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雷峰网成立于2011年,秉承“关注智能与未来”的宗旨,持续对全球前沿技术趋势与产品动态进行深入调研与解读,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实力型科技新媒体与信息服务平台.
导语:新车价格区间16-20万元。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车展开幕。比亚迪海洋新车天团5车全球首发,引发关注热潮。其中,Ocean-S概念车向大众展示了海洋网未来车型设计趋势;海豹06EV以智能化和电动化为年轻用户带来高品质体验;海豹06DM-i旅行版以纯正基因为主流市场用户提供新选择。作为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中型SUV “CP”,海狮06DM-i、海狮06EV分别采用第五代DM技术和e平台3.0 Evo打造,为消费者带来更高价值的出行体验。新车价格区间16-20万元,三季度上市。 Ocean-S概念车:全新旗舰,引领海洋网未来设计趋势 作为海洋网的旗舰轿车、海洋网全新一代海洋美学设计理念的集大成之作,Ocean-S概念车迎来全球首发亮相。该车以生动、多元、自然为关键词,将海洋元素与前沿科技完美融合,用海之境、海之澜和海之灵三条设计主线,呈现出极具未来感的设计风格,代表了海洋网未来车型的设计趋势。 Ocean-S概念车车身比例修长优雅,搭配简洁流畅的曲面设计,赋予整车独特的律动美感。前脸风格大胆前卫,创新的灯光与低阻高效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实现了功能性与美学的完美平衡。进入车内,环抱式座舱让内饰更具层次感,座椅、氛围灯等细节采用仿生学理念设计,极具海洋意境。 海狮06:领先技术+海洋美学,重塑中型SUV价值新标杆 作为海狮IP旗下全新中型SUV,海狮06DM-i、海狮06EV双线出击。新车分别采用第五代DM技术和e平台3.0 Evo打造,海洋美学赋能下,整车轮廓圆润、流畅,诠释出无尽的海洋生命力。海狮06前脸柔和舒展,双轨大灯采用冷白和暖金两种光源,极具辨识度。侧身线条圆润,搭配上扬的腰线更显动感姿态。车尾造型饱满,尾灯采用水滴贯穿式设计,科技感十足。凭借领先技术和海洋美学设计,海狮06以实力重塑中型SUV价值新标杆。新车价格区间为16-20万元,三季度上市。 海豹06EV:智能化+电动化,赋能品质出行 作为海洋网海豹IP的中型纯电轿车,海豹06EV采用海洋美学设计理念,造型时尚动感,线条流畅自然,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新车基于e平台3.0 Evo打造,将搭载“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三目版以及云辇C多项硬核领先技术,以智能化和电动化两大核心产品优势,为用户带来高品质出行体验。新车价格区间为12-15万元区间,二季度上市。 海豹06DM-i旅行版:一车解锁N种生活,为主流市场用户提供新选择 作为全球首款超混旅行车,海豹06DM-i旅行版采用旅行车专属车身设计,纯正旅行车外观下,保留了轿车的灵动驾控基因,又兼顾SUV 级的大空间。新车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超低油耗超长续航,让用户尽享高价值用车体验。从日常家用到户外旅行,海豹06DM-i旅行版全面覆盖上下班通勤、长途自驾、户外郊游露营等用车场景,实现一车解锁N种生活,开创全民新旅时代。该车价格区间在12-15万元,二季度上市。 此次上海车展,比亚迪海洋网重磅推出的5款新车,是对新四化战略深刻践行。未来海洋网持续以年轻化立足,以智能化破局,以品质化强基,以全球化跃升,为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欢迎车展期间莅临8.1H馆比亚迪展台,一览海洋网全新产品阵容的魅力。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据 IDC 预测,2025 年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别是智能基础设施调配、人工智能赋能的客户服务与自助服务、增强型联络中心与现场服务,其中后两者均 4月23日,由中关村科金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联合主办“大模型·全连接·新增长——2025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创新城市论坛” 深圳站成功举行,有来自金融、制造、零售等领域的 300 余位专家和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在本次论坛上,中关村科金携手华为云发布昇腾云 + 得助大模型平台联合解决方案,并全新升级得助智能陪练 2.0、得助智能质检 2.0 两大得助智能客服核心产品,同时推出一站式全球联络中心 Instadesk2.0 版本。 中关村科金总裁喻友平以“垂类大模型加速智能客服从本土化到全球化”为主题做了精彩分享,随着大模型市场的爆发增长,市场上越来越需要能够解决实际业务场景问题,带来真实业绩增长的垂类大模型应用。中关村科金提出“平台+应用+服务”的三级引擎战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加速大模型落地和产业智能化升级。 中关村科金总裁喻友平 喻友平在现场透露,今年DeepSeek出现之后,中关村科金是业内首个把DeepSeek应用到实际产品的厂商之一,客服机器人有了DeepSeek之后,在意图理解方面进步明显。有些文本客服的场景,对于实时反馈的时间的要求没那么高,DeepSeek的推理能力、意图理解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智能质检对话、智能陪练的剧本撰写能力方面也有很好的提升。 中关村科金的客服机器人拟人效果也在现场得到展示,一段模拟喻友平音色的数字人声音被播放出来。喻友平也表示,实际使用过程中,高拟人音色是能够作出好的外呼效果的关键,客户应用案例中,借助大模型能力后,其对话轮次、话术合规性均有显著提升。 中关村科金自主研发的得助大模型平台,具备算力工厂、数据工厂、模型工厂、智能体工厂等全链路的大模型开发和应用能力。该平台能够与行业伙伴的专业数据和知识相结合,快速训练出适用于不同场景和行业的垂类大模型,并成功打造了得助智能客服、智能陪练、智能质检、语音机器人、文本机器人、知识助手等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应用。 据 IDC 预测,2025 年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别是智能基础设施调配、人工智能赋能的客户服务与自助服务、增强型联络中心与现场服务,其中后两者均属于智能客服范畴。 中关村科金方面透露,其得助智能客服 4.0 是业界唯一具备全栈能力的智能客服产品,涵盖了 “1” 个全媒体联络中心、“2” 种大模型机器人(语音机器人和文本机器人为主)、“3” 类坐席智能辅助工具(智能陪练 - 智能助手 - 智能质检),竞争优势显著。 语音机器人通过大小模型组合和智能体重构 AI 外呼全链路,运用大模型实现超高拟人对话,并结合高拟人化语音合成技术,显著提升了智能外呼系统的拟真对话效果。 文本机器人借助 FAQ、知识图谱、多轮对话等技术逐层过滤用户问题,并结合大模型文档问答和小模型高频精准回复,实现 90% 以上的综合自主问题解决率。 得助视频客服依托 ZRTC 音视频平台搭建统一音视频服务中心,一次搭建即可实现远程双录、视频咨询、业务办理等全场景复用。 升级后的得助智能陪练 2.0 拥有 AI 做课、AI 陪练、AI 指导三大核心功能,能够完整覆盖学、练、考、评、改的企业培训场景,有效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员工业务能力,成功解决传统培训成本高、周期长、效果难量化等问题。 得助智能质检 2.0 支持全渠道的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文档的智能质检,是业内首家多模态质检产品,同时具备业内独家的智能体质检功能,能够一句话完成复杂场景的质检项配置,快速覆盖更多质检场景。 中关村科金面向海外的一站式出海品牌 Instadesk 也迎来2.0版本的全新升级,支持得助大模型国际版,具备多语种大模型训练、实时跨语言翻译、多语言界面切换、小语种语料支持等核心能力,更好地助力中企出海实现全新增长。目前,Instadesk 解决方案已经在跨境电商、海外金融、智能制造、车企&消费电子等出海企业中广泛应用。 关于出海发展,喻友平也在采访中表示,国内外市场需求有所不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厂商更看重客服能力能否业务高速发展的步伐,人工坐席很难覆盖所有潜在用户。曾有厂商对他提出自己的担忧:客服人员只有数百名,一天最多能打出一万个电话邀约试驾,但用户历史数据却有千万级别。 国外市场则有所不同,不同区域的扩展需要被更审慎地对待。例如东南亚市场,人口众多、市场分散,本地化挑战较大,像在印尼、马来西亚开展客服业务时,往往是中文、英文和当地语言夹杂在一起,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未能有非常有效的语音识别服务。此外,也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沟通方式,以及数据安全、线路、营销环境等问题。每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和要求都不同,有的国家甚至要求在当地有公司才合作。据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了解,中关村科金近年来也在发力出海业务,还专门设立“海外事业部”,其主要工作人员均落地深圳。 “上一轮出海,包括智能客服等业务在海外也有一定成绩,但大多是线路整合之类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所以,现在还是要依靠大模型在应用效果上的增值作用来牵引业务发展。否则,出海的意义何在呢?必须要开拓增量市场,创造新的客户价值。”喻友平表示。 会上,华为云软件伙伴发展总经理刘晓飞详细介绍了华为云生态伙伴体系,阐述了共建能力、共享商机、共育人才、共赢合作的华为云生态合作愿景。他表示,华为云提供 AI 应用全旅程联合方案构建与支持,基于华为云底座,联合中关村科金的行业能力,在云服务、算力工厂、数据工厂等方面构建联合解决方案,共同为客户服务。 在论坛现场,中关村科金与华为云一起重磅发布昇腾云+得助大模型平台联合解决方案。该方案融合了华为领先的根技术能力与中关村科金在产品技术和场景化能力方面的深厚积累,为客户打造联合解决方案,加速垂类大模型应用落地,成为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最优选择。 在论坛现场,开泰科技(开泰银行全资子公司)总经理杨帆分享了开泰银行在AI应用上的探索和进展,在金融行业泰语大模型、泰文OCR识别、智能营销、智能车险智能定损、智能监管报表编码生成、智能信贷审批模型生成等业务领域都在快速推进。他认为,大模型正从智能涌现进入到高效融合阶段,期待与中关村科金共同探索垂类大模型应用赋能的AI型组织。 山证科技(山西证券全资子公司)AI应用负责人徐佳正分享了中小券商在大模型领域的研究情况,重点围绕智能研发、风控合规、智能客服、智能投研投顾、智能办公五大板块分享,在资管投研一体化探索上,积极推动山证资管数字化,实现从点到面的发展。她认为,金融企业要顺应AI浪潮发展趋势,从组织管理创新和企业AI思维转变两方面共同发力,用生成式AI重构金融企业竞争力。 雷士照明项目总监梁振荣介绍了雷士照明大模型应用的整体规划和实践,在智能客服场景中,使用大模型客服机器人智能解答各渠道咨询,利用呼入智能IVR结合大模型赋能高效报装维修,通过辅助大模型智能填单提升客服效率等。未来,雷士照明期待携手中关村科金在内部企业知识共享服务中台、AI+BI智能问数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加速垂类大模型应用深入更多业务流程中。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OPPO市场局面稳定后,刘波进修深造。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消息,OPPO原中国区总裁刘波将卸任并学习深造,高级副总裁段要辉将直接负责全部中国区业务。 OPPO内部消息表示,原中国区总裁刘波因脱产参加高管学习计划卸任该职位。高级副总裁段要辉直接负责中国市场,对中国区整体业务负责。另外,此次调整还涉及线下销售板块,由原Reno与A系列GTM部长汤杰负责中国区线下销售工作 ,向段要辉汇报。 2024年1月,段要辉升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后分管中国区,刘波向其汇报。二位共同操盘 Find X8和Find N5等产品。IDC最新数据显示,OPPO在2025 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幅达3.3%,上升到国内市场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原中国区总裁刘波所参加的OPPO高管学习计划,是OPPO已运行多年的领导力培养计划。 据公开资料显示,原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曾参与高管学习计划,并于2024年返回公司后担任硬件工程总裁。(雷峰网) 本文作者长期关注智能硬件及终端,对终端渠道、业内动态感兴趣的行业人士,欢迎添加作者微信(ByArsT)交流。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以生成式AI技术为智能座舱、通信领域全面赋能,革新用户体验 2025年4月23日– 今日,MediaTek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发布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和旗舰联接平台MT2739。会上,MediaTek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展示了前沿的生成式AI技术与智能体AI座舱应用,以双AI引擎和舱驾一体融合方案,推动AI定义座舱体验全面升级,将先进AI与多媒体技术引入新一代智能汽车,提供全面的行业解决方案,共同领创未来智能出行体验的创新方向。 MediaTek副总经理张豫台表示:“汽车产业的现阶段是智能化, AI应用将成为车企打造智能座舱差异化优势的关键。MediaTek无处不在的AI技术,将全面推动智能体AI(Agentic AI)应用在智能汽车加速落地。基于天玑汽车平台业界先进的车用计算芯片,我们通过可扩展的软硬件架构与完善的开发体系支持,将助力车企加速从AI技术向用户体验价值的转化,携手产业生态伙伴共同构建'AI定义座舱'时代的智能汽车新范式。” 天玑汽车座舱平台C-X1基于先进的3nm制程,采用Arm v9.2-A架构,集成了NVIDIA Blackwell GPU与深度学习加速器,以双AI引擎构建弹性算力架构,提供满足未来智能座舱需求的强大AI算力。该平台通过云端-端侧架构一致性开发的生态优势,加速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车内部署,率先实现包括低延迟端侧语音助手、实时旅程规划、智能游记视频生成、驾驶警觉性监测、舱内外环境理解感知、个性化影音内容推送等创新功能,满足下一代智能座舱多屏显示交互和复杂AI异构算力的需求,为智能汽车座舱体验革新树立行业标杆。 在娱乐体验领域,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集成了NVIDIA RTX GPU光线追踪技术,为游戏渲染带来逼真的光影视觉效果,提供清晰流畅的车载AAA级游戏娱乐体验。 天玑汽车座舱平台 C-X1 与英伟达先进的安全和 AI 处理器(如 NVIDIA DRIVE AGX Thor)搭配使用,可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中式计算平台解决方案,能够托管所有车辆域处理器。 NVIDIA DRIVE AGX Thor 和 天玑汽车座舱平台 C-X1 都可运行 NVIDIA DriveOS,因此可以实现灵活的资源共享和应用程序托管。通过NVIDIA DriveOS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高效集成座舱IVI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赋能系统开发商打造中央计算平台,为车企提供先进的软件定义汽车方案。 此外,MediaTek还推出了天玑汽车旗舰联接平台MT2739,支持5G-Advanced通信技术,全球率先支持3GPP R17与R18标准协议,并支持NB-NTN及 NR-NTN卫星通信技术。 MT2739支持单射频双卡双通技术,具备行车场景智能识别与AI网络优化能力,可依据不同连接需求自动切换更优模式,显著提升网络速率与连接稳定性,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MT2739 设计符合AEC-Q100 Grade2车规标准,达到服务器级网络安全标准,并提供创新的软件开发工具,助力车企实现跨平台的无缝开发与系统集成。 在AI定义座舱浪潮下,端侧大模型与智能体AI的应用正加速汽车空间的智慧体验变革。MediaTek将持续突破技术边界,提供高算力、高智能、高效研发支持与节能可靠的解决方案,与行业头部的生态伙伴及车企深度协作,将先进5G与AI技术深度融入智能汽车创新应用,共同开拓智慧出行新未来。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百度连发多款AI应用,覆盖AI数字人、代码智能体、多智能体协作等热门赛道 4月25日,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武汉隆重举办。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表了题为《模型的世界 应用的天下》的演讲。60分钟的演讲中,李彦宏发布了两大模型,多款热门AI应用,并宣布将帮助开发者全面拥抱MCP。 当天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能力更强、成本更低。相比文心4.5,文心大模型4.5 Turbo速度更快,价格下降80%。文心大模型X1 Turbo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再降50%。 与此同时,李彦宏连发高说服力数字人、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APP、内容操作系统沧舟OS等多款AI应用,覆盖AI数字人、代码智能体、多智能体协作等热门赛道。另值得关注的是,百度发布了全球首个电商交易MCP,搜索MCP等MCP server,供开发者调用,帮助开发者全面拥抱MCP。 “所有这些发布,都是为了让开发者们可以不用担心模型能力、不用担心模型成本、更不用担心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以踏踏实实地做应用,做出最好的应用!”面向现场5000名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李彦宏郑重地表示。 过去一年,大模型世界风云变幻。一边是大模型厂商卷死卷生,另一边是开发者无所适从,不敢放心大胆做应用。李彦宏对开发者说,“只要找对场景,选对基础模型,有时候还要学一点调模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做出来的应用是不会过时的”。他强调,“没有应用,芯片、模型都没有价值。模型会有很多,但未来真正统治这个世界的是应用,应用才是王者。” 发布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文心大模型X1 Turbo 价格最高降80% 超出市场预期,百度在Create开发者大会上连发两大模型: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文心大模型X1 Turbo,具备多模态、强推理、低成本三大特性。 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文心大模型X1 Turbo,价格优势显著。文心大模型4.5Turbo,每百万token的输入价格仅为0.8元,输出价格3.2元,相比文心4.5,价格下降80%,仅为DeepSeek-V3的40%;文心大模型X1 Turbo,输入价格为每百万token1元,输出价格4元,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再降50%,仅为DeepSeek-R1的25%。 李彦宏认为,当前开发者做AI应用的一大阻碍,就是大模型成本高、用不起。成本降低后,开发者和创业者们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做开发,企业才能够低成本地部署大模型,最终推动各行各业应用的爆发。 “多模态将成为未来基础模型的标配,纯文本模型的市场会越变越小,多模态模型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判断,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X1 Turbo都进一步增强了多模态能力。在多个基准测试集中,文心4.5 Turbo多模态能力与GPT 4.1持平、优于GPT 4o。 文心4.5 Turbo-多模态 文心4.5 Turbo-文本 文心大模型X1 Turbo是基于4.5 Turbo的深度思考模型,性能提升的同时,具备更先进的思维链,问答、创作、逻辑推理、工具调用和多模态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效果领先DeepSeek R1、V3最新版。 “有了这样超级能干的基础模型,我们就可以打造出超级有用、超级有趣的AI应用来。”李彦宏表示。 多模态应用:高说服力数字人、内容操作系统“沧舟OS” 高说服力数字人,是多模态大模型的一个典型应用。“2025年最令人激动的突破性应用之一,就是AI数字人。” 李彦宏介绍,百度发布的高说服力数字人,具有声形超拟真、内容更专业、互动更灵活的特点,在电商直播、游戏、消费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 在电商直播场景下,传统的数字人文案枯燥、动作少、机器音重;而高说服力数字人的表现力甚至可以超越真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高说服力数字人拥有“剧本生成”能力,能够做到表情、语气、动作都匹配台词内容实时调整,让数字人的情绪转折和动作切换十分顺畅。 不仅如此,高说服力数字人还具备“AI大脑”,能根据直播间实时热度和转化情况,灵活调度助播、场控、运营等角色共同促进转化,譬如适时切换镜头画面、调度图片、视频素材,真正实现了“一个人就是一支营销团队”。 目前,百度慧播星已上线“一键克隆”功能。用户只需录制一条最短2分钟的视频上传训练,即可拥有自己的专属数字人,人人都能做主播。 会上,李彦宏还带来了百度文库、百度网盘联合推出的沧舟OS,它是全球首个内容领域操作系统。包括了两大核心:一是Chatfile plus,对不同模态、不同形态、不同格式的内容,做解析和向量化处理,然后再进行混合生成。二是建立了“三库”和“三器”:三库,就是公域知识库、私域知识库、记忆库;三器,是编辑器、阅读器、播放器,它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被大模型组合调用。 依托沧舟OS,百度网盘上线了“AI笔记”,这是业内唯一的多模态AI笔记。用户在网盘内观看学习视频时,可一键生成全面、清晰、结构化的AI笔记,还能生成AI思维导图、基于视频内容AI出题,实现视频和笔记在同界面的丝滑联动。未来,文库和网盘将基于沧舟OS,持续推出更多更好用的AI功能,成为AI时代的“超级生产力”。 截至目前,百度文库的AI功能付费用户已超4000万,AI月活用户达到9700万;百度网盘AI月活用户超过8000万。 多智能体应用: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上线、“秒哒”向全社会开放 当前,智能体已成为AI应用的代名词。其中,代码智能体Coding Agent,是最近半年AI应用进展最快、最火的赛道。全球陆续涌现了cursor、devin、lovable等一系列代码智能体。 去年11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了无代码编程工具“秒哒”,它拥有无代码编程、多智能体协作、多工具调用三大特性。今年3月,秒哒向全社会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秒哒,一句话生成应用。 借助秒哒,一个大学生团队几分钟就打造了过去需要一周开发时间的营销工具,仅花费5元左右的模型调用费。过程中,秒哒协同了产品经理、架构师、设计师、工程师等多个智能体,调用了智能云的存储、数据库功能,和地图导航、智能客服等工具组件,迅速地完成了应用开发。 李彦宏表示,“全球有近3000万程序员,有80亿人,当技术的门槛逐渐消失,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程序员的能力”。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具身智能的关键卡点到底在哪?中国具身智能的机遇在哪?“打脸时刻”何时上演?近期部分投资人“批量退出”,是否暗示着行业正陷入泡沫危机? 具身智能的关键卡点到底在哪?中国具身智能的机遇在哪?“打脸时刻”何时上演?近期部分投资人“批量退出”,是否暗示着行业正陷入泡沫危机?随着具身智能发展从实验研发转向产业落地阶段,一系列关键问题接踵而至。 在近期2025 商汤技术交流日具身智能论坛上,来自具身智能学界与产业界的重量级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闫维新,库帕思 CEO黄海清,松应科技创始人CEO聂凯旋,银河通用合伙人、大模型负责人张直政,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及主持人量子位总编辑李根等齐聚一堂,围绕当前具身智能的热议话题,站在产业链视角,共同探讨了具身智能与AI基础设施如何协同创新,破题行业困境,实现正向可持续发展。 模型能力进展快、场景潜力待释放,具身智能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具身智能突飞猛进,大小脑模型的突破、仿真系统的构建、场景应用潜力的挖掘,成为当前最为鲜明的行业趋势。 闫维新教授表示,得益于深度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的深度协同,具身智能的小脑进化迅速,机器人的直膝行走能力进步显著,在不同地形和摩擦系数的环境中,鲁棒性和泛化性均大幅增强。同时,在大脑方面的创新也在加速,随着百万真机数据集积累、以及“一脑多能、一脑多机”通用平台的出现,正推动具身智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展现更多应用潜能。 张直政也认为,具身智能领域呈现出“科研-创新-应用“全链条蓬勃发展态势。在数据层面,仿真合成数据与真实采集数据积累均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架构层面,大小脑模型、分层端到端模型等创新理念不断涌现;叠加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更让行业对具身智能的规模化商业应用充满信心,其商业化落地潜力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尽管发展势头正盛,但具身智能仍处于技术探索期,面临数据、成本、能力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黄海清指出,各企业间的数据难以互通,数据构建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模型的训练效率;同时,高昂的成本也限制了机器人的普及速度;此外,机器人在主动思考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上与人类仍存较大差距,适用场景有限,亟待行业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共同推进。 物理AI仿真对促进具身智能模型的训练起着关键作用。聂凯旋将其比作连接AI与物理世界,以及教会AI理解物理世界的桥梁,让机器人可以自我进化,快速学习抓取、行走,甚至翻跟头、跳舞等技能。而一套完善的物理AI仿真系统,需要涵盖视觉、触觉、听觉、运动控制等各类组件,让机器人真正做到像人一样能够360度地感知物理世界。 发挥数据优势,是中国具身智能“弯道超车”的关键 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同时也是具身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领跑者”,中国和美国在具身智能这一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前沿领域,存在哪些差距? 在算法层面,嘉宾一致认为中美差距并不大,基本可以达到旗鼓相当的状态。张直政还指出,VLA将成为具身智能未来的核心技术路径。其高度泛化能力可实现从结构化场景应用到非结构化场景应用的进步;同时,提供了将泛化动作和通用感知相结合的全新技术范式,可大幅提升环境感知、任务规划推理和动作执行能力;并且,能够以更高的数据利用效率,端到端提升从感知到规划再到执行的整体性能。 在算力层面,闫维新教授坦承中美在训练算力和推理算力方面仍有差距,尤其和英伟达CUDA生态的差距更为显著,但随着国产算力加速创新,也在加快追赶步伐。杨帆认为,尽管国产算力受上游产能制约存在客观差距,但可以通过模型结构与硬件的端到端联合优化来缩小差异,这也是DeepSeek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推理性价比的关键所在。商汤大装置也着力于系统软件层的优化创新,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端到端调优,为行业输出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在数据层面,现场嘉宾纷纷表示,中国在物理场景和应用数据采集上具有全栈优势,样本丰富度高于美国,是中国具身智能弯道超车的关键。闫维新教授特别强调,中国在样本端的收集能力远超国外,尤其是最为稀缺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数据,中国比美国有更好的机会和能力收集这样的数据。 尽管我国在数据体量上拥有显著优势,但数据难流通依然是行业发展的掣肘。尤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语料数据高昂的成本是不可承受之痛,行业迫切需要解决语料数据获取难、获取贵、不共享的问题。对此,黄海清提出了四项举措:牵头探讨语料数据的标准规划、探索生产伴随式的数据采集方式、研发自动化标注工具链平台、推进数据合成技术的应用,进而激活数据价值,推动具身智能产业更好的服务千行百业。 针对这个话题,聂凯旋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全产业链数据,结合物理AI仿真的快速创新,更可以加速技术的迭代和验证。当前,商汤科技与松应科技已在数据仿真、研发管线、客户服务层面展开全面合作。商汤大装置面向具身智能的解决方案,能够端到端赋能技术研发,覆盖数据生产、工具支撑及模型研发全流程,为企业提供“开箱即用” 的研发工具链,致力于解决具身智能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具身智能的 “打脸时刻” 何时上演? 发展历程,从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到ChatGPT实现流畅人机对话,这些 “打脸时刻”一次次颠覆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在具身智能领域,同样令人期待的“打脸时刻”也成为嘉宾们热议的焦点。 张直政认为,具身智能的“打脸时刻”将在各个行业悄然降临。与场景相对单一的自动驾驶不同,具身智能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它可先学习通用知识,再快速在特定场景中成为专家,以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式在不同领域实现突破。 闫维新教授以自己在冬奥会期间参与过的烹饪机器人项目为例,他介绍说,餐厅中的人形机器人在无预设程序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完成复杂烹饪过程,从食材处理、火候把控到菜品烹制、摆盘,一气呵成,色香味形俱佳。这种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正是具身智能“打脸时刻”的生动体现。 黄海清提出了“打脸时刻”的两个标准。一方面,在商业超市、工厂等场景中,机器人若能以较低成本完成简单重复性任务,实现从50万开发成本到5~10万的突破,便是重要的“打脸时刻”。另一方面,当机器人具备与人类一样的共情能力,能在情感陪护、康养养老等场景中给予人们情感关怀时,也将是具身智能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聂凯旋从技术供应商角度出发,认为在近10个大类、100个小类的具身智能应用场景中,每个子行业都有望诞生冠军企业。这些冠军企业不仅代表着技术领先,还能激活产业链,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当具身智能能够助力制造业、交通物流、康养医疗等传统行业效率大幅提高,推动 GDP 增长时,便是“打脸时刻”的到来。 杨帆心中期待的“打脸时刻”更为长远且具体。他希望看到机器人在完成复杂任务的同时,能与外界人类社会进行无约束的交互。比如,在主人提出需求后,机器人能独自前往办公室取回遗忘物品,在这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识别、拿取物品的任务,还要应对复杂的外界环境,如与陌生人交流、防范意外情况等。 “批量退出”不等于“泡沫”,克服质疑才能走向产业落地 数据显示,截止3月26日,今年具身智能领域共发生投融资42次,已达到2024年全年的50%,热度持续攀升。然而,前不久创投圈一位知名投资人“批量退出具身智能”的言论,引发不小热议。“具身智能是否会是一场资本狂欢下的泡沫”的争论被摆上台面。 面对个别投资人对整个具身行业的公开质疑,张直政认为,行业内出现不同的讨论声音,反而说明人们对技术的想象力和它的边界之间产生了碰撞。消灭泡沫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创业者的使命就在于从宏观思考出发,结合微观的具体的产业应用需求,把对前沿技术的想象变成真正落地的产品。 闫维新教授也提到,泡沫是远离了价值以外的内容,只要大方向正确,总能找到机器人能力上限和应用场景下限之间的交集。比如在危险替代领域,具身智能和非视距遥操作结合,未来三五年有望实现落地应用,要对行业发展有信心。 杨帆认为,投资人的公开质疑是行业的标志性事件,只有直面这些质疑,经历这些质疑,克服这些质疑,行业才能真正从实验探索阶段走向认真、严肃的产业落地阶段。 尽管面临数据壁垒、技术瓶颈与商业化的多重挑战,但大家的共识清晰可见——泡沫争议背后是产业突破的前奏,从烹饪机器人的自主操作到低成本工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从情感交互的突破到跨行业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打脸时刻”或许不会一蹴而就,却已在细分领域悄然酝酿。正如论坛所揭示的,唯有产学研协同攻坚、开放共享基础设施、直面质疑并迭代价值,才能将具身智能从资本的“想象力试验”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引擎”,也终将在质疑与突破的循环中,书写属于AI产业的新新篇。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7550mAh最强小米金沙江电池,REDMI Turbo 4 Pro有颜更有实力! 2025年4月24日,REDMI Turbo 4 Pro正式发布,搭载全球首发“小至尊”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采用全大核CPU架构搭配骁龙8至尊版同代核心能力,实现整体性能大跨越,安兔兔跑分超240万,在骁龙移动 SoC 中位列第二,仅次于骁龙 8 至尊版。 此外,REDMI Turbo 4 Pro还搭载了小米史上最大 6000mm² 双环路 3D 冰封散热系统,下凸台直接接触核心热源,提升散热能力,凹台有效增加热源与屏幕的距离,避免在屏幕侧形成集中高温点,影响触感。相较于上代的 3D 冰封循环冷泵,升级后的双环路 3D 冰封散热系统,双环路设计覆盖 SoC 和相机,通过两路循环流道实现性能的双重释放。 AI 渲染引擎助力 Hypercore + 狂暴引擎,Turbo 4 Pro 首次实现原生级超分超帧。Turbo 4 Pro 不仅支持旗舰级《原神 》 1.5K 超分,智能补充和增强画面细节,突破游戏原生画质,而且支持原生级《原神 》《崩坏·星穹铁道》插帧,利用 GPU 对运动矢量和场景深度的实时分析,生成的中间帧不但贴合原生画面,而且拥有更低延迟和更优功耗表现。 在续航方面,Turbo 4 Pro搭载了行业最大的755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续航超过两天。通过工艺升级,Turbo 4 Pro实现了电池的“高能瘦身”,在电池容量增大的同时,电池的体积反而减薄,能量密度达831Wh/L。小米澎湃 P2 快充芯片更是以高达 90W充电功率,让用户彻底告别续航焦虑。更强大的是Turbo 4 Pro支持行业最强 22.5W 反充功率,无论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数码设备,还是牙刷、剃须刀、音响等家用电器,都可轻松实现反充,堪称行走的充电宝。 Turbo 4 Pro沿袭至简美学设计理念,采用同档罕见的旗舰级金属边框 + 全金属Deco,经 CNC 一体加工而成,不仅质感更佳,而且材料强度、加工工艺和结构优化对整机刚性也提供了极大帮助。6.83英寸1.5K 超级阳光屏、后盖旗舰级柔雾玻璃、支持 IP66 & IP68 & IP69 的满级防水,好看更好用。 有颜值,更有实力。Turbo 4 Pro搭载小米澎湃 T1S 信号增强芯片,支持双频 GPS、三频北斗,可实现更快速的搜星定位,更精准的轨迹追踪。此外,Turbo 4 Pro还支持公里级无网通,在无网络环境下可实现公里级的双向通话和无网语音畅聊。 REDMI Turbo 4 Pro 与哈利·波特推出的联名款将于4月24日发售,售价2799元,国补到手价2379.15 元。此外多款联名的AIOT产品也已经上市,每款产品都是精心设计,将经典的哈利·波特电影经典元素融入其中。REDMI 蓝牙音箱哈利·波特版售价139元、小米自带线充电宝 10000 33W 哈利·波特版售价149元、小米机械键盘 MK71 Pro 哈利·波特版售价599元、小米鼠标 X1 哈利·波特版售价349元。 REDMI Turbo 4官方首降至高优惠 200 元,12GB + 256GB版本售价 1799 元,16GB + 256GB 版本售价2099 元,国补后12GB + 256GB版本售价 1529.15 元,16GB + 256GB 版本售价1784.15 元。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千帆历尽,方知一家游戏公司身处逆境的韧性。 文丨胡家铭 董子博 编辑丨董子博 去年 7 月,在沐瞳的十周年庆典上,袁菁又一次掉了眼泪。 大家见他眼眶湿润,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而袁菁则把原因“推”给了会场坐在前排的同事——是他们表现得太煽情,才让自己“有泪轻弹”。 熟悉袁菁的人都知道,他一直是个感性的人。十年前,为了这家新成立的游戏公司,他和徐振华被当场褫夺了工牌,几乎是被“赶”出了公司;十年后,沐瞳已经成为了中国游戏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尽管当时的气氛是契阔谈宴、其乐融融,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庆典上,袁菁如往年一样,陪大家切蛋糕、合影。人们却始终无法把目光从现场另一个人的身上挪开——他就是在一个多月前刚刚空降到字节游戏的“话事人”,张云帆。 这个时间点,对沐瞳和字节游戏来说,几乎是生死存亡。 自从字节游戏宣布全面调整,旗下工作室的命运就一直是个未知数。各个工作室一心自保,纷纷各自向外找钱,至少在大船沉没前能够争到一个救生圈。 但字节游戏全局,有项目、有技术、有IP,能称得上优质资产的,满打满算只有沐瞳和绿洲。字节游戏想要整体卖出个好价钱,这两家就变成了搭售“套餐”中唯一的“好菜”——其他的工作室,相比更多的是乏善可陈。 谁来接盘?叮当曾是字节的好人选——他刚从灵犀离开,壮心不已,也有管理大公司、大团队的经验——却终归没能和字节谈拢。 能接手字节游戏这么大盘子的人,业界不多。最终,字节选择的是启动完美世界移动业务,同时承接完美世界美国退市中国上市的业绩责任的张云帆 说回这次周年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袁菁以沐瞳联席CEO身份参加的最后一次年会,同时也是张云帆以字节游戏一号位,沐瞳新任掌门人的身份,参加的第一次年会。 也无人可以预料,临阵换将的沐瞳和字节游戏,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面临怎样的抉择,经历怎样的风暴。 01 来到字节,张云帆的第一仗 将时间轴拨回2024年初。彼时的字节游戏,刚刚经历了为期4个月的大调整: 在研项目关停,工作室人员裁撤,张一鸣一手培养的严授,转岗至其他业务线负责财务工作——字节砸下几百亿建立的游戏军团,群龙无首,人心惶惶。 这期间,字节高层对于游戏业务的去留,仍未下定决心。这也让负责人以下的GM和制作人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工作室和项目摆上货架,各自找买家洽谈——项目开发和日常运营的优先级,自然也被往后放。 这时,把画面转向距离不远的鹅厂。作为腾讯《王者荣耀》的制作人、沐瞳《MLBB》的老冤家,字节群龙无首,李旻显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 在天美,李旻上面是工作室群的功勋掌门人姚晓光,身旁则是一众如狼似虎的工作室 GM,“进步”前路漫漫,却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情况有些微妙。 对李旻来说,一只手是《王者荣耀》,他不能放——这款现象级手游,毕竟今天仍是鹅厂游戏的骄傲和支柱,于公于私,必须抓紧; 而另一只手,李旻抓着的则是代表了天美未来的《王者·世界》,“农药”的老本能吃,但总有一天要吃完,居安思危,也就不得不想到工作室未来的“第二曲线”。 受制于腾讯的体制,李旻很难两全其美。而时任《王者荣耀》执行制作人的黄蓝枭,成了担纲此任的理想人选。 黄蓝枭的履历无可挑剔,2008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便加入了腾讯,参与热门项目《QQ三国》的研发。其后,他加入《王者荣耀》项目组,从研发总监到执行制作人,一步一个脚印,深得李旻信任。 委派自己最得力的下属,出任《王者荣耀》执行制作人,便成了分身乏术的李旻,掌控《王者荣耀》全局的方式。 在字节这边,字节游戏新就任的负责人华巍,战投业务出身,常年在字节负责HR和企业文化。明眼人都能看出,华巍在这个位置只是权宜之计,迟早会有“更懂游戏的人”坐上这个位置。 而在新任掌门空降之前的这个时间,黄蓝枭接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带领《王者荣耀》的海外版(Honor Of Kings,下称 HOK),在海外重创《MLBB》,打出一片新天地。 以为字节找到合适的人选还要更久,但没人想到,王者荣耀海外版正式在全球范围内铺量的两个多月后,张云帆就官宣入主了字节游戏,要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 对于目前的字节游戏体系而言,张云帆从沐瞳入手的难度更低——沐瞳的开发管线更完善,旗舰项目《MLBB》也能独立盈利,先在最“简单”的战场上收获战果,张云帆才能在字节站稳脚跟。 这里的难点也不少:沐瞳之于字节,一直游离在后者的体系之外,更独立、也更自由。一个新进的“大领导”,想要一举把沐瞳整合进字节游戏的大体系之下,难免会引起震动。 孟祥常年与沐瞳接触。根据他的说法,起码在沐瞳的体系内,从袁菁卸任到张云帆接手,中间存在明显的过渡期——最开始,张云帆会以沐瞳顾问的身份列席公司的各项会议,架构上则向袁菁汇报,及至袁菁淡出沐瞳,张云帆才得以真正接手。 腾讯的《HOK》在沐瞳的动荡期,确实有先发优势,鹅厂也开足马力,以饱和式轰炸的方式“炮火洗地”,在短时间内用“几个小目标”的发行费用,两个月内把《HOK》做到了 5000 万的下载量,和 700 万的 DAU。 这期间,张云帆的主要动作,则是对《MLBB》的产品架构和营销、市场体系动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袁菁和徐振华对商务和市场知之甚少,而害怕国内纷繁复杂的渠道和“野蛮凶残”的商务酒局,两人这才选择了出海。这也导致了,在去年之前,沐瞳对于全球化和出海的理解,基本可以概括为“东南亚”三个字。 而张云帆到来之后,也带来了全球化的运营视野。能在东南亚赚钱,就也能在中东、土耳其、俄罗斯赚钱。更多元的战场,也就代表更丰富的资源。外界推断,半年时间里,张云帆依托字节系流量的优势全面出击,给《MLBB》在全球领域带来了 接近1000 万 DAU 的增长。 具体到买量的层面,MLBB的力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压过了腾讯系投放。这里用数据来看显然更为直观—— 在过去12个月里,HOK在东南亚主要社交平台的投放,在2024年6月达到了历史高峰,但在8月之后,即跌至原先高峰期的25%,后劲略显不足。根据立清的说法,“过去的AOV加上如今的HOK,都没有赶上MLBB的创意数和素材数量”。 (图说:HOK安卓端投放素材趋势,广大大数据供图) 反观MLBB的素材投放,相比则更为“稳定”,几乎维持在3000-5000组的区间,如果考虑到MLBB的区域优势和成本优势,同样的素材投放数量,沐瞳一方的发行效果可能比腾讯一方更高,更不用说前者投入更为持续 此消彼长之下,腾讯《HOK》的日活,则在几个月内回到了百万左右的量级。 一个季度后的2024年底,如梦初醒的腾讯着手复盘《HOK》的成败,中间不可避免涉及到与《MLBB》的对比。但当时的《MLBB》,已经在张云帆的带领下“再次伟大”——截至去年年底,根据Sensor Tower发布的数据,《MLBB》在2024年12月的海外下载量同比增长44%,一举斩获当月中国手游出海下载榜冠军。 对于一个2016年上线,运营时间近10年、用户总量超过15亿的大DAU产品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足以令业内侧目的增长态势。 出海主战失利,对手反而超期登顶。不久,黄蓝枭黯然去职,天美工作室架构大动。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挟《MLBB》海外大胜的余威,沐瞳于去年12月6日,在新加坡等地上线了《MLBB》的自走棋项目《Magic Chess: Go Go》(简称MCGG)。腾讯的金铲铲海外版原定于12月底上线,因为MCGG的存在,也选择于12月6日同时上线。 跟HOK的落败一样,相比MCGG近千万的预注册用户数,金铲铲的数据与之存在量级上的差距。自走棋赛道的海外竞争上,腾讯再次“棋差一着” 广大大数据显示,MCGG在上线一个月后,安卓端的下载量与MLBB并列前十,其“主副游搭配”的产品格局,在东南亚初见雏形。 一个月后,沐瞳于今年1月。在国内上线的《MLBB》的国服,决胜巅峰。无论是更实在的段位红包,还是对于新人和高手都更友好的匹配机制,这些与王者荣耀截然不同的生态,也在无时无刻给腾讯“上眼药”。 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决胜巅峰》的国服上线时间是1月23号。也就是蛇年春节前一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至于理由也很简单——既避开了周四周五放假,产品人手不足的尴尬,又避开了1月28号,王者荣耀除夕活动的锋芒。 但腾讯方面收到消息后,不仅将活动上线时间提前了三天,对应的节日福利也提升到了两倍。金铲铲海外版的落败在前,腾讯对《决胜巅峰》的忌惮,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接近字节的韩馥看来,这正是沐瞳方面想要达到的目的。“在沐瞳的视角里,《决胜巅峰》的国内业务,更多是一个防御性姿态。” 这句话的一层意味是,《决胜巅峰》并不具备与《王者荣耀》国内叫板的条件。但在“防御性”的姿态之下,主动权却在《决胜巅峰》手中——通过不断上线一些增长向的活动,把《王者荣耀》的注意力转移到国内,让《MLBB》的海外战线,拥有更多闪转腾挪的空间。 话虽如此,今年1月,也是《王者荣耀》近几年收入最高的期间。Sensor Tower公布的数据显示,《王者荣耀》在中国,仅就IOS端实现了96%的收入涨幅,达到42个月以来的最高值,重回1月全球手游畅销榜冠军。 回头来看,张云帆加入字节游戏的前后,其实颇具一些气运与偶然。 但无论如何,空降来到字节的第一仗,张云帆算是带着沐瞳打赢了。 02 攘外安内,字节游戏的架构哪变了? 首战告捷,字节游戏的难题却没有被完全解决。 外部的竞争环境诚然复杂,但字节游戏内部在严授时代遗留下的固有体系,也亟待梳理。 游戏市场人士露娜,与字节游戏合作颇深。她告诉雷峰网,张云帆接手字节游戏初期,体系内还有一些工作室的在研项目,处于裁员清退的流程中。流程将将走到一半,张云帆带人把这些项目人员“火线review”。并将其化整为零,分配到了字节其他自研项目中。 今天,我们看到字节游戏的人才策略,是在很小的限度内,往关键位置输送可信任的人才。 自张云帆以下,是一个5人左右规模的“智囊团”。 这个核心圈团队,围绕张云帆统筹字节游戏的关键战略——负责营收、数据、成本等指标的核算和产品策略的调整。而当张云帆人在美国时,这部分人便会在国内代行管理。 这个智囊团,露娜说,职级不会比各个工作室的 GM 更低。 在他们之下,先说变化最大的沐瞳。作为字节游戏当下最能打的队伍——此前半独立于字节游戏之外,现在已经开启了融入字节游戏大体系的进程; 更多的员工被从字节体系输入进来,沐瞳过去独立于字节体系发展的时代,或许已经迎来了终结。 《王者荣耀》的前发行制作人,同样曾是完美世界“老人”的陆凌青,《决胜巅峰》在国内的谋划,很大程度就是他的手笔。 诸如绿洲、有爱、UGC等等工作室,架构在一年前字节游戏官宣“复活”时,就已经有过不小的调整——这部分人员结构,并没有太多改动。 这几个工作室当中,王奎武负责的绿洲工作室,和张云帆渊源最深。 早在完美世界,张云帆就是王奎武的“伯乐”——传说,张云帆正是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里“发掘”了王奎武,才把后者领进了完美世界的大门。 据孟谈回忆,在字节游戏成立的前几个月,还没有一个专有的人才招募标准,面试第一题,按照字节跳动地传统,先考算法——游戏圈不缺技术大佬,但归根结底术业有专攻,光这第一关就把不少候选人拒之门外。 在此期间,字节甚至挂掉了一些知名项目的主程,即便 985 大学毕业,即便带着自己的游戏引擎,到了字节的地面上,也要先过算法关,这让当时不少制作人欲哭无泪。 在北京另一边,完美世界曾被很多人戏称为“清华校友会”,老大池宇峰就是五道口出身的优秀校友,在母校号召力极强。 彼时,王奎武正遇变故,前脚从完美出走,后脚便被字节游戏盯上了。尽管王奎武并非毕业于清华大学,但背靠完美的关系,总算成了字节游戏当时的一面旗帜。清华的高材生,通过算法关总算轻松,这才把字节游戏的摊子慢慢支了起来。 地处广州的游戏-UGC部门,据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了解,自现UGC负责人罗辑(胡天磊,原江南工作室GM,人称鸟叔)以下,下辖3个项目IP,负责人马亚光,此前来自网易,在张云帆初到国内时,曾前往北京向其汇报。 广州这部分字节游戏的资产,除了两个已经曝光的新项目,据雷峰网了解,至少还有两到三个项目在进行保密性开发——人员构成除了新吸纳的人才,还有相当部分是裁员后回流字节的“老同志”,具体项目则包括了境界刀鸣、代号Dawn的多人竞技游戏、以及UGC出海项目《JungoJam》。 当下在已公开的项目中,绿洲旗下有冷兵器“打搜撤”游戏《雾影猎人》,是《晶核》项目组抽调人手做的新项目,目前已经在Steam上线测试。内容偏重度、偏硬核。 北京蓝海工作室,则在推进《放置少女》系列,以及新的TPS/SLG等中轻度出海项目 上海ZERO36工作室,握有星战IP及CCG卡牌项目;杭州江南工作室,云集了三体IP(代号T3)、瞄准东南亚市场的PVP射击项目ATOM、画风卡通,玩法结合星之卡比及UGC的新项目等等 上面的这些项目,在制作人层面,无论是招募还是遴选,张云帆事必躬亲,要把开发的拉上去。 一直以来,自研之于字节,很多时候都不如发行赚钱。 早在2020年,朝夕光年即代理了韩国 Gravity 授权,上海骏梦开发的「仙境传说 RO:新世代的诞生(ROX)」;2022年末,朝夕光年与 Second Dinner 合作发行了卡牌对战手游(CCG)「Marvel Snap」总营收在一年时间内突破了1亿美元,后续该项目代理权转移至Second Dinner。 除此之外,字节也代理了一些高口碑单机游戏的海外手机版,如重庆帕斯亚科技开发的《波西亚时光》手机版、新近上线的《初音未来:缤纷舞台》等等 雷峰网了解到,目前张云帆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美国,在美国时,张云帆身处美国的字节游戏分部。这是严授时期即建立起来的业务部门,在战略收缩时期幸免于难。 曾被各家互联网大厂一度奉为圭臬的“集团技术中台”,字节也在各个事业部中推行中台机制,但在与游戏业务的融合上,架构也有了一些变化。 字节游戏前员工孟谈告诉雷峰网,在严授时期,工作室并不是制作人的一言堂,中台对于工作室业务的辐射较为明显。 就技术实力的角度而言,当时的字节游戏中台,不止服务一家游戏工作室,还可以对接各个工作室的业务,二者在开始一段时间,甚至度过了一段难得的蜜月期。甚至中台的一些空余资源,被用于了体系外的字节业务合作,譬如虚拟偶像企划“A-soul”。 如果再深一步,就不难发现二者的矛盾之处:游戏开发,作为存在3-5年开发周期的创意性行业,与字节的OKR驱动、ROI挂帅的“传统艺能”实则是相悖的,即便字节高层对游戏业务有耐心,但也有对应的“保质期”。 如果要在期限内实现进展,那么制作人的效率最优选项,一定是对内闭环开发,使用中台资源,反而是一件“反直觉”的事情。 去年4月前后,字节游戏的战略收缩,已经把原先的中台架构拆分了大半。待到张云帆加入,原先的中台架构,进一步融入了字节游戏各个工作室单元,就效率而言,相比严授时代已经提升不少。 如今,无论是自张云帆以下的总经理(GM),还是游戏制作人,抑或是更基层一些的策划、程序、美术,其准入机制与此前相比,已然大不相同。 据雷峰网了解,截至2025年3月,除沐瞳以外,字节游戏其他工作室的规模合计在1400人左右,其中晶核项目组,排除发行板块,人数在300左右。历经战略收缩和一号位变更的动荡,如今的字节游戏,已经再度进入发展和扩张的阶段。 据一位接近字节的游戏猎头所言,相比动荡时期,如今字节游戏对于行业人才的态度,已经从“不招”变成了“招”。预计到2025年底,字节游戏的规模还将扩张几百人左右。 这里的一部分需求,来自《晶核》等在研项目即将上线,和《初音未来:缤纷舞台》等代理项目的高预期。 另一部分,则来自张云帆自身的行业号召力。孟谈告诉雷峰网,严授时期,并不乏有意加入字节游戏的“行业大牛”。比如腾讯某射击项目的条线负责人,曾经与严授深聊到晚上两点,但最后“无疾而终”。 相比严授,张云帆对外的行业形象,则是游戏行业与内容行业的“老大哥”、知名投资人、“著名产品等身”的产品老鸟。身兼完美世界和诸多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以让张云帆,为字节游戏招徕以往不会考虑字节游戏的行业人才—— 相比几年前的扩张期,如今的字节游戏,除了不惜血本也要招徕的“SSR”级大牛,对于大多数“R”级,“SR”级人才,相较此前,期权与现金的搭配、薪资的涨幅等等指标,已经全面“回归理性”。 03 结语 掐指一算,张云帆接棒字节游戏一号位,已过一年时间。 从完美世界离开,到加入字节跳动,中间存在四到五年的“空窗期”。熟悉张云帆的朋友说,他这段时间住在美国,最常做的事情,是带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游戏,以及征战落基山每一年的雪季。 在24年10月的一期播客里,张云帆也曾半开玩笑地分享了自己回归行业的原因。开玩笑的部分,是“闲太久了,充电充久了,得找个地方放放电。” 没开玩笑的部分,则是“时代正在发生巨变,特别是AI”,张云帆认为,光凭脑子想已经不够了,需要亲自进来干,亲自进来加班,才能够把这个事情理解的更深刻。AI技术排行靠前的字节,自然会纳入他的视野中。 在雷峰网接触过的一众游戏人里,与张云帆资历相近,或者资格更老的“老兵”大有人在。譬如前NExT Studios总经理,现游戏早期投资机构铼三实验室创始人沈黎;中国最早的独立游戏老炮,在不下十家游戏大厂担任核心高管,现担任MultiMetaverse Inc.CEO的许怡然等等。 他们跟张云帆一样,曾在游戏行业功勋卓著;但还在游戏行业一线坐镇指挥的,却已凤毛麟角,有的人选择转型投资,投身AI行业,更多的人则退居幕后,享受人生。 张云帆不仅回归游戏行业,还选择了字节游戏的“困难剧本”,不是所有人在功成名就后,都有如此赌一把的勇气。 用张云帆自己的话说,“我不可能第一天把它搞砸,也不可能一天把它搞好。”在张云帆的视角里,“人”是最核心的资产。而在游戏行业,制作人就是核心。制作人的判断以及制作人对事情的认知,就会对事情的最终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或许,正是这样的理念,高层更替不久的沐瞳,才得以在一个季度内,成功火线阻击腾讯;更大范围的字节游戏体系里,原本人人自危的队伍,大量有生力量也得以被保存。 300多天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如今的字节游戏,已经不是动荡时期的“哀兵”——选择张云帆“重启”游戏业务,进行“壮士断腕”、大刀阔斧的改革,或许还能称作字节游戏的一时之时运;更加难能可贵的,则是字节在游戏业务上数次跌倒,数次爬起——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坦然面对数百亿级别业务的大起大落。 待到千帆落尽,我们回顾这个阶段的中国游戏行业史,字节游戏或许并非是那个“爆款制造机”,但却会是行业里最有韧性的那个“变数”。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对成熟赛道的「统治力加固」,对潜在风险的「防御性试探」 4月22日晚,SPARK腾讯游戏发布会在线上举行。从发布项目的数量上看,本次发布会的游戏数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6个——简单进行纵向对比,2024年的发布会上,公布的新品为13款新品,2023年是20款,即便是5年前的2019年,也只有25款,将将超过本次公布项目数的一半。 相较以往,本次发布会破天荒地分为了自研、发行和投资三大板块,全景式展示了目前腾讯游戏的项目储备,以及未来一年内,腾讯游戏将要上线的项目阵容。 游戏行业研究者二猫向雷峰网分析,腾讯这次 SPARK 发布会的新品布局,透露出两个相互缠绕的战略逻辑:一是对成熟赛道的绝对统治力加固,二是对潜在风险的防御性试探。 从《FINALS》的引进来看,FPS 赛道正在被系统性改造成「赛事化基础设施」—— 通过赛事体系、KOL 生态和工业化内容产出的三重绑定,构建起对手难以复制的动态护城河。作为腾讯拳头品类的又一赛道,让其他FPS竞品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失控进化》这类项目,试图以枪游缝合传统建造,看得出来是对《堡垒之夜》昔日稀罕的代餐,《天堂2》也趋向同理。 《流放之路》的立项则展现出另一种敏捷性。在《拉吉尔》验证了暗黑 like 本土化的难度后,选择引入成熟 IP 看似退守实则取巧。这类动作像是给游戏品类盖了个「战略暂存区」,为后续迭代保留缓冲空间。 IP改编游戏层面,《异人之下》、《沙丘》等现象级IP的战略卡位,则有种“就算项目国内受众再小、不成功也必须拿下”的遮天气魄。从近十余年腾讯战投“全球扫货”的态势来看,这些也并不在意料之外。 相较往年,腾讯在IP游戏的选择上,更有向亚文化挤压的趋势,对已占优势赛道的胜者全拿的姿态依旧是没有半点松懈。 本次发布会呈现的新品种里,二猫最为看好的是《硅基宇宙》。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从预期盈利的角度作出的相关判断,只是他是脱离这此前惯常战略的一颗试金石——如果他能倔强地走出来,那或许可以成为继NExT崩塌后,唯一能给腾讯游戏带来重要拐点的项目。 在二猫看来,一味焦虑用庞大的资源挤压红海市场,有时候反而会催生新需求的诞生——有腾讯的大渠道优势在前,利润最大化是种天然的“政治正确” 发布会呈现的新品和次新品也无疑透露出一种信号:就是腾讯似乎真的佷焦虑、很害怕、以及过度的防御。哪怕一星半点都怕竞对拿走好的系列、好的IP去抢占本应该属于腾讯的市场。 有很多立项,细想未必是必要的,或者说,真富可敌国的资本支持和压倒的渠道优势下,新品类的尝试未免过于保守,依旧没有走出战略舒适圈。同时,也有不少项目,是腾讯此前在对应生态位上「探索失败」的产物。此次继续尝试,一方面是腾讯的资源足够支持多次试错,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不太为外界理解,近乎「执拗」的坚持。 《王者荣耀世界》在研发方向上的摇摆,或许能部分反映腾讯在创新上的犹豫与逡巡。 有接近腾讯的人士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表示,在《王者荣耀世界》之前,《星之破晓》是类似定位的产品,开发周期都不算短。 《星之破晓》上线前开发时间在8年左右。《王者荣耀世界》的曝光时间是2021年,但实际开发时间应该是超过6年。 《星之破晓》的开发成本,据传在15亿到20亿左右,《王者荣耀世界》的开发规模只多不少,并且在开发过程中经历了若干次方向的调整。 虽然从放出的实机测试来看,《王者荣耀世界》包含了众多开放世界要素,但就最新实际测试的boss战环节,已经展现了与开放世界截然不同的“MMORPG”的玩法特征,不排除是MMO玩法的一次“投石问路”。 此次发布的IP改编项目里,《异人之下》成为了外部较为看好的项目之一。 前述人士告诉雷峰网,从类型上看,异人之下的类型虽然偏小众,属于硬核格斗的游戏类型,单从玩法和完成度来看,一个立得住的核心玩法,搭配一个不错的IP,且二者实现了不错的耦合,预期表现在同类型产品里不会太差。 它在腾讯项目序列里的战略任务,相比前面“扛下未来营收KPI”的S级项目,更多是借此稳固原本格斗游戏玩家的基本盘,“稳定基本盘的作用远大于拓盘”。前述人士补充道。 整体来看,腾讯本次SPARK2025发布的新作,公布数量固然称得上历年最多,但在实际的品类和玩法上,仍未见大的突破。腾讯的战略天秤仍在「守城」与「拓荒」间摇摆,成熟赛道的红海竞争及存量博弈,仍会加剧,且必定会误导很多人更极端地相信市场的悲观预测。 用多数资源浇筑护城河,诚然是必要的选择,但是否应该用更多精力进行试探性落子,反而更值得玩味。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谁能在存量市场的「大逃杀」里找出一条新路? 4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4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还包括新一批进口游戏审批信息,此次合计127款游戏过审。 在本月获批版号的国产游戏中,“休闲益智”类游戏产品的比例有所下降,为46款,占本月版号数量的39%。 从游戏平台来看,本次版号发放移动游戏仍占绝对多数,达110余款。国产游戏中的纯端游只有厦门泊游《海之乐章:回归》、成都星奕《山门与幻境》2款;PC手机“双跨”产品4款,包括网易雷火《极限战场》、完美世界《迷失》、深圳凉屋《魂坠深境》、腾讯(萨罗斯网络)《命运扳机》 大厂和上市公司方面,腾讯代理的《流放之路:降临》(即流浪之路2)获批,目前预约人数超过200万。此前《流浪之路2》上线抢先体验版时,Steam同时在线人数峰值即突破57万人。 此外,腾讯的《命运扳机》,是去年9月面向海外测试的游戏《FateTrigger:TheNovita》的国服版本,其“二次元+射击”的游戏类型,此前业内并无类似竞品。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此前已经在战术射击、“搜打撤”等射击游戏子品类多有布局,《命运扳机》无疑对腾讯的射击游戏版图再次补全。 其他大厂如世纪华通运营的《玛法传奇》、恺英网络《大富翁:头号赢家》、中手游《书境传奇》过审。 值得注意的是,有6款在运游戏完成了信息变更:库洛《战双帕弥什》、广州凯一博《龙石战争》、南京凤侠《诸国争霸》增报客户端版本;帕斯亚科技《沙石镇时光》增报移动端版本。还有1款游戏更名,1款游戏变更出版单位。 一位国内知名游戏平台市场总监告诉雷峰网,仅就本月过审项目的情况来看,相对以往年份40-50个版号/月的发放情况,近一年版号发放数量逐年上升,仅就项目数量的供给而言,已经不再是制约市场的瓶颈。 但就整体大盘情况来看,国内游戏市场长期几年在3000亿人民币左右停滞,其增长势头已经不复以往。 在此情况下,厂商倾向的游戏品类也会逐渐趋向保守,更愿意推出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游戏品类与模式。在雷峰网获得的一份券商图表里,被标红的项目分别是《玛法传奇》、《大富翁:头号赢家》以及《流放之路:降临》。从品类来看,分别是传奇类、休闲类和暗黑likeARPG。均是二十年前已经被验证过的品类。 另一位游戏行业分析师的观点则有所不同,在他看来,目前行业远没有到可以谈及需求瓶颈的阶段,其根源则在于行业缺乏供给端的决策者与人才。从目前的现行品类来看,多数项目仍然是“摸着成功项目的石头过河”,同质化较为严重。玩家缺乏差异化的选择,才能在市场上的同质化项目里“矮子拔高个”,进而陷入中国厂商擅长的“社交属性”玩法中——“但对一个真正有趣的游戏产品而言,社交属性甚至不是必须的”。该分析师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强调。 从近两年的趋势来看,游戏版号的发放渐趋常态化,如何在存量市场里的“零和博弈”中胜出,依旧是大厂和独游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一加不仅有发现瓷器活儿的能力,还有揽下这活儿的实力。 2025年4 月24 日, 一加在北京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小屏大魔王”一加 13T 。 发布会上,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一加在2025 年第一季度增势迅猛,市场竞争力强劲。 一加 Ace5 系列上市百日销量就突破了160 万台,与数字系列一加 13 共同领跑同价位市场,成为所在价格区间的现象级产品。基于三款产品的优异表现,一加用户净推荐值创历史新高,实现了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未来一加将持续聚焦产品力,而一加 13T这个数字旗舰系列的全新成员也将延续一加数字系列强悍的性能表现,以6.32 英寸的轻薄机和质感、性能、散热及续航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得小屏体验! 一加 13T是小屏的新物种 “未来行业洞察将会成为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李杰在群访中这样说。 现在市面上很难找到一款兼具性能和小屏的机型,而一加看到了市场缺口,一加13T也应运而生。 一加不仅有发现瓷器活儿的能力,还有揽下这活儿的实力。 一加 13T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及工艺,搭载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最高配备 16GB LPDDR5X + 1TB UFS 4.0 超大存储,配合独家自研“风驰游戏内核”技术,带来行业首发《某大型世界 开放手游》 120 帧 +1.5K 画质同开的游戏体验,同时首发独家“冰河散热系统”,配合自研“电竞 Wi-Fi 芯片 G1”可在多场景带来更稳定、流畅的游戏性能表现。 此外,一加 13T 拥有 6260mAh 超大容量冰川电池,是全球首个电池容量突破 6000mAh 的小屏手机,带来小屏手机里最极致的持久续航表现。一加 13T 还搭载超光影旗舰影像,并继承 OPPO 旗舰影像算法,带来同档顶级的人像拍摄能力。屏幕方面,一加 13T 搭载 1.5K A++ 级小直屏,得益于顶尖的屏幕素质与显示技术,可带来极致的显示表现。一加 13T 还首发搭载针对小屏手机进行专属优化的最新版 ColorOS 15 ,在提供更流畅的体验的同时,提供更丰富的 AI 功能。 又小又美又强,拉满体验感 一加 13T 作为行业首款小屏性能旗舰,是名副其实的“美强小”。 6.32 英寸极窄边直屏,整机轻至 185g,黄金圆润 R 角与 50:50 均衡配重,让单手也可轻松玩转手机。而且一加 13T 首次使用金属魔方 Deco 设计,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镜头模组,模组占整机背部面积7.5%,凸起仅2.15mm,背板更显干净清爽,无论是横屏游戏还是竖持拍摄,都能拥有舒适的握持体验。 一加格外注重市场变化还体现在一加设计语言的改变,一加13T就顺应了现在简约、克制、精致的审美理念。晨雾灰、怦然粉以及云墨黑三款配色都是百搭款,低调而充满质感的浅灰带着现代科技的冷静,明净的粉色则诠释柔雅之美,两款配色均采用全新“珊瑚绒玻璃工艺”,在不沾指纹的同时,带来珊瑚绒般柔滑的触感。而采用一加经典AG丝绸玻璃工艺的“云墨黑”则将细腻触感与经典黑色巧妙结合。 此外一加13T还全新升级了快捷键,在保留静音、振动、响铃等原有功能的同时,增加了闪记、录音、翻译等 8 种自定义功能,实现众多功能一键搞定! 性能极致释放,性价比拉满 一加 13T 带来了目前行业里小屏手机最强的性能释放。 一加 13T 搭载满血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配备 16GB LPDDR5X + 1TB UFS 4.0 超大存储,并联合高通针对性能、游戏、AI、显示、互联和网络 6 大领域 28 个专项进行全方位技术优化,实现性能与能效表现的飞跃式提升。 一加 13T 安兔兔跑分超 303 万,刷新小屏手机跑分纪录。 为了实现性能的极致释放,一加 13T 首发“冰河散热系统”,在散热结构及散热材料等方面带来行业独家“黑科技”,护航满血性能持久输出。 一加 13T 首发搭载的“冰河 VC”结构,以高达 4400mm² 的 VC 面积搭配首创纳米冰晶冷却液,配合VC 3D 凸包散热结构,能更高效地实现 SoC 热量分散,提高整机散热效率。“冰河石墨”散热材质可带来 2100W/mK 超高导热性能,单位面积导热能力提升 50%,为长时间重载游戏带更稳定的帧率表现。 一加 13T 将于 4 月 30 日 10 : 00 全渠道正式开售,起售价 3399 元,国补到手价 2899 元起,且一加品牌所有的产品都由OPPO售后服务中心提供服务,享受和OPPO用户一样的售后服务质量。 一加13T不仅有着诚意满满的产品性能,更有着诚意满满的价格。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向上,比亚迪的技术合集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如约而至。在8.1H整车馆内,比亚迪展台人流如织,汉唐家族更是绝对“顶流”,人气超高!其中,汉唐家族全新推出的划时代旗舰汉L、唐L,惊喜带来与《黑神话:悟空》的联名改装车,让“齐天大圣”的锋芒,遇见龙颜美学,共同演绎属于中国人的梦幻跨界!同时,定位高端的Dynasty-D王朝D级全尺寸概念车迎来全球首秀,顶峰相见,开创王朝崭新时代! 王朝网跑出中国加速度,汉L唐L掀起巨浪 比亚迪王朝从2020到2024五年时间,成为最快突破100到200万年销的销售网络,代表中国品牌跑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加速度! 步入2025,比亚迪王朝的下一个五年,还将立起中国品牌的新高度!下一个五年征程中,王朝将通过何以华夏、何以中国、何以王朝,串起价值向上的三部曲,续写五千年文明的光辉。王朝即国潮,将坚定以中国文化和中国技术,造中国车,打造世界级品牌,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去世界掀起浪潮! 在旗舰车型方面,汉L、唐L作为划时代旗舰车型,以超级e平台领衔的“比亚迪划时代技术矩阵”,以及Loong Face龙颜美学原创设计进化,带给用户最极致、最科技、最豪华的旗舰出行体验,引领全球电动车发展的航向! 其中,凭借超级e平台全域千伏架构,汉L EV、唐L EV双车同时拿下中汽中心“极速充电之星”的权威认证!新车拥有10C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倍率,1000kW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兆瓦闪充,油电同速,闪充5分钟,畅行400km,让服务区充电从人等车变车等人!兆瓦闪充,油电同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充电速度这一纯电动车的最后短板,汉L、唐L更重新定义20万级纯电动车的技术标准! 目前,比亚迪正加速自建4000多个兆瓦桩,还与行业伙伴共建共享,扩大闪充朋友圈。并且,超级e平台不仅充电快,还不挑桩,在兆瓦桩可单枪闪充,在社会桩可电驱升压充电,不仅完全兼容,还比其他车型充得更快,在250kW快充桩实测,单枪充电满充耗时缩短45%,搭配行业首创的双枪充电技术,更可以缩短70%的时间,让快充桩秒变超充桩、超充桩秒变闪充桩!此外,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寒冷地区充电速度提升53%,低温也能闪充,不管是去阿勒泰滑雪,还是去漠河看极光,都能畅行无阻。超级e平台全场景充电解决方案,让用户彻底告别充电焦虑! 启新章 续辉煌,Dynasty-D王朝D级全尺寸概念车登场 王朝再向上,Dynasty-D王朝D级全尺寸概念车震撼首秀。启新章,续辉煌,全新Loong Face龙颜美学,引领王朝家族化设计蜕变!概念车整体设计化“龙”取形,更颠覆重塑,创造龙颜新生。前脸细节上,其从宫殿飞檐获取灵感,创造出立体式的飞檐龙须,长达2.4米,采用全球最长一体成型贯穿灯,无断点、零间隙,制造难度极高。灯组内部更采用晕染工艺,营造出层叠渐变的效果,点亮后品质温润如玉,堪称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碰撞。两侧的8颗方瞳大灯组,与龙须贯穿灯纵横呼应,映衬出龙颜前脸的霸气与威严,辨识度拉满。 同时,车身侧面十分修长,采用挥墨笔法,姿态优雅挺拔,通过光影的变化,将“水墨山形”的意象融入车身,加上贯穿全车,简洁纯粹的侧裙板,层次分明又相互交融,尽显留白的意境。而23寸轮毂造型的灵感则来源于天坛的穹顶,展示着中华民族昂扬自信的气场,更彰显了从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大气雍容,让人过目难忘!车尾方面,全球首创3D立体中国结尾灯以凤凰羽翼为形,注入渐变的梦幻光影,与龙须设计形成精妙呼应。当灯光亮起时,勾勒出独属于东方美学的浪漫轮廓! 内饰方面,概念车以故宫庑殿顶的脊线为灵感,用黄金比例分割仪表台,如“屋檐”般舒展,致敬传统的同时又诠释了现代的极简主义。概念车的座舱更堪称是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装饰件以敦煌丝路为纽带,将竹木嵌纸、非遗金箔巧妙结合,打造出源于文化传承的共鸣,展现了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高级感。入座车内的任何一个座位,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此外,座舱内八屏联动,竹叶于屋脊间流转,如同展开一幅“立体长卷”,让古与今穿越时空彼此相望,让东方美学触手可及。 未来,量产车将会进入40万级、5.3米、全尺寸SUV市场,以前瞻设计与技术赋能,创造前所未有的用车体验,重新定义豪华旗舰,满足高端用户全场景出行需求。新车为向上拼搏的时代精英而造,让高端用户在成就卓越,领略更高处风景的路上,也可享受超然的人生,可追求事业与家庭的兼顾,全场景出行需求都可被极致满足。 结语: 王朝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中国向上”的回应。比亚迪王朝将始终坚持主流、品质、新国潮的定位,以原创设计为魂,以突破科技为骨,为中国家庭造好车,让世界聆听生生不息的中国之声、感受奔涌流动的东方力量!正在火热进行中的上海车展,比亚迪展台不容错过,王朝D级全尺寸概念车、划时代旗舰汉L、唐L及《黑神话:悟空》联名改装车更是必看车型。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从设计到技术,比亚迪发力个性化产品打造。 2025年4月23日,比亚迪方程豹品牌亮相上海车展,本次车展为钛3上市后,豹5、豹8、钛3首次同台亮相,并有3大潮改亮相、5大互动展示和1大无人机现场演绎,家族集结,豹力全开。 开展当日“比亚迪全球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也在方程豹展台举行,比亚迪携手5大顶级院校,选拔并赋能顶尖设计人才,共同探索汽车未来的更多可能。颁奖典礼现场,方程豹“钛3潮品共创改装大赛”正式开启,全民、车主两大赛道,官方更投入百万奖励,邀请所有的用户都来享受科技潮品钛3的无限创作乐趣。 钛3潮品共创改装大赛——两大赛道+百万奖励,开启全民共创 方程豹“钛3潮品共创改装大赛”正式开启,针对此次大赛,方程豹将设立两大赛道,投入百万奖励。全民赛道面向所有的朋友,围绕“钛AI”、“钛潮流”、“钛机能”3个命题方向开展个性化创作。最终获得潮品MVP的朋友,可获得钛3的一年使用权;针对车主赛道,也设置了多个奖项名额,获得金奖的朋友将获得高额的现金奖励。 科技潮品,全民共享,全民共创。为了鼓励大家创作,方程豹还推出了限时惊喜权益——为6月30日前成功签署购车合同的用户提供2000元的【钛3潮改基金】,大家可在方程豹汽车官方商城自由选购钛3的【共创潮改车衣】。方程豹将持续用户一起玩转科技潮品,拥抱生活的万象精彩和无限美好。 方程豹583家族首次集结,3大潮改版本亮相 一反常钛,3生万象,刚刚上市的方程豹钛3凭借“钛潮流”、“钛安全”、“钛智能”的全能产品实力和科技潮品属性,成为A级SUV市场的最新爆款单品,同时也成为本次方程豹展台最引人瞩目的焦点。而品牌旗下电驱越野高端系列产品本次也同台展出。包括全球唯一兼具比亚迪“天神之眼”、华为“乾崑智驾”两大驾驶辅助系统的豹5智驾版,凭借智勇双全产品力,蝉联硬派越野销量冠军。以及由比亚迪、大疆、华为三大世界级科技企业联合打造的豹8无人机版,集4大王牌科技于一身,更配备1套全家舒享豪华配置及1个非承载式硬派车身,现场更表演了其搭载的比亚迪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的一键跟拍能力。 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在本次2025上海车展现场充分展现了其产品的无限拓展性。展台上首次公开亮相了“豹8维鲸泰坦套件”以及官方推出的“钛3 SUPER 3潮改版”,引发了现场的大量关注,而去年亮相的“豹5维鲸城市矩阵套件”也再度登台。 “豹8维鲸泰坦套件”,以“大气”与“厚重”的设计风格,强化了豹8体量感与旗舰风度,霸气外露,更添豪华。“钛3 SUPER 3潮改版”则还原了大家期待已久的SUPER 3概念车的造型,其完美诠释出了钛3星战美学的设计理念,仿佛从太空穿越而来的“星际战车”。“豹5维鲸城市矩阵套件”则以“矩阵”为设计理念,重塑豹5造型,为豹5注入更多未来都市风格魅力。 方程豹展台5大互动集中展示,更有无人机现场演绎 在2025方程豹上海车展展台,共设计有5大互动展示区,分别是“个性体验”、“性能体验”、“智能体验”、“技术可视化”四大互动区,以及一大展示区——“比亚迪全球汽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模型展示,让每一位来到展台的客户,都能沉浸式体验方程豹产品从技术到设计的无限魅力。 本次2025方程豹上海车展,还为大家带来了首次在车展现场表演的节目——智能车载无人机互动演绎。本次演绎使用“灵鸢”比亚迪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进行现场实时起飞,全程LIVE直播,将拍摄画面进行现场大屏返送,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此项演绎内容,全面展现了灵鸢车载无人机随行好拍的先锋、强大的技术能力。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比亚迪的领先技术再+1 2025上海国际车展,腾势首款概念跑车——腾势Z震撼全球首秀,采用Pure Emotion“驭心流形·本真之境”全新设计理念,并将搭载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云辇-M、全线控底盘、易三方等尖端技术,以科技豪华重塑跑车格局!与此同时,腾势N9、腾势D9、腾势Z9系列及腾势N7组成的全明星阵容同台亮相,向世界展现中国新能源高端品牌的科技豪华魅力,和海内外观众共赴美好。 腾势Z概念跑车、全新技术云辇-M、线控转向系统首发亮相 作为腾势汽车进军跑车领域的开山之作,腾势Z概念跑车以极致与科技,重新定义跑车新标杆。Pure Emotion“驭心流形·本真之境”是极致纯粹的造型设计,量子脉冲前脸、锋光流形腰线、曲率流变尾部等,实现空气动力学与功能性设计的完美融合,一切为性能服务、为赛道而生。内饰设计与外饰设计协调统一,拥有赛车式座舱、碳纤维骨副仪表台、碳纤维一体式座椅、高强度防滚架等配置,从赛车驾驶的纯粹性与操作的便捷性出发,打造中国超跑无与伦比的全维体验。 在技术方面,腾势Z概念跑车将搭载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的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云辇-M。应用磁流变原理,让悬架系统真正做到刚柔并济、调节自如。相比传统减振器,云辇-M回弹和压缩阻尼双向无级调节,阻尼力建立时间小于10ms,具备响应快、范围广、低噪音等核心优势。联动预瞄系统,还能适应多种路况,做到急转有支撑、刹车不点头、颠簸也平稳,实现“贴地飞行”与“云端舒适”超级体验。 科技创新不止,腾势汽车重磅推出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彻底取消机械转向的硬连接,改变传统转向逻辑,有着毫秒级响应速度和毫米级转向精度,带来人车合一的驾控快感,可实现更安全的人机共驾。基于线控转向技术,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全嵌入式折叠方向盘,彻底消除了传统转向管柱侵入驾驶舱的隐患,同时在极端碰撞场景下营造更大救援空间,在安全之外,还为主驾扩展14%的空间,实现百变座舱,实现场景自由定义。而这只是腾势汽车线控化的一块新拼图。得益于比亚迪研发天团与技术鱼池的双重背书,腾势汽车是全球首个布局湿式和干式线控制动,并即将规模化量产的品牌。全栈自研的全线控底盘,打通驱动、转向、制动、悬架四大系统,继续拓展用户对跑车的无限想象! 当然,腾势品牌独有的黑科技易三方技术也不会缺席,腾势Z概念跑车还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易三方的跑车,凭借丰富的领先科技,彻底打破传统跑车性能边界,也进一步彰显中国品牌有能力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持续巩固腾势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和形象。 腾势全明星科技豪华阵容震撼全场 本次车展,腾势汽车全明星阵容亮相!其中,“科技安全旗舰SUV”腾势N9上市后首次在国际车展向公众展现全维产品力!作为腾势汽车首款旗舰SUV,其全系标配易三方、2.0T超级混动、云辇-A(双腔空气悬架)、“天神之眼B”驾驶辅助激光版科技豪华四大件,重塑大型旗舰SUV价值标杆,开启科技豪华SUV新纪元。同时,腾势N9以科技豪华为用户打造天花板级安全守护,其在堪称“死亡弯道”的鱼钩测试中,以180km/h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全球领先! 品牌焕新以来,腾势D9成为更多中国主流家庭和时代精英的豪华座驾,持续获得高净值用户群体青睐,连续两年获得MPV销量第一,并持续获得销量、保值率、用户满意度“三冠王”,至今已热销30万+台!打破传统MPV车型20余年统治,彻底改写MPV市场格局。在“车比车”的上海车展,腾势D9凭实力出众,持续热榜! 此外,“D级科技豪华双旗舰”腾势Z9GT、Z9,凭借易三方、“天神之眼B”驾驶辅助激光版、AI智能座舱、云辇-A等领先科技,依然火爆全场,当红不让!同时,此次车展腾势汽车还带来了腾势Z9GT《黑神话·悟空》官方改装版,与神话元素的跨界结合,尽展极致美学设计。今年2月焕新上市的25款腾势N7,也备受年轻家庭的青睐,满足年轻用户和年轻家庭对科技豪华的所有期待。此次上海车展上,腾势N7新推碳纤维套件外观,炫酷动感且低调奢华,为用户提供更加科技豪华新选择。 科技引领,豪华重塑,腾势汽车正在向世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腾势Z概念跑车全球首发,进一步完善腾势汽车产品矩阵,正式拉开国产新能源超跑新篇章,也让腾势汽车成为全球首个实现MPV、SUV、轿车、跑车全品类覆盖的新能源豪华汽车品牌。同时,腾势汽车首次将科技豪华带入跑车细分市场,将易三方、云辇-M等行业领先技术衍生无限可能,驱动中国智造大步走向世界舞台!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仰望销量突破万台。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开幕,百万级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仰望携仰望U7、仰望U8、仰望U9全产品矩阵亮相8.1号馆,新产品仰望U8L及仰望U9碳纤维个性化套件在本届车展上首发亮相。仰望全尺寸行政豪华SUV仰望U8L采用六座布局,打造同级主流车型最长轴距和车身,以更大空间和行政豪华配置,满足用户“真三排”需求,在高端用户商务接待和多人出行上与U8车型形成场景互补,让仰望高端产品阵容与用车场景持续丰富。 全尺寸行政豪华SUV仰望U8L发布,行政商务又大又豪 仰望U8L是仰望基于U8车系推出的全新车型,同时也搭载了易四方和云辇-P两大核心技术。U8L整车轴距增加到了3250mm,车长增加到5400mm,坐拥大尺寸、大空间、大体量,气场全开。新车采用2+2+2的6座布局,确保每一排乘客的宽奢体验,二三排进出便利,满足高端用户对商务接待或容纳更多成员的出行需求。 设计上,U8L延续了U8车系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以“鼎”为灵感的前脸造型设计,同时提供了曜石黑配日曜金的全新黑金双色外观。U8L还针对前保险杠、D柱能量塔等车身细节做了熏黑简化处理,尾部取消了备胎及备胎罩,采用上下对开式的电动尾门设计,搭配极简式轮眉和全新的23英寸八孔锻造轮毂,更贴近城市豪华出行理念。 此外,仰望为U8L打造了甲骨文黄金车标,使用24K真金材质,U8L前部、尾部、方向盘均可选黄金车标,尽显高端大气。甲骨文黄金车标配合黑金双色车身,让源自甲骨文“电”字的仰望logo,更显尊贵与璀璨夺目。 仰望U8L延续了U8车系应急浮水、爆胎稳行、原地掉头等极致安全能力。同时,新车将继续标配“天神之眼A”驾驶辅助三激光版,坐拥高快领航、城市领航、自动泊车、易四方泊车、下车泊入等多种智能化功能。搭载易四方和云辇-P两大核心技术,仰望U8L将同样具备极致安全、极致性能和极致体验。 仰望销量突破万台,打造城市、越野、赛道多场景极致产品 上海车展前夕,仰望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这也是国产百万级汽车品牌销量首次破万。仰望极致技术、产品实力、品牌价值受到高端消费者认可,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还有知名导演、编剧王潮歌都是仰望的车主。仰望已成为企业家及社会名人的购车首选。 自2023年仰望首次登陆上海车展以来,两年间仰望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在新能源硬派越野仰望U8之后相继推出了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9与超级四电旗舰轿车仰望U7。仰望U8和仰望U9,代表着仰望对极致越野性能与极致赛道的深度探索,更是仰望技术和产品力的试金石。作为中国首个销量破万的国产百万级汽车品牌,仰望U8、U9的市场反馈展示了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硬实力,中国高端品牌凭借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在百万级市场拥有了定价权。 此前上市的仰望U7,不仅搭载了颠覆性技术云辇-Z,引领行业四电趋势,仰望更是以颇具诚意的价格,将技术创新成果回馈给用户。同时,仰望U7也以技术革新为锚点,重新定义了D级轿车的定价逻辑,让更多用户可以享受到超越期待的极致性能体验。仰望U8L定位全尺寸行政豪华SUV,售价将高于仰望U8。同时,仰望U8L上市时将推出有诚意的U8车主专属置换升级方案。仰望响应高端用户需求,持续洞察产品场景、打磨产品力,新车型U8L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仰望在百万级市场的竞争力。 本次车展,仰望U9碳纤维个性化套件首次亮相,包含增强型碳纤维前铲、碳纤维轮毂、碳纤维桶椅等个性化选装项目,让U9的整车运动感大幅提升,更具个性。U9的碳纤维个性化套件将于下半年正式开放选装。 仰望品牌在发布的2年多时间内,已形成了覆盖越野、赛道、城市多场景的高端产品矩阵,并以易四方、云辇-P、云辇-X、云辇-Z、水平对置发动机等多项颠覆性技术,打造前所未有的产品和体验,重塑新能源时代高端豪华汽车的价值标杆。 目前,仰望已经构建起覆盖60万至200万价格区间的高端产品矩阵。仰望的不同车型分别是不同用车场景下的极致之作,满足了用户对于极致的不同追求。未来,仰望将在这一价格区间布局更多的主力车型,也计划推出更高价位段的极致产品,引领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迎来车展首秀。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重磅启幕,小鹏汽车携旗下热销车型及前沿AI科技成果登场。车展首日,小鹏汽车举办了以 “AI 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发布会,重磅推出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官方建议零售价20.88万元。与此同时,2025款小鹏X9开启全球交付,并在车展现场举办首批车主交付仪式。此外,小鹏汽车即将开启行业首个“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旨在全面提升用户对于AI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意识,构建安全出行护城河。 在展台现场,小鹏汽车全面展示了其从量产应用到前瞻技术的布局。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与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同台亮相。此外,展台还设有多个硬核技术展示区,包括小鹏图灵AI智驾、小鹏图灵AI芯片、超“刚”安全黑科技以及5C枪击电池包等。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登顶新势力品牌交付量第一,其中海外交付量占比同比提升370%,实现高质量开局。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突破70万台交付里程碑。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何小鹏表示:“大家对小鹏汽车的每一份信任,都是科技向前的力量。选择小鹏汽车,就是探索未来科技生活的开始。小鹏汽车会继续保持热爱,向前奔跑,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上市,纯电轿跑能效卷王,加速5C超充技术普及 作为小鹏汽车首款AI智能掀背轿跑,小鹏P7+上市以来持续热销,成为年轻家庭首选轿跑,交付量不断攀升,持续占位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TOP3,深受年轻用户和“油车置换电车”用户群体的喜爱,每卖出3台就有一台燃油车主置换。今日,小鹏P7+家族再添一员——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正式上市,搭载小鹏5C超充AI电池与智能可变阻尼减震器,实现补能效率与驾控体验上的双重进阶。 小鹏P7+是“轿跑能效卷王”,而搭载了5C超充AI电池的小鹏P7+ 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将“能耗”的标准推向新高度。用户使用小鹏S4超快充电桩,10分钟即可补充420公里续航,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城际出游,短暂休憩的时间便可重新上路。 为了给用户带来极致的驾控体验,小鹏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搭载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连续过弯时这套悬架系统能够精准控制车身姿态,提供充足侧向支撑力,使得转向更灵敏,实现行云流水般的驾驶体验。 为了满足用户对驾控及舒适有更高的要求,小鹏P7+还深度自研了AI底盘。小鹏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拥有全新的智能可变阻尼减震器和太极液压衬套矩阵,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托住车身,由于智能阻尼可调减振系统以20ms的毫秒级响应速度实时感知路面变化,使得小鹏P7+在经过减速带和颠簸路面的冲击时表现超越豪华车型,且过弯时有更好的姿态。 这套底盘的智慧远不止于此,AI底盘具备的“AI智能预瞄”功能可扫码车辆前方30米的路况,从而预知路面的坑洼和障碍。 l 智能凹坑/凸起识别:人驾导航场景,通过底盘或智能驾驶的摄像头识别凸起;通过底盘传感器扫描路面,建立路面图层,并上传云端; l 障碍物智能悬架调节:人驾导航场景,根据云端数据,确定障碍物类型及位置,底盘对减振器进行适应性调整; l 展示智能底盘滤振效果:通过语音及气泡形式预警用户并展示底盘调节。 此外,小鹏P7+还新增20英寸多幅轮毂与星阙灰外观色。并且已向用户推送AI天玑5.6.0,新增“无麦K歌”功能、新增高品质音源,并对小鹏语音等多项功能进行优化。 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现已开启预定,官方建议零售价为20.88万元。多项购车权益诚意十足,即日起至2025年5月5日(含)前支付定金,享5000元选装基金及0首付购车,置换享至高10,000元官方置换补贴。上市权益小鹏P7+全系同享! 2025款小鹏X9开启全球交付,小鹏汽车旗下多款热销车型领跑市场 小鹏汽车全车系在市场端的强势表现,印证了其技术落地能力与用户认可度的双重优势。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以94,008台交付量登顶新势力交付第一,其中一季度海外交付量占比同比提升370%。 作为小鹏汽车MONA系列的首款车型,小鹏MONA M03凭借时尚颜值、越级配置和智能化体验,迅速俘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心,成为追求青春、时尚、高颜值的年轻人群的热门之选。今年以来,小鹏MONA M03连续四个月销量突破15,000台,稳居A级纯电市场销量冠军。4月初,小鹏MONA M03便已达成交付量突破10万台的里程碑,以最快的速度刷新了新势力纯电车型交付纪录。 在MPV市场,小鹏X9自上市以来深受家庭用户青睐,荣登2024年中国纯电MPV销量榜首。与此同时,作为一台“全球车”,小鹏X9已陆续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上市发布,并在印尼市场开启盲订。4月15日,2025款小鹏X9焕新而来,围绕用户关注的舒适体验、智能体验、续航补能等维度,总计升级496项配置,成为全球唯一全系标配过道版零重力太空座椅、全球唯一标配高阶智驾的MPV,为全球用户带来更智能、更科技的出行选择。 2025款小鹏X9上市后凭借硬核实力斩获全球媒体与用户的一致赞誉。截止4月23日,小鹏X9上市仅7天,在内地获得了6,000台的订单量,创下了纯电MPV的大定纪录。同时在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也获得了超1,500台大定的优异成绩。车展现场,小鹏汽车宣布2025款小鹏X9正式开启交付,并举办了全国首批车主交付仪式。 今年一季度,2025款小鹏G6与2025款小鹏G9以换代思路改款,全系标配5C超充AI电池和图灵AI智驾。在5C超充AI电池的赋能下,两款新车均可实现“1秒充电不止1公里”,10分钟补能450公里,引领行业进入全系5C超快充的时代。其中,2025款小鹏G6集续航长、里程实、充电快、超安全、智能强、空间大六大实力于一身,将最新科技普惠用户,上市7分钟订单突破5,000台;2025款小鹏G9作为承载小鹏最新智能科技和最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旗舰车型,全系标配百万级德国威巴克双腔空气悬架、百万级豪华舒适满配座椅等豪华旗舰配置,带给用户超越时代的科技体验,上市45分钟订单突破3,000台。 兼顾AI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突破与安全:小鹏汽车开启全新“AI大脑研发”,即将开启业内首个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 去年是汽车行业的“端到端”之年,而在率先量产端到端大模型一年之时,小鹏汽车又宣布取得物理世界AI重大突破:今年将完成全新“AI大脑研发”。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正在研发一款720亿参数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也即“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该模型的参数量是主流 VLA 模型的35 倍左右,具备链式推理能力(CoT),其在充分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常识推理。未来经由基座模型的赋能,AI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有望从“模仿人类”向“超越人类”进化。而小鹏世界基座模型也将全面赋能小鹏AI体系全图谱,可同时用于小鹏汽车的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上。 以技术为驱动,安全和效率并重是小鹏汽车在AI智能辅助驾驶的坚持。科技普惠是效率的普惠,更是安全的普惠。目前,小鹏汽车已形成一整套小鹏已形成一整套“新手考试|产品经理陪驾|线下训练营”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用户安全教育体系。面向新手,小鹏汽车推出了智能辅助驾驶新手考试。事实上,小鹏汽车是业内首个推出智能辅助驾驶的新手考试的车企。 在此次的车展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宣布即将开启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将着重强化对于辅助驾驶功能边界的说明,以及新功能的体验与说明。后续,小鹏汽车还将推出辅助驾驶安全功能,让人车共驾更安心。这一举措标志着小鹏从“技术研发” 向“生态构建”的进阶,为行业建立智能驾驶安全标准。 AI科技全家桶集体亮相,小鹏汽车正加速迈向全球AI汽车公司 本次车展,小鹏同步展示了以“AI+电动+具身智能”为核心的前瞻技术,构建“地上、空中、终端”三维技术生态。 在AI汽车最为核心的“三电”领域,小鹏汽车具备领先行业的5C超充AI电池,无论是在安全性、充电速度和续航上,其表现都全面超越传统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例如搭载了小鹏5C超充AI电池的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可实现“10分钟补能420公里”,是“超安全+超快充+长续航”的最优解,为用户带来无焦虑的纯电出行体验。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以“打造中国最强的超快充网络”为目标,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420座城市的自营充电网络。截至目前,小鹏自营充电站已超过2,110个、自营充电桩超过1,1060个,共享充电桩超6,800个。此外,小鹏汽车还与国际能源巨头bp pulse、大众汽车集团(中国)、plugsurfing开展合作,共计接入近10万个第三方充电桩。在全球范围内,小鹏汽车也同步开启充电网络的布局,目前在全球已接入超过207万个充电桩。小鹏汽车期望让无论用户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小鹏充电服务,真正实现出行无忧。 展台现场,小鹏汽车还开辟了小鹏图灵AI智驾、小鹏图灵AI芯片专区。值得关注的是,小鹏汽车已建立AI智能辅助驾驶全栈自研体系,涉及云端、车端、硬件和芯片四大领域。作为全栈自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小鹏图灵AI芯片拥有40核处理器,以及2块独立的NPU,为大模型定制而生,整体性能优于当前量产的主流芯片。今年二季度,小鹏图灵AI芯片将在国内量产上车。 在飞行汽车领域,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已进入量产前夕,预计今年三季度启动预售。而今年三季度内,小鹏汇天智造基地将竣工并正式投产,预计2026年实现首批“陆地航母”交付。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商业化落地加速,标志着低空出行正从科幻走向现实。 作为本次车展的“车模”,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迎来车展首秀。小鹏IRON按仿人结构设计,以1:1类真人的姿态展现,其拥有超60个关节,可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坐。在车展现场,小鹏IRON与观众挥手互动,展现了其灵活的姿态。 当行业还在追赶电动化时,小鹏汽车正以AI为核心驱动力,用“技术普惠”的理念,让高端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此次上海车展的硬核技术输出,小鹏汽车以技术领跑者的姿态,诠释了“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定位。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小鹏汽车不止于以AI重塑出行边界,而是以“AI改变世界”,与鹏友们共同探索充满美好的未来科技生活。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REDMI携手天猫品牌超级会员日,开启关于Turbo 4 Pro的无限想象。 4月23日,REDMI携手天猫超级会员日,在北京高校内精心打造了一场线下派对,并特别邀请了天猫品牌超级会员亲临现场,通过一系列创意的互动环节,线上+线下同步拉通的营销内容,打造沉浸式感官体验,让参与者抢先了解新机的强大性能,为REDMI Turbo 4 Pro的正式发布积蓄了超高的人气与期待值。 超多场景互动,解锁新机超强体验 活动当天,现场设置了多个创意互动和打卡点,这是一场集科技新品、Cosplay表演于一体的校园派对,参与者可以沉浸式体验新品,释放快乐。金属中框的耐弯折挑战,以及IP68防尘防水的创意互动,让参与者大开眼界。更值得一提的是,REDMI Turbo 4 Pro 搭载了7550mAh最强小米金沙江电池和22.5W的反向充电,堪比充电宝,参与者可以现场用手机给照片打印机充电,并打印一键生成的AI写真,抢先体验Turbo 4 Pro的超大电量。 产品经理空降派对现场,揭秘新机黑科技 REDMI产品经理胡馨心惊喜现身派对活动,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作为REDMI产品经理,胡馨心凭借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超前思维,持续为REDMI注入更多新鲜的视角,收获无数“米粉”的青睐。 在本次活动中,胡馨心亲自带大家体验了Turbo 4 Pro的强大性能,并与会员们同框互动,让大家对这款“好看更能打”的新机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 国补购机,至高立减15%,购机享多重好礼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补政策的助力下,消费者选购REDMI Turbo 4 Pro可享受至高立减15%的优惠政策,购机还有多重好礼,用更实惠的价格拥有这部集强大性能与魅力于一身的REDMI新机。 本次REDMI与天猫品牌超级会员日携手打造的惊喜派对,不仅是一场充满趣味与惊喜的线下活动,更是一次成功的品牌联动创新实践。 天猫凭借其庞大的超级会员数据体系,实现了对目标用户的精准触达,为REDMI成功引流大量潜在消费者;而REDMI则充分发挥自身在产品创新与线下体验场景搭建方面的优势,使线下体验场景成功升级为品牌传播的核心阵地。 毫无疑问,REDMI与天猫品牌超级会员日的创新合作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模式,也为REDMI Turbo 4 Pro的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也同样期待双方在未来也能继续携手,探索更多创新合作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与精彩的活动,共同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导语:“俊杰”需得配宝骏,开启“智绘中国行”。 4月23日,“宝骏享境,智享新境”宝骏享境上市发布会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顺利举行。会上,宝骏汽车首款“智能超舒适旗舰家轿”宝骏享境正式上市,本次共推出140km插混标准版、140km插混豪华版、600km纯电标准版、600km纯电豪华版四款配置,官方指导价为12.98万元-15.38万元。 宝骏享境预售17天就收获超过5,000个订单,为感谢用户信赖,特别推出诚意回馈:购宝骏享境可享置换一口价12.58万元-14.98万元,以及价值至高21,000元的“8重大礼”,此外还可叠加享受至高20,000元的国家/地方补贴,可谓诚意满满! 同时宝骏汽车宣布携手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报社共同启动“智绘中国行”,谈名马、访俊杰,弘扬新俊杰精神,展现民族汽车品牌的责任担当。此外宝骏汽车官宣与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达成战略合作,成为首个赞助国际五星级马术赛事的中国汽车品牌,将 "人骏合一" 的品牌理念与马术运动的优雅、激情完美融合,进一步拓展品牌边界。 四大维度提供20万级越级体验 宝骏享境作为智能超舒适旗舰家轿,是集成上汽通用五菱灵眸智能辅助驾驶进阶版、灵语座舱、灵犀动力、神炼电池等先锋技术先锋技术于一身的首发产品,以品质、智能、驾控、安全四大维度的越级产品力,实现20万级越级体验。 一是品质越级,宝骏享境采用“人骏合一”合一的设计理念,以优质黄金比例、5米C级大家轿和2.5米灵动大溜背勾勒骏逸腰身曲线,性感尾翼和0.198的风阻系数做到了美观与性能兼备,有颜又有料。全系标配国际顶尖巴斯夫车漆,搭载同级唯一四座吸风式通风座椅、同级唯一四门双层夹胶静音玻璃、同级最大1.71㎡双层镀银隔热观景天幕等,以20万越级品质体验让用户享潇洒俊逸之境。 二是智能越级,宝骏享境不仅是行业首个实现DeepSeek实车装载的车型,其搭载的灵语座舱更是具备行业最强方言识别能力,能够识别8种方言,方言识别率>95%,能识别12种重口音,重口音识别率>99%。同时宝骏享境智能泊车辅助支持“漫游探索车位”与“云端地图”,切实解决用户痛点,让用户享智能随心之境。 三是驾控越级,宝骏享插混版充电快、续航长、油耗低,纯电版充电快、续航长、够保真。补能快、续航真、不挑桩的特性搭配滤震舒适性同级第一的底盘让宝骏享境成为愉悦出行的不二选择,让用户享平稳驾乘之境。 四是安全越级,宝骏享境搭载神炼电池,守护300万用户的电池安全,为用户安全出行吃“定心丸”。80%高强钢笼式车身、五门一盖双面镀锌、全车10气囊等硬核配置,构建起全方位安全保障,让用户享安全无忧之境。 宝骏享境具有全面领先的实力,凭借其在智能、品质、驾控和安全方面深挖越级表现,获得中国汽研、中汽中心等机构的八大权威认证,以硬核实力成为C级大家轿里的全能选手、用户的智能出行好伙伴。 “三骏合一”共赴愉悦新境 此次上市发布会,宝骏全球品牌代言人龚俊惊喜亮相。骏马、宝骏、龚俊因“骏”而结缘:骏马,是灵动逸风的代名词,健体态、通人性、行千里、越云海、护周全才能称之为“骏”;宝骏汽车以“人骏合一”为设计理念,通过骏马精神为用户打造神骏良驹;龚俊的“jun”,本打算用骏马的“骏”,因为父母希望他像骏马一般,无拘无束,自由驰骋。此次“三骏合一”,双方理念高度契合,携手为用户带来更愉悦的生活体验,共赴新境。 宝骏享境的“俊”逸外形也是它斩获众多用户喜爱的原因。高颜值、大空间、超静谧让不少用户称它为“流动的艺术品”和“移动阳光大床房”。不少用户表示后排可变VIP大四座,高矮胖瘦都舒服,车内大空间后排能翘二郎腿,超大后备箱行李多也不怕,同级唯一四门双层夹胶静音玻璃更是实现了关窗即享静谧。 龚俊作为宝骏享境的全球首位车主,除了在现场也分享对享境颜值高、空间大、静音好的喜爱之外,还现场准备了一台亲笔签名版宝骏享境。这台车将作为 “代言人专属福利”通过特定形式送给幸运用户,请持续关注宝骏汽车官方信息。 据调研,选择宝骏享境的5,000多位用户,大多来自科研、高端制造等高知进取型行业,处于事业黄金期,是一群事业够拼、生活够品的时代“新俊杰”。而与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开启“智绘中国行——探访中国新俊杰之旅”纪实访谈节目的宝骏享境更是“新俊杰”们的购车首选! “智绘中国行”,“俊杰”需得配宝骏 新时代的篇章需要各行各业的“新俊杰”共同铸就。3月26日,宝骏汽车正式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智能出行合作伙伴”,在“智造强国”战略背景下,宝骏汽车始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践行“科技平权”理念,致力于让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惠及更多用户。 4月20日在央视新闻匠心打造的特别节目《不如追风去——宝骏智绘之旅》中,央视知名主持人尼格买提与文青代表大冰、美食侦探安东、青岛旅行推荐官张珂儿等嘉宾亲身体验宝骏享境智能科技,在青岛完成了一场融合智慧与探索的旅程,以场景化验证印证产品硬实力。 在得到国家级权威认可的同时,宝骏汽车在“人骏合一”理念的引导下,登上国际顶级马术赛事舞台,成为首个携手国际顶尖马术赛事的中国汽车品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跃升。 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是国际马术联合会旗下最高级别的马术障碍赛。宝骏汽车作为首个赞助五星级马术赛事的中国汽车品牌,将携手诸多国际一线品牌,与赛事方共同为用户呈现⼀场视觉盛宴。旗下宝骏享境也将作为赛事贵宾车队专属用车,为来自全球的顶尖马术选手保驾护航。 4月23日-5月2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3号馆宝骏汽车展台,别具一格的柳州特色螺蛳粉咖啡、宇树机器人、超人气coser、小丑天团精彩不停,现场打卡互动有机会获得环球马术冠军赛门票和龚俊限量周边等惊喜好礼!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导语:一台车10颗激光雷达,广汽埃安 L4 自动驾驶安全不是说说而已!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强强联合,推出全球首款具备全球适应能力的前装量产 L4 高度自动驾驶车。 与市面上“后装改制”的L4不同,这款车是真正从产线诞生的原生自动驾驶车,应用了广汽领先的全域安全技术,结合滴滴自动驾驶全新一代L4软硬件技术方案和多维度安全冗余体系,功能强大,有望成为第一台L4全球车型。 面对L4指数级提升的安全要求,埃安选择了最粗暴但最有效的方式。该款前装量产L4自动驾驶车搭载了33个传感器,比行业平均20个传感器的水平超出65%。行业内顶级智能车仅搭载4颗的激光雷达,这台L4足足装了 10 颗, 4 颗长距雷达与 6 颗补盲雷达实现探测范围进一步扩大,看得更远,探的更细。在实现 360°无死角覆盖的同时,作为目前行业唯一搭载红外传感器的L4车,它能够通过温度感知生命体,即便是在漆黑雨夜闯入车流的黑猫也能精准识别。 算力四倍于特斯拉CyberCab的中央大脑搭配刹车、传感器等八大安全冗余备份,让该款车“文武双全”,保证该车既能在面对复杂的路况之时“头脑清晰”,也能在单系统失效的情况下正常行驶。同时广汽埃安“1FIT”的高标准,让该车的安全水平远超航空级安全水平 1000 倍。 据悉该车预计2025年底量产交付,明年会逐步在广州和北京的部分区域进行示范运营,2027年广汽埃安还将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L4车型! 广汽也同步承诺,广汽将为未来 L4 车型的自动驾驶安全担责兜底!意味着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全面进入“车企全担”时代。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没顶住「掀桌」的诱惑,也经不起持续的「输血」。 日前,石头科技发布2024年财报,以119.45亿元的营收规模正式跻身"百亿俱乐部",38.03%的同比增速在智能家电行业堪称亮眼。然而,在营收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64%,扣非净利润跌幅更深达11.26%。 这组看似矛盾的数据,将石头科技的战略扩张困境暴露无遗——当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传统厂商两倍、销售费用增速突破70%时,其押注的洗烘一体机业务究竟是在开拓新增长极,还是在制造资源黑洞? 科技光环下的效率陷阱 从财务数据透视,石头科技正陷入“增长陷阱”困境。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45亿元,同比增长38.03%,但归母净利润却逆势下降3.64%至19.77亿元。 行业研报指出,在扫地机行业进入渗透率提升的成熟阶段后,通过规模效应抢占市场已成为行业共识。石头科技营收与净利润出现增速背离,以及盈利能力指标持续走弱或正印证了企业「以利润换规模」的战略选择: 数据显示,2024年石头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净利率分别降至50.36%和16.55%,较上年分别下降4个和7.15个百分点。而伴随战略调整,公司全球扫地机市场份额攀升至16%,首度问鼎行业冠军。 这种「以利润换规模」的代价,在费用端体现得尤为明显: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73.23%至29.67亿元,其中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就吞噬了19.24亿元。这相当于每天花费527万元进行品牌推广,每售出100元产品就有24.84元用于营销。 与之形成镜像的是研发投入,9.71亿元的支出规模虽绝对值低于销售费用,但56.93%的增速与占营收8.13%的比重,在智能家电领域堪称激进。横向对比更显反差:美的研发投入占比3.99%、海尔3.95%,而两者的销售费用率均控制在12%以内。 利润表上的剪刀差正在形成:每创造1元新增收入,需要投入0.25元销售费用和0.08元研发费用,而毛利率的持续收窄使这种投入的回报率持续走低。2024年公司净利率已从2023年的23.70%降至16.55%,若剔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实际经营利润率下滑更为剧烈。(对石头追觅等跨界入局大家电的更多看法与信息交流,欢迎添加作者微信Angiee0620来聊。) 尽管石头科技的销售与研发投入主要聚焦于智能扫地机器人领域——该业务贡献了集团逾九成营收,其技术迭代与市场防御客观上构成费用主体,但在科沃斯、追觅等竞品围攻的核心战场外,洗烘一体机等新兴业务的战略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 数据显示,自2023年布局大家电市场以来,公司销售费用率突破20%,至2024年更攀升至24.84%,研发投入增速较2022年提升46个百分点,恰与其大规模进军洗烘一体机市场的时间线高度吻合。 尤其纵向对比2019-2024年的销售与研发费用来看,这种与业务拓展高度同步的财务指标异动,很难说与新拓展的大家电业务没有关系。 这种投入结构的特殊性,在研发人员的数量上也可窥见一斑。当2023年石头科技宣布正式进军洗衣机市场时,其研发团队从2023年的493人增长至622人,再暴增至2024年的1043人,这意味着,去年12个月内每天新增1.15名研发人员。 剥开扫地机业务,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中其他智能电器产品(除智能扫地机器人以外的其他智能电器产品,包含洗地机、洗烘一体机等)实现93.13%的爆发式增长,但该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9.1个百分点至33%,显著低于核心产品线。 「掀桌」的诱惑 当前石头科技的困境本质上是创新者的典型悖论:当企业试图跨越「第二曲线」时,既要维持原有业务的竞争优势,又要为新赛道输血续命。 而财务数据揭示的深层危机在于:当销售费用增速(73.23%)远超营收增速(38%),研发投入增幅(56.93%)高于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时,企业的增长引擎正在发生微妙变化。19.23亿广告支出创造的93.13%新业务增长,这种"烧钱换增长"的模式在资本狂热期或许可行,但在消费理性回归的当下,其可持续性值得警惕。 此前石头科技研发人员不经意间透露的两句话也很耐人寻味:石头入局大家电,就是为了卷传统厂商,为了卷他们而卷他们。就像小米一样,要把一个行业的桌子掀了,石头作为新人要上桌。 这种「为了卷而卷」的战略选择,不仅是对企业创新资源地消耗,也是对战略定力与长期竞争力的消解。 在智能硬件领域,成功跨界需要技术禀赋、时机选择与生态协同的完美共振。 小米生态链的崛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红利与供应链革命的双重加持,而当前的家电产业正经历技术平权与需求分化的新变局。石头科技若想真正"掀翻桌子",需要的不是简单复制前人路径,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坏性创新支点。 当前,在洗衣机、烘干机等成熟品类中,海尔、美的等传统厂商合计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且其供应链成本优势难以撼动。 更为严峻的是,大家电行业的游戏规则与石头科技起家的智能硬件领域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是典型的重资产、长周期、低毛利的制造业模式,需要规模效应支撑成本优势;后者则属于轻资产、快迭代、高附加值的消费电子赛道,依赖技术创新驱动更新换代。 当一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24.84%)接近传统厂商(11.74%)的两倍,研发投入占比(8.13%)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时,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已亮起红灯。 这种"双高"特征正在形成恶性循环:越高的市场投入需要越多的技术故事支撑,而技术突破的压力又反过来推高研发成本。这种高举高打的策略是否正在透支企业的未来呢? 历史经验表明,成功企业的转型从来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核心能力的战略延伸。京东通过自营零售业务打开物流生意,小米凭借IoT生态切入家电市场。而石头科技在洗烘一体机领域的技术创新,尚未展现出颠覆行业规则的潜力,更多是在既有框架内的渐进式改进。这种程度的创新,在成熟市场中难以撬动格局变化。 当新业务需要改变企业基因时,这种转型的代价可能远超财务账面数字。 在智能清洁领域建立的技术优势与品牌认知,是否值得为个位数市占率的大家电业务冒险稀释? 洗烘一体机业务究竟是通向未来的船票,还是拖累航速的锚链,答案或许藏在19.76亿元净利润的下降曲线与119.45亿元营收的增长光环的张力之中。(更多家电行业相关信息,可添加作者微信Angiee0620交流。) (雷峰网)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相关文章: 成本、生态、渠道三重困局,石头科技能否破局大家电 华为余承东:Mate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抄袭没有前途的;石头科技季度利润暴跌,创始人只想做网红;北京一AI创业公司招0薪CTO丨雷峰早报 “史上最强”热泵洗烘一体机,美的以技术革新破解行业痛点 美的首款DeepSeek空调!美的鲜净感空气机T6即将上市! 小米空调直线超车,美的们能否守住「王座」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老一辈 VS 年轻人用车究竟有多大差别? 和老一辈人讲究“实用就好”不同 当代年轻人买车用车 早已不只是代步工具那么简单了 他们就想“既要又要”—— 既要动力强,还要省油 既要黑科技,又要高安全 既要开得爽,又要用得爽... 老一辈 VS 年轻人 用车究竟有多大差别? 01 启动 老一辈:“热车三分钟,发动机才舒服!” 年轻人:“上车即走,就要快人一步!” 02 安全 老一辈:“安全=开慢点!” 年轻人:“安全=开得放心!” 03 智能 老一辈:盯导航、听广播” 年轻人:“智能科技全覆盖”04 乘坐 老一辈:“座椅硬点没关系,习惯就好” 年轻人:“座椅必须舒服,坐车也是享受” 05 空间 老一辈人:“车子大点好,东西全塞后座后备箱” 年轻人:“大空间+灵活布局才是王道!” 06 生活 老一辈人:“自驾露营?还是找个地方住吧” 年轻人:“随时住下,车就是移动的家” 07 选择 老一辈:“总是在面临选择” 年轻人:“ALL IN”08 预算 老一辈:“预算有限,便宜就行” 年轻人:“不是高性价比不考虑”年轻人需要的车?奇瑞风云T10,超长续航旗舰电混SUV,一次全满足! 风云T10 不只是旗舰 —— 超级性能 超级安全 超级舒享 限时18.79万元起,综合补贴至高5万元! 不纠结,就它了! 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多合一方案能否博出位?” 雷峰网从多方渠道获悉,近日汉阳科技(Yarbo)技术VP、软件算法部门负责人张伟,已正式结束为期两年的任职,未来有创业计划,但尚未透露是否涉足割草机器人领域。 张伟拥有柏林工业大学嵌入式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他在德国航空航天局(DLR)担任软件工程师。2015年9月,张伟以联合创始人身份,与陈越凡共同创立邦鼓思电子科技,担任视觉算法负责人。2022年12月,张伟离开邦鼓思,并于次年2月加入汉阳科技,担任技术副总裁及软件算法组负责人。汉阳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户外科技类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公司旗下的三合一智能庭院机器人Yarbo、智能扫雪机器人Yarbo S1及Yarbo APP在2024年获得了三项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iF设计奖。Yarbo多功能庭院机器人荣获2025年iF产品设计大奖。与市面上常见的割草机器人不同,汉阳科技Yarbo系列的产品定位为All in one全能型,集割草、扫雪、吹落叶于一体。 2025年汉阳科技CES的展位据业内消息,2024年是割草机器人行业批量出货的一年,九号和追觅两家公司公布的出货数据均在十万台,汉阳去年的出货量在一万台左右。“汉阳科技Yarbo的形态很好,老外喜欢,像变形金刚。”多位业内人士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长远看汉阳是一家不能忽视的公司,All in One的复合型机器人想法很好,但技术难度大。2025年割草机器人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品牌间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争夺市场份额。雷峰网即将推出割草机器人深度调研稿《割草机器人,激战2025》,欢迎添加微信 MOON_ERS 交流。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短剧江湖后半程,普通玩家机会何在? “今天,短剧行业的量产已经高得离谱。”国内一家短剧公司的股东海严如是说道。 “每月以 5000 部的规模上线冲击市场,平均每 10 分钟就有一部短剧上线,传说高峰期因涉黄、涉暴、涉政情节被封杀禁投的短剧,一天之内最高达900部; “另一个近乎恐怖的概率是,每月 5000 部里仅有 80-100 部的短剧能够为平台所追捧,可以赚到钱的项目不足 2%。”(关于本文更多细节内容交流,欢迎添加微信 Who123start 来撩) 这 5000 多部剧中,情节内容主题大多相似——总裁、离婚、龙王、重生……内容主题不变,主角名字更换,就能一轮接一轮地拍。 海严的公司,每年可以产出 400-500 部的短剧。在他看来,行业的利润率已经被压榨到 2%,还有无数的资本和公司在冲锋入局。 去年短剧市场首超国产电影票房,引来外人为之艳羡,但只有深处赛道之中的从业者们,方知生存和利润空间有多逼仄。 多方利益角逐中,短剧江湖也走到后半场,从业者们借由 AI、出海等等招式投石问路,试图寻获破局之法。 01短剧赛道的“一超多强” “红果在短剧行业算是头部级别”说起这事,从业者蒋由一脸怨念,“在免费短剧赛道,的确是有自身优势。” 据最新数据,红果短剧的广告分账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大笔内容预算,每月分账已超四亿元,红果官方数据披露,2024 年 6 月,红果短剧的总分帐突破 1 亿元。3 个月后,这个数据就翻了一倍,超过了2 亿元人民币。 红果的发迹,背后字节集团级的支持功不可没——抖音、番茄小说巨大的流量倾注进红果,让平台得以迅速积累起一个深厚的用户池子,也在进一步吸引广告主对红果短剧的投放。 另一方面,流量费用的降低,也使得短剧上游发行方青睐于红果平台,这也是和其他平台拉开关键的身位优势。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赛道上,红果短剧又出一招:免费。 雷峰网了解,红果平台与上游内容方签约后,会签订转免协议。如果一部剧的IAP(应用内付费)表现不佳,平台有权将其转为免费短剧,通过广告分成盈利。这种模式吸引了发行方,因为平台流量大,即使不靠付费也能通过广告获得收益。 蒋由表示,由于现在市场上资金和优质剧本都比较稀缺,过去爽文套路等热门题材,已经被反复拍过,几乎穷尽了可能性,在此情形下,短剧市场对“转免”模式”的需求可谓顺理成章。 此前番茄小说给字节的内容产品趟好了一条明确的路:靠着无敌的免费“大棒”,免费阅读也在 2024 年年中占据了用户 82% 以上的在线阅读时长。 根据短剧自习室的数据,国内短剧用户的付费率仅为 0.5%-1%,即使在河马剧场这样的订阅平台,平台方也必须设计“观看广告继续看”的功能,靠这种方法拢住免费的用户。 广发证券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红果短剧的日活用户已经突破 4181 万,第二名的河马剧场,日活跃量则仅有 454 万,仅仅是红果的 11% 不到。 日渐壮大的短剧用户群体,也在推动短剧质量越来越精品化。 投流操盘手陈促回忆:“早年间,短剧行业还是个流量生意,业内流传一句话“三分拍,七分投”。大概在2023年初-2024年,一部短剧一天就能投一百多万流量,当天晚上就能回本,但现在根本不行。” 投流的秘诀是,在整部短剧中找到最有利于传播的情绪点,在 30 秒到 1 分钟之间紧紧抓住用户,以一个爆炸性的转折收尾,诱导客户转进平台,付费订阅。 “目前一部短剧的成本从几万到上千万不等,投流周期长至一周时间,短至三四天,一般是看剧情的前十集左右。而投流单部剧的 ROI 大致被控制在 1.0-1.1 左右,ROI 低于 1 的项目,能占市场一大半,投流到1.3的都很少。”陈促补充道。 但目前投流这股风,正在慢慢减弱。曾因《无双》短剧爆火圈内的短剧公司——丰行文化的CEO李涛透露,现阶段的短剧行业正在疯狂“卷”内容和成本。 李涛回忆:团队拍摄的第一部短剧,制作费用 3 万多就搞定,然而今天,拍过最贵的一部剧,成本飞涨到 157 万。 好内容带来的收益也显而易见,李涛直言,曾经为了把一部制作费几十万的短剧做好,额外自掏腰包三十万,在当时的行业几乎绝无仅有。 “最后,那部剧画面几乎碾压同行,也就不出意外地爆了,分账收益达到上百万——回头再看三十万还是很值得。”李涛说道。 要想拍摄便宜的短剧,成本保守估计也得20万上下浮动,演员的话大约是500-600/天,但从画质就能一眼看出差别。 “最早,一个短剧小演员,一天的片酬只要 2000 块;走红之后,传说现在一天片酬就得 35000 块往上。当下,男女主排名前 50 名的演员,片酬就没有低于8000元/天。”李涛补充道。 演员成本一飞冲天,剧本价格也水涨船高。前几年,一个不错的剧本 3000 元就可以打包出售。但到了今天,稍好一点的剧本 10 万元或许都谈不下来,还要加上后端分账的 2%。 “不过某些行业顶尖的编辑团队,一年下来挣个几千万都不是问题,听说咪蒙的‘听花岛”就能达到。”一位圈内资深人士说道。 当一个内容行业的竞争进入白刃战,内容的质量就成了不得不卷的关键要素——对于红果来说,流量再多、商业模式再好,也难以例外。 业内人士提到,红果不仅仅是收录外部剧集,也已经逐渐进入到上游的投资、选本、制作流程,以独家放映修筑“护城河”。 今年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爱奇艺掌门人龚宇炮轰红果短剧,直指后者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签订一些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短剧的崛起,吸引爱优腾等传统长视频平台也纷纷加注,通过自己更优质的制作资源,和短剧的制作方开启合作,试图在这个正进入红海阶段的赛道抢占身位。 在优酷,阿里大文娱掌门樊路远亲启“微短剧中心”的编制,部门直接对大文娱高层汇报;在产品里,短剧同样被放在了一级入口,和平台的独播剧、自制剧同列为伍。 媒体“连线Insight”披露,优酷微短剧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优酷今年在竖屏领域的战事会相当激烈,对于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在资源和资金上都会给予支持,对于优秀定制剧或自制剧的资金支持可以达到100%。 4 月 23 日,在爱奇艺 2025 年的世界大会上,龚宇提到,“微短剧,未来会高级起来;“爱奇艺极速版”也即将正式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标志着爱奇艺在短剧领域更进一步,以期用更高的制作和更精品的内容在市场上竞争。 腾讯的短剧布局,则和微信生态完成强绑定。一年前,微信就上线了短剧专区,聚合第三方的短剧小程序;而腾讯视频自家的“火星短剧社”也在小程序登录,采取“看广告”的解锁方法,同样主打免费。 长视频平台之外,2022 年杀入微短剧赛道的点众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旗下平台河马剧场不乏《遥不可及的爱》《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宫墙雪》等多部爆款,而点众董事长陈瑞卿却在去年表示,目前在短剧业务上,点众仍未产生净利润。 手里热剧不少,点众为什么不赚钱?问题还是出在流量上——有消息称,当下短剧买量价格也炒到了 100-200 元/人,直逼今天手游买量的价格,不少剧甚至亏钱在投。 “别看很多剧播放量和热度很高,似乎相当火爆,但实际上,算上版权成本、制作成本以及其他相关费用,这些剧在流水上甚至是亏钱的。”胡斐表示道。 点众对抗红果的方式,同样是在内容侧花大力气。对外投资制作工作室、孵化精品短剧、和作家签约,目的是用好内容,冲击当下红果短剧的壁垒。 但用户会留在平台上,归根结底还是要有足够多优质的内容可供消费,尤其在内卷加剧的 2025 年,内容来源单一的平台,或许无法继续高枕无忧。 2025 年,短剧内容侧的竞争重点在哪里?在分析师甘心佑看来,或许是男性更爱看的内容。 据了解,红果平台上约 62% 的用户都是女性,且 31-40 岁的用户占比最高,内容自然更加偏向于这个群体的取向。而男频的短剧,或许是平台“白刃战”中,仍能看到增量的蓝海。 “如果想要用户量级再上一层楼,平台必须把男频重视起来。”甘心佑如是说。(如有关于短剧/影视内容的交流,欢迎添加微信 Who123start 来撩) 02短剧出海:北美最大,东南亚加速入局 相较500多亿的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短剧规模比国内机会更多,首先是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养成,其次是北美地区作为发达国家,监管环境更宽松, 增长潜力较大。 “在美国,60集左右的短剧效果很好,每集时长控制在1到1.5分钟,关键是每集都要有反转”。一位在海外做短剧平台的吴Rachel表示。 吴Rachel有自己的短剧平台,并推出199元的年费会员,每部短剧能带来大约两三百万的收入,付费转化率达20%,未来将会上线更多大量免费剧集来吸引更多用户。 这也是为何许多短剧公司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包括国内头部的短剧公司,比如点众的DramaBox、中文在线的ReelShort、九州的ShortMax等海外短剧平台。仅2024年的上半年,出海微短剧平台的总流水就达2.3亿美元。 今年年初,字节在海外上线一款名为“Melolo”的短剧App,主打免费模式,也是字节首个出海的短剧产品。 知情人士叶朦胧表示,这显然是想再次复刻红果的成功,事实上并不容易。 叶认为,海外短剧市场并未饱和,流量池小,用户支付意愿比较强烈,短剧内容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Melolo基本上所辐射到的范围仍旧是东南亚地区为主。 在这种尚未形成一家独大、多强并存的格局下,其他短剧公司在海外市场得以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了解到,北美拍摄短剧的成本从去年下半年就达到最高,近期才算回落。 “除去加拿大和墨西哥,北美拍摄成本20多万美金打底,洛杉矶拍的话大概是 25 万到 30 万美金。”一名头部短剧平台人士Marti透露。 北美成本的提升主要在于导演和演员费用,因为大多数承制方都有内部编剧,平摊一个剧本成本为6-10K,一家海外短剧平台负责人阿哲表示。 不过为更贴近国外主流叙事,市面上也有短剧公司会招聘当地编剧。 吴Rachel在海外做自己的短剧平台,明确表示一开始就找ABC(美籍华人)群体来写,让他们先研究中国的短剧模式,比如前期大量观看剧集和网文小说类,因为他们英文基础好,也了解美国文化。 这样一来,原汁原味的剧本就会减少文化差异对剧情的影响。 阿哲认为,国内短剧普通演员日薪达到600元左右/天,国外短剧演员薪资能够占到整个费用的15%,普通演员也要400-500美元/天;时间上,国内短剧团队一周就能拍完一部,演员还会好几个项目同时进行不间断地拍摄。(如有关于短剧/影视内容的交流,欢迎添加微信 Who123start 来撩) 但北美地区的演员情况就明显好转,因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演员工会的工作时间,不存在加班加点的赶工,所以欧美短剧演员们的生存土壤较为滋润。 但如果像ReelShort(下称“RS”)这类短剧平台,其短剧属于精品类型,成本会高达50美金左右,据Marti解释,“RS”是海外短剧里第一梯队平台。 ReelShort,是中文在线投资的海外子公司枫叶互动孵化而出,主攻北美短剧市场,采用本地化运营和拍摄方式,于2023年 6 月开始起量,收入集中于下半年。其商业模式已经适应海外市场,长期空间或为百亿美元级别。 从ReelShort的运营模式看,一种是本土团队去当地国际化电影公司,由副导演去找本地演员;另外一种则是对本土化短剧的译制片。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ReelShort的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Crazy Maple Studio,据参与制作的演员说,剧组规模不大,其中一些人是住在洛杉矶的电影专业学生。 尽管ReelShort做得风生水起,但枫叶互动去年财报显示,2023年的净利润仅有24万人民币,可见背后拍摄成本的上升速度。 内部人士老薛透露,虽然孵化出ReelShort的枫叶互动虽然都属于中文在线,但后者一直在极力和外界撇开关系,江湖传言“ReelShort”的老板贾毅审美独特有格局眼光,且情绪波动较大,但总体是一个很“洋气”的人。 老薛补充说,中文在线在2023年又推出另一海外短剧平台Sereal+,名义上是对标北美以外的东南亚市场,其实质上也想抢占“ReelShort”的北美市场份额。 从《2024中国短剧出海商业生态观察报告》显示,2024年从收入来看,北美仍然是中国短剧主要市场,其次为日韩、东南亚等区域;但从新增下载量来看,东南亚已超过北美。 吴Rachel分享,“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成本只需要4到5万美元甚至更低廉。” 丰行文化的李涛,回忆起曾经在埃及的拍摄经历,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当时拍摄短剧的男演员在当地算小有名气,并兼任埃及某城市电视台主持人,但月薪折合人民币大约只有2000块。后来现场拍摄时,发现配备了很多场务和剧务,本以为超出预算,没想到最后算下来,每个场务的日薪折算成人民币才十几块钱。 另外一个增速最快的地区则是日本。 点点数据显示,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日本短剧市场的收入规模达到到1322万美元,下载量超过320万。 得益于日本市场的用户付费习惯,日本单部短剧爆款的流水可以与北美地区不相上下,但拍摄成本又达不到在美国拍摄的昂贵。 在投流面前, 雷鑫宇表示,像头部点众这类大平台都有自己专门的剪辑团队,等到内部运营端上传剧集到APP后,会通知投放团队上线情况。 优化师则根据剧集内容制作素材,以优化投放效果,包括剪辑高亮片段、混剪精彩瞬间,并加入配音解说,用于YouTube等平台吸引用户。如投放效果不佳,需更新素材并重新优化。 虽然现在很多平台都在抢占短剧市场,投入力度大,但至少有一半的短剧并未产生收益。 一家海外短剧平台负责人阿哲表示,一部短剧的投流周期大约是三天,一般会花2-3W试水。如果测试跑起来,再加大投入,甚至会拉带资投流一起,最多一部剧先后投了300多万美元。 “通常北美市场首日ROI能到0.6就算及格,大概两个月回本。”阿哲对雷峰网解释。 阿哲表示,投流成本在整个运营成本中占比七八成,而且占比越高证明越成功,一些投放好的剧,投放周期会延长到半年时间;海外短剧 APP 买流量的任务大概在 Meta 上占80%, TikTok 上占15%,因为TikTok上买的量并不准,流量很难跑通。 但他也表示不一定,比如每家平台不太一样,像ReelShort 它可能就在 TikTok 上投的。 经常在国外和平台打交道的Marti说过一个好玩的故事:去年出差日本涩谷,与谷歌高层交流,提及某段短剧的英文名称,明显看到对方对此嗤之以鼻,但碍于广告主的身份地位,他们仍然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吴Rachel说过,国外的话,订阅用户的UP值(用户付费意愿指标)通常是免费内容的5到10倍。订阅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DAU)大约为50分钟,而订阅用户的数据可能更高。如果你购买了订阅服务,回本周期现在基本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 据了解,在广告投放领域,2025年Q1海外短剧市场投放的广告素材超过127万组,这一数据已达到 2024 年全年投放总量的 70%。相较于2024年Q4,环比增长46%,同比2024年Q1激增超10倍。 不过,Marti也表示,现阶段海外短承制方和平台之间,因为制作费问题存在很多理不清理还乱的矛盾,这些都是在出海之后需要克服的“水土不服”。 03结语 回归到要不要做短剧这件事情上来,对于不同市场需要分开对待。 “只有钱,不懂内容、制作、宣发、投流经验的朋友,最好还是别做短剧了。”对于想要入行短剧的新人,丰行文化CEO李涛坦诚直言。 短剧投资并非传统影视逻辑,圈内传言,有投资人三天烧掉一千万这样惨烈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到最后连完整的成品也没看到,如果仅靠“钞能力”是玩不转短剧圈的。 在海外运营短剧平台的吴Rachel,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资金、运营能力和影视资源,具备三者中的任意两者即可。 但并非说明北美市场带着资金就能入场,就拿最容易的内容端来看,几百万美元只是入场券,其中需要克服的文化差异和制度监管,需要漫长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过去短剧行业做的是流量生意,如今正在降温降速趋于正常,逐渐走向传统影视行业,比如拍摄器材从手机进化到摇臂等专业机器,短剧演员也更加知名和专业化,以及传统影视公司的加入,这些都预示着短剧的发展路径是积极且健康的。 在市场规模突破 500 亿的今天,有人说微短剧的行业仍在上升期,平台和制作方也必须找到合作共赢的机会,把制作-平台-用户的三方利益做好平衡,才有机会让行业向着更健康、更正规、更加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给行业带来多元的活力。 只是一个新物种的成长,需要试错,更需要漫长的市场教育。(如有关于短剧/影视内容的交流,欢迎添加微信Who123start来撩)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预计2025年出货量破千万套。 地平线港股上市之后的首份年度财报,没有让人失望。 营收23.8亿元,大幅增长53.6%;毛利率持续改善,2024年达到77.3%,较去年增长近7个百分点;经调整后经营亏损收缩近2亿元。 基本的财务指标持续向好,维持此前高速增长的态势。而随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可以期望的是,在接下来的2025年,地平线业务状况大概率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与此同时,地平线的研发、销售和营销等支出也在大幅提高,呈现出一种快速扩张、跑马圈地的状态。 结合地平线的基本业务状况也很好理解,在高阶的智能驾驶领域,2025年注定是一个爆发之年,蛋糕眼见做大,地平线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方案HSD蓄势待发。 只是对比行业量产落地节奏,有半个身位落差。维持高投入是必选项。 地平线,起飞的2024 从财报的基本财务数据看,地平线的2024年收获不小,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财报显示,2024年地平线整体营收规模为23.8亿元,较2023年的15.5亿元大幅增长53.6%。 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汽车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该业务营收为23.1亿元,营收占比97%。该项业务中,授权及服务板块因为主机厂对算法、软件开发工具等服务的需求扩大,在2024年增长迅速,营收来到16.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0.9%;同时产品解决方案营收为6.6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1.2%。 非汽车解决方案(比如机器人业务)2024年的营收规模为7185万元,较2023年略有下降。 毛利方面也有一定提升,2024年达到18.41亿元,毛利率为77.3%,较上一年的70.5%提升近7个百分点。 地平线在财报中表示,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源于产品销售组合的优化。也就是利润率较高的授权及服务业务营收占比提升的原因。 在财报中,授权及服务业务2024年的毛利率高达92%,而产品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则为46.4%。 随着营收的持续向好,地平线在各项支出上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于研发投入的烈度。 财报显示,2024年地平线研发支出31.6亿元,较上一年的23.7亿元增加33.3%;行政支出6.4亿元,较2023年增加44.5%;销售及营销开支为4.1亿元,较上一年增加25.4%。 最后在亏损方面也有一定改善,2024年经调整后经营亏损为14.95亿元,较2023年收缩近2亿元。 现金方面,随着经营状况的向好,地平线储备的“粮草”也有所增加。截止到2024年12约31日,地平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4亿元,较上一年的114亿元增加35.3%。 整体来看,地平线的基本面在2024年稳步向好,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时代造就,二是自身能力足够承接。 智驾爆发,地平线吃饱 智能驾驶的时代,地平线作为上游供应商自然有分食蛋糕的机会。 在财报会议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分享了一个数据:2024年中国乘用车的智能驾驶装配率达到了65%以上,搭载高阶方案的车型销量占所有智能车的比例提升至19.5%,标志着L2+及L2++级别NOA智能驾驶开始向主流市场渗透。 事实上,整个行业在2024年对于智能驾驶的比拼,较之前的技术、体验维度相比,开始在保留原有的维度下,大规模卷性价比,智能驾驶搭载车型的价格逐步下探,智驾蛋糕持续做大。 在这个过程中,地平线显然是吃到大红利的玩家之一。 地平线透露,到2024年年底,地平线在中国自主品牌的ADAS市占率超过40%,同时在高阶解决方案中,作为第三方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的市占率超过30%,市占率排名第二。 具体到出货量上,地平线表示,2024年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达到290万套,创造新高,累计交付量来到了770万套。 定点车型方面,2024年地平线获得了超过100款车型的定点,截止到2024年底累计定点车型超过310款。 而随着比亚迪开年炸场的“全民智驾”引发行业跟风,包括吉利、奇瑞等国内主要车企都将智驾标配纳入日程,在这其中,地平线无疑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一个。 就目前来看,在这场智驾标配的竞赛中,比亚迪“天神之眼C”、吉利“千里浩瀚”H3、奇瑞猎鹰智驾500,以及理想、长安、广汽等车企,都将采用地平线征程6系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提到的零零总总的智驾系统版本,都将搭载在对应车企的走量车型上。 可以预计的是,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地平线的业务还将进一步向好。余凯在后续的财报会议中预计,2025年地平线智驾解决方案累计出货量将超过1000万套,市占率超过50%。 当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智驾渗透率提升是时代造就,地平线本身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量产能力才是如今局面的最大原因。 从技术能力来说,地平线软硬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国内一众智能驾驶供应商中,应该是技术积累和量产经验无出其右的玩家。 硬件层面,从征程2、征程3、征程5再到2024年北京车展前夕发布的征程6系列,已经在量产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印证。 以最新征程6系列为例,覆盖从10TOPS到560TOPS从低到高计算能力,能够满足从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到高阶智能驾驶的需求。 除此之外,该系列芯片拥有统一的软硬件架构。架构设计、IP选型以及业务测试集一致,这是硬件架构的统一。 同时,征程6系列还提供包括操作页面、开发流程以及算子模型在内的统一开发工具链;底软方面,软件架构、API接口和底层代码一致。包括此前的征程系列,也能做到功能的快速迁移和开发。 这种底层统一的软硬件架构,带来的增益是,采用征程的方案,车企和供应商可以用一套开发模式覆盖低、中、高阶智能驾驶的研发和工程落地,可以极大缩短开发时间和成本。 软件层面,在此前的产品中,地平线对于每一代芯片都会开发对应的智驾算法方案。而当下前沿的端到端+世界模型算法架构,地平线也早有研究。 2022年,地平线就提出了一个Sparse4D端到端感知算法;到2023年,由地平线学者一作的业界首个公开发表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被评为CVPR 2023最佳论文。2024年,地平线提出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方案SENNA,行业首创「大模型高维决策」+「端到端精细轨迹规划」新驾驶范式,获得业界领先的智驾端到端决策规划性能,是技术更领先、工程更落地的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 这套算法模型,也成为当下地平线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HSD的雏形。 高阶智驾爆发前夜,还要跑马圈地 地平线的业务爆发行业有预期,投资人也乐见,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地平线的业务主要是基础的L2级解决方案支撑起来的。 正如余凯在财报会上所言,2024年地平线较大比例的出货集中在Mono系列方案,服务基础ADAS的应用,这部分占2024年出货量大头。 而对于后续的预期,余凯预计,2025年解决方案出货量会延续过去的高增长态势,但会出现产品结构上的质的飞跃。 这里的产品结构,主要指的是,随着智驾平权的全面开展,其中一部分会在2025年升级成具备高速NOA能力的智驾产品,对应地平线的征程6E/M处理硬件。 当然,这其中还有地平线最新的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方案HSD。余凯透露,基于征程6P的HSD已经取得若干家车企的定点,今年第三季度就会量产上车。 伴随着高速NOA级别智驾平权,给城区NOA级别智驾方案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城区NOA功能的智驾产品将会从今年开始在20万价格带车型加速落地,今后还会进一步下探至15万元价格带。 契合该行业趋势,地平线今年HSD的量产落地,将抢占市场先机。 新的产品结构,对应的是更高的单车平均售价,自然也会有更健康的财务表现。 不过在这之前,地平线仍需努力,毕竟同级别的智能驾驶竞争也已经如火如荼。 所以我们也能够看到,地平线的研发、营销等支出随着营收在快速增长,这是一个企业快速扩张,跑马圈地的信号。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一条国际品牌、合资品牌与中国科技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的“高阶智驾”上车路线,正逐渐浮出水面,并日益成为主流。 在量产智驾全面普及的当下,“高阶智驾”已成为车企品牌向上的核心支撑。在这一进程中,Momenta作为“高阶智驾”的行业隐形冠军,正加速走到台前。 继4月21日与上汽通用别克启动战略合作后,4月23日Momenta再度联手凯迪拉克,携手推出全场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据介绍,依托与Momenta展开底层架构级的深度合作,凯迪拉克相关车型将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实现无需依赖高精地图“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的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体验。 这意味着,在与Momenta展开一系列重磅合作后,上汽通用旗下别克与凯迪拉克两大品牌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将快速提升。同时,Momenta在全场景辅助驾驶领域的巨大成功,也正在迎来更多的行业认可。一条国际品牌、合资品牌与中国科技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的“高阶智驾”上车路线,正逐渐浮出水面,并日益成为主流。 车企自研“智驾“,已经不再是必选项 曾几何时,不少新势力乃至传统车企一度将“全栈自研”视为智能化转型的终极答案,而智驾系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领域,更是车企自研的核心阵地。 而现在,车企的智驾自研模式正在加速退潮。 究其本质,智驾市场决胜的关键就是快鱼吃慢鱼,采用供应商方案能够帮助主机厂腾出时间和精力聚焦核心战场。 因此,即使是长期强调垂直供应链体系的比亚迪,也不再强求在智驾领域的“自研”,开始积极与Momenta等智驾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 这主要是因为,智能驾驶本质上仍然属于标准化技术产品,专业分工是提升产业效率的必然选择。 对车企、特别是合资车企而言,供应商智驾方案具有一系列优点。 首先是成本。 传统的全栈自研模式,需要车企从智能驾驶系统的最底层技术开始研发,包括芯片、算法、传感器融合到整车集成,都要独立研发完成。这对于制造业基因浓厚的汽车企业而言,不仅风险巨大,更在技术方案的完成度方面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最终让企业的研发投入居高不下。 而采用供应商智驾方案,则可有效降低成本,在激烈的价格战中,这一优势愈发重要。例如,在Momenta“长短期记忆”结合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帮助下,智驾的训练成本能缩小10到100倍,这对于注重成本的车企而言,无疑有着极大吸引力。 其次是灵活地敏捷开发与快速适配。 也就是说,在车企与供应商的合作中,通过最大程度利用双方资源,可以针对性达成用户需求,以更快地跟上市场节奏,实现对新势力品牌智驾体验的追赶乃至超越。 对车企而言,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及时响应车主需求,更能将旗下拥有成熟车型和销售体系的品牌,快速升级为高阶智驾车型,这也是目前合资车企最为紧迫的需求。 例如,得益于Momenta开放的技术架构,车企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能够快速适配英伟达、高通,甚至华为、地平线等多种芯片平台。此外,通过为不同车主提供不同规格的智驾方案,不仅降低了技术整合的难度,更可为车企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帮助品牌在不同车型中展开智驾研发,以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快速将智能辅助驾驶的车型推向市场。 因此,在一系列综合优势加持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积极拥抱供应商智驾方案。同时,这也意味着,对以Momenta为代表的企业而言,将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合资们的智驾答案,为什么是Momenta? Momenta与上汽的合作,并不是孤例。 事实上,Momenta已经与全球排名前十的车企中的一半展开了量产合作,不仅包括上汽集团,也有通用汽车、丰田、奔驰等跨国巨头,以及奇瑞、广汽、一汽等自主品牌豪强。这其中,搭载于超豪华比亚迪仰望的天神之眼A和搭载于腾势的天神之眼B方案无疑最为业界熟知,其实其核心算法来自于Momenta。据了解,其全球合作品牌近15家,定点车型已超140个。 不夸张地说,至少在国内,Momenta服务、交流过的车企,占到了本土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Momenta已然成为了全球汽车品牌的共同选择。 然而,受限于传统合作模式中主机厂与供应商的生态定位惯性,过去很少有车企愿意公示智驾方案并非自研,以至于Momenta长期都在行业以“隐形冠军”的形式存在:除了被称为“Momenta智驾样板间”的智己品牌外,行业很少能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其他合作伙伴的信息。 伴随着智驾产业的快速普及,曾经的行业潜规则正在被快速刷新,低调的Momenta正在以强大的技术实力走上台前,不断刷新行业认知,成为智驾赛道的明星企业。 这一变化离不开智己品牌在智驾领域的强势表现。作为与Momenta深度绑定的智能汽车品牌,智己近年来在热门横向测评栏目里表现抢眼,不仅屡次闯入城区辅助驾驶第一梯队,与华为、小鹏、理想同一阵营,更以强大的智驾口碑,深得消费者信任,Momenta品牌,已经足够为合作品牌背书。 随着Momenta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内,其强大的技术积累和组织架构也日益被行业熟知。 在技术层面,Momenta不仅是端到端大模型的先行者,更是长期推动智驾安全的重要代表。 早在一年前,Momenta就在行业率先实现了一段式端到端技术,以更高的技术上限解决智能驾驶中的长尾问题。 这套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先通过“短期记忆”进行快速训练,验证数据和算法是否正确、有效,并通过验证的数据和算法,在一段时间积累后应用在“长期记忆”中,也就是最终的端到端大模型上,通过遵循更接近人类的训练逻辑,最终帮助企业大幅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在大模型之外,通过无图和算法升级,Momenta的智驾能力也已经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建立起一个千万级场景数据库,用来训练障碍物识别能力,包括施工设施、碎石、动物等,保证车辆在全场景的可通过性。 而针对近期饱受关注的智驾安全问题,Momenta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投身智驾的原动力之一,正是源于父亲作为卡车司机,曾出过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早在Momenta创立之初,曹旭东就为公司立下了三个十年愿景,排在第一的正是“十年挽救百万生命”。现在,这一前瞻愿景,正在当下散发出更大的价值。 在“十年挽救百万生命”价值观的指引下,每当有新版本上线,Momenta的管理层永远都是第一批试用者,坚持在日常通勤中全程使用智能驾驶功能,以“踩坑式”体验为用户提前探雷,确保产品问题在正式推送前就被识别和解决。 曹旭东曾经表示,安全安心这件事情的话非常重要。Momenta软件准出流程就非常严格,首先会做模块的自闭环测试,完了之后的话又会做系统级的测试,系统级的测试包括了仿真。一个大版本的仿真里程会上亿公里,相当于一个人开1万年的时间的里程。仿真里程测试完之后,还会做对应的路测,而对应的路测的话基本上就是百万公里起,相当于一个人开 100 年的驾驶里程。 对安全的重视更体现在Momenta的技术方案之中。截至目前,Momenta的飞轮大模型目前已经迭代至5.0版本,已经实现了高度智能化与自主化,形成了端到端、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有力保障了主动安全。 此外,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开创性的技术路线,Momenta浓厚的“技术立业”组织氛围,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的支撑。 在近日召开的2025上汽之夜现场,Momenta 创始人曹旭东也首次向行业分享了公司内部的特别组织——“狗粮团”。据其介绍,公司鼓励员工每日去试驾搭载在研版本的智驾系统,每日在实际路况中测试并反馈问题。这种“自己吃自己的狗粮”文化,已经成为Momenta为客户和用户提供安全、安心产品的重要机制,更让“责任先行”成为团队的自觉行动。 正是基于对创新与安全的绝对重视,Momenta积累了大量来自一线的认可,逐渐塑造了在城区辅助驾驶领域的口碑。可以预见,接下来也将有更多合资品牌选择与Momenta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智驾供应商展开合作。 在接受提问“智驾”行业是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的问题时,曹旭东也透露出些许技术霸气,他说:“首先这个行业绝对的规模效应很强,先发优势也会很强,像这样特质的行业,全球范围内终局来看也就留下三四家企业。中国可能仅有两三家,全球可能是三四家。因为中国有四好学生的特质,就是技术好、产品好、交付好,还有价格好。我大胆的预测,中国的第一名大概率是全球第一名。“ 而对行业而言,无论是车企自研智驾方案,还是与供应商合作甚至直接采购方案,都会是智驾竞争的赢家。毕竟,能够快速迭代技术、高效整合资源,并精准满足车主需求痛点的企业,才能永远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用四年时间,极氪完成了“从奔跑,到跨越”的品牌转变。 “今天,不只是007 GT上市的日子,也是极氪四周年的日子。” 4月15日,极氪宣布了两件大事:首先,极氪品牌成立四周年,并宣布正式进入“极氪 2.0”阶段,开始用服务构建豪华。第二,极氪发布了进入“极氪 2.0”阶段后的首款新车极氪007 GT,而这也是领克与极氪合并后,“极氪科技集团”的首款极氪车型。 四周年是极氪品牌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时间标记,同时也难得让这个一直在奔跑的品牌有了回忆往昔的机会。在这场发布会中,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感慨:“极氪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但在急于奔跑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完美。” 2021年,极氪通过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开始了品牌飞速发展之路;四年后,极氪发布了第二款科技猎装轿跑极氪007 GT,并宣布进入“极氪 2.0”,新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豪华汽车品牌。 两次猎装,两次转折。 极氪007 GT,“二次创业”新起点 回看极氪的第一款猎装车,极氪001的诞生其实是场意外。 在品牌创立初期,极氪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家新的品牌,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如何实现品牌向上,如何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具体到产品上,那就是极氪应该做一款什么样的车? 早期在内部设计中,极氪001是按照SUV去做的,核心原因在于,在中国市场做SUV和轿车有着极高的容错率。但极为巧合的是,极氪是一家罕有的愿意向内剖析的企业,据安聪慧回忆到:“极氪的产品理念是从最难的做起,从豪华高端做起,同时走差异化之路。如果别人问五个‘为什么’,我们就要问十个‘为什么’。” 在对用户做出充分调研后,极氪从需求出发,决定要做一个融合所有车型优点的产品。最终,极氪将轿车的操控与舒适、SUV的通过性和安全、跑车的性能,还有旅行车大空间揉在了一起,做出了一款内部也不知道该叫三厢车还是SUV的车型,直到车图发布后,被网友点醒,这才有了极氪在国内猎装车市场的地位。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极氪001累计销量近8.5万辆,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交付近27万台,稳居25万以上纯电车型销冠。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自身历史纪录,更以中国品牌纯电车型最快突破 25 万台交付的速度,重塑了豪华车的市场格局。 做一台既好开又好看又能装又实用的车,这是极氪的出发点。极氪也用“一车顶四车”的实际案例,将猎装车从小众情怀拉进大众生活,证明了用创新满足用户需求,就会拥有足够的市场。2024年,全球每售出10台猎装车,就有7台是极氪001。 如今,极氪001带极氪完成了0-1的跨越,当品牌爆发冲刺过后,在“极氪 2.0”阶段,极氪选择用极氪007 GT去找到答案。 从产品定位上,极氪007 GT与极氪001有着明显区别,从介绍来看,极氪001被定义为豪华猎装轿跑,而极氪007 GT被定义为更适合年轻人的科技猎装轿跑,并首次将价格打入厮杀最激烈的20万-25万区间。 “理工男”是挂在极氪身上的标签,但在极氪007GT上,极氪很少见的用很大篇幅去讲述了设计对极氪007GT的重要性。显然,作为被极氪寄予厚望的“走量”车型,极氪007 GT在产品上下足了功夫。 据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朱凌介绍,极氪的设计、工程团队互相配合协作,最终找到了属于极氪007 GT的一条最美比例的猎装线,并将尾门玻璃与臀部切线的夹角定在了21°,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及。 极氪的“美”也体现在车身各处,极氪007 GT的车身采用无框车门、隐藏式排水槽、蚌式机盖等一系列独特设计,而这些细节往往只能在顶级豪车上见到。 在着重强调的科技感上,极氪007 GT全球首发搭载了新一代EC光感变色全景天幕,紫外线阻隔率高达 99.99%,并支持十档透明度调节,最低透光率仅 0.15%。而在车内,极氪007除了加高了副仪表台的空间,提升前排乘员的环抱感,更是在中控屏幕下添加了一排实体按键,改善了用户的日常使用痛点。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业内少有被冠以“理工男”名号的科技品牌,极氪007 GT也开始注重色彩的搭配和情绪的表达,朱凌在发布会上感慨: “极氪一直在用豪华车的标准喷漆工艺,但让我们沮丧的是极氪车漆的热度并不高,后来我们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工艺再好,也解决不了情绪价值”。 带着这一问题,极氪找了2000个真实用户进行调研,其中不乏明星、企业家等用户,最终极氪选择了开发难度最高的星际紫和暗夜紫两个配色,在极氪看来,这两种紫色代表着高贵、优雅、神秘,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好评。 好的设计总会扎根到消费者的认知当中,极氪007 GT的身上有着无数的闪光点,年轻、科技、个性等标签,让年轻用户群体对极氪007 GT抱有足够的期待,而与极氪 001形成差异化价格定位的布局策略,则意味着极氪007 GT将成为极氪新的爆款之一。 凭借多年来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极氪已经成功成为豪华新能源市场中的标杆品牌,但对于早已是一片红海的汽车市场而言,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豪华汽车品牌,仅凭借这两样显然不够。 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极氪决定:不仅要卷技术和产品,更要卷服务。——这是极氪四周年的重要变化,同时极氪也决定开始“极氪 2.0”。 2.0时代,极氪“用服务构建豪华” 快速奔跑不是目的,跑得稳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极氪四周年发布会上,极氪罕见的在公开场合承认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在产品迭代、技术进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方面面,还远远谈不上完美。” 对于极氪来说,在高速成长之后,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一步一步,显然是重新回溯品牌的过程。 在极氪 1.0时代,极氪001和极氪009为品牌夺下了豪华车市场的高地,而极氪001 FR和极氪MIX则是用产品的差异化为极氪树立了独特的“创新标签”。 在这一内核的驱动下,极氪不断研发新的技术:量产卫星通讯、旋转座椅、四电机分布式电驱等等,四年来,极氪累计推出了167项新能源核心领域首发科技,申请2528项核心技术专利,以最快的速度向用户交出了一张不错的答卷。 只是,相对的快和慢都有不同的取舍,极氪从诞生之初就不断强调组织效率,在品牌成立后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极氪就完成了品牌发布、首款车型预售上市、架构调整等一系列事项——这堪称恐怖的内部效率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在快速的前进过程中,极氪对发展过程中的“不完美”有着明显认知,从产品迭代、渠道覆盖,到服务体系建设,极氪仍需追赶。事情已经发生,摆在极氪面前的是如何解决,在四周年深思过后,极氪选择用服务“重构豪华”,重新解构目标:“成为一个伟大的豪华汽车品牌”。 在豪华品牌的队列中,服务和用户体验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是极氪想要达成目标必须经历的一环。在四周年发布会上,安聪慧正式宣布极氪正式迈入2.0阶段,开启品牌2.0的系统性升级: 第一,极氪将会构建更加多元的新能源新能源解决方案,用多种动力形式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除了纯电车型外,极氪也将会推出超级电混技术的极氪9X等车型,其中极氪9X将会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第二、继续推进整个极氪科技集团的三电、智驾、座舱等核心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有序迭代。 第三,直面问题、直面用户。从购车前的需求调研,到用车中的服务响应,再到产品升级迭代的前置沟通等重要环节,极氪将建立全生命周期用户沟通机制,并邀请用户参与其中。 比如,此前极氪关注到,部分用户提车后,对底盘的运动性能有改装需求,为了响应用户的需求,在这次四周年发布会上,极氪为相关车型的车主,开放“运动风格底盘套件”硬件升级方案,此方案秉承了“极氪式操控”的性能体验,车主不仅可以享受半价优惠,还可保留原有的整车质保。 第四,用服务构建豪华,打造2.0时代的极氪服务体系。 目前,极氪已经在全国布局“极氪家”网点超150家,涵盖体验、销售、交付、售后等全部流程,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极氪家”服务网点将扩充至200家,具备高质量服务100万+用户的能力,实现“服务布局引领销售规划”的能力体系。 回看四个方面的升级,极氪2.0品牌承载着极氪对于高端豪华品牌的理解与方向,同时也是一个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品牌,开始把更多注意力转向用户和体验。但这并不是极氪2.0的全部,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豪华汽车品牌”,足够优秀的品牌售后体系同样重要。 首先,极氪推出了行业首个“三电不限里程终身质保”,行业唯一。这一质保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且无年限与里程限制。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电池质保仍为8年/16万公里,比亚迪的电芯终身保修要求年行驶不超过3万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也在全行业率先取消了关于长期停放的全部免责条款,换句话说,哪怕电池亏电,极氪同样提供质保。而除了极氪外,业内几乎所有车企均将 “长期停放导致电池损坏” 列为免责项。 “去年有位极氪001车主,2年跑了32万公里,同样在我们的质保范围内,哪怕跑得再多我们都保。”安聪慧举例到。 其次,极氪提供高速免费救援服务,同样也是行业唯一。在新车4年或10万公里之内,极氪的免费道路救援能够覆盖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任何一条道路。即便是因为安全要求免费救援无法直接覆盖的高速路段,高速拖车产生的费用,不限里程全额报销。 除此之外,极氪还推出了远程预警诊断及主动提醒、车辆代客值守、免费取送车、免费维保接送等等功能,不断为用户提供服务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服务新老车主均可享受。 极氪服务政策的改变,是品牌从“条件限制”到“用户至上”变化的缩影,而这一切势必会带来一串连锁反应:逐渐消除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顾虑、用服务建立用户信任形成口碑裂变、延长用户持有周期,甚至一定程度上也会拉高二手市场极氪车型的销售价格,形成新车销售 - 二手车增值 - 品牌溢价” 的良性循环。 反过来看,极氪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提升品牌服务质量,推动品牌持续高端化,也是目前看来最适合极氪的一条道路。 “从硬件的建设、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始,我们持续思考怎么去服务好用户、参与竞争,探索一条适合极氪的路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适合极氪的。”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对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说到。 从奔跑,到跨越 “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极氪品牌自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注定艰难的道路。所幸的是,极氪人的内心中都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让极氪成为了一匹向上冲刺的黑马,花了四年时间成功坐在了中国高端纯电汽车销量第一的位置上。 回顾四年,从含着金汤匙出生到目前全球超47万用户选择与极氪同行,极氪用四年的成长,不断向外界证明着品牌发展的可能性,至少从结果来看,极氪的每一步“奔跑”都留下了扎实的脚印。也正因为这一步步的积累,终于让极氪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 “未来两年,极氪科技集团将着力成长为年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能够成为中国的BBA。”安聪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 对于极氪来说,产品是品牌能够站稳市场的基石,而服务,是极氪用来构建豪华的核心,真正的豪华,从来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极致满足。也正如安聪慧所言:“汽车行业进入了新能源发展阶段,一定也会诞生出拥有世界级竞争力的高端豪华汽车品牌,极氪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早报来啦! 要闻提示 1.特朗普正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145%太高,削减幅度可能超过一半 2.余承东称尚界首款车将“大爆”,让上汽准备好足够产能 3.京东高薪招人,刘强东放豪言:未来全职外卖员要超100万 4.王化回应“小米YU7推迟发布”:依然是雷总预告的今年6-7月 5.公然内涵友商!董明珠: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 6.腾讯高管曝比亚迪惊人数据:每月跨国会议超10000场,日均333场 7.华人CEO上任第二把火!英特尔将宣布裁员20%:超21000名员工失业 8.马斯克:中国用户对FSD"最为苛刻",特斯拉机器人依赖中国部件 今日头条 特朗普正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145%太高,削减幅度可能超过一半 当地时间4月23日,据外媒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在某些情况下削减幅度超过一半。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说,“145%是非常高的。不会有那么高的……它将大幅下降,但不会是零。”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尚未作出最终决定,并声称相关讨论仍存在变数,目前有多个选项正在考量中。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称,美国对华关税可能将降至约50%至65%这一税率区间。有知情人士则称,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采取一种所谓“分级征税”的方案,类似于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去年年底提出的方案——对美国认为不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而对涉及所谓“美国战略利益”的商品则征收至少100%的关税。这一提案建议,该关税体系在五年内分阶段实施。 彭博社等媒体当天报道称,在谈到美国会对中国进一步反制措施作何回应时,特朗普对记者暗示,他可能愿意降低关税。“在某个时候,我不想让关税再提高了,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会购买商品了。”特朗普接着说:“所以我可能不想让关税再提高,甚至可能不想达到现有水平。我可能想降低关税,因为,你知道的,你希望人们购买商品。”(观察者网) 国内资讯 余承东称尚界首款车将“大爆”,让上汽准备好足够产能 4月23日,据消息,在今日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为上汽集团站台,并表示华为和上汽集团一起打造的“尚界”品牌首款车上市后预计销量会“大爆”,要上汽集团准备好足够的产能。“尚界”也是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后的鸿蒙家族的第五界。 在此前的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宣布,尚界首期投入60亿元,要为尚界品牌组建超5000人的专业运营及技术团队,同时将打造专属超级工厂,依托华为的深度赋能,为尚界构建技术纵深护城河。余承东表示,尚界品牌的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关于上汽和华为合作的更多内幕,欢迎添加微信Hugh-wangruihao交流) 据余承东4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鸿蒙智行已累计交付70万台车。其中,问界M8预售已突破15万台,新问界M9上市27天大定突破4万台,过去13个月累计交付18万台。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263.53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23年的45.88亿元,上涨幅度高达474.4%。(界面新闻) 京东高薪招人,刘强东放豪言:未来全职外卖员要超100万 近日,招聘平台信息显示,京东开启了“钞”能力招人模式,陆续发布高级算法工程师、后端开发、测试开发专家等岗位。招聘信息表明,京东实行19薪的薪酬模式,大部分岗位起薪超30K,不少岗位年薪可达百万元级别。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招聘页面显示,京东外卖的某副总监亲自在线招人,部分岗位发布者1小时内仍处于活跃状态。对比来看,美团月薪主要集中在30K - 50K,部分高级岗位如规划算法工程师月薪在40K - 60K,年薪结构多为16薪。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此次高薪招人或许与创始人刘强东在此前火锅局上的表态有关。刘强东称“未来全职外卖员要超100万”,背后可能藏着一盘大棋,即通过技术与人力双轮驱动,颠覆外卖行业规则。具体来说,京东打算用高薪算法团队优化配送效率,用百万骑手构建即时物流网络,进而打通生鲜、3C数码等即时零售品类。(TechWeb) 王化回应“小米YU7推迟发布”:依然是雷总预告的今年6-7月 近日,关于小米YU7是否会参展的话题引发热议。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小米SU7、SU7 Ultra参展,YU7并未参展。 23日下午,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这是小米汽车首次参加上海车展,也是第一次我以参展商的身份来到这个城市。今天早上八点展位就开始排队了看图1 。忙完上午的接待好容易喘口气,这会儿我看了下依然很多人。” 王化还表示:“刚刚还有媒体朋友反馈,外媒报道YU7推迟发布,甚至有说年底才发布的信息,真是哭笑不得。我们的YU7上市发布时间并未改变,依然是之前雷总预告的今年6-7月。”(九派新闻) 达闼创始人辟谣传闻:未来聚焦人形机器人、保留核心团队 据报道,曾估值近200亿元的老牌机器人独角兽达闼,深陷负面舆论的泥沼。大规模裁员、欠薪纠纷、司法案件等问题接踵而至,甚至一度传出倒闭的谣言。近日,达闼与香港上市公司国华集团达成合作,成立港仔机器人公司。其中,上市公司港仔集团持股51% 并实现财务并表,达闼持股49%。合资公司的团队主要由达闼机器人的核心成员构成,负责技术研发与业务推进,而香港上市集团则承担融资重任。 在国华与达闼战略合作暨港仔机器人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上,达闼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表示,公司估值越高,投资人因对行业了解有限,缺乏培养行业冠军的长远眼光,投资意愿便越低。像达闼这样历经长期研发,积累深厚的企业,进一步研发急需资金支持。 针对上海 “人去楼空” 的传言,黄晓庆解释道:“上海项目确实出现了一些波折,但绝非‘人去楼空’。实际上,我们在其他地方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基于公司发展战略,我们对人员进行了合理管理,目前仅保留了最核心的业务研发团队,以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受影响。”(网易科技) 公然内涵友商!董明珠: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 4月23日消息,71岁的董明珠已经成功连任,未来三年她将继续是格力电器的一把手。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谈了不少大家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内涵了一些友商。董明珠公开表示:“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通过这几年实践证明,格力钛技术路径选对了,格力钛的新能源车从没有发生火灾事故。现在格力对产品的认知,第一要素就是安全,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就不应该做这个产品。”董明珠表示:“从技术路径来讲,我们的选择肯定没有错的。” 此外,在会上,董明珠在会上谈到格力用人问题,称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董明珠表示,格力不以年龄和资历来衡量人才。有媒体发文指出,“绝不用海归”、“海归派里有间谍”等言论毫无道理可言,这暴露出其用人观念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源于观念深处根深蒂固的偏见。(快科技) 腾讯高管曝比亚迪惊人数据:每月跨国会议超10000场,日均333场 近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钟翔透露,腾讯云位于新加坡、美国、日本、巴西等地的节点,为比亚迪全球化组织和业务管理提供了云服务。据他介绍,比亚迪每个月都要在腾讯会议上召开一万多场跨国会议,腾讯会议的实时翻译、纪要、总结等AI助手能力,正在深度助力比亚迪出海业务的组织协同。按照钟翔透露的数据,如果每月按照30天计算的话,比亚迪日均开会约333场。 据比亚迪2024年财报显示,其员工队伍大规模扩张。报告期末,公司在职员工数量飙升至96.9万人,仅2024年一年就新增招聘26.6万人,2023年为70.3万、2022年为57万、2021年为28.8万。对比一下其他知名车企,大众集团全球员工总数为67.9万人,奔驰约17.5万人,特斯拉是12.5万人。(快科技) 行业协会称自营电商收费过高,到手钱只有60% 4月23日消息,沈阳市新零售协会发布倡议书,直指自营电商存在收费过高、强制商家参与促销、平台强制毛利保护等问题,导致商家经营成本攀升,部分商家实际到手金额仅为销售额的60%。 倡议书指出,平台会强制商家促销活动并承担成本,部分自营电商设定了毛利保护机制,一般是20%至30%的毛利比例,确保即使低价销售,平台也能通过商家补差的形式维持利润,其本质是将市场竞争风险转移给商家。倡议书还提到,部分自营电商最长账期达90天,远超中小商家资金承受能力。(羊城网) 智谱IPO前夕加速海外扩张,计划帮助各国政府推出主权智能体 4月23日,据外媒报道,一位高管周三表示,随着智谱AI准备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该公司正通过与阿里云合作来加快其海外扩张步伐。 智谱AI副总裁林超婷在亚洲科技会议GITEX上向听众表示,该公司正在向全球各国政府进行推销,以帮助它们推出本地化的主权AI代理。她说,智谱AI目前在中东、新加坡、英国和马来西亚设有办事处,并在亚洲各地,包括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运营着联合“创新中心”。 4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智谱成立于2019年,成立至今已完成14轮融资,近一个月完成了三轮战略融资。(凤凰网科技) 丰田在华研发本土化,已启用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 4月22日,上海市与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沪举行。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由丰田汽车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正式落地。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该独资公司将研发生产雷克萨斯纯电车型,并于2027年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丰田中国方面宣布,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这是丰田1964年入华以来,第一次由非日本籍高管出任总经理,也是第一位华人总经理。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丰田在华战略转型的风向标。 据悉,RCE体制是丰田在华三大本地自主研发举措之一。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西良树表示,除了RCE体制,丰田一方面还建立了中国ONE R&D(研发)体制,将原本分散的中国R&D整合,并积极任用中国工程师,强化研发体制;另一方面强化了与一汽、广汽、比亚迪等中国合作伙伴及本地供应商的合作,落实构造改革,以增强商品力、加快研发速度。(经济观察网) 云鲸前高管创立的割草机器人再融资,李泽湘投过、众筹已超500万美金 据报道,常州来牟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九坤创投,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交付及市场预期性备货。此前公司已获得李泽湘教授创立的XbotPark基金的种子轮融资,后获得NBT Capital(耐必信)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来牟科技是一家割草机器人制造商,公司由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主要面向欧美市场,致力于庭院机器人领域。创始人高望书曾任云鲸联合创始人,后加入SharkNinja品牌主导扫地机器人研发工作,其产品市占率排名北美第一;创始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顶级院校,曾任NVIDIA英伟达、华为、图森未来等企业的核心研发负责人。 据高望书透露,除线上平台外,公司今年将重点布局线下渠道,在欧美成立团队以加快市场进一步拓展。“来牟科技”现已获得近百家经销商关注,并且拿下了大量订单,目前LymowOne已经进入试产阶段正在小批量交付。(IT桔子) 爱奇艺杀入直播带货,创始人龚宇:聚焦内容电商,会员将是潜在的最大用户 4月23日上午消息,在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发表《科技的力量,艺术的精神》主题演讲。龚宇在现场宣布,爱奇艺电商今日上线。龚宇表示,此前爱奇艺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会员和广告,现在也要发展电商业务。爱奇艺电商是内容电商,而不是货架电商,目前仍在试运营状态。 龚宇谈到,会员是爱奇艺电商最主要的潜在用户。“爱奇艺利用资源的优势,也就是IP内容、艺人明星以及会员,像筛子一样,把互联网上消费力最强的用户筛出来。主要是做直播带货,爱奇艺会员将是港在最大的电商用户。”龚宇称,电商业务需要时间成长,希望今年能奠定基础,明年有更快的发展,电商业务的货币化能力非常高,市场规模极大。(新浪科技) 黄渤上海车展现场给问界M8泼冷水,余承东:随便倒,倒36瓶也没事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邀请知名演员黄渤、马东等人做客鸿蒙智行会客厅。在直播现场,在余承东介绍问界M8的防水性能时,黄渤拧开手里的矿泉水就往车座上泼冷水,做起了现场测试。余承东笑道:“随便倒,我们实验时倒了36瓶水,都没有问题。”他还表示,“我以前开过品牌豪车,小孩倒水有把方向盘搞坏过,还有的小孩在座椅上撒尿把电机烧了的,我们这个不怕,都没有问题。”据了解,问界M8采用了舱内防误泼水设计,覆盖25个场景。误泼水测试水量18L,等效36瓶矿泉水。(快科技) 国际资讯 华人CEO上任第二把火!英特尔将宣布裁员20%:超21000名员工失业 4月23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英特尔计划在本周宣布裁员超过20%的计划。这将是该公司自1968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调整。同时也是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上任后推动的首次重大重组。截至2024年底,英特尔全球员工总数为10.89万人,若按20%比例计算,裁员规模将超过2.18万人。 英特尔近年来因财务压力、市场竞争及战略转型需求,频繁启动大规模裁员。2022年10月为应对PC市场下跌困境,英特尔首次大规模收缩业务,全球裁员约1.2万人,占当时总员工数的5%。2023年5月,为了推动业务向AI和先进制程聚焦,英特尔进行了一轮结构性裁员,CCG和DCAI部门各裁员约20%,预算削减10%。2024年第二季度,因盈利表现不达预期。英特尔为了全面削减开支,将裁员规模提高到15%以上,涉及1.5万人。最新这次裁员计划,将使英特尔员工规模回到2010年的水平。 裁员背后是英特尔持续恶化的财务表现。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滑2%,股价全年暴跌60%,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更严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营收预计仅为117亿-127亿美元,大幅缩水。英特尔首位华人CEO陈立武上任后,明确提出聚焦AI和先进制程技术的战略转型,集中投入18A制程研发和AI芯片业务。(界面新闻) 马斯克:中国用户对FSD"最为苛刻",特斯拉机器人依赖中国部件 美国时间周二,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当季营收为193.35亿美元,同比下滑9%;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09亿美元,同比下滑71%;归属于特斯拉普通股股东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12美元,同比下滑71%。财报发布后,特斯拉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逾5%。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预测:“在明年下半年,美国将有数百万辆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但马斯克表示,不同地区需本地化参数调整,毕竟雪地驾驶与加州日常驾驶存在显著差异。他还笑称,中国用户对FSD“最为苛刻”,是真正将其推向极限的群体。马斯克透露,Cybercab目前处于样品验证阶段,仍计划明年投产。 针对Optimus进展,马斯克表示,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大规模生产将在年末开始。由于大部分生产流程都是新的,爬坡会有挑战。他补充称,由于该人形机器人使用来自中国的机器人硬件,因此会受到关税影响。马斯克重申,今年目标是生产5000台Optimus机器人。(网易科技) 特朗普关税“重锤”,Meta广告营收恐缩水70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由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严厉关税影响了中国零售商,Meta(META.US)的核心在线广告业务今年可能会遭受70亿美元的损失。根据MoffettNathanson周二发布的研究报告,在贸易争端期间,Temu和Shien等与中国有关联的零售商削减Facebook和Instagram广告预算将对Meta业绩造成影响。 MoffettNathanson分析师表示,根据Meta的最新年报,2024年该公司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为183.5亿美元,相当于其总销售额的11%多一点。与其他分析师一样,MoffettNathanson分析师认为,Temu和Shien构成了Meta 中国业务的主要部分,如果这两家在线零售商今年削减广告投放,Meta 2025年的广告销售额可能会受到70亿美元的影响。 分析师表示,在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后,Temu减少了在美国的广告支出,并且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排名大幅下降。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中国市场对Meta业务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虽然Meta没有提供欧洲境内各国家/地区的营收明细,但从逻辑上讲,我们可以推测中国是Meta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营收来源——对于一个Meta没有用户或活跃平台的国家来说,这一地位非同寻常。”(智通财经) 传OpenAI计划今夏初发布开源语言模型,力争推理能力超越同类 4月24日消息,今年3月底,OpenAI宣布计划在今年某个时候发布自GPT-2以来的首个“开源”语言模型,目前该模型的细节正逐渐浮出水面。据报道,消息人士透露,OpenAI研究副总裁Aidan Clark正在领导这一开源模型的开发工作,该模型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公司计划在今夏初发布该模型,并希望其在推理能力上超越其他同类开源推理模型。该模型将采用高度宽松的许可协议,几乎不设使用或商业化的限制。此前,像Llama和谷歌的Gemma等开源模型因限制过多而受到社区批评,OpenAI此举显然是为了避开这些争议。(IT之家) 谷歌被曝向三星支付巨额资金以在One UI上预装Gemini 4月2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谷歌向三星支付“巨额资金”以在One UI系统中预装Gemini,并按月向三星支付费用以维持Gemini作为默认AI助手,该交易协议至少持续两年。外媒报道称,谷歌全球合作、平台与生态系统副总裁Peter Fitzgerald透露,三星每月为Gemini在其设备上预装收取高额费用,支付内容包括每台预装设备的固定费用,以及应用内的广告收入分成。 据悉该协议有效期至少两年,尽管三星拥有自研AI助手Bixby,仍接受此项合作,在Galaxy S25系列上将谷歌Gemini作为默认助手,用户可直接通过电源键唤醒,此操作逻辑与谷歌Pixel设备一致。(IT之家) 最高20%!曝三星显示器5月涨价幅度惊人 4月23日消息,据最新消息透露,三星显示器将在4月份大幅上涨的基础上再度普涨,而且此次涨价幅度“有点惊人”。目前内部传出的5月份涨价情况是,继续普涨动作不变,而且涨幅从经销商至中高端机型大致为10-20%,也就是基本把4月的涨价再来一次。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三星已经连续第六年成为全球最大游戏显示器品牌,按照总收入计算,三星在2024年以21.0%的份额位居全球游戏显示器市场第一。同时,三星还连续第二年在全球OLED显示器市场排名第一,自推出第一款OLED机型以来,仅用两年时间,三星就达到了34.6%的市场份额。 今年3月份三星还表示,今年其QD-OLED显示器的出货量预计将比去年增长50%以上,达到超过200万台。去年三星QD-OLED显示器的出货量为143万台,占全球OLED显示器市场份额的71.2%。(视讯堂)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基座模型天花板,困住强化学习。 清华和上交的最新论文中,上演了一场“学术打假”的戏码。文中研究者们对当前“纯 RL 有利于提升模型推理能力”的主流观点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通过一系列实验,他们证明引入强化学习的模型在某些任务中的表现,竟然不如未使用强化学习的模型。 论文批判性地探讨了 RLVR 在提升 LLM 推理能力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赋予模型超越自身原有能力方面,效果可能并非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无懈可击”。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下场站队。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抓住了 RL 自身的漏洞,虽然提高了采样效率,但它似乎在推理方面存在不足,未来我们需要新的方法来释放 LLM 的全部潜力。 也有人表示,或许强化学习实际上限制了模型开发新推理行为的能力。真正的推理增强可能需要蒸馏等方法。 质疑声之外,RL 的追随者也在为“信仰”发声:这种说法是错的,验证远比生成简单的多。 也有网友表示,这更像是奖励结构的缺陷,而非 RLVR 本身的问题。如果用二元奖励结构,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我们可以调整奖励结构来缓解这个问题,甚至还能激励更好的推理。 强化学习:擅长加速,不擅长开路 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进行了实验,来评估 RLVR 对基础模型和 RLVR 模型的推理能力边界的影响。 在数学任务实验中,研究团队在 GSM8K、MATH500 和 AIME24 等基准上评估了多个大语言模型系列(如 Qwen-2.5 和 LLaMA-3.1)及其经过 RL 训练的变体。他们通过分析 pass@k 曲线,比较了基础模型与 RL 模型的表现,发现虽然 RL 在低 k 值下提升了模型的准确性,但在高 k 情况下却显著降低了问题的覆盖范围。 此外,研究者还手动审查了模型生成的 CoT(Chain of Thought)推理过程,以确认正确答案是推理得出而非纯属运气。最后,他们还研究了采用 Oat-Zero 方法训练的模型,并对数据集进行了过滤,剔除容易猜测的问题,从而聚焦于更具挑战性的样本。 整体结果显示,尽管 RL 能在初始准确率上带来提升,基础模型在推理覆盖率方面仍表现更为稳健。 在编码任务实验中,研究团队在 LiveCodeBench、HumanEval+ 和 MBPP+ 等基准上评估了源自 Qwen2.5-7B-Instruct-1M 的 RLVR 训练模型 CodeR1-Zero-Qwen2.5-7B。他们通过 pass@k 指标来衡量性能,并根据预定义的测试用例评估模型的正确性。 结果显示,RLVR 提升了单样本 pass@1 的分数,但在较高采样数(k = 128)时,模型的覆盖率有所下降。与此相比,原始模型在较大 k 值下表现出了持续改进的潜力,而 RLVR 的性能则趋于平稳。这表明,尽管 RLVR 提高了模型的确定性准确性,但在探索多样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在视觉推理实验中,研究团队在过滤后的视觉推理基准(MathVista 和 MathVision)上评估了 Qwen-2.5-VL-7B,删除了多项选择题,聚焦于稳健的问题解决能力。RLVR 在视觉推理任务中的表现提升与数学和编码基准中的改进相一致,表明原始模型已能够解决广泛的问题,即便是在多模态任务中也同样如此。 跨领域的一致性表明,RLVR 提升了模型的推理能力,同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模型的问题解决策略。 推理能力的边界 使用单次通过的成功率或平均核采样衡量模型推理能力边界的传统指标存在重要缺陷。如果模型在少数几次尝试后未能解决难题,但却本可以通过更多次的采样获得成功,此时其真实推理潜力可能会被低估。 如果为基础模型投入大量采样资源,它的性能能否与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模型相匹配? 为精准评估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边界,研究团队将代码生成领域常用的pass@k指标拓展至所有可验证奖励的任务。针对一个问题,从模型中采样k个输出,若至少一个样本通过验证,该问题的pass@k 值为1,否则为0。数据集上的平均 pass@k 值反映了模型在 k 次试验内可解决的数据集问题比例,能严格评估 LLM 的推理能力覆盖范围。 直接按问题采样k个输出计算pass@k可能导致高方差。他们采用无偏估计法,对评估数据集D中的每个问题生成 n 个样本(n ≥ k),统计正确样本数。对于使用编译器和预定义单元测试用例作为验证器的编码任务,pass@k 值能准确反映模型是否能解决问题。 然而,随着 k 增大,数学问题中“黑客”行为可能凸显,即模型可能生成错误的推理过程,却在多次采样中偶然得出正确答案,这一情况常被以往指标忽视。为此,他们筛选出易被“黑客”攻克的问题,并手动检查部分模型输出的 CoT 正确性。结合这些措施,他们严格评估了 LLM 的推理能力极限。 当强化学习不再“强化” 清华与上交的这篇论文,为当前业界广泛推崇的强化学习范式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强化学习在大模型训练流程中的真正角色。 我们也不能将模型的“能力”与“效率”混为一谈。能力,指的是模型是否拥有解决某类问题的潜质与逻辑链条;效率,则是在给定的能力范围内,模型能以多快、多稳、多省资源的方式得出答案。 强化学习或许确实能够提升模型在已有能力基础上的输出表现(比如在低采样次数下更快给出正确答案),但这并不代表它为模型带来了新的推理路径或更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相反,在高采样场景中,RL 带来的“收敛性”可能牺牲了答案的多样性,从而错失了解决更多难题的机会。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认为,强化学习更像是一种能力调控器,而非能力创造器。它可以让模型更擅长做已经能做的事,但难以让模型做出“原本不会的事”。正因如此,若将 RL 简单视为提升模型通用智能的万能钥匙,未免过于乐观。接下来的技术路线,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基础模型在表示能力、知识组织与推理路径构建等方面的设计,而非过度依赖下游的策略微调。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的意义不在于“RL 无用”的结论,而在于它揭示了在过热预期背后,强化学习真正适用的边界。这或许会促使研究者和企业在制定大模型优化方案时,回归问题本质,用更清晰的标准衡量“能力的提升”究竟意味着什么。 参考链接: https://arxiv.org/pdf/2504.13837 https://x.com/iScienceLuvr/status/1914171319970848942 https://limit-of-rlvr.github.io/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从 Workflow 到通用智能,还差着代际距离。 自主决策能力是 Agent 受到重视,并被称为 AI 时代“新基建”原因。从这个角度看,Workflow 似乎做不出真正的通用 Agent。 而要谈真正具备决策能力和自我意识的 Agent,其实要从 AlphaGo 的问世说起。这是 AI 首次展示出非模板化、非规则驱动的智能行为。而 AlphaGo 也靠着深度神经网络与 RL,进行自我对弈与自我优化,最终击败人类顶级棋手,敲响了 Agent 时代的第一声锣。 从某种程度上说,Devin 可以算是通用 Agent 的滥觞。它首次把 AI 的编码能力、任务执行与反馈机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为后续产品提供了清晰的范例。 后来,Manus 延续了 Devin 的工作流思路,并提出 “More Intelligence” 的理念,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串联工具,而是试图通过任务拆解、自我反思、模型调度等方式,让 Agent 具备更强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而 Genspark 则走了一条更加模块化的路线,把每个任务步骤都变成一个可组合的部分,让开发者可以像拼乐高一样,快速搭建出属于自己的 Agent 系统。 但在当前主流关于“如何构建 Agent”的技术路径中,有两个被广泛认可的共识:一是拥有基础模型是构建 Agent 的起点,二是 RL 是赋予 Agent 连贯行为和目标感的“灵魂”。它决定了 Agent 如何理解环境反馈、进行长期规划,并作为连接 Perception 与行动 Action 的关键桥梁。 反观 Manus,由于缺乏底层模型能力和算法能力的支撑,它的系统结构相对开放,十分容易被模仿,甚至有团队在三天内就实现了复制,也因此被一些批评者视为“套壳”。不过从 AI 科技评论的角度看,这种批评也有失公允,毕竟 Manus 在产品设计和任务编排上依然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创新。 但“Agent 不能仅靠 Workflow 搭建”的看法,已经逐渐成为业内的共识。正是在这样的主流认知下,那些始终坚持深耕强化学习的团队,反而在新一轮技术演进中走到了更前沿的位置。 没有 RL 的 Agent,只是在演戏 Pokee AI 创始人、前 Meta AI应用强化学习团队负责人朱哲清,就是一位对 RL 始终坚定信仰的“长期主义者”。 朱哲清曾向 AI 科技评论表示,RL 的核心优势在于目标驱动,它不是简单地响应输入,而是围绕一个清晰目标,进行策略规划和任务执行。而一旦缺少了 RL 的参与,Agent 就容易陷入“走一步看一步”的模式,缺乏内在驱动力,最终难以真正胜任复杂任务的完成。 他认为真正的 Agent 的核心在于其执行能力与影响力。如果一个系统只是单纯地生成内容或文件,那它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工具,而非真正的 Agent。而当它能够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时,它才具备了真正的执行性。总的来说,只有与环境发生深度交互,且产生的影响不可逆,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Agent。 他表示带有 Workflow 的产品,实际上是 发展的初期形态。虽然它有明确的目标和流程,但仍需要人为干预,这样的系统仍处于早期阶段。真正的 Agent 不仅仅是按照预设的工具来操作,而是能够根据给定目标,自主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任务。 在他的认知中,Agent 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早期的例子,比如 Zapier 的工作流系统,更多是模拟人的决策行为,但并非真正智能的 AI Agent。之后又有了 像 LangChain 这种类拖拽流的可组合型的任务执行模式,逐步向系统化过渡。到了现在,用 Claude 去做 MCP 的时候虽然工具的调用和规划能力都比较有限,但已经开始向更高水平的 Agent 演进。 而下一阶段的 Agent,将不再需要用户或开发者了解具体的工具或技术细节。用户只需简单提出任务要求,Agent 就能够根据目标自动选择工具,并规划解决路径。此时,整个过程的自主性与智能性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Agent 也将真正实现从工具到智能体的转变。 他坦言,RL 算法确实存在诸多挑战。比如线下训练时,使用的数据集与真实世界往往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模型一旦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就可能“水土不服”,再比如操作动作空间过大时,RL 系统很难稳定泛化,效率与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始终是个难题。 但即便如此,朱哲清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无论是 o1 还是 Rule-based reward model等模型范式的出现,RL 始终是站在技术舞台上的“隐形主角”。虽然它未必是 AGI 的唯一通路,但在迈向真正 “Superhuman Intelligence” 的过程中,RL 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技术节点。 在他看来,相比那些过于模糊、甚至略显理想化的 AGI 概念,能够超越人类在某些任务上的智能体,才是一个更实际、可度量的目标。RL,就是驱动这一目标落地的关键引擎。 没有 RL 的 Agent,也能往前走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有人坚信 RL 是 Agent 的核心驱动力,也有人对这个观点提出质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博士生,DeepWisdom 研究员张佳钇就属于对 RL 持保留态度的那一派。他追求跨环境的智能体,在与 AI 科技评论对话时表示: DeepWisdom研究员张佳钇认为,现有RL技术虽能在特定环境中提升Agent能力,但这本质上是“任务特化”而非真正的智能泛化。在实现跨环境数据的有效统一表征之前,RL面临的跨环境学习困境难以突破。 他认为利用 RL 对语言模型进行环境内优化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目前很多研究使用的仍是能力较弱的基础模型(base model),即便训练到“最优”,也只是对单一环境的适配,缺乏跨环境的泛化能力。 在他看来,“使用 RL 训出一个适应某个环境的 Agent 已经很近,但距离训出通用跨环境的 Agent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同时他也并不完全认同“没有 RL 就没有 Agent”这一观点。他表示业界对 RL 的“过度崇拜”掩盖了一个关键事实:OpenAI Deep Research 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其强大的基础模型 o3 早期版本提供的先验知识,而非只有 RL 本身。 虽然近期的学术研究表明RL确实能提升较弱基础模型的能力,但提升幅度有限,这也正是学术界和初创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如何在缺乏顶级基础模型的情况下,通过建立持续有效的 RL 数据收集流程来缩小与巨头的差距。 不过,张佳钇也并不全盘否定 RL。他表示 RL 的局限性更多是技术阶段的产物,且目前尚未出现一个能够有效解决泛化问题的算法。因此,RL 的问题不完全是方法论本身,而是当前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 除此之外,他还向 AI 科技评论表示,更期待能够看到一个跨环境泛化的模型(比如 UI-TARS-1.5) —— 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执行不同任务,而不是针对某个环境进行“定制化适配”。在他看来,这样的模型可能在未来出现。一旦实现,“Agent 就只需要在模型上做个简单系统就可以了。” 在整体架构上,他也给出了他对 Agent 演化路径的划分 —— 他将 Agent 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构成 Agent 系统的最底层节点,语言模型被调用来执行基本任务; 第二阶段:在底层调用节点基础上,构建出固定的 agentic workflow,每个节点的角色与职责预设明确; 第三阶段:底层组件演化为具有自身逻辑和动作空间的 autonomous agent; 第四阶段:多个 autonomous agents 通过主动交流机制构建系统,形成 Multi Autonomous Agent Systems(MAS); 第五阶段:底层组件拥有与人类一致的环境空间,成为Foundation Agent,开始协助人类跨环境完成任务; 第六阶段:Foundation Agent 基于人类目标与其他 Agent 产生联系,演化出具备自主协作能力的Foundation Agents 网络。真正实现以人类目标为核心的多智能体社会,达到Agent与人类共生的范式。 而目前大多数 Agent 产品公司仍停留在第二到第三阶段之间,尚未迈过第四阶段的门槛,而“最大的瓶颈在于当前 Agent 仍严重依赖人类预设的 workflow 节点,缺乏真正的自主性。” 在张佳钇看来,当前大多数 Agent 产品仍停留在第二到第三阶段之间,尚未迈过第四阶段的门槛。突破当前瓶颈的关键在于使 Agent 摆脱人类预设经验的束缚,通过自主探索获取跨环境经验并学会与各类专业 Agent 协作。 但在 Follou 创始人谢扬来看,这个问题又有所不同。 他认为 Agent 和工作流自动化是可以组合起来的。在他眼中,Agent 应该是一些可以协助人类提升生产力的工具,而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价值不在于模拟人类,而在于高效协助人类,把复杂的任务拆解、执行,并最终完成目标。 在谢扬看来,很多人过于执着于“Agent 是否像人”这个问题,而忽略了它真正的应用意义。他更关心的是,Agent 是否真的能在现实中帮人把一件事做完,无论是搜索信息、分析数据,还是调度工具,Agent 也不应该成为一个新的“入口”或者“平台”,而应该成为一种嵌入式能力,真正融入人类的工作流程之中,成为“能执行的思考”和“能学习的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不否认“自主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环境感知和情境理解上的价值。但在他看来,衡量一个 Agent 是否真正有生命力,更关键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可组合”“可调度”。只有当 Agent 能够被灵活地组织在不同的垂直任务中,支持模块化的能力组合,并与人类实现高效协同,它才真正具备长期应用的可能性。 基于这样的理念,Follou 也构建了一整套融合 Agent 与工作流的架构体系,他们将浏览器(Browser)、智能体(Agent)和工作流自动化(Workflow Automation)等核心组件融合在一起,浏览器负责访问和渲染 Web 内容,智能体负责基于 LLM 理解上下文和做出决策,而工作流自动化则执行具体任务,调用 API、插件或脚本。 在谢扬看来,这种结构并不是技术炫技,而是一种“实用主义”的选择。他更关心的是,Agent 是否真正能在现实中把一件事做完,而不是停留在看起来很聪明的幻觉里。 在 RL 信徒与质疑者的观点交锋中,我们能看到一个逐渐清晰的趋势:Agent 的演化已不再是单一范式的胜利,而是多种技术路线的协同博弈。归根到底,构建 Agent 从来不是拼哪一种技术最炫,而是拼能不能把每一块基础能力连接成一个真正可运行的系统。 从理解指令,到规划路径、感知反馈,再到调用外部工具完成任务,每一环都需要精密协作、形成稳定闭环。模型能力再强,如果没有目标规划和执行机制,也只能停留在“懂你在说什么,但却做不了任何事”的阶段,而即便策略再优秀,如果基础模型跟不上、感知不准确,也会陷入“会动但不聪明”的窘境。 所以,构建 Agent 不是“拼模型”或“赌范式”的零和游戏,而是一次工程能力、系统设计和认知理解力的多维较量。 RL 可以塑造目标感,模型提供理解力,外部接口延展执行力,三者缺一不可。而如何把这些能力组合在一起,真正打造成一个可泛化、可迁移甚至是可迭代的系统,才是 Agent 走向通用市场的重要一步。 一个新的未来 而现在每天被人们挂在嘴边的 Agent,其实最早在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只要一个系统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它就可以被称为 Agent。 但随着 Copilot 类产品的兴起,Agent 的概念又被重新定义:是否需要人介入决策,成为划定 Agent 边界的关键标准。如果一个系统可以在没有人参与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决策和执行,那它就属于真正意义上的 Agent。 在这个标准下,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 AI 应用都可以被视为某种形式的 Agent。比如在编程领域,一个 AI 模型可以完成代码生成、编译、测试、修改的循环;在游戏中,AI 控制的角色可以自主应对环境变化,失败也不会造成真实世界的损失。这些任务虽然复杂,但由于风险较低、反馈明确,所以系统即使出错,问题也不大。 但如果朝着通用 Agent 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最大的衡量标准,就不再是语言生成的能力或者执行速度,而是任务解决的成功率。从系统架构上来看,着往往取决于两种关键的设计: 如果是串行的 Agent 架构,即由一个上层 Agent 发出决策,再调度多个下层 Agent 执行子任务。如果是在这种模式下,调度层的指挥能力和下层的配合能力就直接决定了任务是否能够高效完成。 而如果是并行的 Agent 架构的话,则是需要多个智能体在同一时间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就需要系统从头到尾都不能出错,因为就算每个环节的成功率都能够达到七八成,但最后的整体成功率也会指数级下降。 因此,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认为,要构建真正强大、可落地的通用 Agent,必须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容错机制和跨模块协同能力,否则就难以胜任复杂任务。这便是目前通用 Agent 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通用 Agent 一旦能够落地,它将会让大家的边际成本显著下降,同时望成为继 PC 操作系统和手机系统之后的新一代人机交互入口。这一点类似于当年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 模式”,即操作系统带来人机交互,芯片提供计算能力,二者结合直接引爆整个生态。同理,今天的苹果也凭借自研的 iOS 和芯片称霸移动端,而安卓阵营与高通的配合也形成了另一套强大体系。 雷峰网认为,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在通用 Agent 的未来中,很可能会诞生类似的生态闭环:AI 操作系统 + 模型原生芯片,进而催生出下一代 Wintel 模式。到时候,我们或许将看到专为 Agent 设计的模型级芯片,亦或者是 AIPC 的兴起,共同见证整个智能交互方式的范式跃迁。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OpenAI 做 Agent,得天独厚。 今天凌晨,奥特曼突然发文宣布推出自家最新的 o 系列模型:满血版 o3 和 o4-mini,同时表示这两款模型都可以自由调用 ChatGPT 里的各种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图像生成、图像分析、文件解释、网络搜索、Python。 总的来说,就是比前一代的性能更强而且价格更低。 消息一出,马上就有网友晒出了两个模型的“小球测试”结果,并配文:“这确实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测试结果了。” 也有网友晒出了满血版 o3 和 o4-mini 在 HLM 基准的中的排名,其中 OpenAI 的两款新模型仅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就稳稳的“盘”上了榜单前三,引得网友大呼震惊。 o3 与 o4 mini 全面进化 除了网友们的测评结果外,我们也来看一下 OpenAI 给出的两个模型的官方数据。 首先,o3 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包括 Codeforces、SWE-bench 和 MMMU 等,刷新了多项纪录。除此之外,o3 在应对复杂现实任务时,比 OpenAI o1 减少了 20% 的重大错误,尤其在编程、商业咨询和创意构思领的方面能力最为突出。 o4 mini 这边,别看它体量不大,但专为快速、高效的推理任务而设计,可以支持比 o3 更高的使用频率。 在数学、编程和视觉任务上的表现依然非常亮眼。在 2025 年 AIME 数学竞赛中,借助 Python 解释器的帮助,o4-mini 取得了99.5%的高分,几乎达到了该测试的满分水平。专家评估同样显示,它在非 STEM 任务以及数据科学领域的表现已经超越了 o3-mini。 此外,o3 和 o4-mini 首次实现了将图像直接融入思维链的能力,它们不仅“看得见”图像,更能“通过图像思考”。这带来了视觉与文本推理的全新融合方式,显著提升了它们在多模态任务中的表现。 关于这点,OpenAI 图像推理研究员 Jiahui Yu 发文称:“自最初推出 o 系列以来,“图像思考”始终是我们在感知领域的核心战略之一。早期发布的 o1 vision,曾为这一方向提供了初步的探索与预览;而如今,随着 o3 和 o4-mini 的发布,这一战略终于以更为成熟和完整的形式落地。多模态能力的持续演进,不仅推动了模型在理解世界方式上的跃升,也成为 OpenAI 实现 AGI 愿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模型性能毋庸置疑,而关于这两款模型可以自由调用 ChatGPT 里的各种工具的能力,OpenAI 首席研究官 Mark Chen 也发文表示:一旦推理模型学会了端到端地使用工具,它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而最新的 o 系列模型正在“向未来迈出的质的一步”。 所谓“质的一步”,无非是将大模型的能力扩展到目前最火的 Agent 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 OpenAI 第一次向 Agent 领域进发了。 今年年初,OpenAI 接连推出 Operator 和 Deep Research 两个产品宣告向 Agent 进发,在此之前,他们还推出过一个类似于代办助手的 Agent 产品 —— ChatGPT tasks,来试了试水花。 而这次的满血版 o3 和 o4 mini 则是支持直接调用 ChatGPT 里的各种工具,从之前的“聪明大脑”直接进化为了“灵巧双手”。 有网友在试过了 o3 最新模型的调用能力后表示,模型帮他做了一些需要跨工具才能完成的工作,这让他感觉到了 Agent 给人们带来的便捷。 OpenAI 做 Agent,得天独厚 关于如何才能做出真正的 Agent,目前坊间的主流观点是:强化学习加基座模型。 但在 Agent 的实际研发中,大多数专注于 Agent 的公司并不具备自研基座模型的能力,能够组建强化学习团队的更是凤毛麟角。它们唯一的机会,往往在于依靠强悍的工程能力持续打磨产品体验,或通过差异化定位,探索某些功能层面的创新。 然而,由于缺乏底层模型的掌控权,这样的努力终究只是为自己在与大模型公司的赛道上争取些许缓冲时间。正因如此,那些具备训练基础模型能力的公司,在开发 Agent 时,往往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占据天然优势。 巧合的是,Deep Research 团队曾在多次访谈中强调,他们认为基于强化学习的端到端训练是当前 Agent 技术变革的关键所在,原因在于强化学习能够有效突破传统 AI 系统在复杂场景中面临的灵活性不足和泛化能力受限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叠加 OpenAI 本身在基础模型上的强大优势,或许不久之后,Agent 就会被吃进 ChatGTP 的某个版本之中。 一位长期从事 Agent 方向的研究人员曾对 AI 科技评论表示:“用强化学习训练 Agent,本质上更像是将语言模型的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定向强化和适配。也就是说,强化学习更多是在帮助语言模型在某一特定场景中“训得很好”。然而,目前许多学术研究仍停留在使用较基础的 base model 进行环境内训练,这样的工作即便做到极致,其成果也往往只是某个环境下的“特化版本”,难以实现跨环境的泛化能力,因此其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仍然有限。” 顺着这个点往下看,不难发现其实 OpenAI 已经同时掌握了基础模型和训练方式,拥有从底层能力到上层产品的完整控制权,也因此在定价方便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例如,Deep Research 的 Agent 以每月 200 美金的价格对外订阅,全部收入可以留在体系内部,而那些依赖第三方模型的独立 Agent 团队,不仅受到 API 成本和模型性能波动的限制,在产品定价上也显得捉襟见肘。 “略知皮毛”不如洞彻本质,“套壳”并不是长久之计,这么一看,OpenAI 做 Agent,就得天独厚。 开源 Codex CLI 新模型之外,OpenAI 还开源了一款本地代码智能体:Codex CLI。它是一个轻量级的编码助手,可直接在用户的终端命令行中运行,为的是充分发挥 o3、o4-mini 等模型的推理能力,紧密连接本地开发环境,未来还会支持 GPT 4.1 等其他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它甚至支持通过截图或手绘草图进行多模态编程,直接刷新了代码交互与内容理解的边界。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观察到,为了测试这个功能,在发布会的直播中,开发人员还现场用 Codex CLI 展示了一波实施摄影的 ASCII 画面,让不少直播间网友大呼:“Intresting!”参考链接: https://x.com/sama/status/1912558495997784441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707719#43711155 https://github.com/openai/codex https://x.com/jhyuxm/status/1912562461624131982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被 AI 快速重塑的时代,真实性与信任比排名更重要。 昨天一早,Meta 了放出自家用了 20 万显卡集群训练出的 Llama 4 系列模型,其中包括 Llama 4 Scout、Llama 4 Maverick 和 Llama 4 Behemoth。消息一出,直接引爆了大模型圈。 Meta 还特意强调,这些模型都经过了大量未标注的文本、图像和视频数据的训练,视觉理解能力已经到了 Next level,有种在大模型领域一骑绝尘的既视感。 Meta GenAI 负责人 Ahmad Al-Dahle 也表示:“我们的开放系统将产出最好的小型、中型和即将出现的前沿大模型。”并附上了一张 Llama 4 的性能对比测试图。 紧接着,在大模型竞技场中 Llama 4 Maverick 的排名直接跃升到第二名,成为了第 4 个突破 1400 分的大模型。在开放模型排行榜上更是超越了 DeepSeek,直接上桌坐“主座”。 “首次采用 MoE 架构”、“千万 token 上下文”...一时间 Llama 4 就被贴满了各种 Title。 但在一片赞美和吹捧声中,很快就有心细的网友发现了不对劲。这位网友用头段时间在 ? 上很火的让模型直出几何程序的方式来测试 Llama 4,但最终的结果是在画六角形内含一个受重力影响球的集合图像时,Llama 4 试了 8 次也错了 8 次,而反观 DeepSeek R1 和 Gemini 2.5 pro 则是一次正确。 也有网友表示对 Llama 4 的表现感到非常失望。按照以往惯例,更新了版本号的模型在性能上应该有很大的突破,而 Meta 憋了这么久才舍得放出来的 Llama 4 非但没有进步,在测试中的表现还不如一些现有的大模型。 还有网友非常贴心的给出 Llama 4 系列的模型能力找了个参照物:“Llama 4 maverick 这个 402B 的大模型,大概跟 Qwen QwQ 32B 写代码水平一致,而 Llama 4 scout 则近似于 Grok2 或者 文心 4.5。” Llama 4:超级刷榜选手 在官方给出的数据中,Llama 4 的能力妥妥碾压了一众大模型,但在网友们的实际测试中,Llama 4 却显得很拉跨,越测越觉得离谱的网友们不由得怀疑,扎克伯格是不是给自家模型偷偷刷榜了? 经过网友们的多方证实,最后发现,嘿!还真是刷的。 其实如果认真看 Ahmad Al-Dahle 发布的 Llama 性能对比测试图最下面一行的小字,你就会发现上面写着“Llama 4 Maverick 针对对话进行了优化”,而 Meta 其实早就给自己留了个“图片仅供参考,一切以实物为准”的心眼。 除了破解 Meta 官方的字谜游戏外,网友们也带着 Llama 4 进出于各大测试榜单中。 他们先是把 Llama 4 拉到了著名的 code 测试榜单 Aider ployglot 中,最终的得分比 qwen-32B还低。 在另一个代码评测榜单中,Llama 4 的成绩也只能排在中间位置。 除此之外,网友们发现在 EQBench 测评基准的长文章写作榜上,Llama 4 系列也是直接垫底。 而即使是最基础的翻译任务,网友们也表示 Llama 4 的表现也是比 3.3 的 70b 还要差得多,甚至还不如 Gemma 3 的 27B。 混乱的 Meta 正在网友们风风火火测评 Llama 4 的真实成绩时,一则发布在海外的求职平台一亩三分地上的内容更是直接给Llama 4 的作弊传闻填了一把柴。 文中提到 Llama 4 的训练存在严重问题,并且内部模型的表现仍然未能达到开源 SOTA,甚至与之相差甚远,而 Llama 4 的高分也确实是领导层为了能够在各项指标上交差所做出的“努力”。而这个则消息的爆料者,很可能来自 Meta 公司内部。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 AI 从业者在线吐槽,表示“我们都被耍了,Llama 4 不过是一个早早被设计好的实验版本。” 还有前 Meta 员工站出来指出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存在巨大漏洞,并表示 Llama 系列模型的信息泄露问题其实从 Llama 1 就已经存在了。 而在 Llama 4 发布的几天前,Meta AI 研究副总裁 Joelle Pineau 就在 Linkedin 发文称自己已经申请将在 5 月份离职,不由得让人们将这件事与 Llama 4 作弊刷榜的事情联系到一起。 不少人疑惑,为什么一向崇尚“大力出奇迹”的 Meta 这次的翻车力度这么大,明明有钱、有卡、有数据,但模型创新能力依旧不足,还要靠作弊刷榜来找存在感? 一个坊间流传的观点是,Meta内部研究人员压力过大,因为他们需要做出成果,给公司一个好的交代,因此会求稳,更加偏向于更能做出成果的事情,而真正重要的内容,比如基础设施的迭代、新算法的实验,这些需要大量时间去做出成果的内容,却往往没有人愿意去做。 这也导致了 Meta 很难在大模型市场上继续做出向 DeepSeek R1 这样轰动整个 AI 领域的东西,而还没有发布的超大杯 2T 参数模型也应证着这个观点:Meta 其实还没有更好的想法。 反观以研究为导向的 DeepSeek,其实一直在探索新的架构。DeepSeek 团队先是提出了强化学习里的神奇算法 GRPO,紧接着在 DeepSeek v2 时提出的 MLA 原理直接沿用到了 DeepSeek V3 和 DeepSeek R1 版本上,后来发布的全新注意力架构 NSA 更是实现了超高速长上下文训练与推理。 回到 Llama 4 这边,根据AI科技评论的了解,对大模型架构有研究的专业人士认为,Llama 4 非常缺乏技术创新,比如说,在后训练阶段还在死守DPO。而此前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验都表明 DPO 的泛化能力,“比PPO差得远”。PPO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调的细节很多,不易上手。在DeepSeek提出GRPO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GRPO及其改版。 Meta 还继续坚持用着 DPO 而不选择创新,这么来看 Llama 4 做成如此也属于意料之中。 常人没法用,专家用不着 而最让人失望的是,Llama 4 系列的模型都无法放入家用电脑,并且 Llama 4 除了一直在宣传的 10M 上下窗口外,貌似已经没有任何优势,而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必需的内容。 除此之外,GPT 4o, Gemini 2.5 Pro 这些拥有生图能力的模型型号已经正式推出,而 Grok3、Gemini 2 Flash 等多模态模型也已经开始广泛开放,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没有再用 Llama 4 的理由,或者说,Llama 4 本身没有太强的市场竞争力。 反观这次 Llama 4 的翻车事件,不难看出其实 Llama 4 系列模型很可能是 Meta 在追赶大模型潮流的战略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但却因为太过于“急功近利”而选择作弊,导致直接失去了社区的支持,进而失去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并且 Llama 2、Llama 3 的时代已经过去,选择 Llama 作为基座的开源模型只会越来越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认为对于 Meta 来说,与其选择作弊刷榜博眼球,不如想想如何创新,如何提高社区适用度,能不能追上最前端的技术暂且放一边,最重要的是先把口碑先赚回来。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安全才是真智驾 【中国,上海,2025年4月22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上海举行“以智能 创造可能”为主题的智能技术大会,正式发布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乾崑车控XMC等全新解决方案。 乾崑智驾ADS4正式发布 最高可支持高速L3商用 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采用面向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WEWA架构),端到端时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目前,缺乏难例下的驾驶数据,已成为行业瓶颈。位于云端的乾崑智驾世界引擎,可利用AI生成难例扩散模型,所提供的高质量、高密度的难例场景密度是真实世界的1000倍,实现用AI训练AI。 在车端,全新发布的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等模组,可显著提升车辆感知能力。世界行为模型是业内首个智驾原生基模型,具有全模态感知能力,并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调用不同的能力。 全新发布的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行业首创全域融合架构,实现车身、电机、悬架、转向、制动等部件的中央集中控制,是当前业界集成度最高的底盘引擎。车路状态预热网络、时空智能悬架网络、全维协同控制模型等功能,可让汽车预判车辆状态和路面环境,通过对所有部件进行的一体化决策,实现整车最优控制。 乾崑智驾ADS 4与华为XMC数字底盘引擎相互协同,可带来“知行合一”的体验。 CAS4.0多维安全能力再提升 驾驶体验再升级 全新升级的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将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维安全为目标,持续增强主动安全能力。全新首发的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将显著提升车辆感知能力,实现路面自适应AEB、智驾爆胎稳定控制辅助、驾驶员失能辅助、哨兵模式增强等功能。 车位到车位体验再次升级,将支持高速公路收费站ETC通行、车位到车位切换泊车代驾VPD功能。预计2025年6月,全国将有50万个停车场将支持车位到车位。 泊车代驾VPD功能将实现地下停车场跨层通行、代客充电等全新功能,预计2025年6月,全国将有10万个停车场将支持泊车代驾VPD。华为乾崑智驾将为用户免费发放单车至高600万元的“泊车无忧”权益保障。 华为乾崑智驾ADS 4共有四个版本,其中ADS Ultra旗舰版搭载高速L3专属方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EO 靳玉志表示:“目前华为已在云端世界引擎进行了6亿公里的高速L3仿真与验证,已为高速L3量产商用做好准备。” 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全新升级MoLA架构 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采用全新混合大模型Agent架构(Mixture of Large Model Agent, MoLA架构),将通用大模型的能力与音乐、影视等领域的AI能力进行整合,构建丰富的硬件、软件生态和多种空间的场景体验。 在出行空间,语音交互更“通人性”。鸿蒙座舱对模糊语义和复杂指令的执行能力明显提升,乘客口语化控车的成功率可达85%;乾崑云鹊垂域大模型,可支持用户语音反馈车辆问题,实现专业问诊和远程守护。 在音乐空间,HUAWEI SOUND非凡系列正式发布,可配置43扬声器,带来7.5.10的超环绕声学体验。借助自适应声场控制算法,全车扬声器可根据环境发出“负向”声波,起到“消音”作用。前后排音区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全维主动降噪效果可达6-8dBA,造就图书馆级静音环境。 在影视空间,观影视界更精彩。全新16.1英寸车载智慧屏,具有3K分辨率和98%P3色域。在行业首个AI画质增强引擎“山海画质”的帮助下,720P视频的感官最高可达到1440P的水平。此外,百万像素智慧车灯将升级车外彩色100英寸投影,突破空间局限。 在主题空间,座舱从外观到内核,更“浑然一体”。壁纸、屏保、登舱音、氛围灯联动为统一主题,彰显美学一致的精致感;应用模块协同合一,跨应用也能通过全新3D智控桌面丝滑转场。 “乾崑伙伴”同台对话 共同呼吁安全才是真智驾 本次发布会,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东风猛士科技CEO曹东杰,岚图汽车CEO卢放,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富,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朱小冬等嘉宾应邀出席发布会,并围绕合作共赢,技术创新等议题展开同台对话。 与会嘉宾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长远发展,不能背离安全这一初衷,安全才是真智驾。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华及其他11位嘉宾,共同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守护行业健康发展。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海外劳动力管理的复杂性,却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5年4月18日,由盖雅工场、人效研究院和盖雅学苑联合主办的2025狮山人力资源大会在苏州举办。大会以“出海+AI”为主题,汇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凭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策略,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抢占全球竞争的新高地。 出海深耕,构筑全球劳动力管理网络 当下,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上升,给全球经济合作带来诸多阻碍。但与此同时,各国为拉动经济复苏,积极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如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吸引了大量企业对外投资。 这一进一退间,企业出海的步伐虽面临挑战,却也迎来机遇,不少企业选择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开拓新市场。然而,海外劳动力管理的复杂性,却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盖雅工场自2014年护航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多年来沉淀了大量海外劳动力管理经验,目前已助力客户完成32个国家及地区的劳动力管理数字化转型。基于十年跨境服务积淀,盖雅在本次大会上首次发布了《2025出海劳动力管理白皮书(东南亚)》。 合规管理是企业出海面临的首要难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差异巨大,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例如,菲律宾节假日繁多,总统还可能根据特殊情况宣布新增假期;西班牙对加班数据监管极为严格,近期更是计划进一步缩短每周工作时长;沙特阿拉伯针对符合条件的穆斯林员工设有独特的带薪朝觐假期规定。 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法规环境,盖雅工场打造全球劳动力管理套件,深入研究各国法规政策,为企业提供从咨询、方案设计到实施部署的一站式服务,确保企业用工完全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而本次发布的白皮书,也是以合规为底座层层展开,为想要出海东南亚的中国企业提供参考。 企业出海还有一个关键维度就是集团管控。 在集团化管控方面,盖雅的平台为企业总部提供了一个 “全球视角”,让管理者能够清晰掌握世界各地分支机构的人员需求、实际人数以及工作绩效等关键信息。针对跨语言、跨时区、跨币种带来的管理挑战,盖雅的系统支持多种语言,具备多时区自动切换和多币种金额计算与切换功能,同时实现了跨区域数据隔离,有效提升了跨国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盖雅工场董事长兼 CEO 章新波在谈及出海战略时表示:“出海不是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深入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法规,真正融入当地市场,为客户提供贴合实际需求的服务。我们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一步步搭建起全球服务网络,就是希望能为企业出海解决最实际、最棘手的劳动力管理问题。” AI 赋能,为传统管理注入创新活力 在持续助力企业出海的同时,盖雅工场敏锐地捕捉到 AI 技术在劳动力管理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其融入到各个业务环节中,为传统的劳动力管理模式带来了创新变革。 2025年3月,盖雅工场发布盖雅人效AI智能体生态解决方案,以「智能驱动、人效升级」为核心,利用AI技术为企业构建全周期、全场景的员工赋能体系,为管理者赋能增效,激发每位员工的潜能。 基于盖雅人效AI智能体,并结合盖雅工场成熟的劳动力管理功能与AI技术,无论企业是现有的排班考勤、技能发展、激励优化,还是新的业务场景,都将在智能驱动下变得更加高效、更易操作。 以盖雅时间智能体为例。 作为全场景智能用工和工时管理助手,时间智能体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帮助管理者更轻松地理解排班逻辑,快速反馈调整需求和建议。系统会根据智能排班规划结果,提供多种微调方案并详细解释优劣,辅助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在假勤管理方面,员工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一键请假,系统自动填写表单并进入审批流程,同时还能实时查询假期余额并接收智能提醒,极大地提升了假勤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此外,盖雅时间智能体还能智能检测劳动法规合规性,及时预警用工风险,帮助企业降低合规成本。 “AI 技术的出现,为劳动力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员工需求,更高效地配置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潜能,让企业和员工都能从中受益。”章新波说。 协同发展:开创双赢新局面 盖雅工场的 “出海 + AI” 模式,为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 从企业层面来看,借助 AI 技术的加持,劳动力规划更加精准,排班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个性化的员工激励和技能培养机制,企业内部形成了积极的激励循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整体人效显著提升。同时,实时的数据洞察和智能预警功能,让企业决策更加科学精准,能够及时防范各类风险。 从员工角度出发,盖雅的服务带来了更好的工作体验。便捷的假勤管理、个性化的技能提升机会以及及时的激励反馈,让海内外的员工感受到集团的关怀与尊重,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大幅提高。在盖雅系统的助力下,员工能够更加自主地管理工作时间,实现个人价值与集团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实际应用中,众多企业借助盖雅的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伊顿亚太区借助盖雅的实时考勤、高级排班等模块,实现了超过16000小时的提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 AI 技术的持续创新,盖雅工场将继续深化 “出海 + AI” 战略,不断优化服务,为更多出海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诚如章新波所言,盖雅工场将持续做企业出海的护航者,让全球劳动力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早报来啦! 要闻提示 1.巨变!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集体取消“仅退款” 2.71岁董明珠连任董事,赞成票率达100%,将再干3年,不再担任总裁 3.曝多家车企嘱托媒体传播勿提“智驾”,此前相关表述并未删除 4.京东外卖崩了,官方:超时20分钟免单!美团、京东互撕股价跌5% 5.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燃油车未来至少还有25%市场份额 6.宁德时代曾毓群:研发投入比所有友商加起来还多,不希望被定义为“电池制造者” 7.曝iPhone 17关键生产材料极度短缺!库克急到每天催 8.2000人被裁后,微软对绩效不佳员工使出一系列“组合拳”:两年内不得调岗或再聘 今日头条 巨变!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集体取消“仅退款” 4月2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仅退款”在2021年时被拼多多率先推出,后在2024年时被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相关平台相继引入,历时四年正式迎来落幕。 据悉,上述电商平台已就全面取消“仅退款”的相关细节与管理部门进行了多轮商讨和修改,一旦审核完成即对社会公开宣布。取消“仅退款”早有预兆。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释放了强烈的信号,明确表示会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的突出问题进行治理。 据了解,此前,淘宝天猫早在去年7月就率先松绑“仅退款”规则,打响行业“反内卷”,其后京东、快手等电商平台相继进行规则优化。今年,淘宝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宣布治理AI假图、羊毛党和违规店群,上线店铺真实体验分、佣金激励等相关举措,进一步促进行业回归良性竞争。 对此,淘天集团表示,后续淘宝将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退款售后申请,由卖家先行与消费者协商处理。拼多多客服回应称,商品有问题直接联系官方客服核实处理,并反复强调“平台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北京商报) 国内资讯 格力股东大会首次在芯片工厂召开,71岁董明珠连任董事,赞成票率达100%,将再干3年 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董明珠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她现在退休了,这个品牌(格力电器)没了。值得关注的是,她没有再担任格力电器的总裁。 22日晚,格力电器公告透露,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同意聘请张伟为公司总裁。经张伟提名,格力电器董事会聘任方祥建、刘华、李绍斌、胡余生、王凯为副总裁。这意味着,格力年轻化的管理团队走上前台。格力电器如何推进管理层的年轻化,成为投资者关心的热点之一。董明珠回应称,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 董明珠自2001年起便执掌格力电器,其本人IP已与该公司品牌深度绑定,前段时间还因为部分格力专卖店改名“董明珠健康家”引起热议,虽然网友吐槽不少,但内部人员透露效果非常好。不过董明珠上个月透露已经找到格力接班人,有三四个预备人选,在培养之后可能会扛起大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东会首次在格力电器珠海的碳化硅芯片工厂举行,该厂2024年投产,其碳化硅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调中的装机量已经突破100万台。董明珠此前曾自豪的表示,格力芯片成功了,从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到整个全产业链已经完成了。她还强调:“我觉得最高兴的就是我用这个做这个芯片工厂,没有拿国家一分钱。”(了解更多家电领域焦点事件、背景内核,可添加 Angiee0620 一起交流)(快科技) 曝多家车企嘱托媒体传播勿提“智驾”,此前相关表述并未删除 上海车展即将开幕,面对行业对智驾宣传的收紧,据媒体报道,近日多家车企已嘱托媒体、自媒体们在传播该车企时不要出现“智驾”“自动驾驶”等说法。据悉,不止一家车企向媒体们发出嘱托。 其中一家叮嘱称:基于现在的传播诉求,请不要出现“智驾”、“自动驾驶”这类说法,暂时就叫辅助驾驶,谢谢老师理解。还有一家车企嘱咐媒体:不要出现“L3”相关的表述,如自动泊车、零接管等。还有一家车企叮嘱媒体老师:在传播中避开其“智驾”产品名字,分别改为“驾驶辅助系统”、“驾驶辅助三激光版”、“驾驶辅助三目版”,“代客泊车”更名为“下车泊入”等。不过该车企官方推文中,多日前的“xx智驾版”宣传文章并未删除。 上述第一家车企的官网依然存在“高阶智能驾驶”的描述。此外,多数车企的官网“智能驾驶”相关文案也并未修改。有传闻称很多车企在修改上海车展的物料,不过是真是假,只能等到车展那天一探究竟。 不只车企们嘱托媒体,车企老板们也纷纷改口:华为车BU CEO靳玉志发布会强调“驾驶辅助”:不是L3在4月19日的发布会上,华为车BU CEO靳玉志特别强调,他讲的这些功能都是驾驶辅助范畴,是L2,不是L3自动驾驶,不会超标。(三言科技) 京东外卖崩了,官方:超时20分钟免单!美团、京东股价纷纷大跌 4月22日中午,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京东外卖崩了”,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对此,京东方面回应称:服务已恢复,没取消订单且超时20分钟的全部免单,还有代金券。京东外卖称:“本周京东外卖将进行全系统压测,确保此类故障不再发生。”4月16日,京东外卖也曾出现服务异常,官方称流量达到了平时的4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美团和京东“战火”不断升级。随着骑手“二选一”争议不断发酵,22日上午京东、美团港股股价纷纷大跌,两家公司市值合计蒸发近千亿。截至4月22日上午港股收盘,京东集团-SW股价跌幅达6.61%,市值蒸发近300亿港元;美团-W跌幅达6.59%,市值蒸发近600亿港元。市场对21日两家互联网巨头的舆论角力做出了相当大的反应。(雪球) 曝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通过民航局审查,获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 4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已通过民航局审查,获得了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简称“OC”)。取证后,美团无人机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营,成为国内首个被民航局批准可在中国全境开展物流运输的低空运营人。 据官方资料,美团第四代无人机是专注于城市低空物流配送场景的全新多旋翼机型。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开通53条航线,累计配送订单超45万单。参数方面,美团第四代无人机最大载重2.5kg,最大起飞重量达9.5kg,满载最大配送半径 (往返) 为5km,满载最大配送距离达10公里,最快速度83km/h,支持IP45级防护。 美团无人机硬件负责人胡孟表示,与上一代相比,新机型的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得到大幅提升。“除寿命延长1倍外,第四代无人机可在‘零下20度至50度’的中雨、中雪和6级大风等多天候安全运行;配送距离提升35%,最远可达5公里;同时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折叠三叶静音桨的设计让飞行噪音也下降了50%。”(IT之家) “果链”企业起诉苹果:共达电声发起专利诉讼,涉及金额约1.43亿元 近日,“果链”厂商共达电声的一则专利侵权诉讼案引起市场高度关注。据共达电声近日公告:日前,公司合法持有的“具有减小尺寸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发明专利权受到侵害,公司已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诉讼金额总计1.43亿元。 据多方了解到,公告中提及的被诉方“A/B公司”均隶属于苹果。共达电声的公告显示,被告涉嫌未经共达电声许可,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公司拥有的名称为“具有减小尺寸的微型电声换能器”的发明专利权(申请号:200810178576.1,该发明专利所保护的产品主要用于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 “我们的研发人员在分解(被告)产品的时候,发现对方使用的东西涉及到了侵权的事项。我们也是买了相关的产品进行了验证,分析之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我们才会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前述共达电声证券部人士表示道。目前案件的诉讼金额总计人民币142955800元(约1.43亿元),占共达电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1.31%。 对于该诉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上述证券部人士表示:“如果这个官司打赢了,对方不提起二审或者其他,可能未来会给公司带来营业外的收入。”(财联社)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燃油车未来至少还有25%市场份额 4月22日,上汽通用举行了高层沟通会,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等高管出席。卢晓在谈到“电动化”有关话题时表示,中国与美国等市场具有相通性,未来燃油车肯定还有市场份额,至少还有25%。 其谈到,上汽通用2027年以后还会保留8辆以上的燃油车。“届时市场上燃油车该淘汰也淘汰了,也没有多少人跟我们竞争了。”而纯电以外的形式,诸如插混、增程,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满足智能化需求的同时也没有里程焦虑。 卢晓还谈到了合资公司的未来发展。“关于公司续约,双方股东的谈判正在进行中。”其介绍,“关税战”对上汽通用的产品影响微乎其微,公司没有任何计划对终端售价进行调整;至于向美国市场出口部分别克昂科威车型,公司正与美方保持密切沟通,在探讨其他计划的同时,密切关注关税走势。据此前报道,上汽通用别克还发布了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搭载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网易科技) 宁德时代曾毓群:我们研发投入比所有友商加起来还多,不希望被定义为“电池制造者” 4月21日下午消息,宁德时代“边界觉醒”超级科技日举行。本次发布会宁德时代带来了包括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等在内的多款产品。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作最后总结。 他透露,宁德时代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达186亿元,创历史新高。曾毓群说道,“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连续五年的研发费用比所有其他友商加起来还要多。”“宁德时代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义为电池制造者,我们更愿意把自己称作是新能源行业的开拓者。”曾毓群如是道。(新浪科技) 快手磁力引擎副总裁冯超离职,王志强接管渠道业务 据报道,快手磁力引擎副总裁、渠道业务负责人冯超已于3月份离职,其职位已由原快手电商中小商家业务负责人王志强接任。这一变动正值快手加速AI技术落地与渠道下沉的攻坚阶段,新任负责人的业务背景与战略方向,或将重塑商业化生态的竞争格局。 2019年8月,冯超加入快手,先后担任快手电商营销负责人、快手联盟负责人。此后,冯超升任磁力引擎副总裁、渠道业务负责人,主导了磁力引擎渠道业务的多次关键转型。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24年8月份的磁力引擎合作伙伴大会,会上曾提出“品牌跃迁计划”,推动15家核心代理商构建专业化服务能力,覆盖超4000名从业人员。 2024年9月,王志强正式加入快手,接手渠道业务之前,曾任快手电商中小业务负责人。数据显示,2024年快手双11大促全周期,平台新动销中小商家数同比增长167%;中小商家达成的GMV同比增长156%;与此同时,中小商家动销品类数同比增长77%,自10月份入驻快手实现首销的中小商家在单店经营收益上同比增长139%。(刀客Doc) 谁在拼多多短视频闷声发财?达人种草收益排行榜首曝 日前,有知情人士提供了一份来自拼多多官方的“短视频种草月度收益新星榜”,包括美食种草收益、居家好物种草收益、时尚种草收益等5个领域的收益TOP3作者榜单,时间维度覆盖2月1日至2月28日。 据透露,这是拼多多首次发布短视频业务的种草收益相关榜单,收益排行是根据达人账号内容质量和收入排行综合进行评定。而就在上一周,拼多多又面向商家更新了平台3月短视频种草月度收益明星榜单。据悉,在多多视频的居家好物种草收益榜单中,2月及3月的TOP3达人收益也在千元至万元不等。 “弯腰捡钢镚。”一位接近拼多多内部的行业人士曾这样形容现在的流量,“流量已经分散了,平台之间、平台内部都分散。”正因如此,对于商家而言,抓住平台内每个场景下的流量成了必选项。(亿邦动力) AI办公硬件赛道持续升温,未来智能3个月连获两轮融资 近日,未来智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本轮由启明创投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联合领投。这已是未来智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其Pre A轮融资于2025年1月22日由万物创投领投、初心资本跟投,融资规模同样达到数千万元级别。 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向两大战略方向:一是加速全球化布局,重点拓展欧美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二是加码创新研发,持续探索AI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突破。双重资本加持下,未来智能有望进一步夯实其AI办公硬件领域的头部地位,为行业带来更多突破性产品。(Z Finance) 国际资讯 曝iPhone 17关键生产材料极度短缺!库克急到每天催 4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苹果CEO蒂姆·库克对即将推出的iPhone 17系列的生产进度极为焦虑。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关税问题,更在于一种关键材料——低热膨胀系数玻璃纤维布(low-CTE fiberglass cloth)的严重短缺。一位供应链内部人士表示:"库克非常焦虑,每天都敦促供应商",要求其"火速解决"材料短缺问题,以避免影响产品如期上市。 低热膨胀系数玻璃纤维布是一种专为智能手机设计的关键材料,其不仅可以导热,还能减少因温度变化导致的零部件应力问题。由于现代智能手机内部构造日益精密,对于热管理与机械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升,这种材料几乎成为每一款高端手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他品牌也已察觉到情势的严峻性,纷纷采取预备措施,以免自身产品计划受到波及。 除了材料短缺,苹果还深受地缘政治与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即使苹果启动生产线外移计划,如扩大在印度或越南的产能,也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整体转移。更现实的问题是,即便转移成功,其他生产国也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出口关税压力,这意味着苹果可能不得不在"吸收成本"与"产品涨价"之间做出选择。但如果苹果调整价格结构,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趋缓、用户换机周期拉长的背景下,定价策略若过于激进,可能会引发市场反弹。(快科技) 2000人被裁后,微软对绩效不佳员工使出一系列“组合拳”:两年内不得调岗或再聘 4月2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一封微软内部电子邮件显示,微软正在加强对员工绩效的管理。据了解,微软正推出一套新政策和工具,旨在提升团队表现,同时加大对绩效不达标员工的处理力度。微软新任首席人力资源官Amy Coleman上周五向管理者发送邮件,介绍了一系列可提升团队绩效、快速应对低绩效的新措施。 邮件指出,公司新增了一种处理低绩效员工的方式,并规定这类员工两年内不得在微软内部调岗或重新入职。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开始收紧对员工的管理。从前注重福利和“宠爱员工”的氛围,正在让位于与效率和绩效挂钩的裁员制度。例如,扎克伯格在 Meta 年初裁员数千人时就把矛头指向绩效不佳的员工。与微软类似,Meta同样设有“封锁名单”,阻止被裁员工重新入职。 年初,微软也在未提供遣散费的情况下,解雇了2000名绩效不达标的员工。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一轮裁员涵盖从基层到高管的全体员工,是微软绩效管理体系改革的一部分。Coleman的内部信披露了部分改革细节,并暗示未来还会有更多变化。微软则未就此发表评论。(凤凰网科技) 继微软之后,亚马逊也宣布放弃“雄心勃勃”的AI数据中心计划 4月22日消息,削减AI数据中心计划的科技巨头数量增至两家。据富国银行和TD Cowen称,亚马逊已经暂停了以欧洲为主的部分主机托管数据中心交易的谈判。此前不久,已有多份报道称微软暂停或取消了部分这类计划。(智算中心建设是不是泡沫?云厂建设智算中心有没有未来?欢迎添加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富国银行的一份报告写道:“目前还不清楚暂停的规模有多大,但其立场与我们最近从微软听到的情况相似——他们正在消化最近激进的租赁交易。”报告还强调,微软似乎仍在履行已签署的交易。数据中心托管是指多家有需求的公司通过合作建设数据中心,共同分担巨额基础设施成本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其AI模型的需求,包括Meta和xAI在内的其他公司仍在积极建设数据中心。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而电网供应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亚马逊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启用正在建设中的数据中心。富国银行的报告显示,这家电商巨头现有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已拥有9吉瓦的有功功率容量。(站长之家) xAI要融资了?马斯克表示将寻求对xAI进行合理估值 据报道,马斯克正在寻求对其xAI进行"合理估值",这被解读为新一轮大规模融资即将启动的信号。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上周在与xAI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提出寻求对公司进行"合理估值"。虽然特斯拉CEO并未明确提及即将进行融资,但消息人士将这些评论解读为xAI将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大规模融资的迹象。消息人士还透露,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公司讨论了其潜在年营收已达10亿美元或更多的情况。 今年以来,马斯克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DOGE的工作中,这引发了人们对其公司稳定性的质疑,特别是在特斯拉股价今年已下跌超过40%的情况下。报道称,他出现在这次电话会议上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他正在重新关注自己的商业实体。若新一轮融资确认,这将成为xAI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华尔街见闻) 苹果Siri大动作:Vision Pro班底全面上马 北京时间4月23日,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新任Siri工程主管迈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正在重组负责开发该语音助手的管理团队,他向员工保证此举将为公司的成功奠定基础。此前,Siri的开发已陷入困境。知情人士透露,罗克韦尔正在用他此前在Vision Pro软件部门的得力干将,取代Siri的大部分领导层。他还在重组与语音、理解、性能和用户体验相关的团队。 在罗克韦尔的首批换人行动中,他招来了在Vision Pro开发过程中长期担任高级副手的兰吉特·德赛(Ranjit Desai)。德赛将接管Siri大部分的工程工作,包括底层平台和系统团队。罗克韦尔向员工表示,德赛在“高性能、低延迟系统”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Siri的性能达到“一个全新水平”。 与此同时,Vision Pro资深软件高管奥利维耶·古特克内希特(Olivier Gutknecht)将接管Siri用户体验团队。苹果资深软件工程经理内特·贝格曼(Nate Begeman)和汤姆·达菲(Tom Duffy)也将加入Siri团队,负责底层架构。罗克韦尔表示,他们的加入将推动Siri实现“世界一流”和“可扩展”的技术水平。(凤凰网科技) OpenAI对谷歌Chrome浏览器虎视眈眈:反垄断听证会曝收购意向 4月23日,据外媒报道,OpenAI一位高管在周二的一次法庭听证会上表示,如果法院判决谷歌必须出售其Chrome浏览器,OpenAI将有兴趣进行收购。此次听证会旨在讨论如何整改谷歌,以纠正其非法的搜索垄断行为。 OpenAI高管尼克·特利(Nick Turley)作证称,OpenAI去年曾与谷歌就一项潜在合作进行接触,该合作将使ChatGPT能够使用谷歌的搜索技术。ChatGPT可以获取必应的搜索信息,虽然特利显然没有具体提及微软,但他指出,OpenAI与一家被称为“供应商一号”的公司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特利还表示,OpenAI曾提议向苹果支付其AI聊天机器人与OpenAI的ChatGPT集成查询所产生收入的一部分。特利没有提供任何细节,包括OpenAI是否已向苹果支付任何款项,尽管此前有报道称,两家公司之间并未就协议进行任何资金往来。据去年5月的报道,OpenAI曾考虑开发自己的网络浏览器,并聘请了两位对Chrome浏览器开发至关重要的人才。(IT之家) 前英特尔CEO基辛格 :苹果不可能将制造业带回美国,需要几十年沉淀 4月22日消息,据报道,英特尔前CEO基辛格 (Pat Gelsinger) 表示,苹果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在美国生产iPhone。基辛格称:“实际情况是,你须先开始在某个地方建设厂房,然后在其附近建立塑胶公司,然后是电阻器公司,然后是显示器公司。” “因此,供应链的其他要素开始聚集在供应链周围,逐渐形成一条鞭的科技聚落,而这个过程要耗上数十年的时间。他补充说:“转移供应链需要成本。它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沉淀;而且它们不会因为要求就回归。它们回归是因为你创造了经济激励、资本和能力来推动它们回归。”专家表示,对于苹果而言,关税政策可能会推高iPhone、Mac和AirPods等产品的价格,这可能会抑制需求并持续拖累苹果股价,苹果股价今年至今已下跌22%。(快科技) 英伟达终止Lepton AI运营,业务和人才中选择了人才 近日,网上曝出Lepton AI已通知用户,Lepton 将于 2025 年 5 月 20 日正式停止运营,此后用户将无法再访问 Lepton AI 平台上的服务或提交的数据,建议用户在该日期之前尽快下载或备份所需数据。服务终止时,若用户账户中仍有未使用的积分,官方将会在关停后予以退款处理。不仅如此,官方网站已经禁止新账户注册,显示正在维护。Lepton AI 的官方推特显示也已经被注销。 收购消息刚被曝出来时,许多人猜测英伟达收购后是会仅保留机器学习人才、大砍业务,还是会继续运营Lepton AI的云平台。目前看来,英伟达似乎更在意的人才,而非其相关具体业务,毕竟如今已经选择了关闭服务。交易完成时Lepton AI约有20名员工,目前还未有消息指出这些员工的去留。 英伟达此番价值可能达数亿美元的收购,实现了让LeptonAI投资方红杉中国、CRV和Fusion Fund较为可观的退出,大约在两年前他们参与了该公司11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极客怪咖)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4月22日,酷开“大爱AI”春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讯 4月22日,酷开“大爱AI”春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会上由影音、健康、生活、设备、创作、教育六大智能体构成的酷开超级智能体亮相,并同步发智能体硬件酷开学习机Y41 Air、酷开闺蜜机C20系列等产品。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酷开宣布正式以AI原生企业的定位面向未来发展。 超级智能体:长记忆、快思考、秒行动 酷开超级智能体具备“长记忆、快思考、秒行动”三大核心优势,且有对应的智能体硬件产品落地。作为从人工编排到大模型编排的全方位服务智能体,酷开超级智能体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能对用户出行、追剧、养生等行为信息进行深度学习,形成统一记忆,并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对历史交互的回忆与深度学习理解,优化后续对话与决策,实现“长记忆”功能。 同时,酷开超级智能体能通过语音及图像判断交互对象,在多轮对话情景下依托大模型进行上下文推理,实现对用户意图的精准理解,并展开意图满足动态编排、智能调用相关智能体执行意图,过程中以多个大模型兜底进行服务、学习及优化,展现出“快思考”的执行力。 此外,酷开超级智能体通过“原子化组件”提供服务,构建了影音、教育、健康、创作、生活、设备六大专业智能体,采用多智能体协同的框架解决问题,避免单一大模型大量数据检索形成冗余时间,由此实现“秒行动”的效率。目前酷开超级智能体已应用于电视、闺蜜机、学习机、投影等多终端上,为老人、年轻人、青少年等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不同智能体服务。 影音智能体:秒级响应,精准直达,让观影不再千篇⼀律 酷开内容生态与影音智能体的交互,实现了快速而精准的影片搜索。例如在闺蜜机上,用户只需唤起影音智能体说出台词或剧情,即使是“我想看在船头两个人吹风的影片”此类口语化的模糊表达,智能体也能准确搜出《泰坦尼克号》并播放。这一功能还将显著提升老年用户体验,例如当用户提出“想看刘晓庆演的电视剧“,推荐界面将在每部电视剧封面上生成演员醒目海报,使交互界面更加适老化。 健康智能体:中西合璧,跟踪管理,足不出户,健康到家 酷开健康智能体拥有90万+医生库、10万+中西医库等数据资源。用户授权许可上传体检报告后,结合相关日常饮食、运动偏好等,智能体将自动生成指标趋势图并学习用户行为习惯进行动态管理。用户还可进行健康问询以及AI舌诊,健康智能体将根据结果提供健康指标管理、生活习惯管理和保健用药提醒解决方案,并提供智能导诊服务。 生活智能体:懂家庭,更懂质价比 生活智能体可根据用户的饮食、旅行偏好生成全方位定制化攻略方案。以旅游攻略场景为例,生活智能体会根据出行距离推荐飞机或高铁,同时会根据行程日期推荐合适的路线、高性价比酒店,以及推荐更适合用户口味的餐厅。此外通过“小福家”家庭相册功能,用户可实现随时随地拍照同传到家,且支持一句话描述查找历史照片。 设备智能体:贴心服务,一步到位,你就是超级VIP 以用户会用、好用的轻松体验为目标,设备智能体提供超拟人AI客服7*24实时响应服务,实现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全流程AI自动化闭环。 创作智能体:让想象照进现实 创作智能体可根据用户描述在20秒内生成不同风格的4K壁纸,同时支持AI作曲以及AI绘本,后者可实现音色克隆,12秒生成自定主题、内容安全可控、多风格多年龄的绘本故事,并以家长的声音进行讲述,成为陪伴孩子的好帮手。 教育智能体:全学科,可交互,学练一体,学习不再循规蹈矩 酷开教育智能体设有从学龄前到K12的全阶段教育服务。此次发布的学习机,基于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提出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支持学龄前儿童通过AI互动百科视频边看、边问、边学,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AI家教1V1个性化互动讲题、AI英语口语陪练、随问随答的AI全科智能体等服务。相比传统学习机仅提供答案及解题思路,酷开学习机可随时进行答疑互动及延伸对话,由此提升交互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构建创新应用及合作生态,共赢AI智能体时代 此次发布会上,酷开AI行业解决方案正式亮相。酷开以超级智能体为基础,打造全自动化运营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智能生产、智能推荐、智能编排全自动化流程,打造千人千面的AIGC桌面,将海量AIGC生成内容精准推荐给更合适的人群,实现运营效率和转化效率双提升。 同时,酷开超级智能体和六大专业智能体支持软件售卖、设备授权、PaaS服务、生态共赢的等合作模式,致力构建开放智能生态,携手千行百业合作共赢。目前,酷开已在运营商、车载、酒店、办公等多个领域与知名企业展开合作,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酷开基于自研的智能座舱和影音娱乐系统软硬件全链路解决方案,赋能一汽奔腾、极氪汽车等车企,以及途虎养车等后装车机服务商,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化用户体验,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雷峰网文章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动作大模型也来到了2.0时代。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两者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今天,我们有了画面可以乱真的电影和游戏,也有了可以跳舞、空翻的机器人,这其中,AI的赋能举足轻重,让虚拟世界的数据,得以和现实的物理世界相连通。 在利亚德集团旗下,虚拟动点作为前者的全资子公司,专攻动作捕捉和动作数据的AI生成。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影视游戏的效果更加逼真,更是利用他们在动作数据上的优势,以大模型驱动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的早日实现。 上周在利亚德集团2025年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集团副总裁兼CMO,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耀东代表公司分享AI与空间计算成果过去一年,虚拟动点持续站在空间计算的坚实基础上,升级全球领先的光学算法产品、无标记视觉算法、动作大模型2.0产品、人形动作数据库等,并于全球范围内首发光学与无标记融合算法。 此外,刘耀东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公司在影视、游戏、教育、文旅及具身智能等行业的成果案例,虚拟动点公司为千行百业创造无限价值。刘耀东特别提到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成果经验。他表示,虚拟动点以数据、算法、服务、硬件优势入局具身智能领域。 近年来,公司与全球合作伙伴积累了大量具身智能开发成果案例经验,同时,基于在空间计算领域的长期积累,虚拟动点形成了高精度、持续产出的优质动作数据库,为机器人厂商提供包括遥操作、模拟训练等在内的一系列机器人训练服务,助力具身智能行业高速发展。现场,虚拟动点合作伙伴机器人的出现成为全场焦点。 会上,虚拟动点公司还发布了全球首款交互式潮玩产品——Mini AI全息玩具,打造AI+生态。Mini AI全息玩具融合了利亚德集团及虚拟动点全球领先的智慧显示技术、AI和空间计算技术、交互式动作内容生产能力,是行业内唯一不惧反射眩光产品,同时接入DeepSeek、豆包、ChatGPT等能力,支持AI交互对话、多语言交互等,为精神消费时代的到来,开辟提供AI+硬件的落地应用。 刘耀东表示,AI的高速发展创造无限价值,空间计算作为AI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在悄然改变数字时代浪潮下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虚拟动点作为AI和空间计算的领军企业,将紧握时代机遇,持续创新技术,携手各方伙伴智创未来,构建生态,让千行百业搭乘空间计算的快车。 以下是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和虚拟动点董事长兼CEO刘耀东的对话实录: 雷峰网:从2023年底,虚拟动点公布的动作大模型Lydia已经开发到了第二代。今天Lydia有哪些新的进步可以和我们分享? 刘耀东:今天我们把Lydia的二代是放出来了,但其实今天还不是正式的发布,我们还在做更多的提升。Lydia跟2023年那时候的一代相比,第一个变化,就是参数量提升了——当时我们是百亿,现在我们是 200 亿,其实坦率来说,对于一个垂直的专业模型来说,200亿规模的参数已经很大了。 第二个变化,就是我们首次接入了Deepseek,它在中文语义的推理上很强,能让大模型能够更好的理解用户的意图,进而生成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动作数据。 第三个变化,是Lydia二代的两个新功能——路线规划和物品互动。路线规划是指,今天我们生成的动作数据,不仅有动作本身,还能在一个虚拟场景里让一个3D形象根据规划好的路线移动;而物品交互则是指,3D形象可以在场景中和物品互动,比如坐在沙发上、玩球等等,这也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升级。 雷峰网:我们的动作大模型,如何找到自己的PMF? 刘耀东:整体上,我们的升级对影视、游戏的制作都能起到生产力的提升,原来手k的那些大量的动画,都不用再用人力做了。 而在最近正火的空间计算领域,最早的动补是穿动补服,后来出现了图像识别、无标记点光学动补的技术,大家可以不用穿动补服,就能有动补数据的产出——效率也就有了一次提升。那我们想的下一个问题,是效率能不能再提升一次?效率最高的,一定是数据的直接生产。因为所有的行业,比如说影视、游戏,他们本质上不是想要动作捕捉,他想要的是动作数据。直接给他生成的数据,这样对他来说其实效率才可以最大化。 雷峰网:Lydia 的终局是什么? 刘耀东:我现在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 AI 的产业发展的空间太大了。技术的进步速度太快了。在过去 AI 的时代,我们也不会想到它的终局是生成、是智能体。我们也没法想象现在Lydia的终局是什么,这是一个整个行业都要去思考的话题。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城区辅助驾驶不只是地平线的一份代表作,而是验证以此通往「未来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的试金石。” 临港,是上海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2025地平线机器人年度产品发布会的地方。声音略显沙哑的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说:“这就像是地平线,日出东方,冉冉升起。” 参会的人都知道,这一次的主角是J6P和城区辅助驾驶方案。J6P的算力高达560TOPS,但这并不是余凯要大书特书的重点。在这场2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上,余凯用了接近2/3的时间去讲述地平线“从何而来”以及“为何出发”。 他说,地平线从来不是单纯的芯片公司,不存在单纯智能驾驶芯片这个市场。 在过往的科技革命中,软硬件结合系统和软硬件分离系统有各自的优势:当硬件性能过剩时,软硬件分离可以让硬件的性能得到更好的释放;但如果硬件性能仍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软硬件结合系统反而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现在的智驾系统属于后者。 因此,作为一家芯片商,地平线应该成为一家软件商。这是余凯希望外界理解地平线入局城区辅助驾驶的核心理由。他并不避讳自己的野心。在会后的采访环节中,他说,“3-5年内地平线要把智能驾驶方向打爆掉,5-10年希望把机器人业务给打爆掉。” 有熟悉余凯的投资人向雷峰网表示,“余凯有两个光环,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企业家。地平线永远在讲5-10年后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余凯讲出来,会让你觉得看不到这件事会失败。” 因此,城区辅助驾驶不只是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一份代表作,而是验证以此通往“未来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这一道路的试金石。 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今年已是10年之期。 2015年,余凯判断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接近尾声,此时冲进去毫无胜算。带有浓浓算法基因的余凯并没有跟风做算法创业,而是选择了机器人芯片。彼时的全球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被Mobileye、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垄断。 但正如余凯所说,英特尔是通用计算领域的霸主,英伟达以图形计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场,地平线要走英伟达这样的“窄门”。 走“窄门”必定不易,2019年是地平线的至暗时刻。当时,地平线的AIoT业务有收入,但是没办法进一步突破,又没有新的融资进来。最艰难的时候,地平线的人数从1000多人砍掉了1/3,最终只剩下大概800多人。 此时,余凯想清楚一件事:AIoT领域的场景过于碎片化。如果继续押注,地平线只会被拖死。地平线必须做到足够聚焦,all in汽车。 帮助地平线打开汽车市场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叩开长安的门。 2018年地平线和长安的合作,难的是从0到1建立信任度。长安汽车总裁助理何举刚非常支持地平线。彼时,征程2只是一颗在PPT上的芯片。何举刚就先和地平线的团队进行开发,征程2出来后上车。 市场上并不缺智驾芯片,何举刚愿意给机会的原因是,2018年夏天,地平线派了30-40人的团队给长安做了一个很成功的L4级别的Demo,这让何举刚印象深刻。2019年,地平线J2顺利进入了长安的座舱项目。后来,UNI-T车型大卖,一年卖出了16万辆,长安高层对地平线非常认可。 第二件事,是地平线J3在理想车型上的量产。 与地平线合作时,理想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用地平线的芯片开发NOA,一套用Mobileye芯片做一体机。后来,基于各种原因以及地平线的开放心态和服务意识,理想将方案全部切换到地平线。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余凯牵头动用了地平线的全部精锐,组建了一支300人的团队派驻理想,实时提供协助。2021年,理想One首发地平线的J3芯片,后续L7、L8、L9的多个版本都用上了地平线的芯片。 从谷底爬出来后,2019年的余凯曾开了一次复盘会:他问身边的高管:“是什么东西支撑我们过来的?是公司文化价值观,我问一下,大家谁能把它背出来?” 没有一个核心高管可以背出来,余凯自己也不可以。但是,他又接着问了一个问题:“过去遇到很多挑战和岔路时,总有一股力量把我们掰回来,这股力量是什么?” 所有人的回答都指向了8个字:耐得寂寞、成就客户。 耐得寂寞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如余凯所说:“行业热热闹闹的时候,我们会思考‘反方向‘是不是更有机会,并且愿意为此付出长期努力,延迟满足、不计较短期得失。” 其次,成就客户是自我成就的最佳路径,利他利己不是矛盾的,只有利他才能真正的利己。长安UNI-T和理想ONE的一炮而红,正是地平线“利他主义”的体现。 如今,地平线已达成前装量产出货超过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过200个,量产定点车型超过310个,成为超500万智驾车主的出行选择。凭借33.97%的市占率,地平线稳居自主品牌乘用车L2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余凯在现场说:“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我相信出货很快就会超过1000万套。” 五大反共识 地平线的成绩已成过往。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战场上,从一家芯片商到高性能城区辅助驾驶,地平线究竟想清楚了哪些问题? 明确智能驾驶的本质,是提供功能驾驶还是情绪价值? 手机的核心是通讯,支撑这一功能的技术是基带芯片,但这一产品与用户没有关系,用户无法感知。但是,手机还有一个“千人千面”的功能——拍照,这就决定了手机品牌面向的用户是谁,对手机的生产者提出更多样的需求。 从这一例子可以类比的是,智能驾驶更像手机的基带。无论是谁,对于智能驾驶的要求都是类似的,安全、舒适等等,而智能座舱则更像是“拍照手机”。 因此,智能驾驶要避免自嗨,而是守住核心的几个底线。但功能价值的提升,往往又会催生情绪价值。2009年3G时代,让移动电商、博客等开始兴起,满足人们的功能价值。 2013年的4G时代,抖音、快手、手游等产品的出现,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情绪价值。未来智能驾驶的功能价值,会随着L5的到来,延伸出情绪价值。 AI时代产品方法论:逼近世界的真相 余凯认为,AI时代的人类行为数据没有价值,99%的用户数据是不值得学习的,“与其花大力气筛选数据,不如只用黄金数据训练。”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逻辑是连接,连接人与信息、人与商品。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更多是洞察人性、“得用户者得天下”,而不会超越人。 但AI时代的逻辑在于,产品逻辑是“逼近世界真相”,不论是深度学习时代的AlphaGo,AI时代的DeepSeek,还是现实物理世界的地平线AI,均是如此。 在余凯看来,智能驾驶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人类的驾驶水平,逼近驾驶之神。他坦言,“AI时代,人类的行为数据没有价值。自动驾驶顶级玩家已不靠司机数据学习,未来仿真能力可能是最重要的,这就像爱因斯坦是通过思考而不是实验,去推导出了相对论。” 以高打低,以快打慢 1986年,个人电脑领域的霸主是IBM。英特尔想推出更高性能的处理器386却得不到IBM的支持。于是,英特尔与微软转而支持了康柏、戴尔、惠普等公司,并由此改变PC市场格局。而手机时代,也催生和淘汰了一批批玩家,这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基带。 智能驾驶就像是智能汽车的基带。从今年开始的智驾平权,从基础配置变成L2的辅助驾一定会往前发展。余凯认为,2-3年以后可能会出现L3,算力需要500—1000T,L5将会需要5000T的算力。这也就决定了地平线在每一代算力需求期,都要精准甚至提前匹配到用户的需求。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为什么地平线的“高性能城区辅助智驾”会在时间上晚于友商?在雷峰网的理解中,是为了让上层方案“等一等”下层的算力提升。 地平线J6P对标英伟达的Thor芯片。2022年,英伟达推出Thor智驾芯片,巅峰算力可达2000 TFLOPS,是Orin的8倍。但三年过去,原打算2024年实现量产的Thor交付却一再跳票,想要在今年推出基于Thor芯片的方案几乎没有可能。 而余凯在多个场合中表态,基于J6P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将在第三季度量产,这将是“以快打慢”的真实体现。 技术进步同样会带来技术平权的陷阱 余凯认为,更牛逼的技术不会给人带来机会。小时候学不会的鸡兔同笼,可以被初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秒杀。在2012年以前,人脸识别是困然众人的难题。但AlexNet的出现,瞬间抹平了所有团队的差异。 这让余凯明白,光靠算法很难构建商业的护城河,地平线很可能会陷入一个领域里有7、8个团队同质化竞争的陷阱。 而真正的技术护城河是十年如一日的苦活,脏活,累活,以及为此打造的研发文化和流程,而不是酷炫的VLA、VLM、端到端、Transformer。 L3、L4、L5的前提基础是足够好的L2城区辅助驾驶 部分车企对于L3的定义非常模糊:天气晴朗,光线良好;封闭道路,车道线清晰等等,这些模糊不清的定义在余凯看来非常反人类,没有办法让用户真正使用。而L3应该有一个简单的公式:L3=受限但清晰ODD边界的L4能力智驾产品+L2全场景辅助驾驶。 什么叫清晰的ODD?例如上海的延安路立交、北京的四环。车辆在进入四环时会提示进入L4的自动驾驶区域,离开四环时再提醒正在离开L4级的自动驾驶区域,回到L2的辅助驾驶状态,这个ODD边界对于用户是非常清晰的。 另一方面,要实现L3,需要海量L2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车辆部署,以及海量实际道路数据充分验证,最终基于大量实车数据锁定清晰边界的ODD叠加必要的系统冗余,证明具备L4能力。 “让用户尖叫,是我的唯一标准” 与其说,余凯提出上述五个“反共识”,倒不如说这是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HSD)不同于行业的定义与解法,是地平线十年的智驾系统性思考,带领人们重新认识地平线。 软硬结合的计算平台,带动了PC、移动互联网、AI的每一波技术浪潮。例如,PC时代的Win-Tel联盟,移动互联网的Android-ARM体系。余凯引用了天才计算机大师Alan kay的一段话:“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做自己的硬件。” 苹果是软硬件端到端整合的代表,英伟达也是。 英伟达在芯片之上还有CUDA软件计算平台,黄仁勋直言:“我们其实是一家软件公司,这才是人们不理解的地方,英伟达之所以成功,并非因为它的电路更出众,而是因为它的软件更优秀,英伟达单芯片AI推理性能的千倍加速,2.5倍来自晶体管的增加,400倍归功于数学工具集。” 2024年8月28日,地平线曾在北京举行了高阶智驾技术开放日。在会后的餐叙环节,余凯曾被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在国内找出一个最强的智能驾驶对手,你认为是谁? 余凯认真思考了3秒,给出了一个意想之中的答案。或许,摆在这次发布会的语境中,选择这位对手的标准之一就是其强大的软硬结合能力。 HSD搭载征程6P,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技术架构。征程6P芯片拥有560TOPS的算力,可以满足智驾大模型的实时推理需求。另外,高达205GB/s的存储带宽、三级存储系统 3倍提升数据搬运效率,在不影响主模型的前提运行影子模式学习,可以实现全场景数据闭环验证与低延迟数据回传优化。 基于软硬结合全栈技术,地平线推进智驾技术高效量产,地平线还推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为车企合作伙伴提供“软硬件皆可升级”的方案选择,支持车载计算平台快速升级,实现车企与用户的共赢。 基于弹夹系统,依托于“技术同源、架构统一”的特点,软硬一体全栈方案HSD推出HSD 300/HSD 600/HSD 1200三个版本,提供从普惠级到高性能再到全场景的全价格段、全性能段解决方案,打造L2城区辅助驾驶全家桶。 这种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的特性,其核心还是为了满足不同车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车企用户与地平线的绑定程度,强化地平线的生态护城河。 余凯不避讳的说,“我个人肯定希望只卖双J6P,但每个车厂对产品的理解和定位不同。行业趋势是向高算力发展,城区辅助驾驶会成为标配,预计三年内会在10万级别的车型上普及。单J6P和双J6P性能更强,双J6M有成本优势。就像基带发展,3G时代只有高端机使用,到4G时低端机也普及了。我认为未来2-3年自动驾驶会迎来4G Moment,只要城区辅助驾驶足够好。” 据雷峰网了解,地平线HSD将作为奇瑞“猎鹰”的一款先进方案,与征程6P计算方案一同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并于2025年9月正式量产。 在第二天采访间歇,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从余凯处获悉,与奇瑞就HSD方案的沟通接洽是在2025年年初,后续奇瑞还会有更多采用HSD方案的“猎鹰方案”车型上市亮相。 在高性能城区辅助驾驶上,余凯一向很冷静。他很认可《The Trusted Advisor》中的一句话:“在世界越来越‘疯狂’的当下,信任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2023年百人会上,余凯就曾呼吁行业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分焦虑。他当时的观点认为,智驾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达到城区可用。为此,地平线机器人给出了一套自己的公式:用户智驾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 / 夸大度。安心度不只是物理安全,更要保障用户心理安全;专业度要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最优路径的高效,以及稳稳操控所带来的舒适;亲密度则是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余凯并不担心HSD会丢掉先发优势。 雷峰网向他问了一个问题:“这个时间点推出城区辅助驾驶,是否会比其他厂商晚,如果要做一个标杆项目,你的标准是什么?” 余凯的回答是,“我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其他都是结果,不是目标。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因智驾而大卖的车,所以不用纠结早晚,关键是做出好产品。”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鼎道智芯离职员工比例高达两位数,接下来会如何? 作者|包永刚 编辑|王亚峰 雷峰网独家获悉,鼎道智芯总经理史公正已经离职,鼎道智芯是联想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联想自研芯片的团队。 史公正曾在华为工作超5年,在哲库担任首席SoC架构师,据悉他在2021年初入职联想,后来成为了联想自研芯片团队的负责人。 史公正离职后尚未确定去向。史公正离职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消费业务部&先进创新中心总经理贾朝晖负责联想自研芯片团队。 史公正的离职是联想自研芯片团队显著变化的缩影。 鼎道智芯(上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 月 在上海自贸区内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专注于端侧芯片的研发,鼎盛时期团队成员接近500人。 鼎道智芯成立半年后,曾有传言称其自研的Arm架构5nm芯片流片成功,但之后并未见其正式发布相关产品或信息。 多位消息人士都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鼎道智芯的调整从2024年就开始,“从去年起,团队已开始陆续优化人员配置,上个月鼎道智芯又进行了一轮调整,离职员工比例达到两位数。”一位消息人士表示。 “许多员工离职的原因并非裁员,而是因为三年合同到期后并未续签。”消息人士同时表示。 另一位消息人士证实,鼎道智芯去年曾寻求被收购,但最终未能达成交易。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调整可能与联想高层的决策直接相关,按照现在的情况,鼎道智芯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 除了全资子公司鼎道智芯外,联想还投资了AI PC创业公司此芯科技。此芯科技同样自主研发Arm处理器,此芯科技在2024年发布了6nm的AI PC芯片此芯P1。 大厂造芯一直备受关注,但不少都以失败收场,更多联想以及其它大厂造芯的消息欢迎添加作者微信BENSONEIT交流。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极兔现金流转正,但还不够。 在实现年度首次盈利后,极兔2025年Q1包裹量同比增长31.2%至66亿件,各主要市场日均包裹量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然而在其高增长背后,运力投入相应增加,极兔的资金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一名分析师指出,极兔东南亚市场表现稳定,但2024年中国市场才正式转正,中东、拉美等新市场仍在亏损。极兔仍面临业绩压力,账面资金十分紧张。 参考极兔2024年账上现金15.97亿美元,而借款却高达15.83亿美元。以此推算,极兔在偿还借款后,现金所剩无几,且此情况尚未考虑利息支出以及车辆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 (来源:极兔2024年度财报截图) 另外,在中美关税问题的背景下,包括极兔在内的整个行业又多了一道考验。 极兔仍需继续应对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降低成本以提升毛利,从而脱离资金困境。 极兔如何扭转业绩? 2024年极兔净利润首次转正,离不开其过去一年在降本增效方面开展的诸多工作,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极兔自2020年回国布局后,以价换量的同时,账目上的资金黑洞随之扩大。2023年,极兔全球整体亏损达11.56亿美元。中国市场作为其主要战场,是亏损的重要来源,也是极兔在2024年实施精细化管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解决这个问题,极兔首次将集团业务与中国业务予以划分,并对其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进行整合,合并为极兔中国区业务。调整后,极兔设置了两位总裁,分别负责中国区与中国以外区域的管理工作,此前仅设有一位总裁。 极兔海外业务CEO是樊苏洲,其曾是OPPO印尼分公司区域总经理;中国区首位CEO为极兔创始团队成员刘伟,负责国内市场快递业务,向樊苏洲汇报。 2024年作为极兔中国区业务独立运营的第一年,中国区首任CEO如何带领中国区打好胜仗,令人期待。 目前来看,极兔中国区不再盲目低价竞争,更注重把控成本,并取得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的成绩。2024年,极兔中国区单票成本同比下降11.8%至0.3美元。极兔方面称,单票成本下降在于对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运营优化。 不同于国内快递行业处于比拼成本的阶段,极兔在海外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尚处于从0到1的量的积累阶段,两者所采取的策略存在差异,但在降本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极兔自2023年下半年放弃跨境小包专线业务后,开始聚焦海内外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2024年全年,极兔以现有的五大市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埃及、巴西)为主,不再开拓海外新市场。 极兔早在2022年开始布局拉美市场,目前已基本覆盖墨西哥和巴西全境,并且和当地多家主流电商平台深度合作。 一名墨西哥快递从业者分析,随着TK电商的业务重心逐渐向墨西哥和巴西转移,以及SHEIN、Temu的订单量逐步增长,若极兔维持现有的车辆和人力规模,其运力将逐渐趋于饱和,难以继续依靠低价策略开展业务。运力饱和意味着,随着平台包裹数量的增加,中转运输需要更多车辆,派送服务需要更多人员,因此难以长期维持低价策略。 这与国内“三通一达”的情况类似,若持续陷入低价竞争,最终将导致各方利润受损,陷入内耗。 对于欧洲这类成熟市场,极兔仍在观望中。极兔创始人李杰私人对欧洲某派送服务商进行投资,而非通过极兔体系,亦可视作一种观望手段。 (了解更多细节,添加作者微信ydinitialheart交流。) 一名分析师称,极兔当前不太可能作出诸多激进决策。若极兔计划进军欧洲或美国市场,需投入大量资金,然而极兔目前的资金压力尚未完全缓解。其认为极兔可能处于观察阶段。在此情况下,李杰向捎客物流提供借款,亦可视作一种观望手段。 极兔还面临哪些挑战? 一名分析师指出,尽管中国市场2024年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但目前尚未达到稳定状态。例如,三通一达等竞争对手曾发起价格战,极兔需要预留资金以应对潜在风险。若再次出现价格战,极兔需做好资金储备。 “鉴于中国市场的规模体量,一旦发生价格战,对极兔影响极大。因此从精力和资源上,极兔仍需优先保住中国。极兔走跟随策略,别掉队就可以了。”上述分析师向雷峰网称。 而极兔要做增量,就需要关注新兴市场。极兔新兴市场增长迅速,亏损在收窄,但独立国家尚未做到全部盈利。 以拉美市场为例,拉美电商最多30%左右的GMV增速,快递件并没有增长得很快。知情人士透露,极兔巴西现在日均60-80万单,预计100万单左右就能实现盈亏平衡。极兔墨西哥做到了日均40-50万单,预计日均60-70万单就能实现盈亏平衡。 鉴于国外政策环境复杂且具有较高不确定性,极兔在开拓新市场的初期,即从无到有的建设阶段,在购置快递车辆、组建车队等方面需投入巨额成本,同时也面临一定风险,例如快递车辆可能出现丢失情况。 以巴西为例,巴西市场的相关情况曾在极兔内部受到点名批评。 极兔于去年7月份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一场面向全球各分部的会议,会议为期三天。在这三天里,每天的会议都对巴西分部提出批评。巴西分部的情况十分严重,存在大量所购置车辆去向不明的问题,内部腐败现象极为猖獗。 各种不确定因素,也给极兔新市场的增长空间带来了不确定性。一名一级市场投资人表示,如果极兔只做尾程,且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平台,那么拓展本地市场会存在被动局面。 目前,极兔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主要目标是抢占四大平台的订单。然而,大型平台压价力度较大,这会对极兔的利润产生影响。 再加上中美关税问题引发诸多不确定性,海外最后一公里配送恐怕将迎来新的格局,极兔下一步怎么走值得期待。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将持续关注中美关税问题对物流全链路的影响,欢迎各位业者添加微信ydinitialheart探讨。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早报来啦! 要闻提示 1.外卖平台“二选一”?美团辟谣后再回应,京东最新喊话:对兼职骑手永不强迫“二选一” 2.深陷裁员风波,达闼机器人创始人: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先、员工薪资慢慢解决 3.蔚来旗下萤火虫上市价格下调近3万元!蔚来李斌:不会让销量躺平,但也不那么卷 4.再次冲到配送一线!刘强东亲自送京东外卖,还请骑手吃海底捞 5.台积电美国厂4年巨亏400亿台币,南京厂去年盈利近60亿 6.vivo回应被拼多多下架为造谣:店铺正常经营且为正品 7.预知特朗普关税之灾?扎克伯格提前抛售Meta股份,套现超50亿 8.OpenAI o3 模型基准测试成绩遭质疑,实测分数远不及宣称 今日头条 外卖平台“二选一”?美团辟谣后再回应,京东最新喊话:对兼职骑手永不强迫“二选一” 4月21日,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反,会采取封杀措施。过去,各位骑手都是在三大平台之间自由接单,才能保证自己的收入。因个别平台“二选一”行为,大家的收入会降低16-25%,我们对各位的遭遇深表同情,也对个别平台违法违规行为表示谴责。京东称对兼职骑手永不强迫“二选一”,鼓励大家在各平台自由接单,保障收入最大化。 为支持骑手自由接单、保障收入,京东推出多项紧急援助措施,包括: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三个月将招聘名额由五万名提高到十万名;所有因“二选一”被其他平台封杀的骑手,京东将给予足够单量,确保收入不降;骑手如有对象,京东可以优先为其对象安排工作,比如全职快递员、全职保洁,实现“双职工”待遇,大幅提高家庭收入。 此外,京东还表示,近期竞对平台对兼职外卖骑手强迫“二选一”的行为,事发突然,导致京东平台部分外卖订单延迟,造成了不良用户体验,在此向相关用户表达深深的歉意,自今日起,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京东集团已经成立紧急应对小组,本周一定会解决送餐速度问题。(详情可点击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 值得注意的是,4月21日,继发布“关于已辟谣谣言被某平台再度利用的说明”之后,美团再发推文“与其造谣引流,不如兑现承诺”。正文内容为: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此外,美团还附上了一行小字:“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辩。我常见有人被诽谤,就分辩解释,多受了亏。” 4月21晚,美团官方账号“小团有话说”发文称:4月19日,小团查实并澄清称有人造谣“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封号”,同时因发现有水军活动,表态不想参与个别平台的口水战。今日,即有某平台转发扩散该谣言。经查,某平台所陈述全部内容中,仅有这一句符合事实:“近期……平台……外卖订单延迟”。(详情可点击关于已辟谣谣言被某平台再度利用的说明) 国内资讯 深陷裁员风波,达闼机器人创始人: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先、员工薪资慢慢解决 4月21日午间消息,国华与达闼战略合作发布会现场,达闼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回应了近期关于达闼裁员的相关问题。黄晓庆表示,“达闼机器人在商业化的过程当中,建立了六条产品线,所以我们裁员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不是去盲目地去看,而是把我们聚焦。我们现在聚焦一个产品-人形机器人。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我们留下来的,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我们研发云端大脑。这样的话,我们团队比过去要少很多。就是当我们全面恢复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300人就可以。” 他还提到,达闼和国华合作就是一个科技和资本融合。就是因为国华的上市公司的体系对于在二级市场的融资又比较顺境,同时在国华为我们提供资本之后,我们达闼机器人本身也健康起来,我们通过合资也可以和国内的很多的地方政府合作伙伴。所以解决了我们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此前员工薪资拖欠问题,黄晓庆还表示,这些我们都在积极有效解决。是不是应该首先解决,还是慢慢解决?我们的意见是慢慢解决,因为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员工,他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出问题。他可以等一下,他不至于要出问题,我们肯定要发展和生存。这个点是我过去我没有学到的,就是要先学会生存,然后再去发展,现在我已经学到这一点。(IT之家) 蔚来旗下萤火虫上市价格下调近3万元!蔚来李斌:不会让销量躺平,但也不那么卷 上海车展开始前夕,蔚来旗下萤火虫品牌正式发布首款新车售价,11.98万元的起售价较此前预售价低20%左右。李斌强调,萤火虫目前的价格还是有一定的毛利。发布会次日(4月20日),萤火虫在位于上海中心的蔚来中心举行小范围沟通会,蔚来董事长李斌和firefly萤火虫总裁金舸出席。 受此前乐道军令状的影响,李斌和金舸对销量谈得比较保守,称不打算公布销量目标。金舸说 “内部肯定有目标……对外宣布上还是稍微审慎一点”。李斌补充 “不会躺平但也不会那么卷,它(萤火虫)总有合理的销量……这也不叫立flag,要不然搞的比较被动……我认为它肯定会成为销量最好的高端小车之一”。 李斌还表示,宝马旗下的MINI将会是萤火虫的锚。预售价14.88万元即和MINI定价有关。这次调降则跟市场情绪有关。金舸则表示,跟友商的价值竞品,我们永远是瞄着MINI,不会做任何变化。但我相信,这款车现在的价格会影响其覆盖的价格范围,可能会吸引到原本考虑购买更低价位车型的用户到我们的门店参观体验。因此,我希望11.98万元的定价能使这款车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欢迎对蔚来动态知情或感兴趣的业内人士添加微信 ByArsT 进一步交流)(晚点LatePost) 再次冲到配送一线!刘强东亲自送京东外卖,还请骑手吃海底捞 日前,小红书用户Jeffery发帖称““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荣幸啊,也算享受过千亿大佬的服务啦”。根据该用户晒出的照片显示,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穿着京东外卖骑手工服,手持外卖,亲自参与京东外卖的一线配送服务。有媒体问询京东官方,对方表示:“属实,感谢大家对京东外卖的关注与支持。” 亲自送外卖后,一段刘强东请骑手吃海底捞的视频又在网络引起热议。据媒体报道,刘强东请外卖骑手吃了海底捞外送,他表示,“今天见到各位心里也是非常开心,我下午也特意去送了几单外卖。”视频中,外卖骑手围坐在一起吃火锅,骑手称,今天本来挺冷的,但是送完货吃了东哥请的火锅,瞬间感觉不冷了。 据了解,刘强东曾公开表示,“我觉得对员工好永远不能变,让员工的日子过得有希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今年2月11日,京东高调入局外卖业务,主打低佣金和品质外卖。3月20日,京东外卖宣布,目前已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正逐步落实五险一金的缴纳工作。(快科技) 联想自研芯片团队一号位史公正离职,团队去年就曾频繁调整 雷峰网独家获悉,鼎道智芯总经理史公正已经离职,鼎道智芯是联想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联想自研芯片的团队。史公正曾在华为工作超5年,在哲库担任首席SoC架构师,据悉他在2021年初入职联想,后来成为了联想自研芯片团队的负责人。史公正离职后尚未确定去向。 史公正离职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消费业务部&先进创新中心总经理贾朝晖负责联想自研芯片团队。史公正的离职是联想自研芯片团队显著变化的缩影。鼎道智芯(上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 月 在上海自贸区内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专注于端侧芯片的研发,鼎盛时期团队成员接近500人。鼎道智芯成立半年后,曾有传言称其自研的Arm架构5nm芯片流片成功,但之后并未见其正式发布相关产品或信息。 多位消息人士都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鼎道智芯的调整从2024年就开始,“从去年起,团队已开始陆续优化人员配置,上个月鼎道智芯又进行了一轮调整,离职员工比例达到两位数。”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许多员工离职的原因并非裁员,而是因为三年合同到期后并未续签。”消息人士同时表示。另一位消息人士证实,鼎道智芯去年曾寻求被收购,但最终未能达成交易。(更多相关内容可点击独家丨联想自研芯片团队一号位史公正离职阅读,也可添加作者微信 BENSONEIT 交流。) 传细红线硬件团队全部裁撤,罗永浩发春招信息 4月21日上午消息,有市场消息称,罗永浩旗下细红线科技在2024年放弃AR智能眼镜类产品研发,继而转向为AI智能硬件和AI大模型的研发。但2025年年初在AI智能硬件完成之后,整个硬件团队已被全部裁撤,只留下20多个软件工程师负责AI软件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打磨,继续完成软硬件一体的产品在海外上市和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该消息传出后,罗永浩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细红线科技2025年春季招聘的多个岗位,主要分为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两个方向。罗永浩随后还表示,细红线总部五一后就会搬到上海去。 公开资料显示,细红线科技成立于2022年6月,致力于打造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个人计算设备平台。2022年11月宣布完成约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2亿美元。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蓝驰创投、联想创投、经纬创投、大疆创新、ATM Capital 等投资机构,以及黎万强、吴泳铭等科技界知名人士跟投。(新浪财经) 台积电美国厂4年巨亏400亿台币,南京厂去年盈利近60亿 4月21日消息,台积电在最新出炉的股东会年报中,披露了旗下海外布局去年损益状况,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去年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约32.1亿元人民币),创下台积电美国工厂成立来最大亏损。此外,台积电在日本、欧洲的布局也分别亏损逾43.75亿元新台币(约9.8亿元人民币)及5亿多元新台币(约1.1亿元人民币)。大陆事业则大放异彩,台积电南京公司去年大赚259.54亿元新台币(约58.4亿元人民币)。 自台积电宣布进军“美国制造”以来,其美国子公司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且亏损金额逐年上升。台积电股东会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与2023年,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分别亏损48.1亿元新台币(约10.8亿元人民币)、94.3亿元新台币(约21.2亿元人民币)与109.24亿元新台币(约24.5亿元人民币)。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之前,该工厂在过去四年间已累亏逾394亿元新台币(约88.4亿元人民币)。(搜狐科技) 合资发力辅助驾驶!别克与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全新城区辅助驾驶上车 4月22日消息,日前,上汽通用别克在品牌日上发布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搭载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覆盖轿车、SUV、MPV多款车型,首款车型为“别克世家”,定位超豪华新能源MPV。 同时,作为老牌合资品牌,别克也开始在智能化上发力,别克宣布与 Momenta 已启动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城区辅助驾驶开拓全新的研发范式,共同推进城区辅助驾驶功能的发展与普及。 依托底层架构级的深度合作,Momenta将与别克品牌共同开发全场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与Momenta合作不仅能够极大缩短功能研发与落地周期,更能显著提升车型竞争力,搭载Momenta全新城区辅助驾驶方案的别克新车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 据了解,Momenta作为业内首个发布量产飞轮大模型的企业,可提供一段式端到端的城区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与华为、小鹏等品牌高调营销相比,Momenta更像是国内辅助驾驶领域的“扫地僧”,外在低调但实力深厚。(快科技) vivo回应被拼多多下架为造谣:店铺正常经营且为正品 近日网传vivo公司因此前原有拼多多团队被举报贪腐,导致被百亿补贴下架,无法正常经营。对此,vivo法务回应称这是对vivo在拼多多平台的经营活动进行造谣和抹黑,已严重损害用户利益和vivo品牌声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将坚决以法律手段维护用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vivo官方声明中提到,拼多多平台上的“vivo官方旗舰店”和“iQOO手机官方旗舰店”为我司直营店铺,目前均正常开展销售经营,所售产品为全新原装正品,支持全面的官方售后保障。(凤凰网科技) 零跑汽车通报C16在乌兹别克斯坦复检结果:满足出口标准 4月21日,零跑汽车发布声明关于零跑C16车辆在乌兹别克斯坦复检的声明,称此前乌兹别克斯坦测试中心(Uztest)检测零跑C16车辆相关事宜,因申请主体并非零跑汽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授权经销商,其送检意图不明,且车辆状态未知,零跑与乌兹别克斯坦测试中心(Uztest)均对初始测试结果存在疑虑。 因此,4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测试中心(Uztest),从零跑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处随机抽取两台零跑C16车辆进行复检。最新测试结果证实:零跑C16完全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10-06号法规(UNECE Regulation No. 10-06)的技术要求,该车型电子系统及相关组件均满足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安全标准。 虚假宣传最高可判刑2年!中汽协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 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倡议: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倡议书中指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履行告知义务。 更早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发文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快科技) 上汽旗下基金入股诺仕机器人,后者为高端精密传动零部件公司 近日,深圳市诺仕机器人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上汽集团旗下上海上汽创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237.5万人民币增至约245.7万人民币。深圳市诺仕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徐杨,经营范围含工业机器人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电子产品销售等。 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现由徐杨、上海诺近机器人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王晓斌及上述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据媒体报道,诺仕机器人是一家高端精密传动零部件公司,专注于行星滚柱丝杠及配套执行器模组的研发和生产,并与上汽集团在汽车底盘领域有合作空间。(鞭牛士) 面向L3自动驾驶,禾赛CEO李一帆:2026将推新一代激光雷达 北京时间4月21日,据媒体报道,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周一表示,公司将于2026年针对L3级自动驾驶汽车推出下一代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将是其畅销产品AT128的两倍。L3指的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仍需要人类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汽车。目前,比亚迪等公司已经获得了L3测试牌照。禾赛官网显示,AT128是远距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是210米。根据李一帆的说法,按照两倍计算,禾赛2026年的下一代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将达到420米左右。(凤凰网科技) 国际资讯 预知特朗普关税之灾?扎克伯格提前抛售Meta股份,套现超50亿 4月21日消息,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纽约证券交易所动荡之际,有消息称, Meta平台CEO马克·扎克伯格、甲骨文CEO萨弗拉·卡兹、摩根大通董事长兼CEO杰米·戴蒙等均已提前抛售大量公司股票,并从中获利。 据消息称,根据估值,扎克伯格在股价暴跌前出售的股票最多。实际上,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共同设立的慈善基金会 “陈 - 扎克伯格倡议(CZI)” 等,在今年第一季度抛售了110万股Meta股票。抛售在今年1至2月进行,抛售股份的价值总计达7亿3300万美元。1至2月是Meta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期,以18日收盘价为准,Meta股价较2月高点下跌了32%,为501.48美元。 像这样,今年第一季度抛售公司股份的美国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共有3867人,抛售股份总价值达155亿美元。不过,与去年第一季度同期4702人抛售总价值281亿美元公司股份的情况相比,规模有所缩小 ——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在去年第一季度抛售了价值85亿美元的公司股份,备受关注。 彭博社表示:“第一季度的市场并不稳定”,“特朗普上任初期,科技股大幅上涨,但最近围绕着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导致全球市场损失了数万亿美元”。特别是成为世界首富的埃隆・马斯克,自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他的财富已急剧减少了1290亿美元。不过,有消息称,部分亿万富翁反而将这一情况视为“买入股票的机会”,正在考虑或已进行增持股份。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投资者通常大多会将熟悉公司情况的企业管理层抛售自家股票视为负面信号。”(站长之家) OpenAI o3 模型基准测试成绩遭质疑,实测分数远不及宣称 4月21日消息,OpenAI的o3人工智能模型的第一方与第三方基准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引发了外界对其公司透明度和模型测试实践的质疑。去年12月,OpenAI首次发布o3模型时宣称,该模型能够在FrontierMath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集上正确回答超过四分之一的问题。这一成绩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 —— 排名第二的模型仅能正确回答约2%的FrontierMath问题。 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在直播中表示:“目前市场上所有其他产品在FrontierMath上的成绩都不足2%,而我们在内部测试中,使用o3模型在激进的测试时计算设置下,能够达到超过25%的正确率。”然而,这一高分似乎是一个上限值,是通过一个计算资源更为强大的o3模型版本实现的,而并非是OpenAI上周公开发布的版本。 负责FrontierMath的Epoch研究所于上周五公布了其对o3模型的独立基准测试结果,发现o3的得分仅为约10%,远低于OpenAI此前声称的最高分数。这并不意味着OpenAI故意撒谎,该公司在12月份公布的基准测试结果中也包含了一个与Epoch测试结果相符的较低分数。Epoch还指出,其测试设置可能与OpenAI有所不同,并且其评估使用了更新版本的FrontierMath。(IT之家) 美司法部誓要拆分谷歌:需强有力措施防止其利用AI扩大垄断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一,美国司法部律师在谷歌反垄断案件补救措施开庭审理时表示,谷歌需要被施加强有力的措施,以防其利用人工智能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网络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本案的审判结果可能从根本上重塑互联网格局,有可能撼动谷歌作为线上信息首选门户的地位。 “现在是时候告诉谷歌以及所有在关注这场官司的垄断者,违反反垄断法是要承担后果的,”美国司法部律师大卫·达尔奎斯特(David Dahlquist)在开庭陈述中表示,“本庭的补救措施应具有前瞻性,不能忽视即将到来的情况。” 谷歌则辩称,其人工智能产品不在本案涉及范围之内,因为本案聚焦的是搜索引擎。谷歌高管李-安妮·穆尔霍兰(Lee-Anne Mulholland)上周日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法院采纳司法部提出的补救措施“将在关键时刻抑制美国的创新”。 美国司法部以及众多州检察长组成的联盟试图迫使谷歌出售其Chrome浏览器,并采取其他措施来恢复市场竞争。谷歌认为,美国司法部的提议太极端,计划就本案的最终裁决提起上诉。(凤凰网科技) 传ASML取消与三星合作的半导体研究设施,转而寻求替代方案 2023年末,三星与ASML签署了一项价值1万亿韩元的协议,双方将在韩国京畿道东滩投资建设半导体芯片研究设施,并在那里共同努力改进EUV光刻制造技术。与此同时,三星还获得了High-NA EUV光刻设备技术的优先权。 据外媒报道,ASML现在似乎放弃了与三星的合作建设半导体芯片研究设施,开始将早期购买的土地出售。据了解,ASML在去年购入了6块土地,总面积达到了约19000平方米,其中2块已经出售,另外2块在挂牌出售。至于具体什么原因,或者双方计划有什么改变,暂时还不清楚。 此举引发了外界对ASML与三星合作伙伴关系的质疑,不过有消息称,双方正在寻求更有效的替代方案,比如寻找新地点另外建造研究设施,可能位于华城郊外,甚至可能选择在三星的园区内。由于韩国是ASML的关键市场质疑,随着三星推进先进制程节点的开发,双方应该会继续保持密切合作。(超能网) 因指出Model S刹车隐患遭辞退:前特斯拉核心工程师成功推翻仲裁 据外媒报道,近日,前特斯拉工程师Christina Balan在采访中披露了自己和特斯之间恩怨的最新进展:她成功推翻特斯拉发起的仲裁程序,并希望在公开法庭上正面交锋。据悉,早在2014年她因向埃隆·马斯克反映Model S存在刹车安全隐患而被解雇,当时整个团队因支持她而遭到特斯拉以“驱逐出境”相威胁。 Balan曾是Model S项目的核心工程师之一,特斯拉甚至将她的姓名缩写印在电池包上,以表彰其杰出贡献。2014年,她向马斯克直接反映了Model S脚垫可能带来类似丰田刹车事故的安全隐患,并直言称“特斯拉在选用零部件供应商时,更看重私人关系而非产品质量。” 然而在Balan反映问题后的没几天,她在应邀赴一场与马斯克的会面时,见到的却是律师和几名身穿制服的男子。她表示,当天特斯拉就逼迫她辞职,并威胁称,若是她不同意,团队中多位正在等待绿卡的成员将面临被驱逐出境,迫于压力,她最终签下辞职信。 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年,特斯拉曾进行回应称,Balan曾盗用公司资源从事“秘密”个人项目。不过内部邮件显示,这项工作其实是管理层指派给她的。她就此事也曾提起诽谤诉讼,但案件被特斯拉强行推进仲裁,最终被法院驳回,Balan还形容马斯克是“几乎从不现身”的首席执行官,每月最多到公司两次,并会对那些试图解决问题的员工进行威胁或打击报复,她希望能通过司法程序揭露这个人的报复心理有多强。(快科技) 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袁志明在微软云主要负责东区、南区泛互客户。 雷峰网获悉,微软云中国数字云原生事业部(简称DN)副总经理袁志明,已于近期离职。 DN部门主要服务泛互、游戏等客户,是微软云的主力营收部门,由田灼负责并向微软云中国一号位侯阳汇报。袁志明在DN部门期间,主要负责东区、南区业务,客户以肩腰部泛互公司为主,向田灼汇报。 关于袁志明离职原因,有业内人称主要是“东区难做”。尽管东区拥有Temu等客户,但与北区相比,业务规模仍显得较小。“北区这两年太猛了,不少叫得上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微软AI云服务用量大户。” 关于袁志明接下来的去向,有多位接近人士表示,其接下来可能会加入阿里云。近两年,阿里云大力推进出海战略,正持续从AWS、谷歌云、微软云等处吸纳外资云人才。 据了解,袁志明在科技行业拥有20多年经验,曾任职于SAP、谷歌等公司,后加入微软并工作了8年多。其离职后,原职位有补位需求。眼下正值微软云中国新旧财年交替,组织调整相对频繁,雷峰网将持续关注,关于最新动态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xf123a 交流。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大厂订单收益不及贷款利息,做六小龙买卖更是亏本赚吆喝。 “能流畅跑70B模型的国产GPU有推荐的吗?”在一个算力交流群里,一位从业者问。不少回复打趣道:“48GB显存的4090。” 48GB显存的4090显卡并非英伟达推出的官方版本,而是国内特有的魔改版,专为满足推理算力需求。该版本在市场上大量流通,价格近乎翻倍,目前在京东商城里,其售价在2-4万元不等。 算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柏林云负责人说:“虽然现在购买4090的价格翻了快一倍,但租赁供给比较充足,租金并没有涨。” 与出租算力3-5年才能回本的周期相比,直接卖卡赚取翻倍利润,让囤有4090的智算中心抓住“救命稻草”。了解智算中心更多“自救”手段,欢迎添加作者微信YONGGANLL6662交流探讨。 “4090没有二手市场这个说法,市场上一些有卡的智算中心会把卡拆下来,翻新后再拿去当新卡卖掉,赚取成倍的利润,不然4090停产这么久了,卡从哪里来?”智算中心运营商张翔说,“国内的4090主要是消费级风扇卡,用在智算中心要先改成涡轮卡,涡轮卡集中冷却效果较风扇卡更为明显,所以智算中心流出来的卡大多经过改装。” 拆卖显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智算中心算力闲置情况严峻。 评估智算中心的算力使用情况,上架率和点亮率是两个关键指标。上架率关注的是设备是否安装上架并通电可运行,而点亮率关注的是设备是否在实际执行计算任务,为业务所用。 软通动力首席人工智能官金亚东告诉雷峰网:“智算中心上架率不足70%-75%,没办法盈利,而现在说智算中心点亮率20%,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糟糕。” 面对大量闲置算力与回本难题,“卖卡回血”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算力供给“无人问津”的另一面,是算力消纳方“算力荒”。 一头部互联网大厂许多业务部门的算力需求都排不上号,特别是其大模型产品接入DeepSeek之后,集团响应各个业务部门算力需求的速度便慢了很多,甚至连明星AI应用都排不到算力。 “百度算力也不够用,文心、云和大搜索几个部门都在抢。”曾在百度负责AI应用开发的李杰说,“算力就像粮食一样,各个部门都在抢,就怕哪天突然闹饥荒。” 供需错配之下,智算产业乱象丛生。 智算中心销售李海说:“市场上出现了一类被称为‘算力媛’的人,主打信息差获利,了解买方的需求再匹配合适的卖方,撮合一个几亿的项目就能从中赚几千万。” 智算中心数量过剩,而算力消纳方高度集中,致使消纳方得以向智算中心提出极为苛刻的合作条件。据了解,去年某明星大模型创业公司聊了近30个智算中心,压价之外,还要求智算中心给他们投资,帮其做高估值,最后没有一家签下订单。 卖卡回血、倒卖算力和恶意压价之外,智算中心还面临哪些行业“暗礁”?究竟是哪些因素致使行业生态扭曲?畸形的产业环境之下,智算中心又路在何方? 大厂算力紧缺,智算中心却陷入“压价、退租”寒潮 作为市面上最主要的算力消纳方,大厂“苦算力短缺”已久。 前文提及的两家大厂之外,阿里在全力投入通义千问之后,阿里集团内其它部门的算力也处于紧缺状态。关于更多大厂算力内幕,欢迎添加作者微信YONGGANLL6662互通有无。 于是,头部互联网大厂纷纷加码算力投入,新一轮的算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微信接入DeepSeek后,腾讯向英伟达采购了数十亿元规模的H20芯片。阿里则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而根据浙商证券的研报数据,2025年字节用于AI算力采购的资本支出或达900亿元。 大厂对算力抢得火热,智算中心的算力却闲置一旁。 据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全国已上线的智算中心,算力的整体利用率仅32%。而不少行业人士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实际数据比这更低。 “去年模型厂商到处聊需求,营造出市场很火热的现象,2024年规划出了上千座智算中心,这些算力根本消耗不了。”张翔表示。 当供给无法消纳,需求又难以满足,行业注定偏离正轨,驶入歧途。 大厂和主要的模型厂商虽面临算力短缺的问题,但对算力还是有较高的要求,譬如要求高功率机柜、高密度机柜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一些指定需求,大部分智算中心都无法达标,加之算力闲置的情况严峻,让买方在市场里的话语权不断膨胀。 金亚东表示,智算中心市场有明显的金字塔效应,大家都追逐头部厂商的需求。 一旦商业行为被太多不对等的现状裹挟,强势的一方势必将所有利益搜刮殆尽。 据悉,去年某大厂要建一个H800算力集群,最终只有一家上市公司成功交付。原因不仅是大厂要求多,而且贴着智算中心建设方的成本价去出价,条款也很苛刻,导致算力供应方做起来就很难。 张翔透露,很多人做大厂的单子,投资回报率还跑不过银行贷款,完全是鸡肋型的生意。 如果说大厂的订单是让智算中心赚不到钱,那其他大模型公司就是让智算中心做亏本买卖。 “跟国内排得上号的大模型公司合作,他们根本不让你赚钱,就让智算中心自己去拿政府的新能源指标补贴,或者让智算中心赚设备租赁后剩下的残值的钱。”张翔说,“模型公司还会指定智算中心的租赁价格、上下游的合作对象以及设备来源,这非常不符合常理。” 李海表示,某家要做视频模型的大模型公司由于对传输性能要求很高,A100相关系列基本上都用成本相对较低的RoCE组网,但这个客户要求算力中心提供IB(InfiniBand)组网,并且这部分成本还要算力中心承担,IB组网设备成本通常占服务器设备成本的15%-20%,价格非常昂贵。 但即便是苛刻的算力消纳方,在DeepSeek出圈后,也开始退租。一位从业者告诉雷峰网,智算中心开始出现退租的现象,主要是大模型创业公司,因为他们靠融资活着,没有自己造血的能力,市场上几家有名的模型公司都有退租的情况。 李海透露,曾是他们公司重要客户的某六小龙模型公司,近期虽连获多轮融资,合作规模却大幅缩水。 智算中心低上架率背后:供需错配、性能缺陷及地域限制 当行业处在早期泡沫阶段,乱象的出现是必经阶段。智算中心的桎梏,从何而来? 供需结构性错配 “DeepSeek出现之前,设备选型是造成算力闲置的原因之一。”善思开悟人工智能科技公司CEO余溢告诉雷峰网,“国产算力、PCIe接口的H100和H800,由于用于训练性价比较低,应用端需求又尚未起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闲置现象。” “不过,这些设备可以用来做推理,DeepSeek出现后,算力闲置的现象有所改观。”余溢补充说。 算力资源和需求的错配造成了算力浪费,另一面是对口的算力用不了。 金亚东表示,大部分智算中心的规模都在1000P(1P算力每秒能够进行一千万亿次计算)上下,由非常分散的社会资本和城市资本建设,这些资本的特性是有钱但不懂行业,很难去找到合适的需求方。 而给大厂供算力,更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很多智算中心都无法满足大厂大规模训练的前置要求,比如高能耗指标、高功率机柜、高密度机柜以及集群的排布。”余溢表示。 硬件性能匹配难度大,让大厂习惯找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因为双方磨合久了,算力提供方能更懂大厂的需求,譬如润泽科技就拿了很多字节以及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订单。 因此,第三方公司想要拿到订单就只能抓住大厂算力紧缺的窗口期,就像H20的突然爆火带来的需求。不过,能流向市场的订单都比较紧急,比如要求三个月内算力就必须到位。 有从业者透露,很多拿到大厂订单的厂商会把订单拿到市场上“招标”,自己不持有设备,纯赚差价。 而创业公司是数量很大的长尾客户,这部分公司的需求尚未起来也是算力闲置的重要原因。 “AI应用需求是一个幂指数,现在在底部爬行,到了爆发的节点会上涨很多,AI应用爆发起来还要1-2年的时间。”金亚东说,“目前,AI应用的发展还面临比较多的门槛,包括对技术的认知、成本的考量以及底层大模型能力尚有欠缺。” 找不到、用不起算力,也是目前创业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 “由于英伟达被禁,解决算力需求比较受制于渠道资源,供需匹配存在困难,所以算力市场有很多二道贩子。”余溢表示。 另外,对很多创业公司而言,还存在用不起算力的现象。李海表示,很多AIGC公司还希望用一年前的预算来购买和租赁现在的设备。 国产算力性能欠缺 供需结构性错配之外,国产算力性能无法匹配市场需求,同样造成算力浪费。 “公司测试了国产芯片的性能,测试工程师反馈‘只适合个人用户玩一下,无法作为产品服务去交付’。”张翔说,“国产芯片部署模型,只要出错过一次,服务器就会挂掉,需要重启服务。” 据了解,不少国产芯片公司为了拿到智算中心的订单,会向智算中心承诺包销算力,并且出资10%-20%去建设智算中心,在明面上,将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事实上,关于包销承诺,很多都是无疾而终,不过芯片厂商不兑现承诺,智算中心就不给尾款。”张翔说,“最后的结局就是一地鸡毛,设备放着吃灰。” 目前,国产芯片公司都急于拿到智算中心的订单,原因在于智算中心的大单能给芯片公司做“漂亮账”,能不能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实际的订单数额。芯片行业资深从业者潘齐透露,有从大厂跳槽到芯片公司负责销售的人,因为拿不到智算中心的订单离职了。 头部的国产AI芯片创业公司都已走到决胜IPO的阶段,产品能力、实际的订单数量以及大集群的建设能力对于谁能胜出,有着重要影响。 焦灼的竞争态势之下,为了拿到智算中心的订单,市场上滋生出许多“非常规操作”。 据悉,包销承诺让智算中心算力闲置的压力压到了芯片公司身上,除了跑路的极端情况外,更体面的做法是花钱雇算力消纳方去使用自己的算力。 “某国产芯片公司被逼得花钱买营收,找到大模型厂商和一些实验室谈合作,花一个亿换回三四千万的营收。”潘齐说。 而自身有算力需求业务板块的公司,则会让自己的业务去消纳算力,向智算中心保证使用率,但撑完6个月的验收期之后,就撤掉业务,导致算力利用率大幅下降。 地域限制为算力消纳戴上枷锁 “大部分东部沿海地区的算力供给会因为夏天电力不足面临挑战,西部地区电力资源丰富,但算力的使用场景不足。”电信研究院一级分析师张小东表示,“以胡焕庸线为界,根据统计的结果,东部地区AI上下游企业超过60万家,西部地区仅1万家左右,但只有30%的智算中心能做跨省的算力调度,算力孤岛的现象很严重。” 此外,一些县级市建设的算力中心,主要目的是拿到省里的补贴,但县级市一般缺乏可以做后期维护的技术团队,并且当地没有消纳算力的企业,这就造成设备的空置率非常高。不少从业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把算力和应用捆绑起来作为智算中心建设的考核指标。 算力跨区域调度除了物理限制之外,还面临“人为限制”。 一位从业者表示,一些地区的算力补贴会限定只有当地的企业才能享用,这也会造成资源的错配。 而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也让算力的跨区域调配面临掣肘。 据了解,大部分机构都会把数据留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对智算中心的位置会有要求,此前,互联网大厂有黄金10公里的说法,要求算力部署在自己10公里的范围内,既可以保证数据安全,又能够降低延时。 “数据不可能流动起来,基本还是在当地的智算中心做训练和推理。”一位从业者表示,“东数西算还没有发挥出其价值。” 算力需求将涨10倍,5000万家中小型企业才是算力消纳主力 “泡沫期”是行业大规模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意味着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涌入,阵痛过后,智算中心将走上正轨。 “全社会对AI技术认可程度不断提高,现在做AI应用机遇巨大,大厂的关注点更多落在平台和生态方面。”余溢说,“创业公司单个客户虽然小,但是数量很多,长尾客户占到80%,会慢慢把闲置的算力填满。”关于AI应用及其对算力市场的影响,欢迎添加作者微信YONGGANLL6662交流讨论。 金亚东则表示,智算中心获益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智算中心处在上游,其能盈利代表下游的AI应用已经被盘活。 张小东认为,从数据产量和日均Token消耗量两个维度进行推理,都能显示出对算力的需求量正在不断上涨。 2024年,中国数据产量同比增长20%,数据流通量同比增长超30%,很多数据都用于AI,从数据使用量的角度倒推算力需求量的增长比例大概在20%-30%。 从日均Token消耗数量统计,运营商内部估算的数据是2024年整体的Token消耗量大概在5万亿,2025年底预计会翻十倍到50万亿,Token用量代表对算力的消耗,从这个角度讲,算力的需求会增长1000%。 需求量的上涨将带动闲置算力的消纳,而行业也正在推出更灵活的销售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训练需求,智算中心会把零散的算力组成整体售卖给头部客户。针对小客户的推理需求,智算中心会把算力打散,改变原先租整机的模式,将一台机器8张卡分成24小时售卖,灵活配置卡时给用户。而按照Token计数的算力收费模式,则通过最小的计费单位,实现最大化的算力消纳,提高算力的利用率。 “世界上没有用不掉、不合适的算力,重点在于找到合适的应用。”金亚东说,“算力市场更重要的是做好‘散对散’之间的配对,100-1000P算力供给方和大概5000万家中小型企业才是未来市场的主角,已经上线的天元智算算力调度平台就能为散对散的交易提供合作渠道。” 而对于国产算力面临的性能问题,也不断有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算力优化。 “国产芯片比较像单项选手,整体的性能较弱但一些指标性能尚可。”潘齐认为,通过异构集群对国产芯片进行算力优化,并通过先进计算迭代平台,推动软件带动硬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解决方案。 国内北电数智、无问芯穹和澎峰科技等企业都在针对国产算力做优化,通过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提升国产芯片在算力方面的性能和效率。 政府补贴是支撑国内智算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却在市场上饱受诟病。不少从业者认为,补贴引来了诸多逐利者,扰乱了智算中心产业的正常发展。 金亚东说,“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在初级阶段,国家把钱投到智算中心并推动国产芯片的使用没什么问题,新能源电动车也是这样补贴出来的,先补供给侧,供给量足够大的时候再补需求侧,最后让需求侧挑选供给侧,市场化的筛选能挑出最有竞争力的参与者。” 下个阶段,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或将转移到下游的AI应用。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供需匹配机制的完善以及拨乱反正的推进,智算中心还值得期待。 作者将长期关注智算中心产业变迁及出海布局相关动态,欢迎添加微信YONGGANLL6662交流讨论。 注:张翔、李杰、李海、潘齐均为化名。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早报来啦! 要闻提示 1.长安董事长放出豪言:阿维塔2027年全球销量40万辆,年收入千亿元,再回应“抛弃华为”传闻 2.宇树科技回应未参与半马比赛:最近事情较多,独立团队表现差别很大 3.美团辟谣骑手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永久封号:相关内容纯属编造 4.盒马鲜生事业部CEO赵家钰官宣退休,传沈刚接任,盒马年度财年盈利 5.蔚来李斌谈听劝:听的劝太多了,应知道该坚持和改变什么,反对带节奏 6.无招重整钉钉:“暗访”三地客户,推动中层重返一线 7.希音、Temu告知美国消费者4月25日起涨价:关税变化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8.特斯拉Cybertruck被曝大幅缩减产能,部分员工转岗至Model Y产线 今日头条 长安董事长放出豪言:阿维塔2027年全球销量40万辆,年收入千亿元,再回应“抛弃华为”传闻 4月19日晚,长安汽车举办阿维塔06上市发布会。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介绍,阿维塔目前已在国内建成700余家渠道网点,同时将加速国际市场的拓展。阿维塔计划今年进入超过50个国家,布局超过161个渠道,做到年销量1.5万辆,2027年将达到6万辆的海外规模。 同时,朱华荣还公布了阿维塔近远期目标,2027年阿维塔全球销量40万辆,年收入达千亿元;2030年全球销量80万辆、2035年全球销量150万辆。朱华荣强调,阿维塔将坚持创新合作的模式不动摇,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世界一流公司深化战略合作,整合用好雄厚的技术、品牌等资源。 华为L3级自动驾驶技术,宁德时代磐石底盘等这些最领先的技术成果,都会第一时间在阿维塔上率先搭载。目前,华为已经完成工商注册变更,致力于将引望打造成一个开放性的公用平台,推动中国及世界汽车产业升级。同时,华为对阿维塔在营销层面大力支持,阿维塔06就是双方团队联合打造联合上市的标杆案例。 朱华荣还解释阿维塔名字的来历,阿维塔其实是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安、为、德”的谐音。阿维塔是在六百多个名字当中,由粉丝精心挑选出来最具未来感、科技感的品牌名称,属于百分之百的中国声、中国心、中国魂。此外,4月18日,阿维塔科技法务部发布声明称,阿维塔与华为是最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所谓“抛弃华为”、“淡化华为标签”等信息完全失实,纯属编造。(快科技) 国内资讯 宇树科技回应未参与半马比赛:最近事情较多,独立团队表现差别很大 4月19日消息,2025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结果已正式出炉: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行者二号分列前三。此次比赛中,业界颇为关注的宇树科技并未参赛。 不过,本次比赛中实际上也有宇树科技G1机器人出场,只是第三方客户(例如城市之间科技队)购买的G1机器人成绩并不亮眼。对于未参加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宇树科技方面回应称,主要忙于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因而未能参赛。“比赛都需要提前好好准备,我们最近事情比较多。” “G1人形机器人,从去年发货开始已经出售给全球非常多的客户,使用了很久。所以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有好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我们的机器人。比如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所以在现场能看到不少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有好几个独立团队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开发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请大家不要误解”。 宇树科技透露,该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近一个月来,宇树科技技术团队一直在为参加格斗大赛的机器人进行技术研发调试与算法训练。赛事预计于今年5月至6月举行,期间将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平台等进行全网直播。(科创板日报) 美团辟谣骑手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永久封号:相关内容纯属编造 4月20日消息,日前,美团发布公告,称有多条包含“美团封杀骑手去某平台跑单”“不要去跑某平台,查到就是永久封号”等内容的聊天截图,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对此,美团严正声明,相关内容纯属编造,均为谣言。美团面向全行业招募优质骑手,不会违规限制任何骑手的准入准出,更不会因此对骑手进行永久封号处置。 美团表示,针对上述谣言截图,公司已固定证据,对未经核实就散播上述谣言的账号以及幕后推手,也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据美团介绍,经过核实,其发现该截图中一名谣言传播者,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外卖骑手曹某。曹某自述是从其他群里看到“乐跑、乐跑远骑手私自跑某平台,美团会永久封号处理”的谣言,觉得好玩,就在乐跑骑手群内转发。(快科技) 盒马鲜生事业部CEO赵家钰官宣退休,传沈刚接任,盒马年度财年盈利 据媒体消息,盒马内部发生人事变动,盒马鲜生事业部CEO、原盒马CMO赵家钰官宣退休。就此信息向盒马求证,官方表示消息属实。此外,有消息称,沈刚将接任盒马鲜生事业部(盒马鲜生大店体系)CEO一职。对此,接近人士表示,信息有误,内部组织任命里没有出现过盒马鲜生CEO的任命。 根据盒马于2022年做的上一大轮组织调整,盒马设置了三个平行事业部,分别是:盒马鲜生事业部,主要负责盒马当下主营业态——“店仓合一”的盒马鲜生大店;盒马NB事业部,主要负责盒马NB社区生鲜折扣店经营,这个业态前景被看好,处于大规模复制的“临界点”;盒马MAX事业部,主要负责盒马X会员店业态,这个业态当下在收缩,2025年来,关了3家店,目前还有5家店。 此外,盒马也官宣2025年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实现盈利,这是盒马成立以来的首个年度财年盈利,也是严筱磊于2024年3月接任盒马CEO后,交出的首份年度成绩单。(商业观察家) 蔚来李斌谈听劝:听的劝太多了,应知道该坚持和改变什么,反对带节奏 4月20日,在萤火虫上市媒体沟通会上,蔚来CEO李斌回答关于“是否是善于听劝的人”的问题。他表示听的劝太多了,作为一个创业者和CEO,首先要听取意见,来自投资者、用户、同事、媒体的意见,但是也不是什么都听,万一有坏人带节奏带歪了怎么办?“要结合公司自己的情况做判断,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我和你们见面也不可能把我知道的事情全说出来,作为一个CEO应该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改变什么,坚持是会让你在商业上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李斌还表示:“比如今天就在蔚来中心做媒体面对面,但是没有花什么钱,没有在酒店里面。这样一些改变你们已经感受到了,在保持我们的品质,同时精打细算,强调每一分钱都好好花,是蔚来的改变,会让我们在经营管理的质量、在可持续性上变的更强。这当中有一些是来自我的反省,还有一些来自同事的鞭策,和一些外部的提醒。比如善意的媒体老师。但是我们要反对带节奏的,如今媒体环境很嘈杂,哪些真的是我们的问题,哪些是带节奏的,大家都身处其中。”(三言科技) 无招重整钉钉:“暗访”三地客户,推动中层重返一线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回归钉钉的第一天,无招就已经见了P7级别以上的所有产研和设计员工,了解产品情况。无招目前的一个要求是,所有的产品和设计师,对产品体验链路进行全面排查。产品排查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产品体验上,对每个产品功能,钉钉都要求梳理N个最小的MVP场景。 另外,无招也要求内部基于这些MVP,和竞品的体验进行逐一对比,以更好地做产品改进。排查不仅在钉钉内部。无招在回归第一周,就带领团队分别到北京、广东、华东地区,密集走访调研,和钉钉客户“共创”。(凤凰网科技) 小红书启动大规模期权回购,年终奖可自主兑换 北京时间4月18日,小红书发布全员通知,更新期权政策,开放史上首次大规模回购,在职离职都能参与;还玩出了年终奖兑换期权的新操作——自愿选择+立即归属。这对于小红书的员工来说是个重大利好。 非上市公司,员工期权变现的唯一手段就是回购。而此前市面上很少听说小红书在这方面的动作。这次扩大了参与范围,不论是在职还是离职员工,只要期权已经归属,即可参与回购,在职回购价格为11.5美元。 在小红书的全员推送中提到,“希望共享长期成长价值的同学,可以自愿选择通过奖金置换获得对应价值的期权”。通常期权默认是授予较高职级的员工,覆盖人数也不会太多。小红书的方案以奖金和在职1年为要求,对于比较年轻的职场人来说,算是多了个投资途径。这次的置换价格为9.4美元,对比已知的在职回购价格低了不少,相当于公司给大家发了个"内部认购价"的理财包。(申妈的朋友圈) 百度宣布3年开放2.1万个校招实习岗:还要培养AI技术大佬 4月20日消息,日前,百度招聘官宣,未来三年,百度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持续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实习转正率。据介绍,今年3月,百度已面向在校学生开放3000+暑期实习岗位,87%与AI相关,覆盖大模型、机器学习、无人驾驶等领域。 此外,百度今年也将启动管理培训生计划、AIDU计划,面向AI领域招募顶尖校园人才,致力于培养AI时代核心业务的未来领军者、AI技术领军人物。百度表示,当前已有数十名优秀管培生深度参与百度核心业务与AI创新发展,还有上百名技术博士深度参与机器人、自动驾驶、深度学习、大模型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推动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面向全国7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百度未来五年计划培养500万大模型人才和100万自动驾驶人才。(快科技) 多家国产手机厂商陆续宣布,旗下部分机型将支持朋友圈发Live图 据报道,这几天多家国产手机厂商陆续宣布,旗下部分机型将支持朋友圈发Live图,安卓用户终于不用再羡慕iPhone用户。据了解,目前已官宣的品牌包括vivo、荣耀、OPPO、一加。小米应用软件部总监王乐也表示,近期随着微信慢慢灰度放量,小米各机型也在逐步覆盖当中,请大家将系统版本升级至最新版,微信升级至 8.0.57 版本以上,静待微信灰度。(差评)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宣布重启威麟,作为全新皮卡品牌 据媒体报道,在4月20日晚举行的奇瑞RELY威麟皮卡品牌发布会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宣布重启威麟品牌,作为全新皮卡品牌,英文名称“RELY”。据官方介绍,RELY威麟规划了燃油、增程、插混、纯电全域动力版本,并且会应用环抱式座舱设计、智能语音交互、全场景车联网服务等乘用车的智舱生态。目前尚不清楚该品牌首款车型的上市时间。(IT之家) 特斯拉陶琳谴责第三方配件:极不负责任,强烈建议停止销售 4月20日消息,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微博发文表示,现在网上一些三方店铺在售卖所谓“安全带延长接头”、“方向盘配重块”,试图“骗”过车辆的安全设定。这不但不合规,威胁使用者的安全,更给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巨大风险。“强烈建议商家停止销售这类对道路安全极不负责的产品,也希望大家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不要再使用。虽然车辆的辅助驾驶能力已经越来越强,但驾驶员依然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没有比什么生命更珍贵,”陶琳表示。(钛媒体) 地平线余凯谈监管收紧:让行业回归正轨,早就提倡精力放在辅助驾驶 近日,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谈及工信部开会收紧智能驾驶监管时表示,此举让行业回归正轨,对行业影响非常正向。余凯认为,地平线在行业里的形象一直偏冷静和保守。在智驾狂飙时,也感觉被裹挟,地平线早就提倡将更多精力放在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三言科技) 国际资讯 希音、Temu告知美国消费者4月25日起涨价:关税变化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两家知名电商平台即将调整美国地区价格。近日,服饰类电商平台希音(SHEIN)和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称,由于最近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运营费用有所增加,为了不降低质量,将从2025年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在4月25日之前,价格将保持不变。“自从我们开始为美国购物者提供服务以来,我们的目标一直很简单:以实惠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时尚产品,同时为我们服务的社区带来积极的影响。” Temu发布了一份几乎相同的通知,称其运营成本已上升,因此将从下周开始上调价格。该公司还补充道,在此之前,价格将保持不变。不过两家平台均未透露涨幅细节。希音和Temu在美销售从服装到智能手机等各种商品,因其低廉的价格而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 据报道,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令,将取消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进口的小额包裹免税待遇。此举将使希音和Temu的商业模式面临挑战,而美国科技公司亦将承压。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希音和Temu正在大幅削减其在美国的数字广告支出,这对Meta旗下Facebook等科技公司造成了不小打击。目前,希音和Temu都位于美国社交媒体最大广告商之列。(澎湃新闻) 特斯拉Cybertruck被曝大幅缩减产能,部分员工转岗至Model Y产线 近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减少Cybertruck产量目标,并于今年1月起持续将Cybertruck产线工人调岗至 Model Y生产线。四名得州超级工厂员工证实,特斯拉在过去数月内多次下调Cybertruck电动皮卡生产目标,部分产线产能利用率不足先前水平,多个生产团队规模缩减超50%。“停车场越来越空了。” 市场研究机构Cox Automotiv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Cybertruck销量6406辆,仅为上一季度的一半。在Cybertrucks发布之前,马斯克曾表示Cybertrucks预订量已超过100万辆,而3月20日提交的召回文件显示:截至2025年3月20日,该车型累计交付量不足5万辆。 今年4月,特斯拉推出了售价近70000美元(现汇率约合51.1万元人民币)的Cybertrucks长续航后驱单电机版,续航里程达563公里,超越此前RWD版的402公里成为Cybertruck续航里程最高版本。(IT之家) ChatGPT直呼用户姓名引负面反响,用户直呼“毛骨悚然” 近日,部分ChatGPT用户注意到一个现象: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与用户互动和进行逻辑推理时,会直接称呼用户的名字。这一行为并非该工具此前的默认设置,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用户称,即便从未向ChatGPT透露过自己的姓名,也被其直呼其名。 这一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在用户中引发了复杂且多为负面的反响。软件开发者兼人工智能爱好者西蒙・威利森(Simon Willison)认为该功能“令人毛骨悚然且毫无必要”。另一位开发者尼克・多博斯(Nick Dobos)则直言“讨厌这种做法”。在社交平台X上粗略搜索可以发现,大量用户对ChatGPT这种直呼其名的行为表示困惑和警惕。一位用户写道:“感觉就像老师不停点我的名,哈哈,我不喜欢这样。” 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变化具体是何时发生的,也无法确认是否与 ChatGPT 近期升级的“记忆”(memory)功能有关,该记忆功能允许聊天机器人利用过往的对话记录来个性化其回应。然而,一些用户在X平台上表示,即便他们已经禁用了记忆功能及相关的个性化设置,ChatGPT依然会称呼他们的名字。对于这一现象,ChatGPT的开发公司OpenAI尚未做出回应。(IT之家) Meta被曝2024年曾出现资金缺口,向微软、亚马逊求援 近日,据媒体报道,Meta Platforms在AI竞赛中面临巨大成本压力,2024年曾向微软、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寻求资金支持,用于训练其旗舰大语言模型Llama。据悉,Meta内部因担忧资源需求,发起“Llama Consortium”的提议,Meta甚至提出让潜在投资者参与Llama未来功能的开发,以吸引合作。消息人士透露,初期反应并不热烈,正式资金协议是否达成仍不明朗。 这一尝试凸显了构建领先AI系统的巨额成本,即便是拥有雄厚财力的Meta也感受到压力,显示出生成式AI领域的高风险。Meta的资金寻求与Llama模型在其业务中的核心地位密切相关。Llama 4发布后迅速集成到WhatsApp、Instagram 和Facebook的Meta AI功能中,并通过亚马逊SageMaker JumpStart和微软Azure AI Foundry 等云平台提供商用许可。同时,Meta 在竞争中采取强硬姿态,阻止苹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在其 iOS 应用中使用,迫使用户转向基于 Llama 的 AI 工具。(IT之家) 三星等韩企:员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12.8小时!提高韩国竞争力 4月21日消息,据韩国媒体报道称,三星要大幅提员工工作时间,而SK海力士等韩企也要跟进。韩国劳动部近日批准三星电子半导体系统部门的特殊工时申请,允许其研发人员在接下来三个月内实行每周最长64小时工作制(即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12.8小时),随后三个月调整为每周60小时。 此前,韩国法律规定每周最长工时不得超过52小时。目前,韩国已修订《劳动基准法》。根据新规,被政府认证为“半导体研发企业”的高科技公司可申请延长加班时限。三星提交了政府认证的“半导体研发企业”证明等材料,获批流程迅速完成。 业界消息称,SK海力士等芯片制造商也正在准备类似申请。韩国政府表示,此举是为了提升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已引发劳工团体对过劳问题的担忧。 (快科技) 美光宣布重新划分四大业务部门,以利用 AI 推动的全面变革性增长 据媒体报道,近日,美光宣布对业务部门进行重组,以利用人工智能(AI)推动从数据中心到边缘设备的变革性增长。美光将立即开始过渡到这种新的业务结构,整个业务部门重组行动将在公司本财年第四财季(该财季从2025年5月30日开始)初完成。美光将从2025财年第四财季开始,以新的业务结构报告财务业绩,将会有四个部门:云存储业务部门(CMBU);核心数据中心业务部门(CDBU);移动和客户端业务部门(MCBU);汽车和嵌入式事业部(AEBU)。 美光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Sumit Sadana表示,这次重组完成了美光向以细分市场为中心的业务部门结构的演变,每个业务部门都有围绕人工智能主导的增长机会,也增强了与客户深入合作的能力,并通过为所有终端市场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以巩固产品组合优势。(超能网) 特斯拉一季度欧洲销量全线暴跌:德国、丹麦、瑞典跌幅超50% 4月20日消息,根据Statista发布的最新数据,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一季度全线暴跌。其中,德国、丹麦、瑞典跌幅超过50%,荷兰也接近腰斩。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遇冷的部分原因在于车型过时。中国品牌电动车的不断发展为当地消费者增加了更多价格更实惠的竞争车型。此外,马斯克介入欧洲政治的举动也激发了欧洲公众的反感情绪,甚至引发越来越多针对特斯拉设施、车辆的暴力破坏行动。(钛媒体)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中国大家电市场能否真正迎来「鲇鱼」 在智能清洁领域稳居头部的石头科技,正在加速拓展大家电版图。2023年其首款洗烘一体机H1系列问世,两年内快速扩展至9款产品,完成了洗烘一体机和迷你洗衣机两大产品线布局;不久前,其又推出搭载分子筛烘干技术的石头分子筛热泵洗烘套装Z1S Pro,试图在技术路线、产品定价、用户体验三个维度重构行业规则。 然而,在品牌壁垒森严的大家电领域,技术突围与市场突围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转化逻辑,这场跨界战役既展现出科技新势力的锐气,也暴露出传统赛道的残酷法则。 分子筛技术破局,创新背后存争议 石头科技在洗衣机领域实现破局,依靠的是其自研的分子筛低温烘干技术。在传统冷凝式与热泵式技术主导的格局下,石头科技引入分子筛物理吸附技术,走了一条差异化的技术路径。 实验数据显示,Z1S Pro的烘干温度可低至37℃,相较于热泵式烘干的42℃-50℃,能更好地现实对羊毛、真丝等高端面料的低温护理。 据石头科技介绍,不同于冷凝或热泵式烘干,其产品采用物理吸附技术,利用分子筛吸湿能力对衣物进行除湿。配合“烘干-再生”双循环风路烘干系统,实现对洗烘一体机滚筒内衣物的低温烘干。不仅可以烘真丝羊毛等高端面料,而且还提高了烘干效率,达到高效干衣的效果;另外,还解决了传统洗烘一体机毛屑附着、残屑污染等问题。 这一技术突破源于石头科技对用户痛点的捕捉。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用户对衣物烘干的需求愈发强烈。现有洗烘一体机存在很多体验上的不足,以常见的冷凝式和热泵式为例,冷凝技术因其成本较低,被广泛采用,但其高温吹风的方式容易损害衣物材质;热泵技术虽烘干效果出色,但价格过高,让许多家庭被劝退。 石头科技的分子筛技术解决了传统洗烘设备高温伤衣、烘不干、价格昂贵等问题,特别是在万元以下市场,石头科技Z1S Pro洗烘套装成为目前唯一获得国际羊毛局洗烘双绿标认证的产品。将洗烘套装价格下探至万元以下,打破高端洗护设备的价格壁垒。 但分子筛技术的应用路径并非全无争议。 资深家电分析师指出,分子筛技术并非创新概念,只是不被主流品牌采用而已。而且,其最新推出的Z1S Pro洗烘套装采用分子筛+热泵设计,也引发技术自洽性质疑:若分子筛技术可独立实现低温高效烘干,为何仍需叠加传统热泵方案?是为了提升大容量负载下的烘干效率,还是双技术协同可降低对单一系统的性能依赖? 针对技术自恰性质疑,石头科技营销负责人罗晗给出了市场角度的解读。企业采取“热泵+分子筛”这种渐进式技术路线,核心考量在于降低用户认知门槛。当前热泵式烘干为市场主流,在此基础上叠加分子筛技术,既保持技术创新形象,又避免完全依赖新兴技术可能引发的市场疑虑。这种技术融合策略实质上是平衡创新风险与市场接受度的产物。(对石头洗衣机的更多看法,欢迎添加作者微信Angiee0620交流。) 品牌鸿沟难越,价格策略陷两难 石头科技“技术+性价比”的组合拳确实撕开了市场缺口。 今年新推出的石头分子筛热泵洗烘套装Z1S Pro,将洗烘套装价格拉至万元以内,仅为传统热泵套装的1/2;国补后2300出头就能拿下的H1 Air洗烘一体机,更是利用其分子筛低温烘干技术将洗烘一体机拉入大众市场,同价位产品无出其右。 这种降维打击策略在细分市场初现成效:据石头科技方面的数据,在1kg迷你洗的细分市场,石头洗衣机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10月份洗烘一体机销额同比增长374%。 但技术优势难掩根本性挑战。一位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2024年双十一期间,石头科技洗衣机销量仅3-4万台的量级,而且从其年报推算,其洗衣机年销售量预计不超10万台,与传统品牌百万计的销售规模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差距暴露出大家电赛道的残酷法则: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品牌依赖远超预期,即便产品力出众,「石头洗衣机」的品牌认知尚未突破科技发烧友的圈层。在消费者心智中,「石头」二字仍牢牢绑定在扫地机器人品类,要建立大家电的品牌信任度,远非技术能够跨越。 这种认知鸿沟源于家电行业的特殊属性。不同于数码产品的尝鲜消费,洗衣机作为使用周期超10年的耐用品,消费者更依赖品牌历史积淀形成的质量信任。美的、海尔等巨头通过数十年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已在用户心中建立"可靠"标签。 这种品牌势能的缺失,使得石头的技术优势难以充分兑现为市场优势。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更信赖有几十年制造积淀的海尔、小天鹅,而非「做扫地机的石头」。 价格策略同样陷入两难。虽然分子筛技术带来成本优势,但万元级定价既无法触及小米的极致性价比区间,又难以动摇卡萨帝等高端品牌的溢价能力。当技术红利被竞品快速跟进,石头可能陷入「创新者窘境」——用高成本研发教育市场,最终却为他人做嫁衣。 规模效应与生态迷局的双重枷锁 成本结构的劣势同样制约发展。相较于头部企业百万量级的规模效应,石头科技年销不足10万台的规模,导致供应链议价能力薄弱。 据石头科技2023年度报告显示,因新增洗烘一体机业务,在其他智能电器产品(除智能扫地机器人以外的其他智能电器产品,包含洗地机、洗烘一体机等)中外购配件/整机成本约0.44亿元,占总成本的17.42%,对比体量更大的扫地机器人业务,其智能扫地机及配件的外购配件/整机成本约0.38亿元,仅占总成本的1.04%。 这种规模劣势直接压缩利润空间。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42%的财报数据,暴露出跨界扩张对盈利能力的侵蚀。 更严峻的挑战则来自生态闭环的缺失,当海尔构建起从洗衣机、干衣机、洗烘一体机到清洁机器人扫地机、洗地机的全场景矩阵,当美的以COLMO和东芝抢占高端市场,单品突破的石头犹如闯入巨人国度的格列佛。 这种生态劣势在渠道端暴露无疑。石头洗衣机BU CEO谢濠键曾公开表示,截至2024年11月,石头洗衣机国内已有113家门店,覆盖20个省份。海外市场方面,2024上半年石头洗衣机产品已经在德国和瑞士开售,不久将在东亚国家和地区销售,预计2025年上半年登陆欧洲市场。 然而,113家线下门店的渠道布局,尚不足海尔3.2万个线下门店的零头,这种渠道短板直接制约着市场渗透速度。即便其销售模式以线上渠道为主,但大家电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仍依赖传统品牌的毛细血管网络。海外市场的拓展更像镜花水月,在博世、美诺盘踞的欧洲高端市场,缺乏品牌积淀的石头洗衣机,可能重蹈中国车企出海初期的覆辙。 大家电行业长达数十年的技术沉淀形成的专利壁垒、供应链管理经验、以及上百万台的规模效应,都不是单点技术突破可以轻易跨越的鸿沟。 美的洗衣机研发中心总负责人王海峰曾坦言:“洗衣机行业的入门门槛较低,但上限的门槛很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将各个细分的技术方向全部都突破。欢迎不同领域的所有对手良性竞争,推动技术进步。但新进入者也会经历和传统企业相同的试错过程,将面临开发流程、品质把控、性能稳定等诸多难点,不会有后来者优势。” 颠覆者能走多远 石头科技在大家电领域的探索,恰似当代版的"堂吉诃德挑战风车"。其技术突破证明了新势力改变游戏规则的可能,但品牌、规模、生态的三重枷锁仍在制约发展。 值得玩味的是,石头科技2024年报中暗藏的战略密码。2024年石头科技营收增长37.82%,净利润下滑3.42%,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态势,反应出转型期的阵痛。56.93%的研发费用增速,昭示着破釜沉舟的技术豪赌。 这种"用扫地机器人利润喂养大家电"的模式,能否支撑到市场拐点的到来?当分子筛技术专利壁垒被突破,当传统厂商祭出价格屠刀,这场技术革命或将面临最残酷的倒计时。 未来三年或将是石头科技的关键窗口期:若能突破年销门槛,构建起技术-制造-品牌的正向循环,或可重演扫地机器人领域的逆袭神话;若困于十万量级泥潭,恐将沦为家电创新史上的悲情注脚。 技术可以弯道超车,但制造体系无法速成。石头需要补的课,是美的、海尔们用三十年踩坑积累的制造know-how。(更多大家电行业相关信息,可添加作者微信Angiee0620交流。) (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早报来啦~ 要闻提示 1.“三只羊”被立案调查,美诚天猫、京东、抖音旗舰店已下架月饼产品,网友申请退货遭拒,工厂也被曝跑路,最新回应 2.马化腾436亿美元身家重回中国首富宝座 3.阿里云盘相册竟能看其他人照片,官方:bug已修复,用户影响面较小 4.传115网盘将永久停止运营,官方紧急回应:假的,服务器被攻击 5.内部通知禁止员工骑摩托车,好利来回应:用于警示,为员工安全着想,会用更平和的方式和员工沟通 6.Intel CEO宣布40年来最重要转型:年底前裁员15000人、将抛掉2/3的房地产 7.亚马逊CEO恢复一周5天办公室上班:员工每周五天在办公室工作,组织扁平化 今日头条 “三只羊”被立案调查,美诚天猫、京东、抖音旗舰店已下架月饼产品,网友曝申请退货遭拒,监管局和平台称已介入 近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直播带货的“香港美诚月饼”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质疑该月饼涉嫌虚假宣传,并表示申请退货遭到拒绝。对此,美诚月饼客服表示,“月饼属于时令性特殊食品类目,我们非常遗憾地告知,本产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9月17日,中秋节当天,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对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直播中涉嫌“误导消费者”等行为,现已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据悉,9月16日,香港美诚旗下“美诚礼淘宝旗舰店”就已下架所有月饼产品,仅剩3种点心礼盒。对此,客服表示:“月饼没有库存了。”另外,美诚礼京东自营旗舰店、美诚礼抖音官方旗舰店均已下架所有月饼产品,短视频平台账号大量视频也被删除,只留下一条2023年7月的发布会宣传视频。同日,“香港美诚月饼在广州的厂子跑路了”的信息也在社交渠道流传,相关图片中,“广州美诚公司所在园区的门口疑撤掉了该公司的招牌,原位置放上了某服装配件有限公司的招牌。” 该客服还表示,美诚品牌是在香港注册并拥有商标注册证书的,品牌基因与研发团队均源自香港,但美诚在广州与佛山设立了营销中心与生产基地。据消息,广州市花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抖音平台也已介入调查。山东众成清泰济南所律师程守法认为,若虚假宣传指控成立,销售方及博主将面临行政处罚。三只羊或将被重罚营业额5倍,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9月17日晚间,此前每日开播的“三只羊网络”并未启动直播,旗下部分账号仍在播,如“疯狂三只羊”、“疯狂杨小杨”等。蝉妈妈数据显示,近30天内,“三只羊网络”每日直播,日均观看人次165.1万,日均销售额100万至250万。销售额于9月1日达到750万元至1000万元的高峰,其后逐渐走低,16日销售额10万至25万元。从数值来看,半个月骤降九成以上。(IT之家、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内资讯 马化腾436亿美元身家“夺回”中国首富宝座 9月17日消息,腾讯CEO马化腾已取代钟睒睒,登顶中国财富排行榜。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的最新数据,这位科技巨头以436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新首富。据了解,马化腾的财富增长得益于腾讯近期出色的业绩表现。从热门手游《地下城与勇士》到备受瞩目的《黑神话:悟空》,腾讯的游戏业务取得了显著成功。 同时,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腾讯的整体表现已恢复至疫情前互联网行业的巅峰水平。在最新的财富排名中,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以426亿美元的身家滑落至第三位,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则以430亿美元的身价位居次席。这一排名变化反映了科技行业财富格局的动态演变。(ITBEAR) 传字节跳动自研AI芯片,由台积电2026年前量产 据知情人士透露,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正加快自研人工智能芯片的步伐,意在提升在中国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两位知情人士证实,字节跳动计划与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合作,力争在2026年前实现两款自研半导体芯片的量产。这一举措可能会减少字节跳动在开发和运行人工智能模型过程中对昂贵的英伟达芯片的依赖。 据悉,字节跳动在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方面的费用也在不断上升。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该公司已订购了超过20万颗英伟达H20芯片,这款芯片是美国出口管制下允许出售给中国的最先进英伟达芯片。该订单的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目前字节跳动仍在等待英伟达交付全部订单。不过,字节跳动正计划从台积电订购数十万颗自家设计的训练和推理芯片。预计这些内部设计的芯片成本将比从英伟达购买芯片节省数十亿美元。然而,这些芯片目前仍处于设计阶段,因此字节跳动的计划可能会有所调整。(集微网) 阿里云盘相册竟能看其他人照片,官方:bug已修复,用户影响面较小 9月14日晚,多名网友曝料,可以在阿里云盘的相册中看到其他陌生人的照片,堪称P0灾难级Bug。据称,只要在阿里云盘的相册中,创建一个新的空白文件夹,并选择图片分类,就会出现大量其他用户的照片,不乏自拍照、人物照、风景照、家庭旅游照等隐私内容。还有网友发现,这个Bug只能在PC端的阿里云盘应用中可以复现。 有媒体当即联系阿里云盘工作人员,得到回应:“已经收到其他用户反馈此类问题,已经上报相关部门。”9月15日,阿里云盘工作人员进一步回应表示:“14日晚上,技术人员已经第一时间修复了Bug,相关功能可以正常使用,用户影响面较小。”实测显示,阿里云盘相册已经恢复正常,无法再看到其他人照片。(快科技) 传115网盘将永久停止运营,官方紧急回应:假的,服务器被攻击 9月16日,115网盘短时间出现服务故障,包括App、官网网页均显示502错误。于是网上关于115网盘因为受台风影响太大,决定停止运营的消息开始流传。对此115官方在官网发布紧急声明称,今天服务器遭恶意网络攻击,造成包括115生活(曾用名“115网盘”)在内的产品服务出现登录故障。目前技术人员已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修复中,修复完成后将及时告知,对于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感歉意。 对于要停止运营的消息,官方称网络上有人借机恶意大肆传播关于115网盘终止服务等内容的不实信息,请大家以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理智判断,不信谣、不传谣。并且表示法务团队已搜集、保留好相关证据,对于传播不实信息、损害品牌声誉、恶意中伤者,将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的时候,115科技就宣布,已将公司全部数据迁移至阿里云上,数据迁移总量超过100PB,过程耗时45天。(快科技) “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财务负责人肖永辉解除留置,已能正常履职 9月17日,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丹东市振安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解除留置通知书》,丹东市振安区监察委员会已解除对肖永辉先生的留置措施。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肖永辉先生已能正常履行财务负责人职责。此前,传音控股于2024年9月7日披露了《关于重大事项的公告》,公司财务负责人肖永辉先生被实施留置。 传音控股于2013年在深圳成立。肖永辉不仅是传音控股的“老人”,也曾在波导股份(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根据传音控股2023年年报 ,肖永辉曾在江西庆江化工厂、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任职,2014年1月至今在传音控股担任财务负责人,目前年薪385.56万元。(集微网) 美团CEO王兴内部信:745万骑手获得800亿报酬,450万参加保障试点 9月18日消息,美团CEO王兴在中秋节对内发布全员信,回顾了美团取得的成绩,在过去14年中,美团连接了数万合作商、数百万骑手、近千万商家以及亿万消费者。内部信还披露,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约745万,获报酬超过800亿,美团将努力提高骑手的保障水平,已有450万骑手参加了国家推进的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王兴还表示,为了帮大家吃得更好,美团人陆续推出了“特价团购”、外卖“神抢手”“拼好饭"、“神会员”省钱包等产品,为了帮大家生活更好、美团闪购连接数百万本地零售商、品牌,让更多商品能随时送到用户手中;美团买药覆盖超过25万家药店,实现了北上广深等城市全面支持医保购药;美团行著期在全国10个城市的60万辆单车、电单车上新“凉爽座垫”,助力市民清凉出行。(鞭牛士) 内部通知禁止员工骑摩托车,好利来回应:用于警示,为员工安全着想,会用更平和的方式和员工沟通 “禁止所有伙伴在任何场合驾驶或搭乘摩托车”“仍私自驾驶或搭乘摩托车,公司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近日,好利来的一则内部通知在社交平台流传后引发争议。通知中表示,“如各城市相关负责人发现有驾驶摩托车、或已经购买摩托车的伙伴,请及时劝导并要求伙伴将摩托车做出处理。如有伙伴坚持拒绝处理,或发现有伙伴仍然私自驾驶或搭乘摩托车,公司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9月16日,好利来客服人员表示,近期公司发生多起员工因骑行摩托车导致受伤的情况,甚至有一名员工因此不幸离世,发布上述通知是出于员工安全考虑,并没有因此解雇任何一名员工,后续将用更平和的方式和员工沟通。好利来官方客服还表示,该通知针对内部员工,主要为了警示员工,公司后期应该会针对反馈进行处理,“具体以公司的安排为准”。对此,有律师表示,骑乘摩托车是生活性的活动,也不是违法性活动,公司无权干涉。(南方都市报) 京东已完成收购沃尔玛所持的达达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63.2% 9月17日消息,京东向 SEC 提交文件,宣布已完成购买沃尔玛子公司所持达达集团 8748.1280 万股普通股和 187.5 万股美国存托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 63.2%。此次收购完成后,京东在达达集团的持股比例将有所增加,这可能有助于达达集团在电商物流领域的发展,并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于此次增持达达集团的目的,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此举显示出京东对达达的长期稳健发展始终具有充足的信心,也反映出对达达未来前景的看好和认可、对达达在京东生态内所处地位的重视、以及对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期待。(IT之家、新浪财经) 许家印25年前在香港买的30平房屋将被拍卖还债 9月17日消息,中国恒大早前被颁令清盘,香港高等法院并裁定恒大创办人许家印,要向中信集团旗下和信恒聚偿还逾53亿元人民币债项,否则要依据绝对押记令,出售名下物业抵债。和信恒聚其后上诉,要求许家印交吉其持有的尖沙咀空置物业,并在法庭指示下出售,案件昨日于高院审理,法庭在许家印一方缺席聆讯下,批准执行押记令,物业经拍卖出售后,将用作偿还部分欠债。 据了解,涉案物业为九龙柯士甸道144号祥景楼6楼A室。资料显示,有关单位属两房一厅间隔,面积约375呎,据报是许家印早年涉足房地产业务赚到第一桶金后,在1999年斥资175万港元购买。(香港信报) 哈啰回应放弃两轮电动车业务:转型为租赁模式 近日,针对放弃两轮电动车业务一事,哈啰回应称,电动车业务于年初进行了积极转型,从用户需求及哈啰科技优势的角度出发,将平台门店从原先的电动车售卖模式,转型为电动车租赁模式。以日租、月租、季租等方式,满足用户旅游、求学、务工等不同场景的电动车租赁需求,较多门店已在转型中获得较为丰厚的财务回报。转型过程中,有部分原先合作门店停止合作,也有更多新的门店加入哈啰平台。 对于停止合作门店售卖的车辆,哈啰称支持用户车辆的质保及售后服务,客户可以在哈啰App上一键报修,也可在哈啰App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客服电话进行反馈处理。(新浪科技) 美的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大涨超8%,募资超300亿港元 9月17日,美的集团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300.HK。截止发稿,美的集团港股股价报59.35港元/股,涨幅8.30%,总市值4443亿港元。美的集团此次全球发售约5.66亿股H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2829.28万股(约占 5%),国际配售5.38亿股(约占95%)。最终发售价为每股54.8港元,全球发售净筹资金 306.68亿港元。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于上市仪式上表示,美的集团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不仅是美的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又一个重要布局,更是公司深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崭新起点。美的集团已经宣布本次共引入18位基石投资者,包括中远海运、博裕资本、瑞银资管、比亚迪、国调基金等。且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比例高达37.25%。(凤凰网科技) 消息称苹果或将包下台积电2纳米首批产能 9月17日消息,据报道,苹果iPhone16系列台积电3纳米家族制程热销中,业界盛传,苹果已确定后续包下台积电2纳米以及后续A16首批产能,其中2纳米产能预计最快有望于明年iPhone17Pro全面导入。台积电一贯不评论单一客户与市场传闻,苹果也没有评论相关讯息。(钛媒体) 国际资讯 Intel CEO宣布40年来最重要转型:年底前裁员15000人、将抛掉2/3的房地产 9月17日消息,Intel 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发布全员信,宣布了公司下一段的战略目标,以及多项降本增效计划。重点包括“继续采取紧急行动,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实现我们上个月宣布的100亿美元的节约目标”等三个方面。基辛格还在信中提到,董事会计划将Intel代工厂设立为Intel内部的独立子公司,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长和股东价值创造。 另外,基辛格透露,通过自愿提前退休和离职,Intel已经完成今年年底裁员约15000人目标的一半以上(7500人)。“我们仍需做出艰难的决定,并将于10月中旬通知受影响的员工。此外,我们正在实施计划,在年底前减少或退出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房地产。”基辛格写道。 他强调,正如我之前所说,这是Intel四十多年来最重要的转型。自内存向微处理器转型以来,我们从未尝试过如此重要的事情。当时我们成功了——我们将迎接这一时刻,在未来几十年打造更强大Intel。“(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们身上。我们需要为每一寸土地而战,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做得更好,因为这是唯一能使批评者闭嘴并兑现我们承诺的方式。”(IT之家) 亚马逊CEO恢复一周5天办公室上班:员工每周五天在办公室工作,组织扁平化 9月17日消息,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一份备忘录中称,从现在到明年1月2日,公司正在指示员工每周在办公室工作五天。“在情有可原的情况之外”,或者除非得到所在组织的S-team领导的特批,否则公司员工每周应在办公室工作五天。S-team是指向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汇报工作的高管团队。据了解,此前亚马逊已经要求员工一周至少有三天回到办公室上班,现在亚马逊打算从3天提高到5天,完全恢复成疫情之前的状态了。 亚马逊还计划通过减少管理人员来简化公司结构,以“消除层级,实现组织扁平化”,贾西表示,到2025年第一季度末,每个S-team组织都要将个人贡献者与管理人员的比例至少提高15%。个人贡献者指的是通常不管理其他员工的员工。然而,扁平化管理势必会导致组织合并,其中一部分中层经理失去位置,这也被认为是亚马逊在进行管理层裁员。(界面新闻、新浪科技) 马斯克疑似煽动暗杀美国正副总统?白宫、特勤局回应 9月17日消息,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再次遭到未遂暗杀。随后,特朗普的支持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上发布争议性帖子称:“甚至都没有人尝试暗杀拜登/卡马拉(哈里斯)。”,疑似煽动暗杀美国正副总统,引发了美国特勤局的关注,白宫的抨击。 美国特勤局发言人周一在一封邮件中表示:“特勤局已注意到马斯克发布的社交媒体帖子。按照惯例,我们不会对涉及保护性情报的事项发表评论。不过,我们可以说,特勤局会调查所有与我们保护对象相关的威胁。”该发言人拒绝具体说明美国特勤局是否已与马斯克取得联系。 不过,马斯克在后续发表的帖子中似乎在暗示,自己只是在开玩笑。“好吧,我学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我(私下)对一群人说些什么,他们会笑,但是把这些内容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可能就没那么有趣了,”他写道,“事实证明,如果人们不了解背景,而且传递的内容是纯文本,笑话就没那么好笑了。”白宫批评了马斯克的这个帖子。“暴力行为只应该受到谴责,绝不应该被鼓励或拿来开玩笑。这样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白宫发言人安德鲁·贝茨(Andrew Bates)周一表示。(凤凰网科技) 苹果正式上线Apple Pay Later分期付款功能,与Affirm合作 苹果于今年6月停用了先买后付服务Apple Pay Later,该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客户将其Apple Pay订单在六周内分四次支付,无需利息或手续费。近日,苹果宣布与金融公司Affirm合作,在iOS 18和iPadOS 18正式上线后,符合条件的美国用户可使用Affirm进行分期付款。除了提供分期付款选项外,Affirm还强调了“年利率低至0%”。使用Apple Pay结账时选择“其他卡和先买后付选项”,然后选择Affirm即可享受这项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分期付款”仅适用于符合条件的美国用户,并且已经拥有Affirm Card的用户还将在结账时看到Affirm on Apple Pay的选项。苹果表示,在iOS 18和iPadOS 18中,用户可以双击侧边按钮并使用Face ID或Touch ID进行身份验证以确认其购买。同时,高盛近期被曝自酿苦果,宽松放贷标准致信用卡业务坏账率超10%,因此对于Apple Card业务难觅接盘者的情况也不无道理。(中关村在线) 波音宣布全面削减成本并冻结招聘,以应对3万多名工人罢工 9月1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波音公司近日宣布了一系列全面的成本削减措施,旨在有效管理财务资源并应对突如其来的运营挑战。这些措施包括紧急冻结招聘活动、暂停所有非必要的员工商务旅行,并正在慎重考虑实施临时性的无薪休假计划,以保存宝贵的现金流,为应对当前由逾3万名工厂工人发起的罢工行动提供必要的财务缓冲。 上周五,波音公司的工厂内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工人行动,超过3万名员工以绝对多数票拒绝了公司提出的新合同方案,随即启动了罢工,这一决定无疑对公司的生产运营造成了直接且显著的影响。首席财务官Brian West周一在一份员工报告中表示:“我们正真诚地努力达成一项新的合同协议,以反映他们的反馈,并使运营恢复,”Brian West还称,这次罢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们的复苏,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来保留现金,捍卫我们共同的未来。(快科技) 消息称OpenAI将于2025年调整结构,转变为传统的营利性公司 近日,据外媒报道,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最近周会上,向 OpenAI 公司员工宣布,将于明年调整颇为复杂的非营利性企业结构。报道称 OpenAI 在保留一个非营利部门之外,调整成为更传统的营利性公司。阿尔特曼表示 OpenAI 将摆脱非营利实体控制,转型为一家更为传统的营利性组织,但在周会上并未透露更多细节。记者援引消息源报道,OpenAI 一位发言人透露公司仍“致力于构建造福所有人的 AI”,并强调非营利性是“其使命的核心,并将持续存在”。(IT之家) 消息称英特尔获35亿美元联邦拨款,为美国军方生产先进芯片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近日获得了一笔高达 35 亿美元的联邦拨款,用于生产用于美国国防部的先进芯片。这笔资金来自被称为“安全飞地”(Secure Enclave)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将领先的军事应用处理器生产转移回美国。 知情人士指出,这笔拨款最早可能于下周宣布。英特尔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生产领先节点芯片的公司,该公司最先进的工艺技术 ——18A—— 预计将于 2025 年开始量产,届时有望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制造技术。由于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需要在国内生产先进芯片,他们创建了“安全飞地”项目。(IT之家) 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会追踪你的一举一动 9月1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甲骨文财务分析师会议上表示,他预计人工智能有一天将为大规模执法监控网络提供动力。“每一位警察都将随时受到监督,如果有问题,人工智能会报告该问题并向相关人员报告。公民将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因为我们会不断记录和报告发生的一切。”埃里森认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持续监控可以大大减少犯罪。但证据并不一定支持他的说法。 《华盛顿邮报》指出,美国警方的数据在历史上存在偏见,将其输入人工智能模型可能会导致其认为这些地区存在更多的犯罪活动,从而形成种族和社会经济偏见的反馈循环。2019 年,洛杉矶警察局暂停了其犯罪预测项目,因为一项审计显示该项目导致黑人和拉丁裔受到更多监视。(鞭牛士) 郭明錤:iPhone 16系列首周末预购销量同比减少约12.7%,iPhone 16 Pro系列低于预期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表示,iPhone16系列在首周末预购销量预估约3700万部,较去年iPhone15系列首周末销量同比减少约12.7%,关键在于iPhone16Pro系列低于预期。郭明錤指出,iPhone16Pro系列出货时间显著低于15Pro系列,除预购前备货量增加外,从首周末销量同比减少来看,关键还是在于需求低于预期。iPhone16Pro Max预购前的备货量显著同比增长原因为潜望镜相机生产良率改善,与苹果乐观看待该机型需求所致。(同花顺) 三星罢工或打乱莫迪吸引外资计划 9月16日消息,据报道,印度的一场罢工扰乱了一家三星工厂的生产,这让一个得到政党支持的劳工组织受到关注。该组织悄悄动员了这家韩国公司的雇员,并正计划扩大其在印度电子行业的行动。对三星低工资的抗议活动已进入第五天,这给印度总理莫迪吸引外国投资者参与“印度制造”和在六年内将电子产品产量提升两倍、产值达到5000亿美元的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参考消息) 阿尔特曼退出,OpenAI安全与安保委员会改为独立的董事会监督委员会 9月17日消息,OpenAI发布公告,称其安全与安保委员会将改组为一个独立的董事会监督委员会,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机器学习系主任Zico Kolter担任主席职位。这一委员会中还包括Quor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dam D'Angelo和索尼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Nicole Seligman,均为OpenAI董事会现有成员。同时,阿尔特曼也已经从安全与安保委员会离开。(IT之家) Meta封禁俄媒账号,理由:俄媒使用欺骗性手段在网上实施秘密影响行动 据报道,美国脸书母公司Meta当地时间16日宣布,将禁止“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Rossiya Segodnya)、“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等俄罗斯官方媒体使用旗下应用平台。报道称,根据该公司说法,禁止这些俄媒使用脸书平台的理由是“使用欺骗性手段在网上实施秘密影响行动”。(财联社)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同比增长270%。 9月12日,萤石网络举办了清洁机器人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全新一代旗舰产品——AI扫拖机器人RS20 Pro Ultra。与上一代RS20 PRO, Ultra版本搭载了更强配置、更高参数,以进一步提升智能体验。 具体看来, Ultra版本的全新升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防毛发缠绕、清洁力、托管、隐私保护等。 防毛发缠绕 当前市场上,智能扫地机器人现有的毛发防缠绕设计,无论是胶毛刷、主动切毛滚刷、纯胶刷,或者是气旋导流滚刷,都普遍存在着着各式的问题:胶毛刷对长发不友好;边走边切割的切毛滚刷导致碎头发满地;纯胶刷两端不防缠绕,气旋导流滚刷,导致远离吸口的一侧防缠绕效果不佳等等。 很多扫地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滚刷会被毛发缠绕,从而打断清洁任务,需要去手动清理滚刷上的头发。 为此,RS20 Pro Ultra全新升级到了Cut Free 2.0内切割滚刷,提升毛发切割效率。并且,在滚刷两端新增拦截毛发的设计,使毛发被阻隔在滚刷中间有梳齿的地方,确保先切断后吸走,避免进入滚刷两端。另外,两根胶条紧贴滚刷刷毛,通过特定角度的V形设计,配合吸力,顺利清除宠物毛发,实现了滚刷两端不缠毛,宠物毛发不粘附的效果。 15000Pa飓风吸力,更强清洁力 相比上一代,RS20 Pro Ultra在风机上也进行了改进,采用相对均衡的15000Pa吸力的离心涡流风机,更好地平衡了吸力、续航、噪音这3个矛盾体,尽量让风机工作在能效最高的状态,无论是狗粮、猫砂还是硬币等小物件都能轻松扫净。 同时,RS20 Pro Ultra的风机,配合超长寿命的滚珠轴承,将风机扇叶的动平衡品质等级做到了车规级G2.5标准。这种设计确保了叶轮在高速运转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大地降低不平衡带来的振动和噪音,让清扫过程中更安静、声音更柔和。 此外,地毯清洁方面,RS20 Pro Ultra配备V型边刷设计,可结合自动抬升并向后锁定和收纳功能,清洁地毯不卷边,配合滚刷每分钟3000次拍打,大幅提升除尘效率,深度清洁地毯。 针对养宠和有小孩的家庭更看重的抑菌功能,RS20 Pro Ultra采用了全链路抑菌水路、风路抑菌技术,确保了从清洁到集尘的全链路抑菌效果,抑菌率达99.9%,全方位保障家人健康安全。 智能托管,数据安全认证 RS20 Pro Ultra通过将高清摄像头和AI Vision 2.0图像增强技术相结合,实时动态获取高清图像,在行走过程中也能保证画面的清晰。其高算力芯片和EZVIZ ISP2.0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每秒亿万次图像信息处理,再结合萤石自研AI算法,达成无人驾驶级的决策逻辑,真正开启仿人眼AI智能2.0时代。 萤石网络自研导航避障算法与具身智能引擎,在软硬件的深度协同下,赋予RS20 Pro Ultra更智能、更灵活的全场景功能,支持超130种常见物品的精准识别和主动判断,并针对性做出相应的清洁或避障方案。 RS20 Pro Ultra还具备智能脏污识别和智能托管的能力,无需设置繁琐的清洁参数,一键即可开启全屋智能清洁。机器人能够智能识别房间类型、家具、地面材质等,并结合用户的清洁习惯和地面脏污程度,自动匹配合适的清洁方案。同时,通过自学习技术不断优化清扫策略,实现自我进化。 可以放心的是,在隐私安全方面,RS20 Pro Ultra已通过权威机构TUV南德安全隐私认证、中国的CQC认证以及ISO27001云端数据安全认证,确保从扫地机端侧到云端的体系化的数据安全。 据了解,萤石推出的AI扫拖机器人RS20 Pro经过一年的验证,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截至2023年底,萤石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拥有1.57亿注册用户,其扫地机器人业务实现了270%的营收增长,成为赛道“新黑马”。 本次的新品RS20 Pro Ultra搭载了10项顶配科技,能够给用户带来6大方面的极致体验。萤石网络以“音视频技术+蓝海大模型”为技术底座,将不断给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全面、更便捷的产品体验和感受。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微抖快「三国」厮杀,小游戏赛道远比想象中的「水深」。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游戏行业亦是如此。 分久必合,指的是过去近30载,游戏行业金字塔模式趋于稳定。大厂吃肉,小厂喝汤,其他无名厂商只能嚼点渣子。 在存量市场下,厂商想要翻盘做主,难上加难。 在这个呼唤着变革的红海之上,小游戏突然火了。 微抖快三家互联网巨头,今日已汇集在小游戏这个“必争之地”,誓要逐鹿中原,“三国杀”的局面也日渐形成。 只是小游戏这块兵家之争的地方,依然充满悬念。(欢迎添加微信Who123start, 畅聊游戏行业动态,讲述圈内人自己的故事。添加请备注单位、职位) 01 苦心耕六载“无人问”,赛道火一朝天下知 在今年大火之前,很多人甚至以为,小游戏是一个今年刚刚出现的风口赛道。 可对腾讯而言,微信小游戏不是风口上的新星,而是一颗历经近7年,自己亲手雕琢而成的玉珠。 在今年腾讯的 Q2 财报中,微信小游戏总流水同比增长超30%。近一年,有60多款游戏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过百万,有240多款游戏季度流水超过千万元,几乎占据小游戏赛道半壁江山。 在这个节点,微信能有如此进展,作为游戏圈的从业人士,章磊力如此评价道:“微信目前是小游戏市场做得最扎实的那个,因为微信对它的耕耘不是一个战术,而是一个战略”。 言语之间,章磊力对微信战略眼光充满欣赏和崇拜的眼光,任谁来看,当时的微信能够看中小游戏市场,肯定是有几分眼光在的。 六年前,“跳一跳”突然在朋友圈疯狂传播,所有的人都在这块绿色小软件上开启魔性的“跳一跳”,对着分数暗暗较劲。 数据证明,“跳一跳”上线仅三天就已经累积了3.9亿玩家。 根据QuestMobile数据,小游戏上线后三天时间,小程序的12月月活接近2亿,到了1月,小程序月活高速增长至4.7亿,而在小游戏上线前的11月,小程序月活是1.1亿。 高增长月活下,代表的都是每一个鲜活用户,这对于腾讯而言,获客成本几乎毫不费力。 如果将微信比作三国中的曹操,二者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首先,和曹操一样家底雄厚,微信本身背靠腾讯,不愁衣食。 2024Q2财报显示,二季度腾讯国内市场游戏收入达人民币346亿元,同比增长9%。 腾讯手游日活超500万、端游日活超200万,年流水超过40亿的游戏分别有,《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金铲铲之战》《英雄联盟手游》《穿越火线手游》5款手游与《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和《穿越火线》3款端游。 深耕小游戏赛道,微信的套路朴素而直接——发福利。 在小游戏开发者眼里,福利即流量,流量即金钱。 从2018年开始,微信每年都会召开小游戏开发者大会。大会每次都要介绍过去一年的小游戏情况,从开发者、广告流量等方面吸引更多观望者入局。 小游戏创业人吴一黎对雷峰网表示,“那时候上微信开放者平台,微信直接会在冷启动时期让利很多用户,只要上架就有流量和用户。” “微信小平台刚起来的时候,纯给研发上架小产品返点就60%,那时候小游戏还没有发行,都是自研自发”。 主打一个“你来我就送”。 据了解,2018年3月正式开放测试后,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向微信平台提交小游戏产品,且类目全部开放,提交不受限制。 吴一黎觉得微信在那个时代,可谓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正是因为早期积累的名声影响力,才让微信在后期构建生态起关键作用。 其中打通用户心智、让用户自发点击,通过这些细微动作,微信将社交和竞技两个元素连接起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用户在微信的使用习惯。 这也是为什么当雷峰网与发行还有研发等圈内人聊天时,他们通常都非常看好微信。 “当然首选是微信啊,抖音其次,其他都靠后”。 游戏发行出身的邓方多次对雷峰网强调,自己在游戏行业已经8年有余,认为微信的优势就是其社交属性,“因为用户量大,有 70% 的非手游人群在玩,又是社交熟人圈起步,所以很多休闲小游戏会首选微信,还能赚点返利。” 而微信小游戏的快周转能力、让内购流水可以快速转换为广告资金(仅数天)进行再次投放,更加匹配买量游戏发行模式。 全琳在游戏行业从业十五年有余,早期还创业做过手游,谈起微信对小游戏市场的探索挖掘,他不断强调其构建的生态,是其他平台所不及的。 包括微信对于用户的二次打开率、留存率、付费状况等站内循环流量,在行业内都是数一数二。 全琳告诉雷峰网,大多数微信小游戏会在微信买量达到一定级别后,转而去抖音投放,普遍来看,微信小游戏在抖音的买量消耗要大于微信总量。 腾讯步步为营,小游戏也成为其麾下重要一隅,只是商战之中,从来没有藏得住的利益。(欢迎添加微信Who123start, 畅聊游戏行业动态,讲述圈内人自己的故事。添加请备注单位、职位) 02 抖音出让分成争爆款,快手疯狂返点出奇招 目睹到微信小游戏尝到利益的好处,抖音和快手也坐不住了——巨大流量的宝藏之地,怎能让微信一家独大? 对这两家平台来说,小游戏并不陌生。 2019年,抖音上线了平台第一款小游戏“音跃球球”。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在小游戏“音跃球球”的带动下,抖音日活量出现明显上涨,并在8月的国内下载榜上拿下了第二。 看到曙光的抖音,开始不断对小游戏加码布局。 抖音先是2020年组建小游戏部门,启动游戏内容扶持计划,比如对对粉丝量不低于10万,平均视频播放量超过5万的抖音账号进行扶持。 一位小游戏资深运营任昊表示,“当年抖音小游戏刚做的时候,冷启动期间都不需要主动花钱,抖音就很大方,起步就是1000-2000,甚至5000。这些用户拿去卖广告不好吗?但是抖音就舍得拿出来给到开发者”。 事实证明,抖音小游戏的数量实现了80%的同比增长,相关收入更是环比去年激增28倍。特别是在2023年下半年,抖音小游戏的投放产品数量同比增长2倍。 快手开始做小游戏,则始于2018年的产品“快手小游戏——快手老铁们的新乐园”。包含21款小游戏,连连看、跳一跳、娃娃机等等当时爆火的休闲游戏不一而足,快手小游戏同时还提供社交功能,可以聊天、可以对战。 这款产品,上线不到20天,便在 App Store 社交产品榜上排名第十,给自己的小游戏之路开了个好头。 抖音送流量,快手也不甘落于人后,他们的“游戏创作者扶持计划”为创作者发布的作品提供了1000以上的流量支持。对于转化效果较好的优质作品,甚至会提供1-5倍的流量扶持。 字节旗下的朝夕光年,虽然今日都难言风光,过去却也都经历过“光辉岁月”,而快手也曾拥有自己的游戏厂牌弹指宇宙。 时过境迁,在微信的先发优势之下,抖音和快手两家大平台,想在小游戏赛道完成突破,出路几乎只有一条:尽快找到一个可以破圈的爆款。一旦在自家平台再跑出一个《羊了个羊》,平台的用户和流量就又会见证一波巨大的增长。 为了争夺爆款,这两家平台各出奇招,你来我往。 2023年在Chinajoy期间,巨量引擎就放出狠话:2023年下半年平台侧将重点发力抖音小游戏,将会有一波行业的新增长和规模化红利。 此话一出,给所有小游戏开发者释放信号:我,抖音,要放大招了。 除去开发者的补贴,今年3月末,抖音小游戏平台发布新的平台规则出狠招:只要引导小游戏接入抖音平台,安卓平台的小游戏就能拿到最高90%的内购流水分成。 90%是什么概念?“老大哥”微信小游戏的内购分成比是4:6;即使 AppStore 和游戏平台 Steam,分成比例也有3:7;而抖音把这个比例降到了1:9,其决心可见一斑。 发行邓方对雷峰网说过,一款 IAP(内购广告)的小游戏的投放不少会选在抖音,因为抖音流量偏向于短期的高ROI,差不多30天就能在抖音回本。 如果说微信小游戏是一时占据了大半华夏江山的曹魏,那么抖音小游戏更像孙吴——同样世家出身,家底雄厚,并且气质更加年轻,更有冲劲。 抖音刚刚用1:9的内购分成占领高地,快手就用高返点撬动小游戏市场。 章磊力激动地对雷峰网说,“快手老铁真是狠,投流超过一个数字,返点能给到45%-50%,比微信还高出3倍。” 简单来说,如果小游戏厂商在快手投放,快手就会赠送给对方一定数额的流量券,厂商投流成本越高,得到的流量券就越高。 比如,一家发行公司投入6000万的发行资金,就能获得快手3000万左右的流量券,用这种即买即送的方式,吸引更多厂商在快手流量池里不断投流。 小游戏资深创业人士章磊力表示,发行会利用快手的高返点,将7-8个小游戏项目一起打包,再花费1亿-2亿元的投流费用,看投放效果来决定每个项目的费用增减。 简单来说,只要发行人员钱多人胆大,就没有跑不通的小游戏,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小厂商很多入局机会。 对于小游戏CP而言,最后到手大概能拿到5%左右。 对于许多小游戏厂商的CP而言,这点返现金足以撑起各类成本开销,毕竟一个非SLG的小游戏制作成本大概在30万上下浮动。 用热钱当作一条“鲇鱼”,搅动市场,让开发商和发行商都能焕发更多活力,是快手小游戏的一招好棋。 章磊力还透露,快手对小游戏的审核条件也最为宽松,争抢爆款的路上,不给开发者增添更多的障碍。 另外一位资深小游戏圈内人刘若透露,现在快手最适合投放的,并不是 SLG、传奇等更加重度的品类,而是一些轻度休闲类小游戏。 把微信和抖音定成小游戏的曹操和孙权,快手就更像刘备和蜀汉——大体量虽不及上面两家,但也不乏良策,说不准哪天就会翻盘。 抖音和快手来势汹汹,砸下真金白银,在小游戏赛道上已然成了两匹不可小视的“黑马”,再加上微信,“三国杀”的格局已经逐渐清晰。(欢迎添加微信Who123start, 畅聊游戏行业动态,讲述圈内人自己的故事。添加请备注单位、职位) 03 微信主动防御“T+1”,抖快高速突进暗流涌 一边是抖音用1:9的内购分成打价格战,一边是快手45%的高返点找爆款规律。 微信面对这二者的奋力一击,无论分成或返点都略逊一筹,然而就在上个月,微信高调宣布把 IAP(广告内购混合收入)小游戏内购的周转账期压缩到了“T+1”,IAA 小游戏可以预支未来三个月的广告金。 犹如平地一声雷,“T+1”的声音彻底炸响了整个小游戏圈。天下游戏开发、发行,苦渠道久矣——苦的就是渠道的分成、压账,而三家平台这么一卷,不光把分成卷低,甚至还把账期也卷没了。 “看看大渠道压账期的结果,微信推出的‘T+1’简直就是功德无量了。”刘若对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表示。 一般传统平台有各种各样的账期设计,当月收入通常要在2个月、甚至是3个月之后才能拿到手,为的就是保持一个更健康的现金流,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 把账期压到一天,微信几乎“掀”了行业的“桌子”,抛开“财大气粗”不谈,微信的魄力确然非同寻常。 而另一边,抖音和快手的小游戏生意确实势头迅猛,但深处却有暗流涌动。 “这么说吧,用户在抖音是刷短视频,看好玩好笑听故事来的,虽然游戏也能玩,但通过分享产生玩游戏的效果相对低了不少。”小游戏运营方紫敏表示。 因此抖音需要解决最主要的问题:用户使用习惯。解决了使用习惯问题,才能帮助抖音提升用户留存率和二次打开率。 于是抖音开始对自己的产品“动刀”。 比如微信延用下拉小程序菜单形式,那么抖音就想用首页侧边栏的方式,鼓励用户重复点开侧边栏进入小游戏,以此来培养抖音用户的小游戏使用习惯。 但培养用户习惯并非易事,此前微信在地铁铺设广告标语,没少在用户心智上下功夫。 “抖音知道自己比微信小游戏起步要晚,所以很早就开始打造侧边栏,但说实话,这件事并不好做,因为是对现有用户习惯的颠覆。” 和微信的社交属性不同,抖音、快手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平台,小游戏的出现是在原短视频基础上增加新玩法,所以在本质上,抖快做小游戏,是在和短视频分流量。 在架构上,抖音和微信差了一个张小龙。互联网老兵鲁素创业做游戏时,和张小龙打过交道,他评价说:“张小龙做事不容易妥协,做事的方式也更专注、更稳健。在微信他大权在握,要推小游戏,力量也更集中。” 再来看看快手的用户,35岁以下年轻人群占比高达90%,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 虽然与小游戏用户重叠度很高,但快手的用户付费能力却相对较差。 “快手用户的付费能力一直是微抖快三家最低的,基本上是一次性用户。这对于追求付费的 IAP 小游戏厂商来来说,就有了一定障碍。”游戏发行全琳表示。 全琳得到的消息称,虽然抖音和快手的补贴政策诱人,但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大多数客户普遍反馈,抖音和快手的小游戏持续回本能力差,赚不到钱,虽然买量上规模看起来增速高,但规模不可持续。 怎么提升这些用户的付费能力,不仅是快手小游戏一道必须解开的难题,更是快手商业化想要更进一步,必须面临的挑战。(欢迎添加微信Who123start, 畅聊游戏行业动态,讲述圈内人自己的故事。添加请备注单位、职位) 04 结语 小游戏的赛道,虽有微抖快以“三国杀”之势打得热闹,但“天下三分”的格局却远远未成定局。 “当下,几家头部手机厂商也看到了小游戏的机会,正密谋再成立一个新‘联盟’,把所有的手机厂商小游戏用 Runtime 一键接入,和微抖快争个高下。”相关资深人士范新对雷峰网透露。 如果一个新的联盟在小游戏赛道上再有建树,在硬件入口上卡死渠道,微抖快三家平台的挑战不能说不小。 同样的,支付宝也在2023年11月更新了小游戏相关的开发文档,并上架小游戏相关板块。 关于小游戏内购的计费模式,支付宝在文档中明确,支付宝收单手续费为固定费用,按单笔订单金额的1%收费。并且定下IAA分成50%,IAP 70%。 支付宝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支付链路的完整性,且用户群覆盖的年龄段较广,并且高价值用户巨多,对开发者来说也是一种选择。 此外,Telegram 和 Facebook 都在布局小游戏领域,誓要赶上这波风口,而海外环境与国内并不尽相同,如何跨过平台、政府的道道审核完成“切支付”,难度也很大。 如果说微抖快是“魏蜀吴”三国,正在小游戏赛道上混战,那么外部还有“董卓”“袁绍”“刘表”“马腾”…… 《三国演义》中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小游戏的赛场上,中原逐鹿,谁能成就一方霸主?到今天,还远没有答案。 (欢迎添加微信Who123start, 畅聊游戏行业动态,讲述圈内人自己的故事。添加请备注单位、职位)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在游戏圈谈到《黑神话》,有一个段子相当耐人寻味。2019年初,英雄互娱一行人抵达杭州,作为“天使投资人”,来视察注资一年多的游戏科学。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串门。游 在游戏圈谈到《黑神话》,有一个段子相当耐人寻味。 2019年初,英雄互娱一行人抵达杭州,作为“天使投资人”,来视察注资一年多的游戏科学。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串门。游戏科学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在这次行程上决定——彼时,上线一年多的《战争艺术:赤潮》,营收节节下滑,作为投资方和游戏发行方的英雄,已经将从游科撤资,纳入了议事日程。 有知情者向雷峰网回忆,《赤潮》项目的研发,在当时几乎已经停滞,“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英雄一行人进入办公区域的时间,也卡在了游戏科学下午上班之前。所以他们难得地见到了全员打游戏的“盛况”——无论是研发还是策划,所有工位的屏幕上,都在运行着宫崎英高的最新作品:《只狼:影逝二度》。 英雄高管见状,就向老板冯骥提议:“要不你们做个《只狼》吧。” 冯骥听后惊为天人,这才有了后续《黑神话》的一切。然而,在这只搅动乾坤的“石猴”背后,仍有不少故事沉在池底,正等待着水落石出。 01 吴旦的“英雄”往事 在一位接近英雄互娱的老员工——严紫口中,这个段子或许只是“半真半假”。 有一半存疑,说的是在英雄视察游科的时间点,《黑神话》的 PV 应该已经有了初版,被“使命召唤”的杨奇壮心不已,早有做 3A 游戏的打算,并且已经付诸了实践——也就是说,《黑神话》的开发,应当比2019年更早。 而有一半千真万确,由于《赤潮》的市场表现疲软,英雄对游戏科学撤资与否,也确实有过纠结。 2019年的吴旦,还未因为《黑神话》的石破天惊而荣光加身。相反,彼时因为《战争艺术:赤潮》市场疲软,作为英雄 CEO 的吴旦还曾在公司的股东会上,为投资了游科这个“不良资产”而低头道歉。 谈起游科,今日的吴旦在采访中总是表现得云淡风轻,似乎《黑神话》的成功早有预料;而真实的情况是,他在游戏行业的每一次起落,几乎都和这家名叫“游戏科学”的公司息息相关。 粗略看吴旦的履历,来到游戏投资圈子,几乎是他的早有“预谋”: 少年时就前往加拿大读书,滑雪时遇到了“五分钟游戏”的某个策划负责人,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这家开发了《开心农场》的游戏公司; 后来他辗转德勤,在金融领域也有了实战经验;再后来,因为一次酒会与方爱之(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 Anna)的相遇,吴旦又加入真格基金,做上了投资人的工作。 有游戏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双重经历,吴旦爱玩游戏,也相当关注游戏行业。 投了北京的游戏公司灵游坊(就是今年《影之刃零》的制作公司),吴旦和灵游坊创始人梁其伟的关系甚密。坊间传闻,两人和几个朋友甚至组了一支 LOL 的战队,奈何实力确实不咋地。而吴旦最成功、也是奠定了他未来生涯的一笔投资,就是《全民枪战》。 有传闻称,最早,吴旦对《全民枪战》并不看好,而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却用这个团队是“连续创业者”的一条理由,说动了吴旦,这才有了后面他和英雄互娱的诸多故事。 作为国内第一款手机 FPS,《全民枪战》的开发并非易事——而两个灵魂人物,冉曦和郭瑞,都曾是完美世界的老兵同袍,曾在“完美八胞胎”时代合作无间,把游戏落地的能力打磨到了极致。这也让《全民枪战》仅仅用了一年便开发完成。 如果只是投了《全民枪战》,吴旦和《黑神话》的结缘就还缺了一块拼图——创办了英雄互娱的应书岭,是吴旦遇到的另一位贵人。 在《全民枪战》推出的年代,手机游戏仍然是《神庙逃亡》、《愤怒的小鸟》等轻度游戏的天下。没人相信一款射击类的重度手游能火。而《全民枪战》的母公司畅游云端,为了发行《全民枪战》,前后找了数十个发行公司,竟无一人敢接手发行。 这时,应书岭站了出来。 当时他刚从中手游出来,资源不少,但正缺项目。看到了发行遇冷的《全民枪战》,应书岭大手一挥,拿下了这款游戏的发行权,光权益金就给出了2000万以上。 后来,《全民枪战》一炮而红,应书岭又有了新想法,意在把《全民枪战》的母公司畅游云端收归旗下,有了制作团队,也就有了上市的资本。 而想搞定《全民枪战》和畅游云端,应书岭知道,他必须得先“搞定”吴旦。 吴旦和应书岭,一个是给开发团队搞到了钱,一个是给游戏做了发行,两人本就英雄惜英雄;而在投资圈里的吴旦,和彼时仍在红杉的曹曦也早就相熟。 于是,在 FA 华兴资本的运作下,王中军、真格资本、红杉资本等投资方,悉数入局,捧着英雄上了市。在运作过程中,《全民枪战》母公司畅游云端,也成为英雄互娱的全资子公司,冉曦和郭瑞被收编后,也在公司内担任要职。 而传闻中,与英雄签了3年对赌,三年后业绩完成,应书岭把答应的投资一期付清,而且是全现金支付。 英雄此等手笔和魄力,即便放到现在,也很难有人能与之相比。 吴旦情商很高,在公司内部连连高升,而在英雄,他还缺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有着自己烙印的项目。 一位接近吴旦的人士告诉雷峰网,如果是一般的游戏公司高管,在公司发行能力很强时,一般会选择尽量利用好公司的发行长板。吴旦则不然——他在英雄发行能力和渠道能力最强的时候,已经有了“纯发行游戏公司没有未来”的预判。 而彼时,正是米哈游等上海“四小龙”争相崛起的阶段,今日游戏圈的格局,也证明了吴旦当年的判断。(本文作者长期关注上海四小龙,欢迎添加作者微信FernandeZ-D交流) 虽然已经有了前畅游云端的冉曦、郭瑞等人坐镇自研,但对吴旦而言,他还需要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纯嫡系团队”。 如同安排好的一样,冯骥和杨奇出现在了吴旦的生命当中。 02 冯骥和杨奇,《赤潮》的涟漪 2014年,冯骥和杨奇从腾讯离职的故事,互联网上早有不少报道。 那正是手游行业正在飞速增长的阶段,不少大厂人出门创业,热钱也跟着乱飞。 不少江湖传闻中,在腾讯网易的办公楼下,一个个西装革履的投资人比肩而立。他们蹲守在大厂的办公楼下,只要是从闸机走出来,并戴着工牌的人,往往会收到投资人们的送钱三连: “你是xx游戏的吗?” “你想出来创业吗?” “要是真的想,联系我们,我们有钱。” 相比热情的投资人们,起码在那几年,腾讯对于离职创业的员工,远不如现在这般“Open”——能拿到前东家融资的前鹅厂人,算得上屈指可数。 比冯骥和杨奇早一年离职,王信文的创业故事,一定是那时从腾讯离职创业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家游戏发行方的选择上,王信文选择了腾讯的“死对头”——360。彼时,载入中国互联网史册的“3Q大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战时“投敌”,自然让外部对当时的腾讯颇有微词. 一则未被证实的坊间传闻是,在后来腾讯的内部会上,有人甚至为此发问:“为什么我们的人出去做的游戏,让‘那家公司’赚钱?” 也是如此,才有了后来鹅厂人离开,都能拿到老东家资金的“人散,情不散”。 而冯骥和杨奇,却没赶上那个好时候。 2014年6月,冯骥带着杨奇等《斗战神》核心主创,创办了游戏科学。在此之前,冯骥为数不多沉迷的手游,正是王信文的《刀塔传奇》。 王信文与冯骥、杨奇,系出腾讯一脉。而据接近腾讯的人士讲,即便冯骥等人离开腾讯,也与腾讯老同事们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后来很多都成为了腾讯重要部门负责人,或者明星创业公司的老板,王信文就是其中一位。 王信文在后来的访谈中,也提到过一则轶事:“那时腾讯内部有个三三会议,定期找项目负责人去比拼产品。只要冯骥不在,王信文就都能获奖。但冯骥一出场,结果就十分未知了。” 另一边,英雄互娱上市,王信文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了公司监事会的名单上,是公司的股东/监事之一。 有了这一层关系,吴旦和冯骥、杨奇,就通过王信文搭上了线。 跟公开报道里写的一样,见到冯骥之后,吴旦很快就被他的个人能力所折服,以6000万人民币拿到了游戏科学20%的股份,还另加上《战争艺术:赤潮》的发行权。 彼时,游戏科学刚刚上线的《赤潮》,无疑有着成为“爆款”的潜质:2017年首发时,它获得了154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推荐,9个App Store首页推荐位;位列iOS游戏免费榜第三,仅次于《王者荣耀》和《欢乐斗地主·腾讯》;此外,《战争艺术:赤潮》作为唯一一款国产游戏,入选了苹果的年度推荐游戏榜单。 哪怕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战争艺术:赤潮》的美术风格,仍然极其前卫,将国外流行的赛博朋克与中国元素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融合。 在游戏圈里人信阗翁看来,这是主美杨奇的一种坚持——用“中国游戏,一定要有中国风格”来形容,并不为过。 20年初,早在《黑神话:悟空》为人所知之前,信阗翁就看过这款游戏的首发 PV。“视频内容跟游戏科学几个月后,在B站正式发布的版本差不多。第一眼看到美术风格,我就觉得‘很高级’。” 他如此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形容这种“高级感”:“以前我们见到的中国游戏,很多的人、角色、场景之间,都是互相割裂的——人物光照打得很亮,主要还是为了卖皮肤。” 而作为买断制单机的《黑神话:悟空》,皮肤并不是游戏的主要收费点。在商业化上的自由,也让杨奇的美术风格,得以尽数发挥。 回到当时《赤潮》上线之后的时间点,虽然凭着独树一帜的美术和对向塔防的玩法,在游戏圈内收获了一批死忠粉,但却没能完成破圈,营收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而游戏科学对《赤潮》品质的追求,又导致这注定是一个“大资产”的项目,游戏科学的亏损,也就令人不难想象。 作为《赤潮》的发行方,英雄这时也想要把这个亏钱的项目转手,于是他们找到了同样缺项目的字节。 最终,《赤潮》的发行权易手,游戏也更名为《战争艺术:无限进化》。而这个“烫手山芋”的后续表现,却着实“坑”了字节一把—— 作为字节跳动独家代理的重度游戏“首秀”,游戏首发后在在iPhone的游戏大类下载排名中,最好成绩是94位,最低为1287名,最新排名为820名,完全没能达到当时人们的预期。 当时没人能想到,《赤潮》给英雄互娱和游戏科学带来的涟漪效应,竟能如此深远。 几年后,市场变化激烈,英雄也资金吃紧,正寻求从新三板退市,需要大笔资金回购股权。 从结果来看,最后向英雄伸出援手的,也不是之前有过发行合作的字节,而是腾讯。 腾讯为何入局英雄,原因已经很难考证。而一个直接的影响,是腾讯对游戏科学的曲线投资,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而当冯骥和杨奇离职后,第一次真正拿到老东家的钱,已经是他们离开鹅厂后的第七年了。 03 《黑神话》爆火后,腾讯因何入局? 在腾讯投资英雄的时间节点,英雄手中最值钱的资产其实并不只游戏科学,还有做出了《战双帕米什》的库洛游戏。 而纵观彼时腾讯的产品矩阵,MOBA、卡牌、休闲等等品类一应俱全,而唯二缺少的两块拼图,一个是 3A,一个是二次元。 注资英雄之后,腾讯先是投进了游戏科学,又是在今年投进了库洛,投资丰富了涉及的游戏品类。 用英雄“老人”马确的话说,即使《黑神话》PV放出了,游戏科学的股权资产,增值的幅度其实也不算大,因为在此之前,它没有过类似3A项目的成功经验,这是包含玩家、投资方在内的共同疑虑。 一位前腾讯游戏员工仓璎对雷峰网表示,以腾讯投资的一般逻辑,首先会看一家公司的项目对腾讯而言是否有价值,或者腾讯想尝试的赛道,这家公司正好在做。 另外一个标准则是人——公司目前的研发能力和项目经历,能不能撑得起“画出去的饼”。 游科的冯骥和杨奇,带过250人的团队,做过一款圈内知名的大项目 MMO,有理想、有审美、有追求——如果有人能做成 3A,这两人自然在排行榜上能排得相当靠前。 而几乎同一时间,英雄互娱还需要从新三板退市,向大部分中小股东回购股权。而游科的股权在质押给招商银行获得5亿综合授信的同时,也获得了近4.8亿元的股权处置款项,这为其渡过版号寒冬,回购股东股权等事宜,争取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差。 而这次通过拯救危机中的英雄,腾讯终于得以进入游戏科学的股东序列。而这笔投资的过程,也并不如人所想的那样一帆风顺。 坊间传闻,腾讯与英雄的洽谈事宜,被腾讯领导委托给了腾讯互娱国内商务负责人李纳川。与他洽谈具体价格的,正是吴旦。 腾讯的入局,对《黑神话》项目的推进作用,自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一个重要帮助是,引入了Epic研发的UE5(虚幻5)引擎,替换掉了此前的虚幻4,让《黑神话》的画面表现直接提升到了次世代的第一梯队。 换引擎只是其中一环。更大的技术难点在于,《黑神话》可能是第一个同时应用虚幻5 nanite特性(上亿多边形物体实时渲染)和 lumen特性(一种完全动态的GI解决方案,可对场景和光线变化立即做出反应)的业界3A作品。这个技术的特点在于,扫描建模之后,不需太多手动修改即可投入使用。(玩家看到的“到此一游”和“钢筋”,本质上是技术“过于先进”的结果) 在腾讯的帮助下,《黑神话》实实在在做到了很多“前无古人”——而作为项目推进者的马晓轶和执行者的李纳川,后来都进入了《黑神话》片尾的特别鸣谢名单。 从22年英雄互娱的财报同样可以发现,后续投资给游戏科学的1亿追加投资,实际属于费用投资而非股权投资,用作了《黑神话:悟空》的发行工作,相关内容,吴旦在真格访谈中亦有提及。 冯骥后来在访谈中表示,他曾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投资方是否会影响产品决策和公司日常经营、是否会夺取游戏的发行和运营权等。 对此,腾讯明确表示不会干预这些问题,并强调他们可以视腾讯为不存在的存在。 而在事实上,腾讯在《黑神话》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甚至比英雄更大一些。根据前动视上海高级经理Robert Wynne在领英上的爆料,“腾讯向游科投资了3.5亿人民币。让游科在21年的隐含估值略低于10亿美元。目前冯骥正在上海四处拉投资,筹措资金以扩大工作室规模。” 而在后续评论区中,他认为《黑神话》的开发成本最终可能是7000万美元,而腾讯的投资金额约为5000万美元。《黑神话》的最终成功,腾讯在其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04 结语 看到这,有些人或许不由得会问: “《黑神话》今天的成就,是否是被一个又一个的‘偶然’堆砌起来的?” 吴旦入局游戏,意外结识应书岭,后在英雄互娱通过王信文认识了冯骥、杨奇,在《赤潮》的成败中辗转与腾讯结缘,并在的帮助下走过难关,同时也成就了鹅厂在游戏布局上的又一步扩张,把整个赛道又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如同一颗一颗石子投入水池,无数的涟漪交织纠葛,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景——无数的“偶然”联系在了一起,便给《黑神话》带来了一抹不可忽略的“宿命感”。 中国最新锐的游戏投资人,遇上了中国最优秀的游戏开发者,又在“命运”的驱使下,与中国最大的游戏大厂合谋,制造了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游戏,一切的道路,似乎必然会在未来的某一点交会。 而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参与到《黑神话》当中的人,如果他们说,自己早已看到了《黑神话》的今天,或许都是吹牛——没人是“预言家”,能在诸多不确定中看到未来的样貌。 《黑神话》的背后,人们种下的只有“因”,而生长出来的“果”,则都可以被今日的收获者叫做“必然”。 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早报来啦~ 要闻提示 1.京东三年六次涨薪,集团宣布再次启动加薪,采销成京东连续多轮涨薪的重点对象 2.任由恒大替换审核样本,普华永道被开出顶格罚单:罚没4.41亿,暂停经营6个月,撤销广州所 3.余承东向国足分享经验:追求的高度,努力的程度,决定未来境界 4.iPhone16ProMax秒没,成预售冠军,苹果商店崩了 5.腾讯回应办公室亲昵事件:双方为男女朋友关系,其中一人为公司员工 6.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一个月超2000人离职,Q3遣散费达135亿元 7.美国两家银行巨头将限制员工工作时间,此前一35岁员工猝死,曾连续每周工作超100小时 8.印度半导体展开幕,莫迪放豪言:印度将成芯片制造强国 今日头条 京东三年六次涨薪,集团宣布再次启动加薪,采销成京东连续多轮涨薪的重点对象 继2024年初和年中连续三轮加薪之后,9月13日,京东集团宣布再次启动加薪,自2024年10月1日起,京东零售集团和职能体系将用两年时间实现20薪,其它部门也将随后陆续启动加薪计划。据悉,截至2024年6月底止的十二个月里,京东的人力资源总支出达到1092亿元。 经梳理近三年的公开信息,京东曾宣称于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2024年1月1日起,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京东零售全员平均加薪不低于20%。一个月后,超两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2024年7月1日起,京东再宣布,用一年半时间将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采销是京东连续多轮涨薪的重点对象,也是零售电商业务最关键的一线岗位。自去年双11“京东采销炮轰李佳琦底价协议”事件获得巨大流量后,原本处于幕后的采销被京东顺势推向台前。“重新重视采销模式,吸引更多采销人才,提高采销门槛,才能在与其他电商平台竞争过程中,建立起差异化优势。”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2023年年初,刘强东在内部召开零售集团大会时首次提出低价改革。据参加这场会议的相关人员回忆,当时现场除部分高管坐在台上发言,台下坐着的绝大多数都是一线采销人员。刘强东在今年5月的一段内部讲话中也提及为采销涨薪,C1到C3的采销员工都有不同的涨幅,最高能涨100%。刘强东表示“最好的薪酬待遇要给采销,采销是我们战斗的第一线。”是兄弟或不是兄弟,还是东哥说了算,采销这波20薪有多少人领到,互联网行业薪酬变动欢迎加微信zymcfip交流~ “我们都想成为行业第一,没人愿意加入一家没有未来的公司,没人愿意加入躺平、睡大觉的公司,也没人愿意加入没有激情、梦想、荣耀的公司。真正是我兄弟,就不会希望京东变成这样。”在内部讲话中,刘强东曾表示。(澎湃新闻、界面新闻) 国内资讯 任由恒大替换审核样本,普华永道被开出顶格罚单:罚没4.41亿,暂停经营6个月,撤销广州所 9月13日消息,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普华永道恒大地产年报及债券发行审计工作未勤勉尽责案作出行政处罚,没收普华永道案涉期间全部业务收入2774万元,并处以顶格罚款2.97亿元,合计罚没3.25亿元。在处罚裁量上,证监会依法对普华永道两年间全部业务收入予以没收,并处以顶格罚款,与财政部协同罚款共计4.41亿元。同时,财政部对普华永道警告、暂停经营业务6个月、撤销普华永道广州分所的行政处罚。 自2024年1月起,财政部组织检查组对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广州分所的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项目执业质量开展了专项检查。经查,普华永道在执行恒大地产2019年、2020年年报审计工作中未勤勉尽责,在审计过程中违反多项审计准则,违背多项审计要求,多项审计程序失效,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未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未发现恒大地产大金额、高比例财务造假。对于处罚结果,普华永道发布声明称:“经过详细的内部调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和追责措施。被处罚的相关恒大地产审计团队成员已经与公司终止了劳动关系,我们也要求管理层有关成员承担管理责任,包括前任管理层成员。”(南都湾财社) 余承东向国足分享经验:追求的高度,努力的程度,决定未来境界 9月13日消息,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朋友圈发文向国足分享带团队的经验教训/余承东称对足球完全是门外汉,需要从零学习,不合适去搞足球,但可以分享一些带团队的经验教训。 余承东指出,团队追求的高度和努力的程度决定了未来能够达到的境界,要激发团队树立更高的追求目标,打造有王者之气的团队。主管不能高高在上,而应重心低、深入基层,让团队团结一心,构筑成员间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将集体利益和荣誉感置于个人利益得失之上,激发奋勇拼搏的斗志,构筑团队强大的学习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他还表示自己带过很多团队,不管起初多么差,经过一段时间后,都能扭转风气,逐步形成最强战斗力。 此前,何小鹏也曾针对国足发表个人看法,称0-7完全无法想象,中国新能源车企各组一个足球队,花个5-10年,说不定都可以赢。(鞭牛士) iPhone16ProMax秒没,成预售冠军,苹果商店崩了 9月13日晚8点,苹果iPhone 16系列开启预购,开售瞬间,苹果官网一度崩溃,大多数人都遇到商城卡死、订单无法支付等问题。从目前苹果官网发货时间来看,iPhone 16 Pro系列依然最受欢迎。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发货时间已排到10月中旬,最迟送达时间为10月16日,较9月20日正式发售时间的发货周期延长快一个多月。 在同样属于Apple官方直营渠道的Apple Store天猫官方旗舰店,iPhone 16 标准版系列明显遇冷,在预购开始一段时间后仍有首批货源(页面显示20日发货)。然而iPhone 16 Pro Max则是另外一番光景,在预购开始后的瞬间即告首批售罄。在京东等第三方渠道,同样是iPhone 16 Pro Max最为抢手,而标准版的火爆程度则难以望其项背。(新浪科技) 小米回应“摄像头里有男子说话”:取回设备进行检测,目前设备状态一切正常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分享自家卧室的监控时,突然听到了陌生男子说话。对此,小米公司发言人9月13日在官微发布声明称,相关视频中出现的产品,根据用户提供的访问记录截图信息显示, 对应时段无人访问。公司进一步确认,该款摄像机及相关网络服务未被网络攻击,任何未经授权的个人或设备均无法与该摄像机进行语音对话。 经沟通已经征求用户同意,取回设备并进行检测,目前设备状态一切正常,后续会再次进行检测。同时也邀请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该产品进行鉴定测试,确保公众对安全保障的知情权。公司承诺将持续关注此事,并及时向公众通报后续的检测结果。同时,小米也提醒用户,在使用智能家居设备时,应定期更新软件,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以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和讯网) 腾讯回应办公室亲昵事件:双方为男女朋友关系,其中一人为公司员工 据报道,9月12日,有人在腾讯滨海大楼38楼拍摄到了办公楼层会议室有人发生搂抱亲昵等行为。对此,有员工发帖质疑“盗摄工作区域视频,在聊天群里散播、并导致外部社交媒体出现公开传播,是否触犯公司高压线?”后续,腾讯方面在这条帖子下面发布了回应,确认该视频内容系发生在公司办公楼层会议室内,称其已对此启动内部调查。 据最新回应,经初步了解情况,当事人双方为男女朋友关系,其中一人为公司员工。公众场合行为不当会根据最终调查结果及相关制度进行相应处理。在此,也提醒同事们:在工作区域录制视频进行传播,也涉嫌违反办公区域信息保密要求。同时,相关事件在公司内外部传播,将可能侵犯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伤害。因此请大家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不在内外部传播隐私信息,让善意战胜猎奇。(鞭牛士) MiniMax产品负责人张前川确认离职 9月13日,有消息称中国大模型独角兽MiniMax产品负责人、前今日头条用户产品负责人张前川,因个人原因目前已淡出公司事务,改任产品顾问一职。MiniMax回应称该消息属实,是个人原因离职,我们很感谢前川的付出和努力。 据报道,加入MiniMax以来,张前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负责C端AI角色扮演产品“星野”和其海外版本“Talkie”;2024年中,张前川又淡出“星野”的决策,参与MiniMax生产力工具“海螺AI”和部分其他产品的日常事务。张前川离职后,产品新的负责人MiniMax暂未透露。(36氪) 腾讯和阿里巴巴宣布与国际游平台HopeGoo实现后台打通 9月13日,腾讯和阿里巴巴宣布其国际版小程序WeChat HK和Alipay HK已与同程旅行旗下的国际游平台HopeGoo实现后台打通。这一举措旨在满足境外及港澳台游客在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和十一国庆节期间预订机票、酒店和购买景点门票的需求。 此次合作基于HopeGoo平台的全面服务范围,包括机票、酒店、火车票、门票、船票和当地玩乐等六大领域,同时支持全球16种货币支付和多种操作语言。根据同程旅行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其国际机票日均票量同比增长超过160%,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近140%。同程旅行HopeGoo相关负责人表示,境外游客现在可以通过WeChat HK小程序的服务选项预订机票、火车票和酒店,而Alipay HK小程序则增加了景点门票的预订购买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境外游客在中国旅行的便捷性。(观点网) 蚂蚁集团全资入股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雷军退出 9月13日,互动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00%。此前有消息称,蚂蚁集团计划收购好大夫在线,业务将并入支付宝医疗健康事业部。 此次变更标志着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雷军等原股东的退出。互动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法定代表人为张俊杰,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其业务范围包括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通讯设备等。(观点网) 公考头部公司华图教育回应不雅广告:老师个人行为并非公司广告 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媒体反映,华图教育课堂的宣传标语以“如果你不努力,你的女儿可能被同龄人抱着;你努力,你抱着同龄人的女儿。”为噱头,内容不雅,价值观扭曲,存在“物化女性”“消费女性”之嫌。 对此,华图教育在官微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查,网传所谓“不良广告”内容,系9月7日公司老师张某(女)在授课PPT上自行引用的不恰当的网络段子,并非公司的宣传广告。对于此事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公司深表歉意。现已责成当事人张某作出深刻检查,并依据公司相关规定,对其做出严肃处理。真诚感谢社会舆论监督,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授课内容的审核把关,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新浪科技)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明年起施行,法定退休年龄男58周岁女55周岁 9月13日消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该决定,我国将同步启动对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计划。这一调整将采取渐进式的方式进行,为期十五年,旨在减轻社会和个人因退休年龄变化带来的冲击。具体而言,男性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现行的六十周岁逐步延长至六十三周岁,而女性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则依据不同岗位性质,分别从现行的五十周岁(针对工人岗位)和五十五周岁(针对干部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延长至五十五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同时,国务院发布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金融界) 国际资讯 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一个月超2000人离职,Q3遣散费达135亿元 9月13日消息,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宣布,由于公司重组和自愿离职计划的实施,9月份已有超过2000名员工离职。作为美国主要的通信服务提供商之一,Verizon在第三季度的遣散费预计将高达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5亿元。除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Verizon还计划停止使用某些房地产资产,并退出一些非战略业务部门,这些举措将在第三季度产生额外的2.3亿至3.8亿美元费用。 今年6月,Verizon推出了针对部分管理人员的自愿离职计划,以优化公司结构并降低成本。根据计划,大约4800名符合条件的员工将于2025年3月底前离开公司,其中超过一半选择在9月离职,剩余员工则计划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离职。Verizon的这一举动主要是由于公司面临激烈市场竞争,AT&T和T-Mobile美国通过推出无限套餐增加了用户基数,对Verizon构成了压力。(新科技) 美国两家银行巨头将限制员工工作时间,此前一35岁员工猝死,曾连续每周工作超100小时 据报道,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据悉计划限制初级银行投资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加强监测。知情人士称,摩根大通在大多数情况下将把的工作时间限制在每周80小时。与此同时,美国银行正推出一种新工具,以更密切地追踪初级员工的工作时间。据悉,美国银行表示,该公司高管非常重视初级员工的健康,并经常检讨政策以确保他们受到保护。尽管如此,该银行一些初级员工6月份向媒体透露,他们为了避免超过100小时限制会少报工作时长,否则就会招来人力资源部门的电话,给经理们制造麻烦。 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5月2日,一名35岁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工作人员利奥·卢克纳斯三世猝死。卢克纳斯死前为了一项价值2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项目,连续数周每周工作时长超过100小时。卢克纳斯的去世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美国银行员工的强烈反响,他们对这种被认为是导致卢克纳斯死亡的长时间工作文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在5月表示,银行正在从这名职员的死亡中吸取教训。 据报道,现任和前任美国银行员工表示,初级员工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的情况并不罕见。一名去年辞职的前美国银行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描述了他在美国银行工作时的艰难经历,包括每周100小时的例行工作时间。他表示:“这让我早上醒来就想吐。我的心理健康状况真的很糟糕。我觉得我的团队没有给予我足够的支持。”(每日经济新闻) 印度半导体展开幕,莫迪放豪言:印度将成芯片制造强国 9月13日消息,印度半导体展览会在新德里郊外正式开幕,印度总理莫迪在全球主要芯片公司高层面前称,印度将尽一切努力成为芯片制造强国。此次展览会由国际半导体贸易组织SEMI首次在印度举办,吸引了超过250家国内外公司参与。 印度政府自2007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发展半导体产业,2021年批准的激励计划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不过这些努力尚未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印度所使用的半导体元件中,只有9%来自本地采购。此外,尽管政府推出了多项激励措施,印度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水电基础设施薄弱、顶尖IT人才外流等挑战。尽管如此,莫迪对印度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强调:“在21世纪的印度,机会永远不会落空。”印度预计到2026年其半导体市场价值将达到630亿美元,而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创造60多万个就业岗位。(快科技) 波音员工94.6%投票拒绝劳资初步协议,美国两地工厂超3万人将举行罢工 9月13日消息,9月8日,波音公司和其最大的工会国际机械师和航空工人联合会 IAM 751 宣布,就一份新的四年合同达成了初步协议,可能避免了一场会严重影响其飞机制造的罢工。 然而据9月13日报道,根据最新的合同投票结果,员工以压倒性多数拒绝了这一协议,美国西雅图地区和俄勒冈州的 3 万多名波音员工将于当地时间9月13日午夜起举行罢工。工人们以 94.6% 的投票率反对波音公司和协会的初步协议,远远超过罢工所需的三分之二投票。此前的初步协议包括 25% 的涨薪和医疗保健、退休福利的其他改善。工人们抱怨这项协议不包括增加的生活成本。Jefferies 航空航天分析师 Sheila Kahyaoglu 估计,罢工对波音公司造成的 30 天现金影响可能为 15 亿美元,并表示这“可能会破坏供应商和供应链的稳定”。(IT之家) OpenAI发布全新o1模型:它会像人类一样“深思熟虑” 9月13日凌晨,OpenAI发布了名为OpenAI o1的新模型,也是之前所传的“Strawberry”,但最初o1的代号为“Q*”。OpenAI的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则称它为“新范式的开始”。从OpenAI的官方信息看下来,总结o1的特点就是:更大、更强、更慢、更贵。 OpenAI官方表示:“虽然这款初期模型还没有像网上搜索信息、上传文件和图片这样的功能,但它在解决复杂推理问题上有了显著进步,这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水平。所以我们决定给这个系列一个新的起点,将其命名为OpenAI o1。”由此可见,o1的主要应用还是集中在通过文本交互进行问题解答和分析,而不是直接控制浏览器或操作系统。与早期版本不同,o1模型在作出回答之前会像人类一样“深思熟虑”,用时约10—20秒,产生一个长长的内部思路链,并能够尝试不同的策略并识别自身的错误。这种强大推理能力使o1在多个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复杂的科学、数学和编程任务。(甲子光年) 黄仁勋、奥特曼会见美政府高级官员,重点是AI议题 9月13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四,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白宫会见了拜登政府高级官员和其他行业领袖,讨论了如何满足人工智能(AI)项目对于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知情人士称,与会的其他科技领袖还包括谷歌总裁露丝·波拉特(Ruth Porat)、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以及AI创业公司Anthropic CEO达里奥·阿莫代伊(Dario Amodei)。能源行业的代表也参加了这场会议。参会的白宫政府官员包括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Jennifer Granholm)。一位白宫官员称,此次会议的目标是促进美国国内围绕AI数据中心建设的公私合作。 知情人士透露,会议讨论的议题包括许可审批、劳动力、电力需求以及这些设施的经济影响。例如,OpenAI计划利用来自全球的投资,投入数百亿美元推动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涵盖数据中心、能源容量、传输和半导体制造。几个月来,OpenAI高管一直在与政府官员会面,讨论与该计划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可能与外资有关的国家安全问题。OpenAI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OpenAI认为基础设施决定命运,在美国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未来至关重要。”OpenAI强调了投资美国数据中心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包括可能在多个州创造4万个就业岗位。(凤凰网科技) TikTok将聘请拜登和特朗普共同盟友游说白宫 9月1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今年 8 月,在 TikTok 遭到美国政府抵制后,一家与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总统乔·拜登都有联系的游说公司同意担任 TikTok 的代表。披露信息显示,由特朗普圈内人士布莱恩·巴拉德 (Brian Ballard ) 经营的巴拉德合伙人公司 (Ballard Partners) 正在部署一个由拜登白宫资深人士迈克尔·拉罗萨 (Michael LaRosa) 和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茨 (Matt Gaetz) 的前幕僚长丹尼尔·麦克福尔 (Daniel McFaul) 组成的两党团队,为这款应用程序辩护。 据外媒报道,在巴拉德合伙人同意代表 TikTok 影响政策之前,梅尔曼咨询公司 (Mehlman Consulting) 曾于5 月拒绝与该平台续签游说合同,中右翼科技利益集团 NetChoice 于同月突然将TikTok 从其成员名单中除名。此前,外媒3月报道称,批评中国的国会议员正在考虑将与 TikTok 合作的游说公司列入黑名单。游说披露表明,Ballard Partners 将代表 TikTok 处理相关问题。该应用程序之前的游说活动耗资数百万美元,不仅聘请了K 街的知名人士,还聘请了大批前议员,但该平台未能阻止一项法案,该法案迫使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 TikTok,否则将面临美国禁令。特朗普一直直言反对该禁令,他认为该禁令将赋予美国社交媒体平台权力,而他认为这些平台对他抱有偏见。(鞭牛士) 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全面量产新AI芯片Blackwell 9月13日消息,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宣布,鉴于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公司已开始全面量产其最新AI芯片Blackwell。黄仁勋强调,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政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Blackwell芯片作为英伟达针对AI应用优化的高性能产品,旨在提升机器学习和数据处理能力。业界专家认为,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英伟达此举有助于巩固其在AI硬件市场的领导地位。此外,黄仁勋的表态也对市场情绪产生了积极影响,英伟达股价因此大幅上涨,涨幅达到了8%。(观点网) 微软任命前通用电气CFO为运营总监,加速AI布局 9月13日,据外媒消息,微软公司于美国当地时间周四宣布,任命前通用电气财务总监卡罗琳娜·戴贝克·哈佩(Carolina Dybeck Happe)为其首席运营官。此举旨在加强微软的领导团队,同时该科技巨头正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此次任命正值微软积极寻求在云服务市场领先,并试图缩小与亚马逊旗下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差距之际。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在这个新设立的职位上,她将加入高级领导团队(SLT),并向我汇报。”他补充说,戴贝克·哈佩对于加速“全公司范围内的人工智能转型”至关重要。SLT一直是微软战略决策的关键,包括向ChatGPT所有者OpenAI投资数十亿美元、与其他科技巨头的合作,甚至收购视频游戏制造商动视暴雪。(环球网) 谷歌又遇官司,被告Gemini聊天工具商标侵权 正深陷反垄断诉讼泥潭的谷歌又遇到官司。这次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Gemini有关。当地时间9月11日晚,旧金山一家生成式AI领域的小公司Gemini Data向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谷歌旗下AI聊天工具Gemini的商标侵权,请求该联邦法院,判处谷歌给予金钱方面的损失赔偿,并永久禁止谷歌在AI相关产品上使用其知识产权。 据Gemini Data的起诉文件所说,谷歌此前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注册Gemini 商标遭到拒绝,理由就是那可能会与Gemini Data 的权利产生混淆。在USPTO拒绝谷歌的请求后不久,一家“匿名”实体联系了 Gemini Data,询问获取商标权的事宜。Gemini Data称,最终该司怀疑该实体是代表谷歌行事,停止了联系。Gemini Data 表示,该公司并非“垄断生成式AI工具的开发”,但的确拥有其品牌的“专有权”,该公司在2021年获得了商标和服务标志保护,其软件拥有Gemini这个联邦政府批准的商标。谷歌“明知故犯”,将Gemini用作其AI系统的品牌,侵犯了Gemini Data的知识产权,让消费者将开发AI助手平台的Gemini Data同谷歌混淆不清。(华尔街见闻) 澳大利亚出台社交媒体新法,马斯克回应:法西斯 9月13日消息,澳大利亚政府拟定了一项新法律,以打击数字虚假信息,尤其是社交媒体网站上的虚假信息。对此,美国社交媒体X的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炮轰澳大利亚政府是“法西斯”。 这项立法尚未在澳大利亚议会通过。根据它的规定,如果社交媒体公司未能采取措施“管理数字通信平台上的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对澳大利亚构成的风险”,它们可能会被处以高达年收入5%的罚款。 对于这项新法律,马斯克周四在X上用一个词进行了回应,“法西斯”(fascists),再次升级了他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及其中左翼工党政府之间的冲突。(凤凰网科技) 亿万富翁参与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出舱近两小时 9月13日消息,从美国东部时间9月12日6时12分(北京时间18时12分)开始,美国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和SpaceX公司工程师萨拉·吉利斯(Sarah Gillis),在距地球表面732公里的高度上,用一根缆绳与飞船相连,完成了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出舱活动持续约1小时46分。41岁的艾萨克曼和30岁的女工程师吉利斯一起,成为首位和次位完成太空行走的非职业宇航员。 这次任务被称为“北极星黎明(Polaris Dawn)”,由4名非职业宇航员完成,另外两名机组成员为50岁的基德·波蒂特(Scott Poteet)和38岁的安娜·梅农(Anna Menon),前者是一名男性退役的美国空军中校,后者是SpaceX的女性太空运营工程师。“北极星黎明”的出资方是艾萨克曼和SpaceX公司。艾萨克曼是支付服务商“Shift4支付”创始人兼CEO,《福布斯》杂志称其净资产为 19 亿美元。(财新 Unity宣布全面取消向游戏开发商收取“运行费” 游戏引擎开发商Unity在去年9月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向开发商收取“运行费”,而根据Unity近日发布的邮件,该公司目前已全面取消“运行费”。 所谓“运行费”政策即,如果开发商的游戏到达一定收入阈值或安装次数阈值,Unity就会按下载次数、订阅层级和地区收取不同的费用,最低为每次下载0.005美元,最高为0.2美元。相关政策引发了诸多开发者的声讨,侵蚀了消费者对Unity的信任,并最终导致公司首席执行官离开公司。(新浪财经)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导语:一切为了保障C端用户的体验。 9月1日,闲鱼发布“个人卖家流量保障计划”,计划显示将新增个人卖家综合服务标签、个人闲置物品个性化卖点标签,并上线“个人闲置”新入口。 闲鱼这次动作对个人卖家来说意义重大,意味着更多的流量曝光和潜在的交易机会。尤其是新上线的“个人闲置”新入口,为个人卖家提供了一个专门展示闲置物品的渠道。这就更直接地面向目标受众,提高转化效率。 同时,根据卖家发布的商品信息,未来平台会自动为商品标注购买来源、用途等详细标签,例如“自用”“实体店买的”“来自官网”等标签,以便于消费者快速精准地获取商品信息,降低决策成本。 此外,新注册用户在首次上架商品时,还将享有平台提供的额外福利,如额外曝光机会、运费券等专属优惠。 9月4日,闲鱼网页版宣布重启,目前,日活用户环比增长三倍。据官方介绍,闲鱼网页版新增了搜索页面的距离筛选功能,同时,商品描述中可以插入表情,让内容更直观,发帖更有趣。闲鱼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用户比较关心的网页版支付、商品管理等功能也将陆续完善上线。 这都传递出一个信息:闲鱼既要帮C端卖家抢流量,也要帮C端买家提升购物体验,一切还是为了闲鱼的个人用户。 C端用户是立身之本 据QuestMobile,当前中国闲置电商月活用户已达1.78亿,其中,闲鱼以1.62亿月活规模位列闲置交易行业第一。 截至今年3月,闲鱼注册用户数超过5亿。过去两三年,用户复合增长率接近30%。过去一年,有超1亿人在闲鱼挂出闲置物品。目前,闲鱼日均GMV突破10亿。 过去10年里,从最初的闲置商品交易到新品涌入平台,再到闲置时间、闲置技能等虚拟物品在平台流通,闲鱼不断捅开闲置交易的天花板。 C端用户是闲鱼发展进程中的灵魂所在,闲鱼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C2C的二手交易平台,这样的市场定位使得闲鱼在用户体验和功能设计上更加注重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以确保平台的交易活跃度和用户粘性。并且闲鱼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交易平台,它还致力于打造一个基于兴趣的社区,C端用户贡献了巨大的创造力。 闲鱼的“个人卖家流量保障计划”也是对平台战略重心的一次重要调整,旨在重新平衡个人卖家和职业卖家之间的关系,并强化其作为闲置交易平台的核心价值。 随着闲鱼平台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小B商家也开始涌入到这片年轻、富有活力的土壤中来淘金。但作为一个以C2C模式起家的平台,C端卖家始终是闲鱼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何更好地保障C端卖家的用户体验,也是闲鱼在产品升级时不断在思考的问题。 闲鱼总裁季山此前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C2C交易是闲鱼的基础,个人用户也是闲鱼活力的来源,平台在创新的维度给个人用户创造土壤,就有机会带来C2C的活力。他强调,闲鱼承接小B卖家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保障C端用户的流量公平性,为此闲鱼宁愿牺牲掉一部分效率。 这一理念在闲鱼最新推出的“个人卖家流量保障计划”中得到了直观体现。具体来说,“个人卖家流量保障计划”将从人、货、场三个维度出发,对个人卖家的用户体验进行保障。 闲鱼的底层逻辑是通过优质内容来带动用户活跃,内容起盘的平台走向交易,往往面临着一个挑战——如何解决信任问题。为此,闲鱼从“人”的维度,建立了完善的卖家信用和会员等级体系,并以此作为流量分配的重要指标。在这套体系下,个人卖家尤其是优质的个人卖家将获得平台确定性的流量倾斜,同时优质卖家还将获得“卖家信用极好”“回复超快”等平台打标,以实现更高的转化效率。 同时,从“货”的维度,个人闲置物品页面也将有更丰富、个性化的展示标签。据闲鱼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卖家在发布商品时可选择“自用” “专柜购入”“旗舰店购入”等标签,来更清晰地呈现宝贝特色,便于消费者下单前更快速精准地获取商品信息,降低决策成本。 最后,从“场”的维度,闲鱼在APP搜索界面和网页版首页等多个关键场域,新增了“个人闲置”的专属入口,让个人卖家的闲置物品呈现在更显眼的位置。这相当于为个人卖家开辟了一个VIP流量专区,效果立竿见影。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晒出的商品曝光量对比图均显示,“个人卖家流量保障计划”推出后,其商品曝光有了显著增长。 从官方了解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效果,数据显示,在APP端“个人闲置”这一新入口上线不到半月已成为搜索页面最受欢迎的入口。 为用户所欲为 闲鱼很多业务措施的推出理由都很简单,因为用户想要。 今年5月,淘宝宣布对网页版Taobao.com启动升级,这是淘宝网7年来最大力度的一次更新。相关负责人在解释这次升级时提到,尽管如今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每天仍然有上千万用户访问网页版淘宝,过去这部分用户的体验一直是被忽视的,如今淘宝准备重新重视起来。 对于平台来说,从主流用户人群中求“最大公约数”是更容易也更符合商业效率的,但商业的本质除了效率还应该有温度。上千万的网页版用户在淘宝近9亿的日活面前,或许并不起眼,但平台只有把这部分用户也服务好,关注到每一个人,才能算是真正重视用户体验。 正因如此,淘宝网页版宣布升级后,立刻赢得了一片好评。与此同时,淘江湖论坛上不少网友也纷纷表达出了对闲鱼网页版的期待。 而闲鱼也主打一个“听劝”,在今年7月火速重启了网页版。闲鱼网页版主页面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类导航、重点品类以及兴趣频道,用户在页面右上角登录后即可开启沉浸式大屏体验。 商品展示依然沿用移动端“上文下图”的排版方式,不同的是,更大的屏幕带来了更多商品同屏陈列的机会,选品比价变得更加容易,点击具体的商品链接后,大图和视频的细节也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与决策效率。 此外,闲鱼网页版还新增了搜索页面的距离筛选功能,同时,商品描述中可以插入表情,让内容更直观,发帖更有趣。闲鱼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用户比较关心的网页版支付、商品管理等功能也将陆续完善上线。 对于广大上班族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电脑端连接网络,闲鱼网页版的重启,极大方便了他们“上班摸鱼”,在PC端寻找心仪的宝贝。 如季山所说:「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这是闲鱼平台未来努力的方向。」 闲鱼过去的很多业务也遵循这一理念,比如在闲鱼上,大学生做副业早就成为一种流行。00后在闲鱼卖日出晚霞、代遛狗、代拼乐高。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影视专业做拍摄;哲学专业做辩论指导;机械专业帮改模玩…… 因为率先有用户探索了在闲鱼上做副业的可行性,并且用户也有购买各种服务都需求,在今年618期间,闲鱼就上线了「闲鱼简历」,不断拓宽交易品类,实现了闲鱼上的交易由实到虚。 闲鱼近期最显著的变化是首页进行了改版。新版首页对上方的坑位入口做了大幅简化,将更多页面让位于信息流推荐。基于精准的推荐算法,闲鱼首页变得更加个性化,为用户带来了千人千面式的内容和消费体验。 今年7月,闲鱼总裁季山曾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表示,闲鱼当下的平台定位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从过去十年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成长为了一个承载年轻人爱好和乐趣的生活方式社区。 消费者使用闲鱼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平台自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闲鱼此次首页改版,就是平台对于消费者诉求的一次热烈回应。 闲置电商也开始卷用户体验 在循环经济、闲置电商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闲置电商平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获取用户做大规模已经卓有成效之后,对于数亿用户如何精细维护、运营,成为当下更重要的命题。 去年,阿里提出“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财报中再度表示,“未来一年,将在改善用户核心体验上加大投入。”用户体验的提升已然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今年最重要的发展主线。 去年年底,闲鱼升级成为阿里旗下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之一。作为承载未来的创新业务,闲鱼在用户体验上狠下功夫既是对集团战略的响应,也是拥抱市场变化的主动变革。 2014年诞生至今,闲鱼已经默默走过了十年。十年间,闲鱼跟随市场变化几经迭代。但不管如何拥抱变化,闲鱼始终没有忘记其服务个人卖家的初心以及以C2C模式为主的商业模式。这也是闲鱼在近期一系列服务举措中始终践行的原则。 铭记初心,才能不忘来时之路,心系用户,方知未来要去往何方。怀揣着初心和用户,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闲鱼能够走得更稳更远。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您可以订阅此RSS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