创投10年前开始做AI相关的投资,包括语音识别等方面。这几年投了具身智能、灵巧手、AI医疗诊断、药物筛选,汽车设计模型,以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算力等方向项目。AI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在各行各领域都有机会应用,现在萌芽阶段,迭代很快,很难判断哪个领域最先跑出来。他提醒创业企业,能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进行快速迭代。作为投资人要选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方向才能争取同路人。 水木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 勇 本次活动邀请了埃瓦科技、犀灵视觉、星衍智能、尖叫智能、亿麦矽、丰坦机器人、临一云川、连信数字等8家在AI+硬科技赛道上成绩斐然的未来独角兽企业进行分享,展示他们在硬科技创业中跨行业、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和优势定位。 南京市正全力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其中建邺区作为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金融集聚区和数字经济高地,坐拥建邺高新区等核心板块,汇聚了丰富的金融资本、科创企业和人才资源,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圈。发展“AI+硬科技”,不仅是建邺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响应南京市创新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未来,南京建邺区将吸引股权投资机构与更多优秀企业互动,打造优质创投环境,以成熟、包容、高质量的金融环境,让更多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集中,深度链接AI+硬科技等科创型企业。
改为:消费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乐享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IDG资本持续加注,此前曾获得锦秋基金的领投投资。成立9个月内,其天使轮融资总额已达近5亿元。 创始人郭人杰曾任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旨在融合百亿级市场经验与前沿技术,打造全球首款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 这是乐享科技自成立以来 9个月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截至目前,公司天使轮融资总金额已接近 5亿元。 乐享科技官宣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天使轮融资总金额近5亿元,持续聚焦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研发 9月28日,消费级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苏州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乐享科技”)正式宣布完成 2亿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老股东 IDG 资本持续加投,资金将主要用于自研核心零部件攻关、机器人本体与运动控制技术开发及意识仿生模型迭代等,目标加速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规模化落地。 此前,乐享科技曾于2025年5月完成一轮融资,由锦秋基金领投。 这是乐享科技自成立以来 9个月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截至目前,公司天使轮融资总金额已接近 5亿元。 乐享科技创始人郭人杰出生于1997年,15岁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金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生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曾任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三年达成年营收60亿,管理团队超1500人。创立乐享科技以来,将具身智能技术与百亿营收的消费级机器人经验结合,力图打造出全球首款应用于消费级场景的具身智能产品。 技术 + 经验双驱动,构建消费级具身智能核心竞争力 乐享科技始围绕顶尖人才构建核心竞争力,目前,乐享科技团队规模已扩展至9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形成了一支以产品为导向的高效技术团队。核心研发成员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 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近期吸引了来自多家世界顶级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的顶尖人才加盟,在高精度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融合、机器人本体结构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加强力量,进一加强了乐享科技的长期技术壁垒,助力公司在底层技术研发上构建正向飞轮,为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的创新迭代注入更强技术动力。 团队中,两位消费级机器人二十年经验的产品线总裁、CTO,与具身智能行业的顶尖人才配合,构建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与学术创新的融合,为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及后续量产化开发保证了坚实基础。 产品落地赋能多场景,多场景验证商业化潜力 在产品落地与场景拓展层面,乐享科技不断推动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从技术概念走向现实应用的进展。旗下履带式机器人W-bot(昵称WaWa)先后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两大国际顶级科技盛会,凭借精准的运动控制能力、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在复杂场景下的适应能力,和其充满亲和力的造型,成为展会网红打卡点,获得行业专家、合作伙伴及媒体的广泛赞誉,展现了公司在消费级具身智能领域的初步探索。 更具突破性的是,W-bot跨界体育领域,于2025年7月20日成为苏超首位机器人领队亮相苏州主场赛场,以“科技+体育”的创新融合形式,开创了具身机器人在公共体育场景应用的全新模式。这一尝试不仅打破了科技产品与大众体育场景的壁垒,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具身智能技术的魅力,也打开了W-bot与多种行业配合应用的可能性。W-bot凭借其独有的交互能力与负载运输能力的结合,今天已经有零售、教育、地产、宠物等多种行业的意向订单引入,未来会成为百行千业的参与者。 此前,WAWA初代原型机已率先开启市场验证,于2025年5月31日登陆京东618夏日歌会完成公开亮相,并在6月3日的京东拍卖活动中以29799元成功成交,初步验证了市场对其产品价值的认可,为后续消费级产品的规模化推向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多产品线布局满足多场景需求,软硬件平台化开发 公司并行推进的两款核心产品平台——60厘米高度、拥有20个自由度的小型具身智能机器人Z-Bot,以及兼具交互能力与运动负载能力的履带式机器人W-Bot,针对家庭场景的“室内”、“室外”两大需求,均在按计划稳步研发开发过程中,且内部研发体系保持高度平台化。为适配公司长期的高速迭代战略储备,乐享科技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覆盖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具身智能市场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全球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尤其是消费级细分赛道,当前已进入加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作为消费级具身智能的开创者先行者,乐享科技凭借技术自主化、产品场景化、团队专业化优势,已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此次融资完成后,乐享科技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核心技术迭代与产品量产,推动消费级具身智能从 “前沿科技” 走向 “大众消费”,助力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成为全球龙头。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正直、极致、开放”的价值观,以成为全球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的开创者与长期领导者为己任,推动创新与经验的高度融合,推动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让具身智能产品走进更多生活场景,为人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贡献力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近日,高端控制系统装备服务商北京航星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星传动)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由产业方广州数科集团旗下平云资本、广州产投、湖北科投(光谷产投)联合投资。引进产业方股东后,航星传动将向产业方股东学习先进的管理、生产经验、完善升级公司管理体系,并基于产业方成熟的销售网络、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优化公司“军民两用”伺服系统市场结构,全方位推动航星传动走上一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航星传动的系列化伺服系统以“轻质小型化、长时高可靠”的创新设计备受业界认可,旋转舵机系列化产品的额定输出力矩从2Nm到1600Nm,直线式伺服系列化产品额定输出力从100N到150000N,水下系列舵机噪音低、耐压6000米,伺服系统控制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整体性能指标优异,实现了“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轻量化”,满足用户极小安装空间和高性能指标的要求,成本更低,效费比更高。 航星传动已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中国船舶等多家军工集团及头部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等达成合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先进、更智能、更前沿”的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航星传动的产品是可回收火箭、低空经济及水下装备领域的核心子系统,目前在性能指标上已接近甚至部分优于国际知名厂商,已被航天、航空、航海等领域多家客户验证并应用,并在航空航天、水下无人潜航器、低空经济等行业拿到了标杆客户的批量订单,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未来,航星传动将紧密耦合“十五五”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发展战略,抓住“全电化”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产业的技术变革和行业进步,迎接未来空间产业时代的到来。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日前,中国领先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和芯片方案商——上海瞻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瞻芯电子”)宣布完成全部C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近日完成工商变更手续。继年初C轮首批资金交割后,多家投资机构陆续跟投,投资者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C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中金资本、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基金、国际国方、国投IC基金、金石投资、海望资本、芯鑫跟投。国家级基金和知名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发展潜能的认可。自2017年成立以来,瞻芯电子累计融资规模已接近三十亿元,是国内碳化硅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之一。 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瞻芯电子自有碳化硅(SiC)产能扩张、产品研发、运营与市场推广,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加速碳化硅器件的国产替代。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整合设计与制造等产业链的公司被称为垂直整合商(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也是国际头部厂商采用的主流商业模式。作为国内碳化硅(SiC)IDM模式的先行者,瞻芯电子专注于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同时围绕碳化硅(SiC)应用提供包括功率器件、驱动芯片、控制芯片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瞻芯电子已成功量产了三代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产品,核心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已实现向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及Tier1供货商的规模出货,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电源(OBC/DCDC)、空调压缩机、电驱动等领域,并与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电源等行业众多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供货关系。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生数科技完成新一轮数亿元人民币规模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博华资本领投,百度战投、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启明创投、达泰资本、卓源亚洲、BV百度风投等老股东持续跟投,建发新兴投资等产业合作方加码跟投。 生数科技成立于2023年3月,核心团队由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的技术人才和来自产业界的产品研发、产业服务人才组成,具备深厚的产业实践经验与出色的全球化技术落地能力。 公司专注于多模态大模型及应用的自主研发,其核心产品Vidu具备AI图像生成、视频生成与音频生成等多项能力,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广告、电商、动漫、文旅、广电、教育、游戏及影视等行业领域。 2024年7月,Vidu在全球上线,全球首创「参考生」图片/视频概念,并凭借在商业内容创作领域中一致性保持方面的关键突破,在AI视频生成和AI生图领域快速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000万用户和6000家开发者及企业。通过Vidu累计生成视频数量超过4亿,其核心功能参考生视频和参考生图的数量已超过1亿,其中商业内容素材生成量占比超过50%。 生数科技首席执行官骆怡航博士表示,多模态生成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中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多模态生成将重塑全球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全面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内容生产与消费环节,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全球性增长潜力。新一轮融资将用于模型研发和技术创新,探索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上限和应用广度,同时将持续加强产品拓展、用户服务、产业合作和全球商业布局。 未来,生数科技将继续坚持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助力全球每一个人与组织提升生产力和创造力!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国内绿色科技企业北京塑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塑新科技”)宣布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总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由金鼎资本-海利得产业基金领投,英诺天使基金追加投资;pre-A+轮由拙朴投资独家完成。新一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万吨级生物酶法再生PET产线建设与技术迭代。目前,公司已启动后续融资计划。 在全球塑料污染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塑新科技致力于通过生物酶技术实现高分子材料的高效降解与循环利用,尤其聚焦PET再生领域。据统计,全球每年塑料废弃物总量近4亿吨,传统物理和化学回收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等问题。塑新科技依托自主研发的AI增强酶设计平台和规模化酶库,实现了生物降解酶在耐酸性、稳定性和催化效率等方面的突破,显著降低了工业量产难度与综合成本。 「塑新科技」生物法r-TPA 公司团队具备“产学投”复合背景。核心技术负责人董维亮来自国内重点高校南京工业大学,深耕生物工程领域;CEO向科炜具备连续成功创业及高分子材料产业经验,曾推动多个年销过亿的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化全过程;CFO齐云达拥有投资行业背景,擅长资源整合与资本战略。这一组合为技术转化和商业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塑新科技已成功运行千吨级中试产线,生产工艺趋于稳定,预计2025年底将实现万吨级产线投产。在成本方面,公司有望在三至五年内将生物法再生PET价格降至与原生PET相近水平,远期成本甚至低于原生PET,助力纺织、包装、汽车等产业绿色供应链转型。 「塑新科技」r-PET涤纶工业丝和原生涤纶工业丝对比 市场方面,塑新科技已向车用涤纶丝龙头企业海利得和多家国际知名品牌提供试样产品,预计在半年内实现单月千吨供货,2026年公司年收入有望突破一亿元。 塑新科技的本轮融资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生物酶法循环技术的信心,也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产业化路径,具备显著的环境效益与商业价值。 金鼎资本合成生物负责人孟欢表示:作为长期关注合成生物的产业投资者,我们看好其在材料循环领域的巨大潜力。涤纶行业规模近4000亿,但超过70%的废纺被填埋或焚烧,仅约3%实现纤维级回收,绿色转型需求明确,全球品牌正积极推进‘纤维到纤维’(T2T)循环。 金鼎资本-海利得基金领投塑新科技,是基于对其生物酶法再生PET技术及产业化能力的信心。董维亮教授拥有近十年再生塑料的研发积累和数千万科研经费投入,构建了技术壁垒;CEO向科炜连续创业,有着十余年高分子产业经验,成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万吨级产线。 此次投资将充分发挥金鼎CVC的产业优势,依托海利得作为车用涤纶工业丝龙头的渠道与场景资源,加速塑新科技产品验证与规模化应用,共同推进再生涤纶在纺织等领域的高价值替代,引领绿色供应链新浪潮。 英诺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周全表示:塑新科技是英诺孵化项目代表,帮助企业找人,落地,找钱,全方位帮助企业从0到1,完成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英诺坚定看好生物酶法循环技术。塑新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兼具PET和PU生物酶法循环利用的公司,万吨级产线即将投产,成本有望媲美石油基PET,产品已获得海外众多巨头青睐。本次加注投资践行了英诺重仓年轻人,支持顶级科学家成果转化的投资理念,在董老师带领下,相信塑新会成为循环科技领域的龙头。 拙朴投资表示:作为国内生物酶法PET降解回收技术的开拓者,塑新以创新之力为环保材料行业注入新动能。企业掌舵人向科炜博士与技术带头人董维亮教授,以非凡的创业决心和战略眼光,带领团队攻克生物酶法降解技术产业化难题,从实验室到万吨级产线,每一步都彰显着破局者的勇气与坚守。塑新团队对技术细节的极致把控、对产业链协同的深刻洞察,为技术商业化铺就坚实路径,堪称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典范。拙朴投资有幸见证并参与这一绿色革命,坚信在两位领航者的带领下,塑新必将以技术为矛、以产业为盾,引领全球生物降解材料迈向新纪元。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8月新登记基金管理人 2025年8月,基金业协会审核通过了5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登记申请,数量较上月减少11家。这些通过登记的机构中,包括4家国资机构和1家市场化机构。 基金管理人介绍 一、扬州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扬州战新”)成立于2024年8月8日,注册资本1600万元人民币。扬州战新为扬州市国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金集团”)获批的第四个基金管理牌照,由江苏高投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江苏高投”)和扬州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扬州创投”)共同出资设立。江苏高投是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江苏省级母基金管理团队。扬州创投为国金集团的孙公司,是扬州本土第一批持牌基金管理人,目前发起设立了多支园区创投基金,专注于合作园区的项目孵化和招引。(资料来源:扬州国金集团、上海证券报、扬州金融集团、天眼查) 二、苏州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苏产投”)成立于2025年5月21日,是苏州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国投集团”)控股,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元禾控股”)及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苏创投集团”)战略参股的私募股权管理平台。作为苏州国投集团积极布局产业投资领域的重要载体,苏产投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承担助力苏州“1030”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重任,全力打造苏州产业资本新标杆。 苏州国投集团为苏州市属一级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平台。元禾控股是苏州工业园区国资控股、江苏省属国资参股的国有投资企业,累计基金管理规模超1300亿元。苏创投集团是国资投资机构,旗下有国发创投、产投集团、市科创投、苏州天使母基金等子公司,立足苏州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以全周期科技投资业务为支柱,致力于将苏州打造成为创业投资的首选地区。(资料来源:苏州国投集团、尚东英才、元和控股、苏创投集团) 三、苏州怡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股东分别是章晓军(42%)、苏州星山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8%)、杨大洪(20%)、苏州达淼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0%),从股东背景判断,该机构属于民营机构。(资料来源:天眼查) 四、泰州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泰州战新”)由泰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泰州金控集团”)联合江苏高投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为江苏省战新母基金旗下第8家通过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设区市战新基金管理机构,也是泰州金控集团2022年获批私募基金管理牌照之后的第2张基金管理牌照。新闻显示,未来,泰州战新将按照省市两级部署,继续做强医药大健康、船舶海工两个地标性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泰州金控集团是国有股份制公司,负责金融服务、股权投资、资产运营等,致力于构建地方金融服务体系,为全市上千家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资料来源:泰州国资、泰州金控集团) 五、高新创投(石家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2日,注册资本1500万元人民币,由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全资持股,从股东背景判断,该机构属于国资机构。(资料来源:天眼查) 办公地址 从办公地址看,5家机构注册地与办公地均位于同一地区。 成立至登记时间间隔 从成立时间与登记时间的间隔来看,仅扬州战新成立时间超过一年,剩下4家机构的成立时间不满一年。 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分析 2025年8月,新登记的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资本实缴比例为100%;剩余3家中,苏产投和泰州战新的注册资本实缴比例较低,为50%。 办理时间 根据已披露的信息,8月新登记的基金管理人中,办理最快的是苏产投,仅用时33天;办理最慢的是扬州战新,用时287天。经统计,机构平均准备材料耗时114.4天、平均齐备性反馈次数为1次、平均办理环节反馈次数为1.4次。 律师事务所 2025年8月,新登记的5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进行登记备案时,共计选用了5家律师事务所提供服务。
2025年9月5日晚,星河动力公司成功实施谷神星一号火箭的第21次发射任务,再次印证其技术可靠性。截至目前,该火箭累计发射成功率已超过95%,位居国内商业火箭发射成功率榜首,持续领跑中国商业航天。 在全球航天发射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高成功率已成为商业航天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球运载火箭共计完成265次发射,259次成功,6次失败。其中,SpaceX作为全球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核心力量完成134次猎鹰系列火箭发射,仅有一次失利。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失败后SpaceX仅用15天便完成复飞,背后的关键原因正是其长期积累的高成功率——它不仅意味着技术可靠,更意味着企业能够快速恢复节奏,不被失败“归零”。 SpaceX不同时期的成功率与发射次数 从下图可以看到,SpaceX的成功率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提升: Falcon 1(2006–2009年):共 5 次发射,成功 2 次,失败 3 次,综合成功率 40.0%。多次失败几乎让公司濒临破产,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数月研发与测试被迫重置,发射节奏停滞不前。 Falcon 9 V1.0(2010–2013年):累计发射 10 次(包含 Falcon 1 阶段),成功 7 次,失败 3 次,综合成功率 70.0%。这一阶段证明了技术可行性,但企业仍处于市场试水阶段。 Falcon 9 V1.1(2013–2016年):累计发射 25 次,成功 21 次,失败 4 次(含前阶段发射),综合成功率 84.0%。虽然接近成熟,但仍有一次失败,使复飞准备需几周时间。 Falcon 9 Full Thrust(2015–2018年):累计发射 59 次,成功 55 次,失败 4 次,综合成功率 93.2%。可靠性快速提升,发射节奏明显加快。 Falcon 9 Block 5(2018–2025年):截至目前累计发射 502 次,成功 496 次,失败 6 次,综合成功率 98.8%。企业已经形成稳定的高频发射能力。 图表:SpaceX各阶段发射次数与成功率 可以看到,成功率的提升与发射次数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在 Falcon 1 阶段,由于成功率仅 40%,企业发射频次极为有限,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前几个月的努力归零;而当成功率逐步提升至 90% 以上,发射次数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不仅是技术成熟的体现,更是商业化规模化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SpaceX 的整体综合成功率与不同型号的成功率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猎鹰 9(尤其是 Block 5 型号)的成功率最高,已接近 99%,是支撑企业实现高频稳定发射的关键型号。 高成功率的商业价值 高成功率不仅是技术指标,更是商业竞争力的核心。在国际市场中,单颗通信卫星或遥感卫星的价值可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一次发射失败带来的经济损失极大。2022年2月,美国Astra火箭在执行NASA任务时因发动机故障导致4颗卫星报废,直接损失超过1亿美元,公司股价当日暴跌,客户订单大量流失。这种事件清晰地说明:火箭发射的失败不仅消耗财务资源,更会破坏市场信任,影响未来商业机会。 国际商业发射合同中对成功率有严格条款,连续失败可能导致合同终止或重新招标。卫星组网通常有严格时间窗口,一次失败可能导致星座部署延迟半年以上,间接损失远超发射费用。SpaceX凭借高成功率几乎垄断全球商业发射市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可靠性,将发射成本优势转化为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 如果SpaceX的成功率只有90%,则平均每10次发射就有1次失败:不仅客户损失巨大,市场信任度下降,发射次数也无法积累到每年百次的规模。由此可见,高成功率是实现高发射次数的基础。没有稳定可靠的成功率,就不可能形成频繁发射的节奏,更谈不上规模化商业化。 从图片数据来看,美国除SpaceX之外的几家商业航天公司整体表现普遍存在 成功率低、发射次数有限 的问题: Firefly(Alpha火箭):累计6次发射,仅成功2次,成功率仅33%。 Rocket Lab(Electron火箭):是少数表现突出的公司,累计70次发射,成功66次,成功率94.3%,明显优于其他同行。 Astra(Rocket 3火箭):7次发射仅成功2次,成功率28.6%,表现欠佳。 Relativity(Terran 1火箭):仅发射1次即失败,成功率0%。 Blue Origin(New Glenn):发射1次,成功率100%;亚轨道型号New Shepard成功率77.4%,整体上商业化进展缓慢。 在美国之外: · 英国 Virgin Orbit(Launcher One火箭):累计6次发射,成功4次,失败2次,成功率66.7%。虽然比多数新兴公司略好,但仍未达到行业主流水平。 · 日本企业(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的MOMO 3、Space One的KAIROS):发射次数少,且成功率不理想,MOMO 3仅20%,KAIROS首飞即失败。 · 澳大利亚Gilmour Space(Eris火箭):首飞失败,成功率0%。 · 德国Isar Aerospace(Spectrum火箭):尚未成功,首飞失败。 总体来看,除了SpaceX、Rocket Lab形成了稳定的高成功率外,大部分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初创火箭公司普遍面临 发射次数少、成功率低 的问题,尚处于探索与试错阶段。 国内民营航天的经验与挑战 国内商业航天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射频次逐渐增加,高成功率已成为重要竞争优势。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 可以看出:成功率100%的有天兵科技、东方空间两家公司,但只发射了一次,还需更多发射次数来验证成功率; 成功率在90%-100%以上,星河动力,成功发射21次,成功20次,是国内综合发射次数和成功率表现最为突出的民营火箭公司,其产品的可靠性和公司的质量管控能力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成功率80%-90%,中科宇航,仍处于稳步提升阶段; 成功率50%-60%,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显示技术可靠性和工程管理仍需强化; 零一空间,仅发射一次,成功率0%,失败后目前尚未组织新的发射。 业内人士指出,高成功率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成功率对中国企业更加重要,产业发展、文化、经济影响巨大:成功发射带回完整有效的飞行数据,用于优化设计、改进工艺、验证仿真模型;而失败可能触发“死亡螺旋”:暂停发射 → 失去订单 → 无力改进 → 再次失败。火箭成功率成为全球火箭企业要跨过的卡门线。 总体来看,国内大部分民营航天企业发射数量不足10次,成功率均在90%以下,而星河动力通过连续成功积累经验和技术管理能力,已经形成稳健的发射节奏和研发效率提升,为新一轮商业竞争提前布局。 高成功率:商业化的基石 一次发射失败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还可能产生研发浪费、任务延误、保险赔付增加、供应链中断和声誉损失等间接成本。成功率高低甚至影响企业估值:SpaceX凭借超高成功率,2025年估值达3500亿美元,而Astra因成功率不足,股价暴跌99%,最终退市。 技术上,火箭发射涉及数万个元器件、上千道工序,任何环节失误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高成功率不仅体现技术实力,也体现工程管理能力和项目管控水平。国内民营航天企业虽然技术能力提升明显,但成功率仍参差不齐,只有像星河动力这样逼近国家队水平的企业,才能将高成功率转化为商业化优势。 从产业商业化角度,高成功率带来正向循环:成功 -> 订单与收入增加 -> 可持续研发投入 -> 进一步提升可靠性 -> 获取更多订单。反之,失败导致资源消耗和市场信任下降,企业难以恢复。这种循环决定了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天花板。 商业火箭企业要从“偶尔成功”跨越到“持续成功”,不仅是技术极限挑战,更是对商业逻辑的坚守。在太空这片高风险蓝海中,成功率刻进企业基因,才能真正掌握发射节奏、积累市场信任、驱动商业化成长。归零效应提醒我们,每一次失败都可能消耗数月努力,而高成功率则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射、稳健成长的生命线。只有那些把“成功率”作为核心战略的企业,才能在星辰大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2025年9月4日/美通社/——由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及可持续能源领域世界顶尖专家——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联合创立的材料科学企业——屹乐温控科技(YiLab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ies,下称“YiLab”)今日正式宣布,已顺利完成Pre-A轮融资,且融资规模超额认购,总额突破1000万美元。此轮融资凭借技术创新性与市场潜力,吸引了战略投资者高度关注,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旗下人体热舒适性管理技术品牌LifeLabs的技术规模化推进,助力其核心专利技术WarmLife®(动态保暖)与CoolLife®(持续凉感)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为全球功能性服装品牌提供高性能、可持续的高科技纺织材料解决方案,尤其针对户外及运动休闲类服装,实现人体温度舒适性合理调节。 从资金具体用途来看,本轮融资将专项支持YiLab在亚洲建设一座顶尖级研究实验室与规模化生产工厂。这一布局旨在打通“技术研发-原型开发-量产落地”的全链路,加速其专有温控纺织技术从实验室创新走向产业化应用,为后续技术迭代与市场交付奠定基础。 “这笔资金是我们践行‘将纺织品转化为高效气候解决方案’使命的关键里程碑。”YiLab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Sophia Ou表示,“投资者的踊跃参与,不仅印证了全球市场对温控纺织技术需求的紧迫性,更彰显了我们技术实力的行业认可度。依托新投建的研发实验室与生产工厂,我们将构建起‘技术创新-快速转化-实际应用’的高效通道,让先进温控面料更快服务于消费者与合作伙伴。” 作为YiLab的核心技术品牌,LifeLabs的温控纺织品始终以“低资源消耗生产”为核心优势——在生产环节减少能源与资源浪费,同时为穿着者带来极致舒适体验与优异能效表现。据悉,这项突破性面料技术的研发源头可追溯至十年前的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经过长期技术沉淀与反复验证,如今已在商业场景中实现成熟应用,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的需求,更能为全球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提供可规模化推广的解决方案,契合当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Pre-A轮融资吸引了来自科技领域、可持续发展赛道及消费行业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这一多元化投资结构,既体现出LifeLabs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广泛适用性,也反映出市场对“温控纺织+可持续”赛道前景的高度看好。 目前,YiLab已启动与全球知名服装及配饰品牌的合作对接,针对未来季度的新产品发布展开筹备工作,预计其温控面料技术将更快走进大众消费场景,为功能性服装市场注入新活力。 关于屹乐温控科技(YiLab) 屹乐温控科技是由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与Sophia Ou女士于2024年共同创立的材料科学企业,核心业务聚焦先进温控面料的研发与商业化。公司以“提升穿着舒适度、助力全球减碳”为双重目标,依托旗下技术品牌LifeLabs的WarmLife®(动态保暖)与CoolLife®(持续凉感)专利技术,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可持续的温控纺织解决方案,推动纺织行业向“低碳化、功能化”升级。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德迈科完成Pre-A轮数千万股权融资,由海愿启真基金和鹃湖梦想基金共同投资,完成投资后,德迈科总部将迁至海宁鹃湖,期待德迈科在鹃湖的新里程碑。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和运营资金。 苏州德迈科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聚焦工业自动化高端智能装备、机器人关节、风电变桨控制三大高端运动控制应用领域,是集技术研究与创新、产品设计与制造、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功率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及智能集成高精密伺服模组的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提供商。也是国内唯一全面掌握欧美系、日系高精密伺服核心技术和工艺的创业企业,产品技术和性能均对标欧美日领先品牌。 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表嵌式(sIPM)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融合了表贴式(SPM)伺服电机和内嵌式(IPM)伺服电机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势。已经量产的sIPM高端伺服电机(2.5kW-315kW),稳态性能对标欧美系领先品牌,动态性能对标日系的领先品牌,通过专利电磁优化设计和模块化结构设计,构筑了差异化性能突破和制造成本控制的双核竞争力。25 年推出的智能集成高精密伺服模组产品,将进一步缩小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在大功率电机领域形成 “高性能 + 高性价比” 的竞争优势。 公司核心技术和管理团队,均出自全球行业领先的欧美系工业自动化巨头-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Rockwell Automation)。公司执行团队,基于对高端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的深刻理解,在深谙目标客户及行业痛点的基础上,通过行业专机的批量化定制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公司产品已获得国内和欧美系头部客户高度认可,并与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海愿基金认为,高端运动控制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的核心环节,高精密伺服技术更是该领域的 “心脏部件”,其自主化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德迈科在技术与商业化能力兼具。我们期待通过本次投资,助力德迈科加速发展,成长为全球高端运动控制领域标杆,推动中国智能制造自主化进程。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2025年9月4日,静脉智能锁全球领创者鹿客,在重庆隆重举办主题为“这就是AI”的AI智能锁V6 Max全球首发大会。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别同志、自如集团董事长兼CEO熊林、奥维云网消费电子事业部研究总监王军、中国电研威凯认证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瑾等政府领导和产业生态合作伙伴,以及鹿客近百位全国经销商和行业客户共同列席见证。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吴别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别同志,在致辞中对鹿客的发展速度和旗舰产品V系列的迭代升级表示高度认可,V6 Max全球首发标志着鹿客在智能安防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铜梁智能家居产业集群注入创新动力,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未来,铜梁将以鹿客为核心,带动上下游生态链企业集聚,建成中国西部最大智能门锁生产基地,并通过保障性住房智慧化项目和全国性论坛举办等,推动智能门锁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应用推广,并积极为鹿客提供专项产业基金,保障项目建设与研发投入,促进技术交流与市场拓展。 鹿客创始人兼CEO 陈彬 鹿客创始人兼CEO陈彬在致辞中首先谈到,自如作为鹿客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从住房租赁领域起步,已经进行长达10年的深入合作探索。未来,鹿客还将配合自如一起共探海外市场。 自如集团董事长兼CEO 熊林(左) 鹿客创始人兼CEO 陈彬(右) 成立11年以来,鹿客实现了全球智能锁销量领先、全球静脉智能锁销量第一,同时在住房租赁智能化领域连续10年国内市占率第一,国内外累计设备出货量超1200万台,服务用户数超过3000万人。鹿客此次发布的AI智能锁V6 Max,就是将“AI”注入智能锁和智能管家系统,这是一次新的开拓,更是一次初心的回归,未来鹿客将以“技术创新+全球化”两个核心动力,驱动公司未来10年高速发展,打造AI家庭安全领域新标杆。 鹿客科技旗舰AI智能锁V6 Max,大师设计,让爱回家 当前,智能家居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AI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的未来。鹿客此次发布的旗舰新品AI智能锁V6 Max,由全球工业教父、青蛙设计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一生的挚友哈特穆特·艾斯林格设计,采用海鸥曲线弧线型把手,全金属铝合金面板一体化成型,拥有钛色天成的豪华质感。 V6 Max搭载LockinAI™智能管家,多眸安全3.0精准识别智慧管家,门外包裹出现和移动,AI智能管家都可以快速监测到,并拥有AI 语音对话添加掌脉,离家天气语音提醒等适老化设计;LockinCam™全景猫眼,200°全景猫眼昼夜守护,5英寸大屏视野超清无盲区,行业首创与苹果“siri”同型的灵动AI流光屏,可随AI语音助手互动,为回家增添仪式感。 此外,V6 Max还搭载多眸® 3维生物识别技术,拥有掌脉+指脉+3D人脸识别等13种解锁方式,满足全家使用需求;LockinX™ 多生态畅联,人车家畅联,5屏可视看家,支持米家/苹果生态/小天才手表解锁,能够与上千款智能设备联动,一键开启智慧生活家;LockinPower™超级省电,满电使用450天,出差/旅行等长期未使用,APP一键进入超级省电模式。 鹿客再获中国电研威凯权威认证,自如、奥维云网等合作伙伴共话未来 中国电研威凯认证事业部副总经理 李瑾(左) 鹿客产品开发中心总监 韩金来(右) 在鹿客智能门锁邻域隐私安全保护认证颁证仪式环节,中国电研威凯公司向鹿客颁发“邻域隐私安全保护认证”证书。中国电研威凯认证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瑾女士表示,鹿客智能门锁能够在此次认证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其在隐私保护技术层面的领先性与责任感。 鹿客不仅在产品功能上实现了用户对信息的知情与控制,更在技术层面落实了“系统安全可靠”“拍摄提示且范围可控”等隐私友好设计,符合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最新要求,也响应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产品的期待。我们愿与更多像鹿客这样的优秀企业携手,通过标准引领、认证赋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信、更可持续的智能家居生态。 自如集团旗下自如灵之智能副总经理 贾洪涛 自如集团旗下自如灵之智能副总经理贾洪涛,系统介绍了自如灵之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案例,并表示历经10年、数百万家庭验证,自如灵之一直致力于成为最懂家庭用户的真全屋智能。 今年是与鹿客合作的第10年,自如累计安装鹿客智能锁近100万把,双方累计服务自如用户也达数百万人次之多。未来双方将不断延续合作,在新增房源中继续部署鹿客AI智能管家系统,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城市居住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升级。 奥维云网(AVC)消费电子事业部研究总监 王军 奥维云网(AVC)消费电子事业部研究总监王军,在《拥抱时代红利,重构行业价值》的主题演讲中谈到,当前智能锁行业展现了良好韧性,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特别是国补正在不断加速行业洗牌进程,“内外兼修+情绪价值提供”成为行业突围的重要方向。 鹿客聚焦用户需求变化,通过技术创新与差异化设计不断加深护城河。此次发布的V6 Max深度融合AI功能与高颜值设计,搭载最新AI算法,识别精度与交互体验再次升级,有望延续V5 Max的市场表现,成为行业标杆产品,在中高端市场抢占更多换新需求,并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AI家庭安全管家生态的全球引领者,鹿客打造AI家庭安全领域新标杆 此次发布的AI智能锁V6 Max,具备主动学习、推理、交互能力,重新定义AI智能管家新标准,并通过适老化设计、情感化交互等一系列创新,让AI智能锁更具人性化体验,接下来,鹿客将整合全域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精细化运营推动零售转型,将V6 Max打造为AI智能安防领域全新爆品。 AI技术浪潮下,智能门锁行业正面临重新迭代升级,鹿客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历史性机遇,成为全球AI智能锁和家庭安全管家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未来,鹿客还将推出更高级的AI产品,并不断探索AI在家庭安防、健康管理等多领域的应用,与自如等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百亿级AI智能管家生态平台,继续引领高端智能锁AI家庭安全管家市场,打造AI家庭安全领域新标杆。
自变量机器人于近日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阿里云、国科投资领投,国开金融、红杉中国、渶策资本跟投。老股东美团战投超额跟投,联想之星、君联资本持续追投。 此次为阿里云首次出手具身智能公司,阿里云对自变量技术高度认可,将为自变量提供多维度支持。资金将用于自变量全自研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的持续训练和硬件产品的研发迭代。 从2023年底成立起,自变量就确立了以端到端统一大模型实现通用具身智能的技术路径,并于近期发布了适配多模态大模型控制的全自研轮式双臂仿人形机器人——量子2号(Quanta X2)。自变量软硬一体同步发展的技术路线,及前瞻性的技术理念和成果也受到国家级投资平台、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与产业资本的认可。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公司,自变量自主研发「WALL-A」系列VLA(Vision-Language-Action)操作大模型,构建统一的认知与行动框架。在统一表示空间中,模型同时处理感知、推理和行动,直接进行跨模态的因果推理和行动决策,让机器人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工作。当前,「WALL-A」模型已在部分完全未训练过的新任务类型中展现出零样本泛化能力。 同时,公司率先实现端到端具身思维链推理框架,基于多模态输入进行深度推理并生成多模态输出,形成模型自主决策、执行、探索和反思的完整闭环。模型能够将语言理解、视觉感知与动作执行紧密结合,形成更接近人类思维的推理过程,成功突破多步骤长序列任务瓶颈,任务完成度大幅提升,极大扩展了机器人处理复杂现实场景的能力边界。 今年年中,公司首个实现具身智能大模型控制高自由度灵巧手进行复杂操作。此前,自变量发布了自研大模型控制高自由度灵巧手精巧拿取并分发扑克牌这类弹性易形变物体的视频。 当前,为推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自变量开源其面向开发者的具身基础模型:「Wall-OSS」,并公开相关训练代码,便于全球开发者们在自有本体上快速微调和实际应用。 Wall-OSS 具备强大的泛化性和推理能力,在长程操作任务方面表现优于其他基础模型,同时作为多模态基座,模型也具备良好的因果推理、空间理解和反思能力等。 Wall-OSS是一个基于大规模真实数据训练的开源具身基础模型。在模型架构上, 创新性设计“共享注意力 + 专家分流 (FFN)”架构,将 VLM 的知识无损迁移到操作模型,实现语言与动作的深度耦合;在训练方式上,首创“先离散、后连续、再联合”的三阶段训练范式,确保VLM的认知能力被稳定、无损地迁移和扩展到物理动作上;此外,统一跨层级思维链实现了跨层级抽象层面的前向任意映射,模型能够在单一可微分框架内无缝切换高层决策与底层执行。 硬件方面,今年8月,自变量发布了全自研轮式双臂仿人形机器人“量子2号(Quanta X2)。在过去不到半年时间内,公司实现了机器人本体整机、高自由度灵巧手、外骨骼遥操数采设备等全栈自研。 量子2号是模型原生的通用机器人本体,在设计上不仅考虑了模型训练及复杂操作任务的需求,更在负载能力、操作空间、运动速度及控制精度等核心指标上,实现了全面的平衡与优化。 量子2号的五指灵巧手采用仿生结构设计,单手拥有 20 个自由度,并能感知细微的压力变化。同时,基于臂手一体化外骨骼技术,自变量首创行业领先的“仿人机械臂+高自由度灵巧手”一体化全身遥操方案,量子2号不仅能采集高质量数据反哺模型训练,也将与自研模型深度融合,真正进入到现实场景中落地应用。 随着软硬一体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自变量的机器人,已与头部服务业、工业客户达成合作,在多场景中投入使用。未来自变量也将与客户围绕模型和硬件共建开放生态,推动具身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AI 机器萌宠公司萌友智能(Ropet)完成数千万人民币 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峰瑞资本跟投。萌友智能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 AI 情感化陪伴机器萌宠产品,持续引领智能机器宠物赛道的消费级创新。 AI萌宠赛道第一品牌 萌友智能成立于 2022 年,由真知创投孵化投资。联合创始人何嘉斌先生和周玉黍博士具有十多年的互联网产品和人机交互方面的丰富经验。2024 年 12 月,萌友 Ropet 首代桌面机器萌宠“kamomo” 在美国众筹平台 Kickstarter上线,即获北美支持者热捧,累计众筹 40 万美元,入选年度最佳 AI 消费硬件之一。今年1月, Ropet 亮相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凭借“萌系外观 + 惊喜交互”成为展会焦点项目,收获数十亿级媒体曝光,点燃全球 AI 陪伴机器人热度。8月,Ropet 登陆日本最大的众筹平台 Makuake上线,一小时突破 2700 万日元,显示出跨市场的强劲消费拉动。 萌友将持续推进全球市场的布局,并在今年回归中国市场。 以“生命感”为核心的产品技术创新 Ropet 面向年轻用户,围绕生物性机制与多模态感知搭建技术模块,拥有 40多项技术专利,形成稳固的产研壁垒。其产品三大核心价值为: 1. 生命感:透亮“眼神”、情绪表达与声音反馈,传达可被感知的“在场感”; 2. 弱交互:在不打扰的前提下,建立轻量但持续的陪伴关系; 3. 可装扮:外观与内容高度可定制,支持眼睛、声音、毛发与面具的个性化设计。 硬件层面,Ropet 通过视觉/听觉传感器与响应式触觉系统感知环境与用户抚触;算法层面,基于 AI 情感引擎推断用户情绪并作出相应反馈,让“陪伴”从功能走向情感。 以“养成”构建机器宠物的长期魅力 萌友智能首创 “养成系统”:Ropet 基于用户日常互动数据进行持续学习,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性格与相处模式。用户不仅“照顾”它的孤单、生病、饥饿与不安,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收获情绪价值与“柔软的瞬间”。 团队优势:跨学科创新力 + 全球视野 联合创始人兼 CEO 何嘉斌在产品设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曾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物灵科技、字节跳动,曾担任儿童绘本机器人 Luka 的产品负责人。联合创始人周玉黍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专注于人机交互与认知心理研究,在产品战略和用户洞察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曾参与和主导创办多家互联网企业。核心成员来自字节跳动、微软、阿里达摩院、小米、蔚来等顶尖科技与消费品牌,在产品设计、AI 技术、品牌与运营等方面具备从 0 到 1 的落地与规模化能力。 萌友智能 CEO 何嘉斌表示:“我们希望做一家慢公司、让 AI 和科技柔软下来,关注人的脆弱时刻,用技术缝合被时代撕碎的都市孤独者的情感肌理。” 投资机构介绍: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主导设立,已投资多个 AI 明星项目。 机构观点: “我们看好 AI 消费级硬件产品作为 AI 产业链下一个具备爆发性潜力的大方向,智能陪伴类机器人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具备广泛年龄段的受众和普适的情绪陪伴价值。萌友智能年轻的核心团队具备从 0 到 1 打造创新 C 端产品的研发经验和大规模量产经验,核心产品 Ropet 机器萌宠在产品设计、软件体验、用户交互等方向展现了多维度的创新和差异化定位优势,在全球众筹和展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消费者追捧,已逐步开始量产发货。我们将持续支持优秀的早期创业团队,期待萌友智能作为智能陪伴类机器人的先行者不断迭代创新,在 AI 时代为全球用户带来真正长期的情绪价值和情感陪伴。” 峰瑞资本(FREES FUND):中国知名市场化投资机构,投资超过 200 家创新企业,围绕交叉学科布局投资机会。 峰瑞早期项目负责人-孟长洁观点: “孤独感”作为群居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存机制,深植于人类的基因之中。随着科技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如何缓解孤独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感器及芯片等技术的进步,使智能陪伴机器人逐渐成为应对孤独的重要方式。 萌友团队具备敏锐的用户洞察力与出色的产品定义能力。其联合创始人兼 CEO 何嘉斌是一位极具用户敏感度的产品型创业者,同时拥有丰富的硬件产品从 0 到 1 的落地经验。 Ropet 产品是市场上少有的兼具可玩性、审美品位与技术克制的智能陪伴设备。我们相信,未来萌友将持续围绕“情绪价值”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融 360 通过内部全员信正式宣布,前阿里、字节资深财务高管张洵(Amy Zhang)加盟融360担任全球首席财务官(CFO),全面负责集团境内外财务、税务及资本规划工作,并以集团管理委员会核心成员身份参与重大战略决策与经营管理。 据了解,作为拥有超过 15 年财务管理经验的行业专家,Amy 曾任职于阿里、字节跳动、瓜子二手车、兰亭集势等全球化头部企业及成长型科技公司,深谙境内外财务合规体系与资本运作逻辑。对于Amy的加入,融 360 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CEO叶大青在内部信中提到:"公司正处在战略聚集与组织变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高度专业的管理团队。期待Amy与大家携手同行,彼此成就,共同推动公司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融360成立于2011年10月, 是中国知名的移动金融智选平台,致力于实现"让金融更简单,成为每个人的金融伙伴"的使命与愿景。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早期实践者,融360正立于产业迭代重构与组织战略跃迁的历史交汇点,行业恰处于拥抱 AI、深耕数字化及布局全球化的前夜。 当下行业风云激荡,双重变革浪潮奔涌而至: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于金融领域快速渗透,正在为产业进化注入澎湃势能;另一方面,监管框架日臻完善,对企业财务合规的标准愈发严格,倒逼行业向规范化深水区迈进。在此变局之中,融 360 引入复合型高端人才以强化战略协同效能,是着眼长远发展的关键落子。 张洵兼具科技企业实操经验与专业财务研判能力,曾深耕阿里、字节等顶尖"互联网大厂",邀请张洵加入不仅是对人才的吸纳,更蕴含着融360向伟大企业学习的深层考量 -- 借鉴头部企业的先进管理思维与实战经验,在战略聚焦与提质增效成为企业发展核心方向的当下,新CFO将为融 360 在战略落地的精度、财务运营的效能、合规及风险管理的强化、资源配置的优化等方面贡献力量。 这一系列举措,将让融 360 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更稳健地把握行业机遇,在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运营质效的道路上更具韧性与后劲,助力企业在复杂环境中实现更高效的成长突破,更有力地穿越行业周期,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内部信全文: 亲爱的各位小融, 大家好!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张洵女士(Amy Zhang)今天正式加入融360(Rong360 Inc.)与简普科技(Jianpu Technology Inc.),担任集团首席财务官(CFO)。她将全面负责集团在境内外的财务、税务与资本规划相关工作,并作为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参与公司重大战略与经营管理。 Amy拥有超过十五年的财务管理经验,曾在多家跨国公司与成长型创业企业担任高管,包括阿里、字节跳动、瓜子二手车、兰亭集势等,熟悉境内外合规体系与资本运作路径,具备优秀的战略思维与执行力。她不仅理解中国与国际财务规则,也对科技和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有深入的洞察。在财务战略、内控合规、跨境架构、团队管理与资本市场等方面,展现出很强的专业能力与系统性思维。同时,她也是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和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拥有很强的财务专业背景与实践能力。 在加入公司之前,Amy已主动利用过渡期与董事会、管理层及核心财务团队进行了多轮沟通,提前了解公司战略、组织文化与重点项目,为今天的正式到岗做了充分准备。这种专业精神与投入度,让我们对她未来的表现充满信心。 我们相信,Amy的加入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治理规范、组织协同、业财融合及资本规划方面的能力,也将为团队带来新的视野、更强的韧性与持续的成长动力。 公司正处在战略聚集与组织变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高度专业的管理团队。期待Amy与大家携手同行,彼此成就,共同推动公司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让我们再次热烈欢迎Amy的加入,期待大家在未来的工作中与Amy紧密协作、共同成长。我们始终是一支团队,One Team,向着更好的未来一起前行! 谢谢大家! 叶大青 David Ye, a.k.a.创业铁人 Iron Entrepreneur Rong360 Inc. & Jianpu Technology Inc. Co-founder, Chairman, CEO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近年来,数字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以电信诈骗为代表的“网络毒瘤”也寄生在各个线上空间,持续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今年以来,面对愈演愈烈的诈骗黑产,抖音持续加大反诈力度,通过基于大模型构建AI智能体、强化“验证助手”产品功能等措施,不断提升反诈治理效率。 抖音于8月26日发布的《2025年中反诈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5年1月至7月,抖音日均拦截涉诈信息超700万条,同时通过短信、站内信、电话等方式,日均向用户发送反诈提醒超800万次。 新技术、新功能、新手段,治理“花式”诈骗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链条化、产业化特征。2025年以来,黑产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覆盖更多场景,给平台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不断升级的反诈难题,抖音始终坚守一线,持续完善反诈技术体系,不断优化产品反诈功能,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早在2021年,抖音就在国家反诈中心指导下,发起了“反诈者集合”抖音安全周活动。此后,该系列活动在全国持续开展。为进一步加大校园反诈宣传力度,提升师生防骗意识,每逢开学季,抖音还与各地高校联合举办“反诈者集合”专项活动。2025年,抖音“反诈开学季”系列活动已走进北京校园,未来还将陆续在上海、云南、山东等多省市高校开展。 平台如此重视校园反诈,与当前一类高发的网络诈骗形式密切相关。一些诈骗分子以高薪兼职为诱饵,在网络上锁定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以沟通兼职内容为名诱导对方下载第三方软件,将其拉入其他平台的“兼职群”,随后以“缴纳保证金”、“刷单垫付”、“任务押金”等名义,诱骗大学生不断充值、转账,实施诈骗。 此类兼职诈骗并不少见。《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抖音平台共封禁涉兼职诈骗账号164万个,日均拦截相关欺诈信息201万条,日均发送诈骗风险提醒136万次。 (图说:《报告》中关于兼职诈骗的提醒) 除了大学生,老年人也是电信诈骗的重点目标人群。针对老年用户,诈骗分子常冒充抖音客服实施诈骗。尽管这类诈骗行为多发生于抖音站外,但因发生频率高,已成为平台重点治理对象。 《报告》指出,随着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不法分子的仿冒伎俩也层出不穷。例如,在冒充抖音客服诈骗中,骗子会要求受害人下载“抖音会议”等仿冒APP,通过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功能,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短信验证码,进而操作转账。抖音多次在反诈宣传中提醒用户:抖音官方从未推出“抖音会议”APP,该类软件实为诈骗工具。 另有不法分子假借“脱贫攻坚”名义,诱使用户下载名为“抖音扶贫钱包”的APP,谎称回报丰厚、虚构扶贫项目,诱导投资,还鼓励用户申请“银行卡”,借机盗取相关信息。此外,还有其他带有抖音标识或名称相似的诈骗软件,多数通过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方式窃取受害人资金。 《报告》详细列举了上述诈骗手法,并郑重声明:抖音从未推出上述APP,诸如“巨量跳动”、“抖音点赞版”、“抖客”、“抖音服务”、“翼服务”等均为诈骗软件。 (图说:《报告》中列举的部分山寨诈骗APP) 织密防护网,日均推送反诈提醒超800万次 当下,网络诈骗案件常常跨越多个平台。犯罪团伙往往利用A平台引流,至B平台实施诈骗,或冒用多个平台名义骗取用户信任。鉴于电信诈骗的复杂性,单一企业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应对产业化黑产的持续攻击。 因此,企业与相关机构携手共建反诈防线,已成为全社会反诈的关键一环。深入开展反诈宣传、推动跨平台合作,也正是抖音一直以来的反诈工作重点。 今年6月10日,在2025年全国反诈宣传月启动前夕,抖音在北京举办“反诈开放日”活动。现场,北京市委网信办、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反诈中心与抖音共同宣布“抖音反诈联盟”线上活动正式启动。同日,抖音首部反诈主题短剧《为了她,我勇闯缅北》在官方账号“@抖音黑板报”上线。 此外,由抖音反诈中心与红果短剧、法制日报社法报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好有本领”厂牌及今日头条安全中心联合出品的反诈精品短剧《云端捕手》也即将上线。 抖音在《报告》中表示,未来抖音将继续加大反诈投入,为广大用户织密防护网,努力打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维护平台健康生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人工智能 +”行动,在此背景下,保姆机器人成为焦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等需求增长,保姆机器人在智慧康养、智能家居等场景的现实需求凸显。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为保姆机器人提供了稳定应用场景。 未来,保姆机器人需攻克物理智能和社交智能难题,向多源感知、自主决策等方向发展。其市场呈现规模扩大、场景拓展融合、企业竞逐细分赛道的趋势,正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应用井喷期,有望走进更多家庭。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9.1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1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两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27.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31.3%。排在其后的是山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6.6万余家、4.3万余家和3.3万余家。 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2.93%。
8月25日机器人前瞻报道,昆仲天使投资企业「若愚科技」宣布完成了新一轮亿元级天使+轮融资。本轮由老股东东方精工追加领投,产业方深圳汉清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在垂直场景的产业化落地应用。 若愚科技成立于2023年,成立伊始就获得近千万种子轮融资。去年3月,若愚科技完成了超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历史股东包括昆仲资本、东方精工、东山精密、哈深资产等。 若愚科技孵化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是当前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方向,哈工深唯一显名持股的公司,学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资源对接等方面给予若愚科技支持,例如2024年若愚科技联合哈工深获得了深圳市最高人才团队项目(KQ团队)支持,深圳市和龙华区联合支持总额超3000万。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科创板上市企业,几乎都获得该项目支持。 若愚科技是一家定位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研发与应用的科技公司,通过多垂直场景深度协同训练,提高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的精细化、柔性化操作水平和泛化能力,并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应用于多种垂直场景。 当前,具身智能技术面临落地难的问题,若愚科技通过以自研的若愚九天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整合具身感知、具身规划与具身执行三大模块,自主研发构建了一个高效、灵活的智能交互体系,能够在复杂、动态的开放世界场景中实现类人化的任务处理,实现从感知到执行的端到端智能交互。 若愚科技设计了首个大语言模型与三维解码器融合的端到端耦合架构,提出了开放世界三维可供性感知模型,实现了物理交互感知,解决高维空间交互感知难的问题。针对长序未见任务规划难的问题,该公司设计了首个具身知识检索增强的大模型架构,提出了人类知识引导的具身规划大模型,实现了去幻觉可信任务规划。针对复杂多样化动作执行难的问题,其首次提出具身本体状态感知的动作扩散策略,构建了逆运动学引导的时空图扩散模型,实现了复杂技术的精准执行。 在落地方面,若愚科技已经把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应用在加油机器人身上。当汽车驶进加油站时,机器人可以实现全流程无人化自主加油,包括引导停车、自主识别油箱盖和开关、跨油岛双侧多工位加油等。目前已经开始前期试点及POC,预计明年会在国内和海外同时投入运营。 同时若愚科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还应用在港口中的复杂作业场景,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提升多种机器人的柔性作业能力,将港口户外作业人员从高温、高湿、高危险环境中解放出来。 在团队升级方面,前奥比中光高级副总裁江隆业先生全职加入若愚科技担任COO,其本硕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属于连续创业者,入职奥比中光期间,见证了奥比中光从初创到成长到壮大上市的全周期,其加入将壮大若愚科技团队的产业化落地能力和国际视野。 若愚科技团队集结来自华为、顺丰、奥比、海柔等在行业中有实现过深度产品化的人才,从产品、项目、算法等岗位的产研系人员均具备从0到1、1到N的产品经验。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梅卡曼德日前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雄安基金、大洋电机、华创资本、中金保时捷基金、上河动量基金、南翔创投、海河基金、河北结构调整基金、天创资本等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梅卡曼德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的持续进化,拓展产品线与场景应用,并进一步提升全球商业化与客户服务能力。大洋电机作为产业投资方,双方将探索在业务场景应用、前瞻业务研发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梅卡曼德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可与多种形态的机器人深度融合,使其具备多模态感知与自主规划能力,能够快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并执行多样化、复杂任务,实现跨物体、跨任务、跨环境的高通用性操作。这一技术体系是推动机器人进入千行百业的关键,也是解决机器人真正“干活”这一核心问题的基础,使机器人能够在真实生产与服务环境中稳定、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 WAIC 2025 上,梅卡曼德集中展示了自研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全栈技术成果,包括双臂机器人叠衣、人形机器人取货、海量物体分拣等近10个前沿应用单元,全方位呈现了高成熟度的具身智能操作能力和真实场景落地水平。 在多模态大模型、成像算法、AI识别算法、机器人控制、工业软件、光/机/电核心器件等领域,梅卡曼德均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并依托丰富的真实场景数据,自研推出高通用性、高标准化的3D视觉“眼睛”与AI“大脑”产品,已在汽车、新能源、物流、重工、3C、家电、食品等行业实现跨领域、批量化应用。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和睿工业的统计数据,梅卡曼德已连续五年(2020–2024)位列中国3D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 目前,梅卡曼德业务已覆盖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进入全球100+《财富》500强企业的多座灯塔工厂,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领先。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追梦空天科技连续完成两轮合计超亿元Pre-A++轮及战略轮融资。Pre-A++轮融资由朝希资本领投,钧山资本、莫干山基金、海邦沣华等机构跟投,老股东晓池资本持续跟投;战略轮融资由航投基金独家投资。这是追梦空天科技在2025年内完成的第二轮亿元级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首型产品DF600的适航取证及量产、载人产品DF3000的研制及团队扩张。 2025年上半年,在遵循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政策原则下,中国低空经济行业持续蓬勃发展。追梦空天科技依托“混动+倾转”统一技术平台,两款主力机型研制保持稳健进展:DF600即将进入适航取证流程,并计划于年底进入量产阶段;DF3000全尺寸功能样机即将下线。未来,追梦空天科技将继续秉持务实高效的风格,与友商及行业伙伴携手推动电动航空时代的到来。 朝希资本表示:“追梦空天是朝希在科技赛道坚持“投新投变”、在能源赛道布局创新场景的体现。我们认为,eVTOL不仅将成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核心载具,也将在广阔的航空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预计至2030年,全球eVTOL飞行器的市场需求超千亿元,大陆地区超200亿元。追梦致力于研发、制造混动倾转eVTOL飞行器,600kg系列全尺寸产品于2024年已下线,并完成倾转等多项重要测试。这项技术使得无人机兼具无跑道、速度快、续航长、安全度高等优质特性,弥补了现有飞行器的众多缺点,是对传统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构型补充,能覆盖载物和载人众多场景应用。我们期待企业成长为智能电动航空产业中的领导者。”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祥峰被投企业「Databricks」正以1000亿美元估值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规模约为10亿美元且认购火爆。自2013年成立以来,Databricks 已累计融资约200亿美元。 图片来源|Databricks Databricks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i Ghodsi 在接受 TechCrunch 采访时表示,本轮新融资将用于推进两个具体项目——一个面向 AI Agent 的数据库及其 AI Agent 平台。 公司将大力投资其 AI Agent 数据库,并向所有客户全面开放该产品。这款名为 Lakebase 的产品于 6 月在其年度技术大会上发布。 基于开源数据库 Postgres 的 Lakebase 具备企业级品质,支持企业开发者的氛围编程项目,这使其成为 Supabase 的竞争对手。 "数据库市场的总可寻址规模(TAM)高达 1050 亿美元,过去 40 年基本未受影响,"Ghodsi 向 TechCrunch 表示,含蓄地指出数据库巨头 Oracle 已垄断市场数十年。 “有个有趣的统计数据没人注意到:一年前,我们从数据中发现 30%的数据库并非人类创建。这是历史上首次由 AI Agent 创建的数据库。而今年,这个比例达到了80%。”他说道,并预测一年内这个数字将增长到 99%。 “出现了新用户。这个新用户不是人类,而是 AI Agent 。如果我们全力确保这类用户角色获得成功,就能撬动整个潜在市场规模。”他表示。 当被问及 Lakebase 将如何与 Supabase 等已基于 Postgres 构建 Agent 数据库的厂商形成差异化时,Ghodsi 指出关键在于"分离式计算与存储"架构。 通过将高昂的计算资源与低成本存储解耦,Databricks 能让用户经济高效地创建大量数据库。“因为这些 Agent 速度极快,它们创建数据库的速度远超人类,但你不希望因此导致资金耗尽。”他解释道。 Databricks 将重点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 AI Agent 平台 Agent Bricks,同样于 6 月推出。"所有人都过分关注超级智能,"Ghodsi 表示,"但这并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企业真正需要的并非全能数学天才或攻克癌症的科学家,而是能够独立可靠处理日常事务的智能 Agent ,例如员工入职流程或解答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福利问题。 "实际上,我认为这对全球 GDP 和各组织机构而言是一个更大的机遇,"他表示。他相信这种专注将使 Agent Bricks 获得竞争优势。 他还筹集了额外资金,以便 Databricks 能够参与 AI 人才争夺战 。"如你所知,现在招聘 AI 人才成本相当高昂,"他笑着说道。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中秋佳节将至,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政企业务发布《2025年企业中秋采购趋势报告》。中秋作为承载团圆寓意的传统佳节,其节日内涵早已超越时序本身;同时,中秋福利也超越“发月饼”、“收月饼”的范畴,成为企业组织文化、员工情感和雇主形象联结的关键。这份基于百家企业采购人和千名职场人的调研,并深挖京东中秋福利采购数据,勾勒出福利从“标准化供给”走向“精细化运营”的清晰轨迹。 具体来看,企业中秋福利采购呈现“稳中有变”特征:超七成采购人倾向于在历史数据和既定计划中寻求平衡,同时采购人的隐性成本管理意识显著增强,福利发放策略则呈现“去重就轻”趋势,超七成采购人倾向包含电子卡券的福利形式。职场人在中秋福利偏好上,将实用性作为首要考量,超四成职场人更期待多样化的福利选择,对融合传统与新潮的跨品类组合需求强烈,健康保健产品以及户外用品、家政服务券也受到众多职场人的青睐。 京东政企业务凭借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体系、领先的数智化采购技术能力,不仅能够帮助采购人实现中秋福利采购降本提效,多元丰富的福利选择和优质服务体验,也能满足“千人千面”的职场人多样化需求,成为采购人和职场人共同首选的线上中秋福利采购平台。 月饼不再是唯一“答案” 中秋福利采购兼顾实用价值与情感共鸣 作为企业与员工双向奔赴的重要桥梁,中秋福利的情感连接价值愈发凸显:超八成职场人认为中秋福利能提升对单位的认同感。在福利品类选择方面,传统月饼礼盒不再是唯一或最佳选择:55.4%职场人首选实用性刚需,采购人则积极引入健康、数码、家庭清洁等多元品类。 报告显示,43%采购人直言福利同质化严重,42%采购人则面临众口难调的困境。从采购人视角看,员工对中秋福利核心诉求集中在“灵活自主、实用且具节日特色”三大维度:45%员工希望有选择权,能在预算内自主挑选商品;35%看重实用性,偏爱米面粮油等日常刚需;29%期待节日氛围,既要有品质月饼等传统元素,也要能让家人共享。以京东E卡为代表的礼品卡充分满足了员工个性化选择的诉求,降低了大规模个性化适配的成本,成为最务实的解决方案。 从职场人视角看,对中秋福利既坚持着实用至上的务实理念,也在向情感增值方向延伸:55.4%职场人将“实用性强”列为首要考量,米面粮油、数码产品成为高频选择;36.8%追求“产品有新意”,期待跨界联名、创意设计等带来的惊喜感;32.4%在意“产品有档次”,希望福利兼具使用价值与情感认同。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苏妍表示:“去年中秋节公司发的倍轻松肩颈按摩仪我给打满分,有了它在工位上就能随时放松,这比发盒月饼更‘香’!” 南礼卡北粮油,中秋福利里的“地方风味”与“班味儿” 职场人的中秋福利偏好深深烙印着地域文化与行业特征的印记。从京东政企业务采购数据来看,中秋福利采购呈现出“南礼卡北粮油”“东多元西传统”的特点: 在广东,京东E卡成交金额成为核心选择,远超粮油调味等实物品类;而在黑龙江,粮油调味的比例超过礼品卡近6个百分点,且水饮冲调、家庭清洁等刚需品类占比也较为可观。在广西,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在岭南文化中得到很好地传承,月饼在中秋福利采购成交金额中的占比全国最高。但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福利形式高度多元化,数码潮玩、旅游补贴乃至家政服务券等新兴品类不断分流中秋福利预算。 此外,中秋福利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不同行业的“特色班味儿”。采购数据显示,制造业员工更青睐月饼、米面粮油等传统“硬核”福利;金融业从业人员年龄跨度大,生鲜和米面粮油更受欢迎;互联网从业者平均年龄更年轻,则更加偏爱数码产品、食品饮料,罗技无线键鼠、vivo商务手机成为互联网行业中秋福利采购新宠。 “隐性成本”浮出水面,数智化重塑中秋福利采购成本效率体验 企业中秋福利的预算制定,始终与经营基本面深度绑定。在这一趋势下,成本控制成为采购全链路的关键考量。调研显示,49%采购人最关注单个商品的直接采购价格,39%采购人特别警惕福利效果不佳带来的隐性成本,29%聚焦内部管理成本,选品比价、跨部门沟通协调、处理退换货等流程消耗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成为优化重点。从直接支出到隐性损耗与管理效率,构建起覆盖采购全链路的综合成本意识。 京东政企业务提供的数智化工具,正在从效率提升、资金压力缓解等多维度重塑采购体验。63%采购人认为“多地址下单”是刚需,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履约配送个性化需求,保证交付效率;59%采购人需要“一键群送礼”功能解决员工地址变更、收货不便等痛点,58%对“先采后付”账期服务持积极态度。以“一键群送礼”功能为例,采购人可以集中线上采购礼品,并转发至微信群让员工领取,领取后员工可自主选定收货地址及配送时间,更加灵活,提升员工福利场景满意度。 近四成采购人受质量问题困扰,企业关注“质量+价格”综合体验 调研数据显示,在京东之外的平台进行中秋福利采购时,38%采购人遭遇过产品质量问题,29%被售后服务困扰,此外运输损坏、物流延迟等问题也直接影响福利发放效果。在供应商选择上,价格竞争力(39%)、采购平台易用性(34%)、产品质量(32%)是核心考量因素。成本优先、体验驱动、风险规避成为中秋福利采购决策的鲜明特征。 京东政企业务坚持严选正品行货,平台自营商品SKU超1000万,获得了更多企业用户的信赖。数码品类中的华为、小米、苹果,米面粮油品类中的鲁花、金龙鱼、福临门,月饼品类中的稻香村、五芳斋、美心,水饮冲调品类中的蒙牛、伊利,个护品类中的欧莱雅、宝洁、蓝月亮,这些品牌凭借长期积累的品质口碑,成为企业采购人和职场人心目中“福利严选”的代名词。 在中秋福利采购这场变革中,平台角色至关重要。调研显示,线上渠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采购人的青睐,京东政企业务成为企业采购人首选线上中秋福利采购平台,选择占比超出其他平台两倍以上。其在供应链稳定性、发票管理和配送效率上的优势获得企业高度认可。截至目前,京东政企业务已累计服务超800万家活跃企业客户,覆盖3万+大型企业、九成以上在华世界500强和近70%专精特新企业。 企业福利采购和发放,本质是一场关于“员工需求”的深度对话。而这其中的主要参与者:企业采购管理者、员工、品牌、采购供应链服务商,看似都有自己的关注和诉求,但调研和数据显示,通过京东政企对各方需求的深度洞察和打造的顺畅链接,各方的诉求高度统一,也被精准满足。 未来,京东政企业务将继续发挥商品资源、供应链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商品+服务”福利采购解决方案,让福利采购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助力,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2025年8月18日,医疗AI解决方案头部企业惠每科技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科创基金及钟鼎资本共同领投,启明创投继续加持、长宁资本以虹桥睿智投资平台进行跟投。 惠每科技成立于2015年,始终专注于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解决临床痛点 ——通过打通院内实时临床数据,构建起AI临床数据基座,结合突出的医学能力及循证医学知识库积累,形成AI辅助临床决策、赋能事中质控、实现事中费控的三大类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医疗机构临床、管理、费控的核心场景。 截至目前,惠每科技的AI产品矩阵累计覆盖1,200余家等级医院,其中70%以上为三级医院。过去10年间,惠每科技的解决方案受到头部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持续服务了逾500家三甲医院,并与复旦排行榜百强医院中的47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受益于与客户的紧密互动与合作,其产品线持续创新突破,从早期的标准版CDSS起步,近年来逐渐向垂直专科持续纵深,并延展至单病种质控、风险预警及防控、病历内涵质控、临床路径及费控等临床诊疗和质量管理场景。 2025年以来,惠每科技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其产品线在功能以及应用落地上的双重跃迁。今年3月,惠每科技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的AI辅助诊疗及质控解决方案,将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于既有产品体系与临床场景中。6月,惠每科技发布Agent Store平台,与惠每AI临床数据基座深度嵌合,突破了基座大模型自由问答的交互形式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瓶颈,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基于特定患者情况及临床任务需求,一键调用海量临床智能体。同时,该平台允许每一位用户自行构建、配置、管理自己的智能体,为每个岗位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各个临床专科的发展需要赋能。 惠每临床智能体平台(Agent Store) 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医院上线惠每大模型版CDSS、大模型版病历质控以及Agent Store平台。Agent Store平台的智能体数量在短短2个月内快速增长至200个以上,覆盖30余个专科以及12个场景。 惠每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奇博士表示:“25年以来,我们看到医院客户对应用大模型新技术解决临床痛点的巨大热情,大量零散的、原本难以产品化的临床任务因为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出现,其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而过去10年,惠每在1,200多家医院内构建起的AI临床数据基座让智能体能够在临床场景下与医生工作流无缝对接,实现真正的一键调用。这是今年以来我们的大模型平台与业务飞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十年修路,一朝通车’。” 上海科创基金表示:“惠每科技在中国临床AI医疗市场已是清晰的龙头,且份额持续增长。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上海也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我们期待惠每科技能够在下一阶段积极推动国际化战略,依托自身产研优势以及在上海的国际化区位优势,加速中国AI最佳实践走向世界。” 钟鼎资本表示:“惠每科技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全国医院网络,处在临床诊疗的核心工作环节。我们期待公司基于'医护手边的AI助手'这一身位优势,持续推动AI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AI技术在临床医疗的真正落地应用。”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科凝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凝生物"),一家专注于以创新聚合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生物技术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首次交割。本轮融资由领先的生命科学投资机构倚锋资本领投。 本轮融资将助力科凝生物在多个适应症的布局,包括推进核心管线P001X及P002在骨关节炎及干眼症的临床研究。公司计划于2026年启动海外临床试验患者招募。 科凝生物的核心团队均来自海外顶尖大学及头部制药企业,在创新技术的转化,临床开发及商务合作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自2022年顺利完成Pre-A轮融资以来,科凝团队通过整合全球协作网络,与多家欧美领先的CDMO及CRO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覆盖工艺开发、GMP生产、临床开发等关键环节,确保高效、高质量的产品转化。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个全球范围内被严重忽视的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影响超过5亿患者,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在中国,骨关节炎患者人数从1990年的5180万人激增至2019年的1.3亿人,并预计在2038年达到近2亿人。尽管骨关节炎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但与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相比,其药物研发进展明显滞后。目前临床常用的骨关节炎治疗手段,如透明质酸、糖皮质激素、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均无法安全有效地缓解疾病进展。然而,持续增长的临床需求推动全球骨关节炎药物治疗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显示出这一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First-in-class产品,P001X依托科凝生物的聚合物设计平台,以独特的合成聚合物模拟天然润滑素蛋白(lubricin)的结构及其在关节中的界面润滑作用,通过全新的作用机制改善骨关节炎进程。该产品在多种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展现出卓越的临床前疗效与安全性,并且可通过化学合成实现规模化生产。 科凝计划在2026年在海外开展P001X首次人体临床试验。 干眼症 干眼症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未满足需求,影响超过3亿患者。然而现阶段治疗手段存在显著局限性,病人对包括透明质酸、抗炎药物在内的治疗方法满意度不足30%,亟需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尽管如此,干眼症的全球市场规模也超过50亿美元,凸显了这一赛道的巨大的市场潜力。 科凝生物有多个干眼症的在研管线,其中P002是基于其创新技术平台的又一突破性成果。该产品基于润滑素模拟策略,通过独特的聚合物设计,实现眼表长效润滑和组织保护。临床前研究显示,P002在多种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均展现出卓越的临床前疗效与出色的安全性。科凝计划在2026年在海外开展P002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 科凝生物创始人兼CEO余渝博士表示: 依托独特的聚合物工程化技术,科凝重塑聚合物的创新。两款产品的协同推进,标志着科凝生物在聚合物治疗领域已建立差异化技术壁垒,并搭建起全球创新网络推动产品开发。膝骨关节炎和干眼症等领域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现有疗法往往需频繁给药且效果有限。科凝的管线有望为患者带来的长效、安全的革命性治疗方案。本轮融资是倚锋资本及其他投资者对科凝技术平台和团队的高度认可,资金将全力推动两大核心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加速验证其临床转化。 倚锋资本合伙人王开峰表示: 我们高度认可科凝生物在创新聚合物疗法领域构建的差异化技术平台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其具有全球创新性的核心管线针对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科凝团队卓越的研发实力和国际化战略布局,特别是优先推进海外临床的开发策略,将有效提升其first-in-class产品全球竞争力。倚锋资本将助力科凝团队,共同推动这些突破性疗法早日造福全球患者。 浩悦资本董事陈科荣表示: 科凝生物是全球聚合物领域前沿跨学科交叉应用的先行者,依托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开发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本轮融资后有望快速实现临床开发计划。浩悦资本很荣幸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与科凝生物携手同行,共同见证创新聚合物领域的中国力量!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当全球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疯狂竞逐,一边是AI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一边是传统能源的供给天花板。面对能源困境,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AI数据中心的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当下我们看到可控核聚变正在实现技术的突破,往终极能源的商业化又迈进了一步。在可控核聚变的发展之路上,出现了多条技术路线,主要是“托卡马克”、 “激光驱动惯性约束”、“仿星器”、“Z箍缩”和“场反位形(FRC)”。其中场反位形(FRC)凭借低成本、高β值以及可模块化设计,被认为是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路径之一。 无独有偶的是,光速美国投资的Helion和光速光合投资的诺瓦聚变都选择了FRC的技术路线,正在加速推动核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 Helion Energ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vid Kirtley近日在公司官网发表署名文章,首次公开介绍其“非点火聚变”技术。 在文章中,他介绍了Helion的聚变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成功摆脱了对点火条件的依赖,包括:革命性的直接能量转换技术、高β值运行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的毫秒级脉冲运行模式。这三大技术形成的协同效应,使Helion方案成功摆脱了对点火条件的依赖,将商业化时间表提前了10~15年。 David Kirtley在文章中特别说明:“点火状态是聚变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但商业化聚变发电可能不需要达到严格意义上的点火。通过系统优化可以在较低聚变增益下实现净电力输出,这为聚变能源的实用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两周前,诺瓦聚变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几乎同时,Helion Energy宣布启动建设全球首座聚变电厂建设,以期实现在2028年前向微软输送50MW聚变电力。 据行业媒体核聚变商业化的分析,场反位形(FRC)的技术路线在聚变投资领域的优势体现在: 成本与周期可控:FRC装置成本低(成本<10亿元),技术迭代周期短(2~3年),例如诺瓦聚变(FRC路线)天使轮5亿元即启动首台样机研发,而托卡马克装置需百亿级投入及更长周期。 技术期权价值高:若2028年Helion Energy实现供电,将开启聚变能源商业化元年,可能带来百倍回报;若未达预期,其衍生技术(电源系统、中子源医疗等)产业化仍可保障资本安全退出。 商业化场景精准:50MW~100MW模块适合数据中心、太空推进、海岛供电等细分市场,避开吉瓦级电网改造难题,Helion与微软的订单已验证该模式可行性。 与Helion的技术优势极其相似,诺瓦聚变是中国首家专注于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商业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公司汇聚国际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及能源专家,依托场反位形(FRC)与磁压缩技术的协同创新,巧妙融合传统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的优势,显著降低核聚变电站的建造成本与研发周期,有望在数年内率先实现商业化。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多,达到约945太瓦时(TWh),这一数字略高于日本目前的全年用电量。而人工智能将成为这一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AI优化型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203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4倍以上。 小型分布式聚变能源凭借其稳定持续且灵活调配的独特优势,不仅能有效保障AI数据中心等设施的能源供应,还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表示:“诺瓦聚变的创新是对‘终极能源’的实质性突破,将为AI数据中心提供清洁、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我们期待诺瓦聚变的创新与发展,能填补国内核聚变SMR技术路线的空白,加速中国在自主核聚变技术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的跨越,为AI数据中心提供近乎无限、清洁且稳定的澎湃动力,成为未来智能世界不可或缺的终极引擎。
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外贸“新三样”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创新建立运输分级标准,完善包装性能要求,推进技术性降本提质增效。 新国标还明确了多式联运单证与信息共享要求,解决了不同运输方式间单证不统一、信息重复填报的问题,让动力锂电池运输更加便捷高效。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为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保驾护航,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锂电池相关企业超2.9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锂电池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1.6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57.98%。 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锂电池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15.29%。
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成绩斐然,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市场。自2015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4年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3。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服务机器人产量也显著提升。多地成立创新中心,推动技术共享与联合攻关,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众多行业,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居全球前列。服务机器人在多领域渗透率提高,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据主导。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届时众多企业展品将亮相,首发新品数量可观。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9.1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1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两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27.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31.3%。排在其后的是山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6.6万余家、4.3万余家和3.3万余家。 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2.93%。
8月8日至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盛大举办,约5万平方米展区内,来自全球的1500多件展品集中亮相,百余款新品首发,吸引众多参会者,已成为全球性盛会。 大会上,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成果显著。人形机器人展现抗冲击格斗能力,异构机器人实现跨场景协同作业,彰显技术实力;同时,机器人深入多场景,完成高复杂度长流程任务,手术机器人将术前规划时间大幅压缩,凸显智能应用成效。 当下,机器人正加速融入生活。在家庭、社区、医疗等领域,各类服务机器人纷纷登场,主动服务、多机协作成为关键。在技术与场景的双重推动下,机器人即将走进生活各处,一幅智能温暖的未来画卷正徐徐展开。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9.1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1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两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27.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31.3%。排在其后的是山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6.6万余家、4.3万余家和3.3万余家。 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2.93%。
近日,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已实现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全覆盖。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据介绍,该政策预计在今年秋季学期全面落地,届时将惠及约1200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这意味着,众多家庭无需再为孩子大班的保育教育费用担忧,能将更多资金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方面。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幼儿园相关企业超26.6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3.7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2021年以前,幼儿园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但伺候逐年上涨的态势再度呈现,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幼儿园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3.4万余家、2.9万余家和2.7万余家。 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幼儿园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0.92%。
中国体育彩票超级大乐透第25063期于6月7日开奖,湖北武汉两家销售点各中1注一等奖,奖金高达782万元。根据规定,中奖者需在开奖之日起60个自然日内兑奖,兑奖截止日期为8月6日。 然而,截至8月5日下午,中奖者仍未现身兑奖。武汉硚口区体彩03385销售点代销者王女士表示,对中奖者毫无印象,因购彩者多为附近居民。湖北体彩也多次发布消息,紧急寻找大奖得主,提醒其兑奖截止日期临近。 若明日兑奖截止日仍无人兑奖,这782万元奖金将纳入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活动及社会事业。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彩票相关企业超1.2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湖北省、贵州省彩票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1300余家、940余家和890余家。 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彩票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4.49%。
某电池车间的流水线正以每分钟3件的节拍运转,机械臂的嗡鸣与传送带的咔嗒声交织成工业交响曲。但产线旁的质检员却依然眉头紧锁——昨天,某颗螺丝因细微的扭矩偏差导致生产节拍混乱,整批电池因潜在风险返工,直接损失接近7位数。 在高效运转车间里,每个未被识别的瑕疵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哪怕是设备精度的细微改善,对工厂效率提升都意义重大。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智能化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大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制科技”)创始人兼CEO郭云与他的团队,在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生态催化下,借助AI技术帮助国内外客户提升了质检精度和效率。企业进阶的背后,是一次从“技术合作”到“生态共生”的深度跨越。 PART1 赛场淬炼,“项目定制”到“标准产品”的技术升维 在2024年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的决赛现场,评委曾围绕郭云团队的“大制AI管家”可落地性展开激烈讨论,这让郭云对方案的可执行性及其潜在商业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比赛结束后,郭云带着新的洞察持续优化产品,并在一年后用成果回应了当时的热议——时至今日,大制AI管家目前已成为覆盖数十条生产线的标准产品,那次讨论恰恰成为技术突破的起点和引子。 大制科技与西门子的缘分早于赛事。在2021年首届西门子工业边缘生态大会上,作为首批外部合作伙伴,大制科技已开始基于西门子工业边缘平台开发AI应用。彼时,大制科技已为数家知名车企提供定制过程质量检测工具,用AI模型识别装配环节的细微缺陷。但郭云敏锐地意识到,“客户需要的是能嵌入整条产线的系统,而非孤立的算法模块”。 很快,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成为打破瓶颈的关键。在西门子团队的指导下,大制科技团队将AI模型与工业边缘平台深度耦合,利用西门子工业边缘平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资源管理能力,解决了工业现场“数据采集不稳定”和“算力分配不均”的痛点。以某知名品牌电池生产线为例,通过实时接入拧紧工艺数据,大制科技的AI模型不仅将缺陷识别精度从90%提升至99%以上,更能在问题发生时即时拦截,让“过程质量”不再依赖事后检测。 “评委的讨论激发了我们的创新热情,加速了我们的业务平台化、规模化。”据郭云回忆,过去需要单独调试的算法,如今通过西门子边缘平台的数据总线,可直接适配不同品牌工控设备。这种转变让“大制AI管家”从定制方案升级为包含质量检测、产能分析、预测性维护的标准化矩阵,甚至能根据客户需求像“搭积木”般组合功能模块。 PART2生态破圈,“本地项目”到“全球复制”的协同共进 对郭云而言,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技术突破穿透行业壁垒,触达更广阔的产业场景。 2024年赛事后,与敏实集团的合作成为大制科技生态协同的典范。在进博会三方签约现场,大制科技、西门子与敏实集团共同启动智能生产线改造:“大制AI管家”的产能节拍分析模块可实时采集设备停机、供料延迟等数据,精准定位效率损失根源。项目验收时,产线OEE(设备综合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样的成绩很快为大制科技带来了更多的新订单——10条生产线的改造正同步在浙江安吉与塞尔维亚推进。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据粗略估算,大制科技全国30%的业务来源有西门子的助力。 凭借自身深厚的行业积累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大制科技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在塞尔维亚项目中,通过应用大制科技的AI解决方案,当地团队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无需进行反复调试,调用预配置的AI模型与边缘接口即可启动,让技术突破了地域边界。 “这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工业逻辑与AI能力的融合。”郭云强调。与西门子团队协作中,双方打磨出“标准化框架+场景化配置”模式:针对汽车制造场景,侧重质量实时检测;针对电池和零部件制造场景,则强化产能提升。这种模式既能适配项目所需的硬件要求,又可契合客户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逻辑,从而让方案在不同场景中快速落地。 PART3 共生进化,“参赛者”到“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跃迁 2025年第三届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启动时,郭云团队的目标已从“获奖”变为“共创”。他们正与西门子Xcelerator合作,计划将AI管家接入西门子X Data Hub,帮助制造企业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设备、传感器与企业系统的无缝连接,为跨工厂协同分析奠定基础。 “公开赛的经历让我们理解,工业数字化的关键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共建。”郭云表示,回望与公开赛的交集,大制科技已从“技术提供者”成长为“生态共建者”:“如果把西门子工业边缘平台比作操作系统,那么西门子Xcelerator则像应用商店,我们的AI能力在这里找到了最适配的土壤。 不止大制科技,还有其他参赛企业的故事,似乎都印证着同一个逻辑——当具体的业务逻辑,遇上工业的平台化和标准化能力,便可将相应的解决方案接入全球技术创新网络,技术的价值便会在开放生态中持续放大。在工业数字化的浪潮中,最珍贵的往往不是某项技术的突破,而是找到一群“同路人”,共同把创新从赛场推向产业的青云万里。
7月新登记基金管理人 2025年7月,基金业协会审核通过了16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登记申请,数量较上月增加4家。这些通过登记的机构中,包括8家国资机构和8家市场化机构。 基金管理人介绍 一、长存(武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长存基金”)成立于2023年5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由长存资本(武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长存资本”)全资持股。长存资本为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江储存”)旗下投资平台,长江储存是一家专注于3D NAND闪存设计制造一体化的IDM集成电路企业,由此推断,长存基金的投资方向将与长江存储的业务布局相契合,投向智能制造领域。(资料来源:半导体行业联盟、天眼查) 二、深圳市罗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罗湖私募”)成立于2025年4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由深圳市罗湖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罗湖产投”)全资持股,从股东背景判断,该机构属于国资机构。罗湖产投为深圳市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罗湖控股”)子公司,罗湖控股是罗湖区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通过投融资的方式,初步形成了片区综合开发、产业空间运营、新兴产业投资、科技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的“1+4”全产业链业务体系,着力推动罗湖城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资料来源:天眼查、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 三、通号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简称“通号基金”)成立于2025年5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由通号集团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简称“通号资本”)全资持股。公开资料显示,通号基金将联合中央企业、地方资源、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多只基金,在投资方向上充分发挥中国通号智能控制核心技术优势,围绕智能轨交、智能低空、智慧城市、智能作业等领域开展布局,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装备产业,为中国通号“补短板、锻长板”,通过基金投资打造新增长点。 通号资本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通号”)资本运作平台,通过战新产业投资、并购、资本运作、产业基金等多种手段推动产业发展,不仅帮助中国通号巩固和扩大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份额,更将加速其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大河财立方、天眼查) 四、浙江长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长誉私募”)为浙江长三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三合控股集团”)旗下新备案的基金管理人。未来,长誉私募将立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仿生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核心产业优势,灵活运用产业基金、资本并购等市场化工具,持续打好产业培育与发展的“组合拳”,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助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贡献专业力量。长三合控股集团主要负责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的建设投融资、产业投资、绿色产业开发等,致力于助推长合区产业升级。(资料来源:湖州国资) 五、北京盛鸿智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盛鸿智信基金”)成立于2023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股东分别是沙峰(51%)、孙文彬(20%)、北京盛鸿国际投资有限公司(19.8%)、周岸(9.2%),其中沙峰担任盛鸿智信基金的实控人,孙文彬担任法定代表人。(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天眼查) 六、基汇御洲(广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8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由GATEWAY CAPITAL (HONG KONG) LIMITED全资持股,从股东背景判断,该机构属于市场化机构。(资料来源:天眼查) 七、深圳市立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立翎基金”)成立于2024年1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股东分别是易磊(69%)、郭盈(20%)、常熟翎骋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1%),其中,易磊同时担任该机构的实控人和法定代表人。(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天眼查) 八、珠海博信未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为北京博华资本有限公司(简称“博华资本”)子公司。博华资本是国内直接投资业务与基金投资业务双轮驱动战略的先行者,也是保险资管业协会评定的A类基金管理人,目前在管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资料来源:博华资本、天眼查) 九、上海安泓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泓远私募基金”)成立于2025年1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股东分别是任国栋(80%)、上海踏石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公开资料显示,安泓远私募基金将围绕AI Agents应用、量子计算、先进半导体、智能感知等领域开展早中期项目投资。(资料来源:上海市杭州商会、天眼查) 十、宿迁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宿迁战新私募基金”)是宿迁产发集团旗下私募基金管理人矩阵的重要力量,将与宿迁产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形成协同,共同发挥耐心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助力宿迁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宿迁战新私募基金将始终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坚持“以投带引”,围绕宿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运用“基金+直投”模式,通过精准投资、资源整合、产业协同等多元化方式,全力支持宿迁新材料产业集聚增长。(资料来源: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 十一、深圳朴拙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9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由鲍毅(50%)、陈家恩(50%)共同出资设立,其中,鲍毅同时担任该机构的实控人和法定代表人。(资料来源:天眼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十二、上海长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长宁私募基金”)成立于2025年2月,是长宁国资体系里唯一的私募基金运营管理平台。公开资料显示,长宁私募基金将充分发挥区属国资平台的资源优势,借助政策引导,努力打造一个包含直投基金、并购基金、母基金等多种类型的基金矩阵,多层次地服务长宁区的科创产业,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投资方面,长宁私募基金旗下的各只基金将重点聚焦上海市“3+6”重点产业体系规划和长宁区“3+3”重点产业发展导向,深入挖掘符合国家、上海市及长宁区发展战略,契合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通过精准投资和高效管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资料来源:上海长宁) 十三、无锡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无锡战新基金”)成立于2024年9月,注册资本9000万元人民币,股东分别是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1%)、江苏高投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无锡产业聚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4%)。公开资料显示,无锡战新基金将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与空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基金管理与投资、项目直投等业务。 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子、天使、创业、股权、并购、S基金为一体的国有创投机构。江苏高投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管理团队,是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无锡产业聚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料来源:无锡发改、锡创投、上海证券报、锡城人才、天眼查) 十四、常州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常州战新基金公司”)成立于2024年6月,由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与江苏高投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资设立。未来,常州战新基金公司将通过精准投资、资源整合、产业协同等多元化方式,为新能源、高端功能材料、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层次资本支持,全力助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主要负责市级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运作,目前累计管理母子基金总规模超500亿元,母子基金投资项目超600个,投资总额超百亿元。(资料来源:龙城科创基金、天眼查) 十五、上海国臻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臻资本”)由上海黄浦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黄浦科创集团”)联合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公开资料显示,国臻资本将以打造“一流品牌私募”为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黄浦区科创产业发展战略要求,以科创产业为投资方向,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科技、先进技术”等重点投资领域,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服务黄浦区科创产业发展战略部署。 黄浦科创集团由黄浦区委、区政府出资设立,旨在加速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实现“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服务区和特色功能区”的战略目标。(资料来源:黄浦科创集团) 十六、青岛青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青湾基金”)是2025年度山东省首个取得牌照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青湾基金由青岛青发汇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发汇金投资集团”)联合青岛拥湾私募基金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拥湾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将聚焦自贸区产业资源战略配置,致力于构建“投资+产业+生态”的三维资本服务体系。投资方向上,青湾基金围绕芯恩半导体、思锐智能、新核芯、澳柯玛等片区头部企业,定向投资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成长性企业,推动自贸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同时围绕“链主”企业,通过“强链补链”布局,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投资,促进上下游协同,加速形成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青发汇金投资集团是青岛青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发控股集团”)子公司,青发控股集团为青岛自贸片区国有企业,承担着片区开发建设、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拥湾资本是青岛市第一家经市政府批准的民营创投机构,通过集团不断完善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投资新能源、先进制造和Web3.0领域的成长期企业。(资料来源:拥湾资本UoneCapital、青岛青发控股集团、拥湾资本) 办公地址 从办公地址看,16家机构注册地与办公地均位于同一地区。 成立至登记时间间隔 从成立时间与登记时间的间隔来看,有6家机构成立时间超过一年,分别是长存资本、长誉私募、盛鸿智信基金、立翎基金、常州战新基金公司、国臻资本,剩下10家机构的成立时间不满一年。 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分析 2025年7月,新登记的1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1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资本实缴比例为100%;剩余6家中,无锡战新基金的注册资本实缴比例最低,为25%。 办理时间 根据已披露的信息,7月新登记的基金管理人中,办理最快的是宿迁战新私募基金,仅用时28天;办理最慢的是长存资本,用时451天。经统计,机构平均准备材料耗时143天、平均齐备性反馈次数为1次、平均办理环节反馈次数为2.19次。 律师事务所 2025年7月,新登记的16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进行登记备案时,共计选用了12家律师事务所提供服务。在这些律师事务所中,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为3家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提供了备案专项法律服务,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和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分别为2家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提供了备案专项法律服务。
近日,AI基础架构与数据智能平台服务商曼孚科技宣布,已于2025年7月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嘉远资本。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升级AI Agent平台、建设具身智能数据集以及加速拓展全球市场等。 成立于中国香港的嘉远资本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赋能世界范围内优秀华人企业为己任的专业化投资机构。它立志推动华人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并始终秉持着用华人企业家精神带动并优化全球企业的理念,积极糅合中西方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势,集中全球化视野与资源,辅助企业在正确的时候完成正确的事,助力企业做优做精专业领域,并让全球市场认识到华人企业所蕴含的卓越中国质量、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 AI大模型时代,高质量数据集与模型已成为通向AGI的关键基础设施。随着通用数据价值的边际递减,垂直领域的专业数据价值愈发凸显。融合场景化与人类洞察力的高质量数据解决方案,正成为打通AGI发展瓶颈的关键。 作为一家数据驱动的AI基础设施平台型企业,曼孚科技致力于为自动驾驶、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行业提供通用基础设施,通过优质服务与高质量交付寻求深度价值共鸣。 目前,曼孚科技旗下主要产品包括一体化数据标注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含向量数据库)以及模型训练平台等,覆盖从原始数据到模型落地的完整价值链,用户无需切换多个工具或平台,即可一站式完成算法开发全流程,重新定义AI数据服务新范式。 依托上述产品与解决方案,曼孚科技业务布局已从“自动驾驶+大模型”的双轮驱动战略,迈向“自动驾驶+大模型+具身智能”的“三驾马车”驱动战略。在自动驾驶数据标注、大模型高质量数据标注、模型评测与成品模型交付、具身智能数据采标等领域已与数百家企业达成深度业务合作。 国内用户包括主机厂(头部主机厂全覆盖)、造车新势力、一线科技公司以及头部大模型公司等,海外用户包括全球科技巨头、Tier1厂商、自动驾驶算法公司等,业务量连续6年保持2-3倍左右高速增长,近3个季度业务量更是实现翻倍式增长。 未来,曼孚科技将继续加大在数据以及AI领域的研发投入,以穿越技术迭代周期的长远视野,打造全球最大的数据标注平台&全球最领先的端到端AI平台。 具体业务场景中,自动驾驶领域,曼孚科技将继续聚焦于数据本身,通过不断革新技术以提升数据质量与产出效率,巩固行业领军地位;AI大模型领域,将深耕“数据标注+服务”两大核心业务场景,以多模态数据采标、Agent数据标注、模型评测等服务赋能大模型算法;而在具身智能领域,曼孚科技则将着力破解“数据荒”难题,以综合数据解决方案,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述“三驾马车”的协同推进,将为曼孚科技构筑起跨领域技术护城河,同时也将为AGI目标的实现增添更多助力,擘画出AI产业跃迁的新蓝图。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近日,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赜灵生物”)宣布完成近4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高榕创投、济峰资本、齐济投资、五源资本及中源投资跟投,四川生物医药产业集团持续投资。 本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多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物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并支持新研发管线的持续拓展。同时,赜灵生物将强化三大核心技术平台——“结构生物学平台”“AI驱动的药物设计平台”以及“类器官-PDX双轨验证平台”。依托上述技术平台,赜灵生物正加速布局具有差异化的分子骨架及全新靶点的创新药物管线,致力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赜灵生物临床在研品种ZL-82、PM、FM、ZL-85FA(从左至右)产品展示 赜灵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结构生物学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赜灵生物聚焦临床未满足的重大医疗需求,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重点治疗领域,致力于发现、开发并商业化同类首创(First-in-Class, FIC)和同类最佳(Best-in-Class, BIC)的创新药物。公司已构建起覆盖新药研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创新平台,具备AI分子设计、结构生物学、基于类器官的高通量筛选、PDX模型构建、CMC研究、临床策略制定与执行及新药注册申报等全流程协同能力,持续赋能源头创新向临床价值实现的高效转化。 目前,赜灵生物已自主研发了7款具有差异化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权益产品,构建了覆盖多个重大疾病领域的管线,其中1个适应症进入关键性临床III期,5个适应症进入临床II期。公司核心产品甲磺酸普依司他(Purinostat Mesylate, PM)为全球首个单药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临床试验的高选择性HDAC抑制剂。目前,甲磺酸普依司他单药已完成I期治疗血液瘤以及IIa/IIb期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同步也在进行T淋巴瘤、实体瘤、乳腺癌的I/II期临床。在r/r DLBCL的IIa期研究中,其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9.0%,不劣于甚至优于双抗、ADC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ORR约50%-65%)。目前,该产品已顺利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 另一款重磅产品马来酸氟诺替尼(Flonoltinib Maleate,FM)为具有FIC潜力的高选择性JAK2/FLT3/CDK6三靶点抑制剂,在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的临床开发中展现出显著且具有突破性的疗效。在主要终点(经IRC评估的24周脾脏体积应答率)中,FM治疗组达到脾脏体积缩小≥35%(SVR35)的患者比例超过80%。且在部分接受FM治疗患者中观察到骨髓纤维化程度(经系列骨髓活检病理学评估)的显著减轻,部分病例显示出组织学逆转的迹象。马来酸氟诺替尼有望成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推动该疾病领域治疗格局的演进。其独特的全球首创作用机制以及目前观察到的临床获益,使其在现存显著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骨髓纤维化适应症中具备成为潜在优势疗法的前景,并即将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 目前,赜灵生物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7项;另有45项国际、国内专利正在申请中。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及美国FDA临床批件共计19件。 通过将“结构生物学解析”“AI药物设计”与“类器官-PDX双轨验证”三大核心技术平台深度融合,赜灵生物成功构建了独特的“端到端”新药研发创新引擎,无缝贯穿从靶点验证、分子设计、分子优化到体内验证的全链条研发流程,持续驱动具有全新靶点机制与差异化分子结构的原创新药加速进入临床开发,以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 结构生物学与AI药物设计深度融合的小分子新药发现平台 赜灵生物打造的结构生物学/AI药物设计/类器官-PDX双轨验证三位一体创新引擎,持续赋能全球新药研发。赜灵生物团队依托其深厚的结构生物学解析能力,在全球首次揭示微管蛋白上三个全新药物结合位点及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创发现,为开发基于微管蛋白的新一代ADC药物Payload奠定了全新的结构基础与设计范式。针对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中的分子设计与优化瓶颈,公司自主构建了多个原创AI药物设计算法模块:局部结构导向分子生成算法(LSDC)——显著增强分子骨架多样性,高效探索新颖化学空间;多维粗粒度数据融合分子生成算法 (CMD-GEN)——提升分子生成效率与精准度,优化设计路径;物理公式引导脑渗透性预测算法 (CMD-FGKp,uu)——高精度预测药物脑部递送潜力 (Kp,uu),加速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这些创新算法构成的AI矩阵,大幅提升了分子设计的创新性、成药性预测的准确性及整体研发效率。 高通量类器官筛选平台与PDX药效学评价平台 在临床前研究体系构建上,赜灵生物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丰富的产学研一体化资源,构建了覆盖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胶质瘤等重大及难治性肿瘤的类器官药物筛选平台。该平台高度模拟患者真实肿瘤微环境,显著缩短早期药物筛选周期,提升了临床前预测的可靠性及临床转化成功率。 同时,依托长期技术积淀,公司已系统构建涵盖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多种基因突变与耐药PDX模型平台,并同步建立了包括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PDX模型。针对特定靶点和机制的定制化研发需求,公司还可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和骨髓移植技术精准开发原发小鼠模型,为创新药物提供从分子设计到体内验证的全链条支撑。 本轮投资由多家专业投资机构参与,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赜灵生物研发成果与未来潜力的高度认可。赜灵生物将持续坚守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进一步释放在结构生物学、AI药物设计等前沿领域的平台优势,不断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创多方共赢的新格局。 赜灵生物创始人陈俐娟教授表示:“在全球医药行业资本市场趋冷、生物医药行业融资放缓的环境下,赜灵生物仍能够快速完成B+轮融资,充分体现了投资人对我们的发展战略和研发成果的高度认可。随着公司2个核心品种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公司正坚定迈向国际化发展之路。2025年将成为赜灵生物全球化的元年,我们将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向全球创新药的中心舞台挺进。” 启明创投合伙人、医疗健康行业共同负责人陈侃博士表示:“赜灵生物依托全链条的创新药物平台,成功推动了多个新药的高效临床转化,并在多种治疗领域展现出令人振奋的临床疗效。我们相信,随着海外临床的同步启动,赜灵生物将在全球创新药舞台上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耀途天使轮项目旗芯微半导体宣布成功完成数亿元融资,持续获得市场知名投资人认可,包括小米集团旗下的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海南极目创业投资、京国瑞牵头的北京市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北京顺义基金等。此前,耀途资本联合领投天使轮,并后续追投多轮。 同时,公司将正式迁入北京顺义区,凭借产业方、股东方、属地方的支持,公司将技术优势、产品优势持续放大,更好服务下游客户,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技术、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 作为一家深耕新一代整车电子电气(E/E)架构核心主控芯片的创新企业,旗芯微半导体在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方面已建立起突出优势。目前,其业务网络广泛覆盖行业头部 Tier1 供应商及主流车企。 在公司成立即将满5周年之际,旗芯微基于ARM Cortex M4架构的FC4150系列车规级MCU产品出货已超千万片,新一代基于ARM Cortex M7架构的FC7300系列多核ASIL-D高端车规级MCU产品已经于2025年一月批量上车并已获得百万片以上的订单。 借助本轮融资,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国内高性能、高功能安全控制器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此为新起点,稳步开启商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小米集团产业投资部管理合伙人孙昌旭表示,旗芯微定位国产中高端车规MCU,产品力领先,获得了包括小米在内的多家国内一线车厂认可,尤其是M7系列芯片的批量上车在国内具有很高稀缺性。本轮投资,有望助力旗芯微在未来实现高速发展。 旗芯微新任首席执行官(CEO)张磊表示,公司始终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对高性能车规控制器芯片保持战略定力,严格遵循高功能安全等级控制器的客观发展规律,将产品质量与研发管控置于核心地位。在车身域控、底盘及新能源三电等具备高安全等级要求的应用领域,公司正逐步打破欧美厂商对车规控制器的垄断格局,为推动该领域国产化从无到有作出积极贡献。 本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体现了资本市场及各头部车企对旗芯微行业龙头地位的认可,为公司前期研发积累转化为商业回报提供了坚实财务保障;同时,北京市及顺义区资本的投入,将显著加速企业后续整合全产业资源的进程,助力其在新平台研发中打通高性能、高安全等级车规控制器的国产 IP 体系,并完成供应链全链条国产化的垂直整合。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国投聚力完成对国内生物制造领先企业弈柯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弈柯莱”)的战略入股,由聚力并购基金和聚力杭实基金联合投资人民币4.5亿元。 弈柯莱搭建了丰富的生物工程资源库(酶、基因元件和底盘细胞)与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平台,在生物合成、高性能细胞工厂设计创制以及产品规模化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酶—生物合成途径—智能细胞—产品创制”的完整合成生物学技术路径与产业化生产能力。弈柯莱拥有丰富的产品矩阵,成为多家行业巨头的战略合作伙伴,在生物医药、绿色农业赛道保持领先优势,近年来又在营养健康领域取得持续突破, HMOs(母乳低聚糖)、甜菊糖苷、燕窝酸等功能性食品原料均为国内首家(批)获批。 为落实国投集团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战略部署,国投聚力持续开展生物制造产业投资,本次投资是继慕恩生物后投资的又一家生物制造平台企业。下一步,国投聚力将与弈柯莱在生物制造创新平台、应用研发中心、非粮原料研发、基金投资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进一步夯实弈柯莱在生物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为全体出资人创造持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近日,AI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企业——北京睿思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思智联”)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梅花创投基金独家投资。此次融资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AI基础设施赛道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巩固其在国内“软件定义算力”方向的技术领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加速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睿思智联聚焦于AI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为算力平台提供统一调度、智能运营和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公司以自主可控的底层架构为基础,全面打通异构芯片、任务调度、模型生命周期与多租户运营,助力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客户高效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算力底座。 与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的 Run:ai 和 CoreWeave 走在同一个赛道,睿思智联同样以云原生算力调度为核心,构建模型与任务高度一体化的编排系统,并提供平台级监控与治理能力 。不同的是,面对国内多样化的“异构芯片+多租户”生态,睿思智联实现了跨厂商、跨 GPU 型号的统一纳管与弹性调度,并在策略隔离、边缘中心一体化、运营适配等方面提供了更贴合企业级需求的本地化方案,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聚焦AI Infra核心挑战,构建智能化算力管理平台 当前,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式发展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从“资源堆叠”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变。尤其面向国产算力百花齐放的异构生态,睿思智联专注致力于解决异构算力透明化管理与调度的核心问题,构建了覆盖异构算力管理、模型生命周期管理、多租户自服务运营、调度优化与故障自愈等全链条能力的AI Infra平台,为客户打造“开箱即用、按需即调、智能运营、安全可控”的算力管理体验。 核心产品能力 · 异构算力统一调度 支持异构算力芯片,包括英伟达、昇腾、昆仑芯、寒武纪等10+国内外芯片,构建统一抽象层,支持异构资源注册、适配与动态调度,便于构建跨芯片、多模型混布的智能体推理系统。 · 开发-推理-运营全周期管理闭环 提供模型管理、推理日志、运行画像、任务失败恢复、资源碎片回收等完整生命周期运维工具,帮助企业更快、更稳地将AI模型从试验室推向实际应用,让部署更高效、运行更可靠。 · 多租户资源共享与策略隔离 构建企业级自服务门户,面向大型组织提供灵活的权限体系和集成对接能力,支持租户级别的资源池划分、QoS 优先级控制、策略配额限制,确保多个团队在共用 GPU 的同时保持性能隔离,满足企业级SLM多租并发部署需求。同时内置计量与计费模块,助力客户进行资源可视化运营与算力成本核算。 · 任务与模型精细匹配调度 具备大规模GPU集群调度能力,支持多区域、多类型、多集群GPU卡灵活按需分配,并通过“模型标识+请求特征”的联合调度逻辑,将请求自动路由至最匹配资源节点,兼顾响应时延与集群负载。 · 算力池化与切分 支持逻辑算力资源池划分,支持显卡算力与显存双维度化整为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 中心-边缘一体化模型部署 结合小模型“便于边缘部署”优势, 实现中心调度+边缘推理协同架构,支持模型镜像分发、远程加载与边缘节点运行态监控,适配工业、交通、金融等场景下的边缘智能体落地需求。 产业变革催生AI Infra新需求 AI大模型的发展正驱动着算力资源的指数级需求扩张。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算力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异构算力管理需求将迎来“技术标准化 + 产品落地化”的关键拐点。随着大模型训练成本飙升与模型推理实时化趋势显现,企业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是异构资源带来的管理复杂性,另一方面是任务密集调度导致的利用率下降,以及算力服务体系化运营能力缺失。 在此背景下,睿思智联提出“AI智算协同平台”的理念,将AI基础设施平台从“资源供给者”升级为“智能协同、精细调度”的运营系统,承担起“统一接管底层异构资源、向上支撑智能任务调度”的承上启下角色,是AI基础设施智能化演进的核心枢纽。特别是在“国产替代”趋势加速、企业对成本与效率的双重诉求下,睿思智联的技术路线与商业逻辑得到了越来越多头部客户与投资机构的认可。 投资人视角 梅花创投投资副总裁张驰表示: “AI时代的根基是高效、可控的算力。我们看好睿思智联团队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积累,特别是在异构调度、智能运维与企业级平台能力方面的实践,也相信其在算力国产化、AI基础设施智能化的趋势下,有望成为国内AI Infra领域的中坚力量。” 面向未来,打造下一代智能算力平台 睿思智联创始团队来自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头部企业,具备丰富的算力调度平台研发与大规模AI加速卡系统运营经验。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 · 持续打磨核心调度引擎,拓展对更多AI芯片、AI加速卡的支持; · 推动模型服务、资源优化、数据治理模块的深度融合; · 拓展金融、科研、能源、交通等行业客户,构建AI Infra生态闭环。 在未来AI技术演进与多模型并存的大趋势下,睿思智联将持续推进“AI即服务”范式落地,助力客户以更低成本、更高弹性、更强韧性应对智能化时代的算力挑战。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2025年7月24日,在华为平板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全新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正式发布。该平板电脑在延续华为MatePad Pro系列生产力与创作力基因的同时,带来了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体验升级。 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全面搭载HarmonyOS 5,不仅带来了更专业的软件生态、更高效的交互方式、更智慧的AI功能,还针对天生会画App、华为笔记等创作工具进行了全面升级。硬件方面,新品搭载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抗眩护眼、显示清晰,适配全新一代手写笔——HUAWEI M-Pencil Pro,智能交互、操作便捷,深度覆盖移动办公、专业创作等多元场景,进一步突破了平板电脑的使用边界。 全面搭载HarmonyOS 5,带来极致的生产力体验 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上线了多款鸿蒙电脑应用,不仅1:1还原了桌面端的界面布局与核心功能,更实现了流畅丝滑的操作体验。其中,WPS Office聚焦日常办公场景,不仅还原了桌面端的界面布局和文档编辑能力,还支持AI生成PPT、AI排版、AI写公式,为用户带来了更智能、高效的生产力体验。跨设备互通和跨设备复制粘贴让信息传递更高效,改方案、做汇报,素材调用一气呵成。万兴脑图(原亿图脑图MindMaster)则进一步满足用户整理思路、记录灵感的需求,同样复刻桌面级的UI界面,支持AI生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转PPT,让灵感快速落地。 视频剪辑领域,剪映专业版首次登陆平板电脑,带来了“专业易用”的双重体验。界面布局直观,全轨道展示,所有内容一目了然。一键分割、定格、倒放等基础操作,轻松满足日常需求;曲线变速、音乐卡点、语音识别等专业工具,进一步提升剪辑效率,配合丰富的素材库,让视频剪辑在平板电脑端也能实现个性表达。在专业设计领域,中望CAD同样表现出色。结合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优秀的硬件性能,用户在平板电脑上即可实现流畅看图、多端协同,更可通过键鼠操作完成各类复杂的设计工作。 此外,新品还支持万兴图示(原亿图图示)、海泰浏览器、向日葵远程控制、石墨文档、电脑版文件管理等专业应用,真正做到了生态专业全面,运行稳定流畅。 除了专业应用加持,HarmonyOS 5还带来了更智能的生产力体验。小艺支持智能分屏功能,可以自动识别本地文档,一键生成摘要,识屏对话功能可以就屏幕中的内容直接向小艺提问以获得结果,配合手写笔还可直接圈出小艺,即时问答。 在此基础上,新品的交互体验同步升级。自由多窗、全景多窗等创新功能,可实现4个应用的前台显示和自由切换,写报告、查资料时,多开窗口、秒切应用,顺畅自如。搭配鸿蒙电脑、鸿蒙手机,用户还能体验到键鼠共享和手眼同行功能,轻松用一套键鼠操作多台鸿蒙设备,让跨设备办公衔接更丝滑。 天生会画App和华为笔记焕新,让创作更专业、更自由 围绕创作场景,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重点升级了天生会画App,全新的立体油画笔刷可以模拟真实水粉、丙烯在纸纹上的颜料堆积感,笔触所及,与真实油画质感几近一致。新增动画功能,通过简单操作即可让画作活灵活现地动起来,还能调节帧与帧之间的变化速度,原本静态的数字画作,多了层看得见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天生会画App还同步上线手笔协同功能,调笔刷、取色,左右手配合更便捷。新增用户社区,用户可以下载资源中心里的定制笔刷,用于自身创作,或是将作品发布至社区与其他用户互动,让创作更有趣。 全新升级的华为笔记同样带来更多智慧、高效和有趣的功能,提前完成设定后,书写时能自动激发实时AI字迹调整,让笔记更美观。无界笔记功能让用户无需预设画布尺寸,笔记内容延伸到哪里,画布自动拓展到哪里,灵感记录不受约束。此外,华为笔记还支持跨端协作,可以调用其他设备拍摄或扫描的文档内容,直接进行编辑调整,让记录过程简单高效。 HUAWEI M-Pencil Pro,智慧体验快人一步 为打造更智能、高效的生产力体验,华为带来全新一代手写笔——HUAWEI M-Pencil Pro,在延续一贯简洁设计的同时,新增笔尾智慧键和采用鸿蒙星环设计的呼吸灯,集智慧功能、便捷交互于一身。 HUAWEI M-Pencil Pro首次新增AI功能快捷入口,单击笔尾按键唤起小艺,打开应用、询问日程,指令随心说。在有输入光标时双击笔尾智慧键,即可开启语音转文字功能,文字快速输入,进一步提升日常办公与记录体验。 新款手写笔打造了场景化的交互方式。在天生会画App及华为笔记中,轻捏笔身快速切换笔形、色板、菜单,双击笔身,还可以在笔和橡皮擦之间切换,助力高效创作。在其他界面,轻捏弹出全局波轮,直达速记、一键摘录、全局批注、小艺圈选等功能,让各类操作一步直达。配合笔身内置微型马达带来的振动反馈,无论是轻捏、重捏,还是双击笔身,均能提供清晰的触觉提示,让交互体验更加自然生动。 HUAWEI M-Pencil Pro还具备专业的绘画体验,支持16384级压感,能感应到用户从轻轻描边到用力涂色的所有力度变化,搭配全新的侧旋功能,笔刷随着手写笔同步旋转,让创作更加真实自然。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更换绘画笔尖、微字笔尖、书写笔尖,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 不仅如此,新款手写笔加入星闪精确查找功能。用户可通过华为平板电脑或手机查看手写笔的离线位置,支持50米范围内精确定位,甚至可标注具体楼层,让用户告别丢失焦虑。 旗舰配置全面升级,解锁创作办公新可能 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延续前代的丝帛工艺设计,带来了全新飞天青配色和更具旗舰辨识度的鸿蒙星环元素,配合轻至508g、厚约5.5mm的机身,兼具精致质感与轻盈手感。同时,新品也在屏幕、性能等核心配置上实现全面升级,让移动办公与创作更高效、更随心。 屏幕方面,作为柔光显示技术的开创者与引领者,华为始终以创新科技突破行业边界,此次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搭载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通过创新双层OLED架构,带来了2000nits峰值亮度和2,000,000:1的超高对比度,全新AI Pixel光学引擎逐台校准,色彩均匀性较上代提升30%,即便在正午的户外、夏日的海滩等强光环境下,画面细节依旧清晰。采用磁控光学镀膜和独家闪点消除技术,有效提升透光率,降低闪点率,提高屏幕清晰度。借助纳米蚀刻技术,能够消除屏幕表面99%的环境干扰光,同时增加了书写过程中的阻尼感,还原纸感书写体验。 性能体验方面,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搭载创新立体散热架构,能有效降低器件温度,相比上一代产品,综合性能提升可达30%,带来了更流畅的操作体验;1010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支持快充,55分钟即可充满,续航无忧;华为悦彰技术带来更沉浸、更饱满的声音表现,高音震撼,低音澎湃;在华为灵犀天线和Wi-Fi 7技术的加持下,网络传输更快更稳定,下载素材无需等待。 不仅如此,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还支持华为星跃键盘,采用业内首创笔键一体充电设计,户外写生、移动创作时随放随充,让用户专注于灵感捕捉。 价格和上市时间 即日起,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将在华为商城、授权电商、华为体验店以及授权零售商等平台全面开启预售,7月30日正式开售,其中12GB+256GB版3999元、12GB+512GB版4499元、12GB+256GB柔光版4599元、12GB+512GB柔光版5099元,购机还可领取价值1000+元鸿蒙有礼权益礼包。配件方面,HUAWEI M-Pencil Pro售价699元,8月8日正式开售,华为星跃键盘售价1099元,现已开售,支持用户单独选购。
近日,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一轮融资正式落地,本轮融资由市/区两级机构联合领投,元禾璞华、省战新基金、雨山资本跟投。本轮融资金额达近4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速布局SiP(系统级封装),FOWLP(扇出型晶圆级封装),Chiplet-2.5D/3D,异质性封装模组等高端封测技术研发及生产。 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一家专注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历经四年多发展,芯德半导体已成长为国内半导体后道工艺领军企业之一,是国内首家同时具备2.5/3D、TGV、TMV、LPDDR-存储、光感(CPO)等前沿高端技术的封装技术服务公司。 芯德半导体具备国内少数的芯粒封装技术的独立封测能力,通过异构集成不同工艺节点芯片,突破传统SoC在集成度、功耗与散热上的瓶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设计灵活度提升,可满足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的需求。 目前芯德半导体处于产能升级阶段,正多基地同步推进,全力冲刺年产值20亿目标。 依托封装领域的技术储备与可靠的产品与服务,公司与多家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下游客户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为主,产品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射频前端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多类产品。 本轮融资市/区两级机构联合领投方代表表示:新一代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在提升芯片性能、实现多功能集成、推动芯片小型化、延续摩尔定律、激发行业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芯德半导体团队的先进封测经验积淀深厚,技术处于高端封测领域前列。非常期待本轮融资后,芯德半导体能够在南京浦口继续深耕,更好地助推南京浦口形成半导体产业集群,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长效动能。 本轮投资方元禾璞华董事总经理陈瑜表示:随着高性能计算、AI、5G、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半导体先进封装特别是高端先进封装的产能仍有巨大缺口。芯德半导体覆盖封测全流程的能力,在高端先进封装技术储备全面,量产经验丰富,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元禾璞华希望通过本轮投资,芯德半导体能够进一步扩大高端先进封装的产能,进一步研发布局2.5D/3D等高端封装工艺,构建更为全面的自主可控的国产供应链。 附: 查看更多项目信息,请前往「睿兽分析」。
您可以订阅此RSS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