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36氪通过全面,独家的视角为用户深度剖析最前沿的资讯,致力于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内容涵盖快讯,科技,金融,投资,房产,汽车,互联网,股市,教育,生活,职场等,秉承着新商业媒体人的使命砥砺前行
36氪获悉,博纳影业公告,自2025年8月29日至2025年10月20日,东阳阿里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6,202,199 股,持股比例由6.1787%下降至5.0000%,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同时,自2025 年7月25日至2025年10月16日,中信证投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9,814,600 股,合计持股比例由10.2781%下降至8.8366%。截止公告披露日,上述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减持计划期限已届满。
36氪获悉,力合微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因经营发展需要,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435.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45.33万股,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90.66万股。减持期间为2025年11月13日至2026年2月12日。
36氪获悉,华建集团公告,公司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0%,存在市场情绪过热及非理性炒作的情形,交易风险大幅提升,存在短期快速下跌的风险。经公司自查,并书面询证控股股东上海国投公司,自上海国投公司回函出具日(2025年10月21日)起,在未来12个月内,上海国投公司亦不存在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的安排。公司是以工程设计咨询为核心,为城乡建设提供高品质综合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商。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36氪获悉,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涨跌互现,截至发稿,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蔚来跌超1%,拼多多跌0.28%;B站涨超6%,网易、微博涨超1%,小鹏汽车涨近1%。
36氪获悉,美股大型科技股盘前涨跌不一,截至发稿,亚马逊、Meta、奈飞涨0.52%,英伟达涨0.25%;特斯拉跌0.32%,谷歌跌0.27%,苹果跌0.25%。
加拿大9月CPI同比升2.4%,前值升1.9%。(第一财经)
36氪获悉,国泰海通研报认为,全球宏观流动性的改善与避险情绪上升或支持黄金表现,维持对黄金的战术性超配观点。美联储降息、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叠加中国央行持续购金将对黄金定价持续形成有力支撑。在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导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宏观背景下,国泰海通积极看好金价短期表现,亦看多黄金长期配置价值。
36氪获悉,中国西电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69.59亿元,同比增长1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9.29%。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6.58亿元,同比增长15.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78%。
36氪获悉,拜尔斯道夫集团正式发布其祛斑美白专利成分提安明多®630的中文商标“提安明多®”。该成分是首个基于人酪氨酸酶筛选的抑制剂,旨在从源头抑制黑色素生成。截至目前,拜尔斯道夫已推出12款含提安明多®630的产品,覆盖大众护肤、皮肤学护肤、高端护肤及专业医美多个场景。 图片来源:妮维雅 拜尔斯道夫是一家拥有超过140年历史的德国护肤品公司,总部位于汉堡。作为全球护肤领域的领先企业,其业务核心是皮肤科学的研发与创新。旗下核心品牌有皮肤护理品牌妮维雅、注于敏感肌修护的优色林,以及高端奢侈护肤品牌莱珀妮。 拜尔斯道夫执行董事会董事卢柏珊在2025年10月17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文商标的启用标志着该成分正式以本土化身份服务中国消费者,并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拜尔斯道夫集团东北亚董事总经理薛薇指出,提安明多®630是集团20余年科研的成果,体现了“以中国需求驱动全球研发”的战略。 在同期举办的“解码色素沉着——人酪氨酸酶在皮肤健康中的作用”高峰论坛上,拜尔斯道夫首席光生物学科学家柯柏德博士介绍了该成分的研发背景:集团历时15年攻克重组人酪氨酸酶表达难题,从五万多种分子中筛选出提安明多®630。该成分已完成全套毒理安全性评估,发表多篇SCI论文,并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政策支持是提安明多®630在华落地的推动力。作为《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首个获批的祛斑美白新原料(编号“国妆原注字20240001”),该成分依托上海市青浦区“长三角化妆品产业创新高地”的区位优势与专班服务,实现了从科研发现到法规准入的关键跨越。2025年2月,《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发布,建立了新原料和关联产品同步申报机制,进一步缩短了产品备案周期。 产业化方面,2025年2月,拜尔斯道夫旗下品牌优色林在上海全球首发以提安明多®630为核心成分的第二代光引精华,通过跨境购形式进入中国市场;3月取得祛斑美白产品特证,5月通过一般贸易在主流电商平台上市。同年9月,妮维雅630系列也通过一般贸易渠道逐步上市,完成了从跨境到本土规模化销售的转化。 拜尔斯道夫中国企业事务总经理雷开霆认为,当下的美妆市场,品牌已经把新功效的发展,做成了一场比谁声响,谁创新的游戏,拜尔斯道夫坚持“用数据说话”,对于市面上“无备案、无论文、无测试、无结构数据”的声称,拜尔斯道夫也将“拿起法律武器严厉反击此类虚假宣传的成分乱象。”
作者 | 范亮 编辑 | 张帆 2025年以来,在算力芯片利好频出、iPhone 17销量预期增加、2纳米制程量产开启三重利好叠加之下,台积电股价持续突破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超50%,市值更是突破1.5万亿美元大关。 最大的助力来自于业绩的强劲增长。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台积电营收增速同比增长30.3%,超过彭博一致预期2.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5.7%,超过彭博一致预期3.6个百分点,对应净利润金额则超过彭博一致预期10%。 但股价高歌猛进之下,市场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台积电的一个潜在的长期风险,即英特尔的冲击。此前《特朗普「国有化」后,英特尔=美版中芯国际》一文指出,英特尔已经成为特朗普“美国制造”战略下的重点扶持对象。 近年来,英特尔因推迟使用EUV技术等战略失误,导致其在先进制程的布局一度落后于台积电。如台积电自2019年起就开始使用EUV技术进行大规模量产,而英特尔一直到2023年才开始跟进,其间台积电获得了大量的外部订单,营收持续增长,英特尔营收则持续下滑。 但2025年,情况出现了边际变化,一是英特尔对标台积电2nm工艺的18A工艺,将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量产;二是美国政府有意扶持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 那么,英特尔是否能对台积电产生威胁,市场是否忽略了台积电的同业竞争风险? 政策风险加剧 从芯片制程规划来看,台积电拥有从3nm到7nm及以上的完整制程组合,其2nm工艺预计于2025下半年量产。英特尔方面,其Intel 3/4/7等制程已趋成熟,而作为关键节点的Intel 18A工艺同样定于2025下半年量产。 对比来看,Intel 18A工艺类似于台积电2nm工艺,两公司将会在先进制程展开正面竞争。但是考虑到台积电过去拥有大量的外部客户订单,并与外部客户积累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及生产经验,台积电自然占据较高的优势,根据台积电披露, 2025年三季度其7nm以下先进制程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74%。 图:台积电、英特尔芯片制程对比 资料来源:交银国际,36氪整理 然而,美国政府对本土芯片代工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以及英特尔此次与英伟达合作消息落地、与苹果和AMD甚至台积电合作的传闻,则可能会打破台积电的领先优势。数据上看,美国芯片制造需求占全球的57%,但芯片制造产能只占全球约10%,本土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美国政府对发展本土半导体制造有急迫的需求,其政策也围绕扶持本土产业展开。 图:美国芯片制造需求、芯片制造产能占全球比例 资料来源:Yole、穆迪,36氪整理 据观察者网消息,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6日独家爆料称,特朗普政府正酝酿一项新政策,要求芯片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数量必须与其进口量保持1:1比例,未达标且未获得豁免的企业将面临高额关税。 因此,台积电首先需要应对“美国本土生产与进口量1:1比例”的潜在政策风险。 为应对潜在的政策压力,台积电已多次宣布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包括先后投资650亿美元建设三座晶圆厂,并追加1000亿美元用于新建三座晶圆厂、两座封装厂及一个研发中心。根据交银国际统计,65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中,台积电美国一期4nm工厂已于2024年底投产,二期3/2nm工厂及三期2/1.6nm工厂将分别于2027年和2030年左右投产。此外,新增1000亿美元投资承诺中,台积电约70%资金用于建造晶圆厂,且主要建设2纳米以下制程,用时约10年。 交银国际预测数据显示,台积电3nm制程芯片产能在2026年底可达到40万-50万片/月(12英寸等效),其在美国的3nm产能占比约5%。2nm制程芯片在2026年底可达到20万片/月,此时台积电美国工厂尚未投产。即便按更长期角度看,根据台积电管理层预测,台积电在美国的2纳米产能或占其2纳米总产能的30%。 考虑到2024年北美市场贡献了台积电总营收的70%,假设此比例保持稳定,即便未来美国30%的2nm产能全部供给美国客户,仍有约40%的需求依赖进口。此时2nm产品本土与进口比例为3:4,这与传闻中1:1的本土生产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旦相关政策成为现实,台积电将面临极大的合规压力,或被迫在定价、产能分配等方面做出被动调整。 图:台积电产能规划 资料来源:交银国际,36氪整理 潜在竞争格局也在恶化 除政策风险外,台积电需要应对英伟达等芯片设计厂商与英特尔展开代工合作的潜在可能性。 在与英伟达的合作正式落地后,英特尔又陆续传出与苹果、AMD等芯片设计厂商的合作传闻。作为一家IDM厂商,英特尔寻求与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合作,其拓展晶圆代工业务的战略意图已十分明确。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在台积电提出的“晶圆代工2.0”的广义范畴下,2025年一季度台积电全球市场份额为35.3%,稳居行业龙头,而英特尔以6.5%的份额位列其后。尽管份额差距很大,但英特尔已是少数几家能在先进制程领域形成挑战的厂商之一。 因此,尽管台积电在市场规模、量产经验上优势显著,但从长周期视角看,若美国本土芯片设计巨头出于供应链多元化考量,有意将英特尔扶持为“第二供应商”,那么英特尔仍有可能重塑其作为台积电强力竞争对手的地位。例如,最新传闻显示,微软已向英特尔下达其下一代AI芯片Maia 2的晶圆代工订单,计划采用18A或18A-P制程。该芯片将用于微软Azure数据中心等AI基础设施。 另外,除英特尔这一潜在竞争威胁外,三星则主动发起了芯片代工价格战。 据中国台湾《财讯快报》报道,台积电2纳米晶圆代工价格较3纳米制程报价高出10%至20%,约为3万美元/片。同时,台积电也明确将于明年对3纳米、4纳米、5纳米、7纳米等先进制程实施全面价格调整,涨幅将维持在个位数百分比区间。 与此同时,多家媒体则报道称,三星已将其2纳米晶圆价格下调至 2 万美元/片,这与台积电预期的3万美元价格相比,降幅达 33%。根据印媒Dataquest在2025年中的报道,台积电2nm工艺良率约为60%,三星则约为40%。在良率的制约下,对于追求芯片极致性能,以及打算推出战略性产品的芯片设计商而言,其大概率还是会继续选择与台积电合作。但对其他成本敏感型的芯片设计商而言,三星代工价格的大幅下降无疑具备较高的吸引力。三星瞄准的也是这类客户,试图通过这一途径来提升其2nm制程的产能利用率。 综合来看,无论是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的回归,还是三星发起的激进价格战,虽短期内难以撼动台积电的财务表现,但长周期来看,竞争格局的潜在恶化将持续对公司构成压力。因此,对长线投资者而言,将竞争格局演变对股价的影响考虑在内是必要的。 资本市场为何并无明显反应? 尽管台积电面临前述多轮利空冲击,但资本市场并未对此作出明显反应,公司股价甚至在10月6日突破历史新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复盘台积电的市盈率(TTM)变化,可以发现从2019年至今,市场主要在围绕半导体产业周期,以及台积电短期业绩展开交易: 2019-2022年一季度,台积电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估值抬升阶段,市盈率中枢从15倍提高至30倍。这一阶段恰好对应疫情后的半导体上升周期,台积电的净利润从2019年的3540亿台币,提升至2022年的9932.95亿台币,公司迎来业绩与估值齐升的戴维斯双击。 2022年二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市盈率水平再度回到15倍的中枢。原因是估值同时受到利润增长、股价回调的影响,其间公司利润也有所下滑,对应的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下行阶段。 2023年二季度至今,在AI对算力芯片的提振作用下,全球半导体产业又步入景气周期,台积电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6%,202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在业绩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台积电再度迎来戴维斯双击,其估值中枢也再度从15倍提升至30倍以上。 因此,尽管长期来看台积电面临竞争环境加剧等利空,但从短周期来看,台积电无疑拥有相当亮眼的业绩释放,这是市场愿意给予台积电高估值的重要因素。 图:台积电PE-band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台积电的市盈率水平目前已经达到了近10年的90%分位。 对比上一轮估值抬升周期(2019-2022),台积电净利润增长约180%、营收增长约100%。若以2023年的收入和业绩为基准,在当前的估值下,根据Wind一致预期数据,台积电需要在2027年才可以实现同等增长。 这意味着,以当前的高估值水平买入台积电,就陷入了“以短期逻辑买入、等待长期业绩释放”的局面,而从长周期看公司又面临竞争格局恶化的潜在风险。综上所述,当前估值下的台积电,即便其短期业绩处于持续超预期的阶段,其投资性价比已显著降低。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36氪获悉,现货黄金跌3%,报4223.96美元/盎司;现货白银跌4.61%,报49.87美元/盎司。
36氪获悉,温氏股份发布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59.37亿元,同比下降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1亿元,同比下降65.02%。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收入为757.88亿元,同比下降0.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56亿元,同比下降18.29%。
36氪获悉,皖通高速公告,公司与山高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受让山高集团持有的山东高速7%股份,交易金额为30.19亿元。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可进一步加深与山东高速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双方持续开展深层次业务合作交流等。
36氪获悉,英搏尔公告,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89亿元,同比增长69.40%,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3.58亿元,同比增长46.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增长580.62%,年初至报告期末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增长191.18%。
36氪获悉,10月21日,在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期间,RoboSense速腾聚创正式发布Active Camera全新产品AC2。据了解,AC2定位为“机器人操作之眼”,是业内首款dToF+RGB双目+IMU一体化超级传感器系统,可灵活输出融合或独立的深度、图像与运动姿态精准数据,感知效果全域整齐清晰。
36氪获悉,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Chuangxin Industries Holdings Limited (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通过境内运营实体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收悉,拟发行不超过575,000,0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36氪获悉,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公司3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85,448,55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36氪获悉,据商务部网站,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京主持召开政策解读专场外资企业圆桌会,170余家外资企业及在华外国商协会代表参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进行政策解读并回应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
10月21日,3M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销售额为65亿美元,同比增长3.5%;每股收益1.55美元,同比下降38%;2025年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从原7.75-8.00美元上调至7.95-8.05美元。(界面)
36氪获悉,协创数据公告,公司拟向多家供应商采购服务器,并签署相关采购合同,采购合同总金额预计不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主要用于为客户提供云算力服务。该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亦不构成关联交易。本次采购服务器系公司经营发展需要,本次交易完成后,将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的大力发展,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要素支撑,对公司开拓市场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36氪获悉,西部建设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同比下降5.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02亿元,同比下降2601.40%;基本每股收益-0.0805元。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81亿元,同比下降7.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98亿元,同比下降2141.86%;基本每股收益-0.1685元。
36氪获悉,纳芯微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36氪获悉,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国内储能136号文出台后,各省也相继出台相关细则,国内储能市场迎来快速增长。目前公司产能饱和,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后续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国内储能产品出货情况将会改善。公司推出的587Ah储能专用电芯在能量密度、安全边界与长寿命三大关键要素之间,寻找到阶段性甜蜜点。目前正在加快587Ah量产速度,以满足市场需求,未来587Ah产品的出货占比会逐步提升。
可口可乐第三季度可比每股收益0.82美元,预估0.78美元;第三季度净营收125亿美元,预估124.8亿美元。可口可乐仍然预测全年资本支出大约22亿美元,预估21.7亿美元。(财联社)
36氪获悉,通源环境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安徽源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于2025年11月14日至2026年2月1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95.0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
36氪获悉,珠免集团公告,公司拟将持有的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至珠海投捷控股有限公司,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由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马志超担任投捷控股的董事,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方案需进一步论证和沟通协商,并需履行必要的决策和审批程序。
10月21日,爱马仕宣布任命格蕾丝·威尔士·邦纳(Grace Wales Bonner)为男装创意总监,其将于2027年1月呈现她为爱马仕设计的首个系列。格蕾丝·威尔士·邦纳2014年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2015年创立同名品牌Wales Bonner,曾获2021年CFDA年度国际男装设计师奖及2024年英国时尚大奖年度男装设计师奖等。(界面)
36氪获悉,新易盛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高光荣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股份数量为11,430,68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5%,转让价格为328.00元/股,交易金额3,749,263,696元。转让后,高光荣持股比例由7.39%下降至6.24%,权益变动触及1%的整数倍。本次询价转让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36氪获悉,线上线下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10月17日、10月20日、10月2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经核实,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者已经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36氪获悉,大连重工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26亿元,同比增长1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增长46.83%。
36氪获悉,华脉科技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胥爱民正在筹划公司股份协议转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鉴于上述事项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股票已于2025年10月20日开市起停牌。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胥爱民正与交易方商谈本次交易核心条款,公司预计无法在2025年10月22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10月22日开市起继续停牌,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通用汽车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和营收485.9亿美元,同比下滑0.3%,预估451.8亿美元;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2.80美元,同比下降5.4%,预估2.27美元;预计本财年调整后每股收益9.75美元至10.50美元,此前预计8.25美元至10美元。(财联社)
36氪获悉,中国电信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8.48亿元,同比下降0.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56亿元,同比增长3.60%;基本每股收益0.08元。
36氪获悉,浙江震元公告,综合考虑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以及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等因素,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分析后,公司决定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主动向深交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终止后,公司将合理利用自有及自筹资金,保障募投项目顺利实施。
36氪获悉,全聚德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下降17.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9.1万元,同比下降66.46%;基本每股收益0.0449元。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58亿元,同比下降1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7.39万元,同比下降62.85%;基本每股收益0.0853元。
36氪获悉,圣农发展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49亿元,同比增长1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亿元,同比下降11.40%;基本每股收益0.2018元。
36氪获悉,江铃汽车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91.96亿元,同比下降6.26%;净利润为1640.6万元,同比下降93.94%。前三季度营收为272.89亿元,同比下降1.59%;净利润为7.49亿元,同比下降35.76%。
36氪获悉,东山精密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15亿元,同比增长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亿元,同比下降8.19%;基本每股收益0.25元。
36氪获悉,新强联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长5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308.57%;基本每股收益0.68元。
2024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已从算力基础设施明确转向AI应用。在美股市场,大数据与AI平台巨头Palantir缔造了三年增长26倍的神话,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成为该赛道无可争议的标杆。 回到国内市场,随着算力炒作的逐渐退潮,中国投资者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具商业化潜力的AI应用层,急切寻觅“中国的Palantir”。 10 月 20 日启动全球招股的“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滴普科技,截至20日晚12点,招股首日便录得至少221.1亿元孖展认购资金。以其公开发售部分3550万元的集资规模计算,本次孖展认购已相当 于实现超623倍超额认购,这足以显示出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与技术前景的高度认可。不难看出,滴普科技凭借其“Data+AI”双轮驱动的技术闭环与商业化实证,已成为对标Palantir的中国样本。 滴普科技通过FastData Foil数据融合平台和Deepexi企业级大模型平台两大技术底座,构建了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与FastData(企业级数据智能)两大核心解决方案已在消费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多垂直行业实现规模化落地,为企业客户打造从多模态数据治理到智能决策的全链路服务闭环,创造了优化运营效率、提升决策精度与增强生产力的核心价值。 那么,该如何理解Palantir的暴涨逻辑?为什么滴普科技可以对标Palantir?滴普科技的高增长空间在哪? 美股AI应用暴涨的秘密 人工智能浪潮的发展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价值链:从底层的算力、数据,到核心的基础模型,最终延伸至上层应用。整个生态的价值最终通过AI应用的实际效能得以实现,这符合科技产业的普遍发展规律。 从产业动向来看,基础模型厂商也开始主动布局AI应用,以加速其商业化进程。例如,OpenAI近期在软硬件领域动作频频,就显示出其全面发力AI应用的战略意图。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切换。初期,市场热衷于投资像英伟达这样提供AI基础设施的“卖铲人”;而现在,投资焦点正转向那些能够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的AI应用公司,即所谓的“淘金者”。 值得一提的是,与前景尚不明朗、巨头环伺的C端应用不同,B端赛道的商业化前景更加清晰,企业客户付费的意愿也更为强烈。这不仅因为AI所承诺的降本增效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更关键的在于,专业的AI应用服务商能够精准地为企业解决落地过程中的四大核心痛点: 在数据层面,将企业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形成统一的“AI-Ready”数据;在业务层面,凭借多年积累的垂直行业经验,实现AI与实际业务场景的无缝衔接;在模型层面,消除大模型的不确定性,提供商业决策所依赖的、接近“零幻觉”的可靠输出;在安全层面,解决贯穿始终的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软件巨头Palantir正是基于其Foundry和人工智能平台(AIP)的协同运作,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从数据底层到应用顶层的完整解决方案,从而成为资本市场宠儿。 其中,Foundry平台构成了这套方案的“语义骨架”与安全基座。其核心的“本体”(Ontology)技术,在借助大模型下,不仅可自动建立数据层面的本体对象,还能依据业务状态动态更新,通过深度关联企业内部分散、多模态的数据,创造出一个能精准映射真实业务逻辑的动态业务本体,实现了业务在数据层面的实时标准化。 在此基础之上,Palantir 2023年推出的AIP平台则扮演着“智能前端”的角色,通过AI助手、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工具,有效弥合了技术与业务之间的鸿沟。Foundry与AIP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级的“AI操作系统”,并通过为顶级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为其安全性进行了有力的背书。 此外,在产品交付方式上,Palantir 的 “前沿部署工程师”(FDE)模式并非仅派遣技术专家,而是依托业务 + 技术双关键角色协同:业务团队负责理清客户需求、维护客户关系,同时技术团队快速输出方案原型、推进落地。这一模式既能响应客户实时需求、高效落地定制化方案,还能将前线业务经验反馈至总部优化产品,确保解决方案与客户实际场景更贴合。 根据市场消息反馈,Palantir在美国商业市场的增长几乎完全由 AIP 驱动。2024–2025 年间,大量客户通过“1-Day Bootcamp”模式(1天内用AIP构建AI应用原型)接入Palantir生态。若AIP的行业增速继续保持当前水平,其将在2026–2027成为Palantir主要增长来源,甚至可能取代Foundry成为核心收入驱动。 这一战略的成功,也直观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从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Palantir的营收与利润增速呈现出惊人的加速态势,为其千亿级市值提供了坚实的业绩支撑。 美国银行最新的观点认为,Palantir有望成为AI产业浪潮的下一个赢家,并强调了本体架构和FDE进入市场战略仍然是Palantir的秘密武器,Palantir的商业销售额在2030年底有望突破100亿美元。中金公司则认为,Palantir的AI商业逻辑闭环正在趋势性加速。 “Data+AI”,滴普科技殊途同归 Palantir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大获认可,其核心在于其为企业普遍面临的数据、集成、可靠性与安全四大痛点,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解法:通过Foundry平台实现底层数据的治理与统一,再通过AIP平台赋能上层业务的智能化,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的“AI操作系统”。 这一模式的本质,是构建“Data+AI”的双轮驱动能力。而2018年成立的滴普科技,就默契地走出了与Palantir类似的发展路线。 滴普科技早期重点攻坚企业数据治理领域,通过持续技术迭代,打造出核心业务FastData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2023年,滴普科技创新构建了新一代AI-Ready的FastData Foil数据融合平台,能够对更为复杂的企业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包括将长文本、公式、表格、图片等多模态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其统一生成为大模型可理解处理的语料格式,为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奠定基础。 2023年,滴普科技同步推出Deepexi企业级大模型平台,支持一站式企业专属模型训练和推理。同年,公司以此技术平台为基础,构建了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级AI应用解决方案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得到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与落地应用,使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成为其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说Palantir的成功是解决了企业的AI落地难题,那么滴普科技的FastData与FastAGI,同样精准地切中了这些痛点。FastData负责“数据治理与标准化”,FastAGI则负责“智能转化与业务落地”,并衍生出运营、生产力、工作流等应用智能体,化身为“高精度零幻觉”的AI数字员工,深入消费零售、制造、医疗等垂直行业。 这种对企业AI落地核心痛点的精准破解,最终也通过市场反馈与财务数据得到直观印证。在财务表现上,根据滴普科技招股书披露,2023、2024、2025H1,滴普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9、2.43、1.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28.4%、88.3%、118.4%,呈现出与Palantir类似的业绩增速持续走高态势。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业务结构的变化。分产品线来看,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2023年推出后收入急剧增长,从2023年的65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0.9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的营收为0.73亿元,同比增长192%,明显高于FastData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同期68.57%的营收增速。这也推动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滴普科技营收总额的占比从2023年的5.1%提升至2025上半年的55.3%,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图:滴普科技营业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从下游的客户构成来看,滴普科技客户广泛分布在消费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中。客户拓展策略上,滴普科技采取“灯塔客户辐射”模式,即先通过与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积累垂直行业落地能力,然后再吸引同行业新客户。 截至2022年、2023年及 2024年12月31日以及2025年6月30日,滴普科技分别累计为129名、178名、245名及283名客户提供服务。由于行业客户与AI应用方案解决商达成合作后迁移成本极高,因此AI应用方案解决商会随业务开展时间积累越来越多的存量客户群体。因此,滴普科技的营收规模同样具备“复利效应”。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技术基础、业务布局,还是从财务增长情况来看,滴普科技在多个方面均展现出了与Palantir的相似之处,这也是公司本次IPO备受关注的核心原因。 图:滴普科技下游客户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有想象空间,有估值溢价 复盘Palantir的暴涨,背后是业绩的快速增长,以及在此基础上估值的持续抬升。 2023年至今,Palantir股价上涨26倍,对应营业收入增长约100%,PS从约10倍增长至100倍以上。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一旦AI应用公司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和高成长性,资本市场愿意赋予其远超传统软件企业的估值溢价。 那么,滴普科技业绩的想象空间究竟如何? 首先看行业空间,近年来,我国也明显加大对AI应用的关注力度,推动AI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这已经成为顶层设计。 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数据供给质量,特别是满足大模型训练所需的高质量数据集,并推动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的应用。 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政策目标上,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2024-2029年,我国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将从386亿增长至2394亿元,复合增速高达44%。而在更细分的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对应行业空间将从58亿增长至527亿,复合增速更是达到55.5%。 毫无疑问,身处AI应用赛道的参与者们,均有机会分享到这一史诗级的行业红利。滴普科技作为国内少数打通 “数据治理(FastData Foil)- 模型训练(Deepexi)- 业务应用(FastAGI)” 全环节的服务商,其营业收入未来有相当高的概率跑赢国内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55.5%的复合增速。 另一方面,随着滴普科技的业务模式从定制化项目向平台化服务升级,以及高毛利率的FastAGI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未来的利润释放节奏也会加速,例如,其毛利率水平就已经从2022年的29.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5%。 综上所述,滴普科技的投资逻辑已十分清晰:其业务模式与Palantir高度相似,并且正处于业绩加速增长的拐点。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行业需求井喷的背景下,凭借其全栈技术能力和不断优化的财务表现,滴普科技有充分的理由在资本市场获得高估值。作为“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其未来的价值想象空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在海外街头偶遇中国车,是近几年社交媒体上的常见热门话题,从开罗到雅加达,从帕米尔高原到东非大裂谷,挂着中国品牌标识的汽车日渐增多。这背后除了有不断壮大的中国主机厂“出海军团”,还要归功于许多不为人熟知的二手车出口商。 2019年5月,商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2024年2月,商务部发布新规,将二手车出口业务推广至全国,备案企业从400家激增至2800家,极大地推动出口规模提升。 当前,中国二手车出海正在从贸易��向转向产业导向,企业不再是简单的贸易商,而是产业链的整合者和价值创造者。在行业转型过程中,二手车出口企业新的需求与合作商机何在?今年6月,国内头部二手车贸易企业华之诚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杭州分公司落地钱塘区,总经理岂金龙与我们交流分享了公司当前业务进展与合作商机。 【公司名称】 杭州华之诚汽车销售服务公司 【公司简介】 华之诚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二手车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4S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主营一汽-大众品牌全系车型的销售。公司还提供汽车贷款、车辆装饰及事故车维修等服务。年均销量3000台多,年维修车辆超过40000台次。2022年,公司凭借卓越表现荣登“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榜单。2025年6月,杭州分公司在钱塘区落地。 【海外业务介绍】 2020年12月,获批成为长春市首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之一。 2021年2月,获得长春市首批二手车出口企业资质。 2022年3月,两辆红旗E-HS9在霍尔果斯口岸顺利出口,正式开启二手车出口业务。 2023年末,累计出口车辆800台,出口金额1亿元人民币。 2024年末,累计出口车辆7000多台,出口金额超5.7亿元人民币。 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汽车主机厂、大型经销商、国内头部车源批发商、国内销售市场及多家车辆拍卖平台建立稳定合作。多家主机厂已授权其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并提供后续服务,二手车出口目的地主要包括比利时、迪拜、约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现阶段业务目标】 过去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支持下,二手车出口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带动国内汽车品牌在海外知名度的提升。随着越来越多主机厂主动“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经销网络,二手车出口行业也面临转型。 杭州华之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岂金龙:“国内二手车保有量规模不断增加,我们现阶段的业务重点,正在转向将国内已经退出市场的二手车,销售到非洲等用车刚需大,且购买能力相对有限的市场。 【合作商机/需求】 · 业务需求:吸引和对接更多国外的本地二手车零售车商,开拓直面海外市场C端消费者的销售渠道。 · 合作商机:公司可为国内二手车出口商提供垫资、跨境物流、二手车源等渠道支持和服务。 【联系方式】 WhatsApp:13250813375 电话:13291413375
大公司: 法国航空:2025-26年冬季长途运力将提升3% 10月21日,法国航空宣布,今年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将每日运营近800个航班,飞往全球近170个目的地。法航称,其长途航线的运力(以可用座位公里数计算)将增长3%。(界面) 联合利华因美国政府停摆调整梦龙分拆时间表 联合利华10月21日宣布,鉴于美国联邦政府持续停摆,将调整旗下梦龙冰淇淋公司的分拆时间表。分拆的准备工作正按计划顺利推进,联合利华仍致力于并有信心在2025年完成分拆。此次时间表调整源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目前无法批准梦龙冰淇淋公司股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所需的美国注册声明生效。(界面) 日本9月PC出货量同比增长86.4% 达144.5万台 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日本个人电脑(PC)出货量同比增长86.4%,达144.5万台。日本企业和个人用户都在提前更换微软Windows 10即将停止支持(已于10月14日终止)的设备。(新浪财经) 蔚来公司单周交付破万,乐道L90销量创新高 36氪获悉,蔚来公司上周交付破万,其中蔚来超4千、乐道超5K、萤火虫超1.5K,其中L90单周交付突破3500台,创历史新高,产能较上月提升50%,ES8也正式进入上量阶段。据了解,乐道L90本周有很大可能累计交付突破3万台,蔚来全新ES8明年一季度产能已经排满。 美团Keeta大量招人,在脉脉百万年薪招聘国际化人才 36氪获悉,10月20日,美团宣布软硬件服务负责人肖飞、Keeta业务负责人仇广宇新晋加入S-team(美团最高管理层)。此举被视为美团进一步提升出海业务战略权重的重要信号。据了解,Keeta是美团推出的海外业务品牌,目前已覆盖香港、巴西、沙特、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同时,美团Keeta正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在职场平台脉脉发布大量高薪岗位,包括月薪最高9万元的数据分析师、阿联酋活动运营负责人等职位,以及年薪120万元的高级算法专家职位。 泡泡玛特:预计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 36氪获悉,泡泡玛特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较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45%-250%,其中中国收益同比增长185%-190%,海外收益同比增长365%-370%。 戴维医疗:子公司一次性使用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36氪获悉,戴维医疗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维尔凯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获得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该产品用于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及脏器切除手术中的残端或切口的闭合。 以上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取得,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线,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成果将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尚无法预测该等产品对公司未来营业收入的影响。 网易有道词典AI同传用户突破2000万 36氪获悉,10月21日,网易有道词典公布最新产品数据,旗下核心AI功能“AI同传”累计使用用户突破2000万,9月使用人数同比提升近60%。相关人员介绍,AI同传功能尤其受到大学生和外贸人群的青睐,可支持的71种语言与125种口音识别,并优化了特定专业领域术语,整体翻译精准度达98%。 投融资: 丰巢IPO因何停滞?知情人士:对赌存在分歧,投资人起诉 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丰巢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徐育斌离任的消息,将已经停滞半年多的丰巢IPO事项,再次拉回公众视野。丰巢去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因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补充文件,其招股书于2025年2月失效。此后,丰巢方面一直未更新招股说明书。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丰巢IPO进程停滞,或与投资人提起诉讼有关。作为投资人之一的亚投资本,在回购事宜上与丰巢存在分歧,双方经过多轮沟通未达成共识。亚投资本在香港提起诉讼,从而影响到IPO进程。(第一财经) 哈啰出行在温州成立网络科技新公司,注册资本500万美元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温州哈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邢成,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网络技术服务、机械设备租赁、共享自行车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哈啰出行旗下Hong Kong RideTech Limited全资持股。 橘宜集团完成收购源自意大利的科技护发品牌Foltène丰添 36氪获悉,多品牌美妆集团橘宜集团宣布,已完成对源自意大利的科技护发品牌Foltène丰添的收购,进一步深化在头发与头皮护理赛道的战略布局。 现货黄金跌破4300美元 36氪获悉,现货黄金日内跌幅扩大至1.34%,报4297美元/盎司。 新产品: 真我GT8 Pro发布, 3999元起售 36氪获悉,真我GT8 Pro 发布,搭载深度定制理光GR影像系统,支持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摄影方面,真我GT8 Pro 支持2亿超光影潜望长焦(支持3x光学/12x无损变焦)摄像头,以及2K 144Hz苍穹屏。另外,真我GT8 Pro 首创机械拼装设计,可切换四种镜头模组形态,配备7000mAh电池与120W快充, 3999元起售。 宇树四足机器人实训平台发布,将提供机器人人才培养和认证服务 宇树今日发布四足机器人实训平台,该方案是面向教育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一运维一应用研发”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与认证平台,将以Unitree Go2生态为核心,打通“仿真一上机一竞赛一实训项目”一体化路径,在成本与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新浪科技) 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推出免费家用充电计划 沃尔沃汽车宣布推出免费充电计划,为瑞典购车者提供一年免费家用充电服务。自2026年2月起,瑞典地区购买全新纯电动汽车的客户将享受为期一年的免费家庭充电服务。(界面) 今日观点: 摩根士丹利王滢:对中国资产的进一步增持将是大势所趋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10月21日在香蜜湖财富管理周·湾区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致辞表示,近年来,众多投资人对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自动化、生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从全球投资人的总体配置来看,中国股票资产的仓位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长期来看,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进一步增持将是大势所趋。(财联社) 其他值得关注的新闻: 国家药监局:加大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支持力度 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步伐 36氪获悉,据国家药监局消息,由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25医疗器械经济信息发布会”10月21日在合肥召开。会议指出,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体系,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审评审批质效,全方位筑牢医疗器械高水平安全底线,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步伐,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TrendForce:第四季度消费规格MLCC订单前景恐难逆势反弹 36氪获悉,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第四季MLCC市场由AI基础建设撑场,消费电子需求疲弱,叠加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压力加剧。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在OEM/ODM保守备货的基调下,除高阶MLCC营收得以维持稳健增长外,消费规格MLCC订单前景恐难逆势反弹,供应商势必得在降本增效与产能配置间取得平衡,以降低运营风险。 日本称正稳步减少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依赖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周二重申,日本正逐步减少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依赖,但不能立即停止进口。武藤容治表示更换俄罗斯供应可能代价高昂。他表示亚洲液化天然气市场预计将暂时保持紧张,采购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电价上涨。(新浪财经)
36氪获悉,晶升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8英寸碳化硅单晶炉订单情况较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有所好转,近期有新的8英寸设备批量订单签订,其他已签订单和意向性订单也都正与客户紧密沟通并积极推动中。待行业整体产能去库存逐步接近尾声阶段时,市场扩产需求会进一步明确和恢复。据公司了解到的市场情况,12英寸碳化硅暂未形成规模化量产。目前公司正处于与客户小批量合作开发过程中。
36氪获悉,可川科技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终止对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审核的决定》,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十九条、《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
36氪获悉,罗博特科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飞空微组与武汉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设备采购意向协议》,金额约为9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400万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5.74%。该《意向协议》单笔金额重大,且系光纤预制及组装线相关自动化设备,对公司将产生重要积极影响。
36氪获悉,新亚电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PCIe7.0系列产品已实现小批试产,224G高速铜缆正与目标客户对接,若有新进展将及时披露。
36氪获悉,华翔股份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山西临汾华翔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1620.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0%,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540.17万股,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080.34万股。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减持期间为2025年11月13日至2026年2月12日。
36氪获悉,美国创业公司Vercel CEO吉列尔莫日前发文表示,在内部智能体对系列模型进行的真实场景基准测试中,来自中国的开源模型Kimi K2模型比GPT5、Claude Sonnet4.5等前沿闭源模型快5倍,准确率高50%,借助运行平台可以零成本完成模型切换。根据吉列尔莫公布的数据,在相同任务中,GPT5、Sonnet4.5运行时间为8-10分钟,准确率低于40%和50%,Kimi K2的运行时间为2分钟,准确率高于60%,在运行速度及准确性上,优于两个模型。
据报道,英国人工智能大臣Kanishka Narayan表示,英国政府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增长实验室(AI growth lab)”。(第一财经)
36氪获悉,大唐发电公告,前三季度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2062.4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2.02%。
您可以订阅此RSS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