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4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茨维亚诺维奇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 习近平指出,中波建交30年来,双方秉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发展双边关系,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树立了不同大小、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携手发展的典范。我高度重视中波关系发展,愿同主席女士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新起点,赓续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引领中波关系再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茨维亚诺维奇表示,波中建交30年来,两国相互尊重,友谊坚固,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波方愿同中方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实现共同繁荣。
4月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树。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时近清明,首都北京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上午10时30分许,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集体乘车,来到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植树点位于永定河绿道示范段,这一区域水系形态多样,有连续7公里的水岸空间,正在打造生态涵养和休闲健身功能兼备的滨水绿廊。 看到总书记来了,正在植树的干部群众纷纷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向大家挥手致意,拿起铁锹走向植树点,同现场的北京市、国家林草局负责同志和干部群众、少先队员一起忙碌起来。 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习近平接连种下油松、金枝槐、美人梅、车梁木、杜仲、元宝枫等多棵树苗。习近平一边劳动,一边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锻炼情况。他强调,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广大青少年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在劳动中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增长知识,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植树现场气氛热烈,一派繁忙景象。 植树期间,习近平同在场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他说,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经过持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成绩来之不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同时要看到,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质量效益还不够高。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争取一年干得比一年好。 习近平指出,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要更加注重“提质”,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更加注重“兴业”,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更加注重“利民”,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 习近平强调,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要增强责任意识,创新参与方式,强化服务支撑,把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好,不断提高造林绿化实效。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参加植树活动。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向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致唁电,对老挝党和国家前主席坎代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坎代同志家属致以诚挚慰问。全文如下: 老挝党和国家前主席坎代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老挝人民革命党、老挝政府、老挝人民,对坎代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坎代同志家属致以诚挚慰问。 坎代同志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是老挝党和国家老一辈杰出领导人,是中国党和人民的亲密同志和朋友,为老挝革新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为中老两党两国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党、政府、人民将永远怀念坎代同志。 中老是山同脉、水同源的社会主义邻邦,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方高度重视巩固和发扬中老两党两国传统友谊,愿同老方一道努力,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及各自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更大发展。祝愿在以通伦总书记同志为首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老挝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坎代同志永垂不朽!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习近平总书记3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华夏大地,春意渐浓,正是植树的好时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锦绣河山,造福人民。“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成绩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我国绿化成就。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树木刚刚抽芽,林场内一片忙碌景象,职工们正抓紧时机进行育苗工作。林场老职工李凤岐说:“60多年前,新华林场还是沙滩、荒滩、碱滩。这些年,国家相继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造林工程,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青海省玉树市地处三江源头,生态功能极其重要。这几天,在玉树市的城市公园及南北两山,护林员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植树季做准备。“随着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水源涵养能力提升,近年来三江源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明显增加。”玉树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宁样说,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持续推进植树造林,不断提升森林草原的水源涵养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中华水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说,要不断提升森林经营能力,进一步活化政策机制、加强科技支撑、强化产销服务、保障要素供给、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宝库”作用。 “更加注重‘提质’”“更加注重‘兴业’”“更加注重‘利民’”,习近平总书记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指引。 三北地区是国土绿化的主战场。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离不开林草科技的支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说,总书记提出更加注重“提质”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的科学性、系统性,加强林木良种、高标准防护林配置等研究,努力形成更加科学可持续的荒漠化防治、沙产业和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的治沙模式,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说到了我们心坎里。”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党委书记刘勇说。这个拥有40余万亩山林的小镇,近年来通过“企业+林场+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林农合作入股发展人参产业。如今,这里已拥有16家山参专业合作社,年均销售人参干品2000余公斤。“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林农联合担保贷款等办法,解决融资问题,让产业发展得更好。”刘勇说。 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漫山桃花盛放,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让我们更加坚定未来的发展道路。”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依托村里的桃花园,村里发展起生态旅游、民宿经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去年平均每户分红10多万元。“我们还要多种树,并与专家一起探索延长桃花花期,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近年来,北京市建成了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公园总数达1100个。 在植树活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党工委书记孟丹倍感振奋。孟丹说,丰台区建成了永定河宛平段沿岸的河畔公园群,由多个公园组成,目前正着力打造河畔花园景观。未来将按照总书记“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的要求,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建设“百草园”“百花园”,打造绿色街区和花园城市,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清明节前后,森林防火责任重大。在广西德保县龙光乡大邦村,生态护林员农必科坚持上山巡查,杜绝山林火源,稍有空闲就挨家挨户入户宣传。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科普宣传,山林里的烟头、鞭炮渣不见了,村民的防火意识更强了。”农必科说,习近平总书记说“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我要用心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 春日的云南昆明树木园里,市民付航正带着上小学的孩子付祺程为去年一起栽下的一株橡树浇水。“我们种树,不只是栽下树苗,更是把爱护自然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付航说,大自然是最生动的课堂,我们要让孩子长大成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接力建设美丽家园。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大家表示,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要携手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历久弥新的记忆,化为生生不息的精神。又到一年清明时节,在这个慎终追远、抚今追昔的特殊时刻,对英烈的纪念与缅怀,将夯实我们精神向上的阶梯,筑牢国家民族进步的基石。 2025年,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英烈是历史长河的坐标,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基因密码。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历史烟云里,浓缩着视死如归的抗争,铭刻着气冲霄汉的战斗。中华儿女共赴国难,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取得了争取民族独立、守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胜利,成就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 “英雄者,国之干。”重读一封封红色家书,重温一个个红色故事,总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之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面对艰难困苦和风险考验时决不屈服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那段壮阔的进程、那场伟大的胜利时,如此定义伟大的抗战精神。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从战歌到国歌,改变的是时代背景,始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 民族危亡时刻爆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沉淀为民族复兴的深厚底蕴,融汇成昂扬奋进的精神内核。科研实验室里一个个不眠的深夜,乡村振兴一线以犁铧为笔的耕耘,三尺讲台上倾尽全力培育人才的汗水,体育竞技场上为国争光的呐喊……今天的神州大地,处处可见精神的赓续。 向前走,逐梦的征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挑战。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沿着先烈们开辟的道路阔步前进,继承爱国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坚韧不拔、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我们将挑起中华民族圆梦的重担,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这是对革命先辈和人民英雄最好的告慰。
近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防治并举、标本兼治,标志着我国涉企收费监管进入了更加规范化的新阶段。 明确重点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企收费监管工作。近年来,国家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总体看,涉企收费秩序明显好转,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一些领域和地区违规收费行为仍时有发生,有的利用强势地位或信息优势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通过收费转嫁给企业,有的借助行政权力和影响力“搭车收费”,有的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或收取过高费用,这些行为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也破坏了营商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源头治理、协同治理、长效治理,更好稳定各类经营主体预期、提升发展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指导意见》着力健全涉企收费监管制度,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强化防治、常治、惩治、根治,提出7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要求各部门、各省份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现目录清单全覆盖,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二是完善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工作机制,对新出台涉企收费政策严格评估审核,对存量涉企收费政策开展专项整治,违法违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三是加强涉企收费政策常态化宣传解读,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企业推送相关收费政策并解疑释惑。四是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涉企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和企业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企业关切的问题,探索通过开展价格、成本调查等方式,引导有关涉企收费主体合理合规收费。五是健全涉企收费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形成问题线索闭环处理机制,综合采取市场、行业、信用监管等手段,加大对违规收费主体的惩戒力度。六是加强相关领域收费规范,围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经营自然垄断环节业务的企业等问题多发领域,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清理违规事项、规范收费行为。七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快推动制定修订价格法、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及相关指南、社会团体会费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度。 坚持问题导向 《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有关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如针对涉企收费政策数量多且分散、服务内容不清晰,企业查询难、维权难的问题,提出建立目录清单制度、做到“清单全覆盖”,明确收费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健全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实现问题线索闭环处理,着力解决企业普遍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规范涉企收费工作治根治本的难度较大,监管效能和协同联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杨娟表示,《指导意见》从建立全链条长效监管体系、推进相关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以及健全多部门多层级协同联合监管机制进行突破,为各部门和地方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提供框架思路指导。 《指导意见》将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作为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的突破口,要求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相应目录清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同时,要求清单必须包含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调整,让企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处长黄进表示,涉企收费一张目录清单全覆盖,旨在公开透明晒出收费项目,推动社会监督和收费主体自我约束,避免乱收费和隐性收费。各省级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尽快摸清涉企收费项目底数,抓紧制定政府部门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推动政策尽快落实落地。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张文涛认为,涉企收费涉及领域多、范围广,违规收费行为具有分散、广布、多发的特点。健全涉企收费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制度化、体系化、稳定且畅通的渠道,企业投诉能得到有效回应,受到侵害的权益能得到及时救济提供保障。同时,政府部门及时掌握企业关切和诉求,有助于提升涉企收费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突出标本兼治 《指导意见》构建预防与惩治相协同的监管机制,不仅强调“治”,对已经发生的涉企违规收费问题进行坚决治理、对违规行为“零容忍”;而且强调“防”,充分体现“治未病”的理念,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降低违规收费滋生空间,从源头上、日常中预防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发生。 “一些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相对多发,从深层次看是一些行业体制机制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指导意见》突出标本兼治,综合利用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手段加大对违规收费主体的惩戒力度,着力“治标”;同时注重推动完善体制机制,铲除滋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土壤,长远“治本”。 据介绍,与以往相比,《指导意见》有3方面特点。一是全链条治理。《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二是源头治理。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违规收费多发领域,通过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实现源头治理,同时推动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三是协同治理。治理乱收费问题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需要各部门协同发力才能取得实效,《指导意见》注重强化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从政策层面把住“第一道关口”,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工作机制。对于增量收费政策,出台前必须严格论证,确有必要出台的,按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加强对其合法性、公平性、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审核。对于存量收费政策,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对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越权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振霞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涉企收费改革实现从“减负治标”向“制度治本”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意见》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2015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价格改革纵深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最大限度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全社会97.5%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全国CPI年均涨幅1.6%左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基本建立了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政府定价制度,搭建起科学定价的“四梁八柱”;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时代新征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更好发挥价格信号作用,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健全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价格机制。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明确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工作方向,系统部署重点任务。 问: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把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意见》明确,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价。《意见》全文内容涵盖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价格工作各领域,部署健全四个机制,即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通过健全四个机制,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问: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哪些重点举措? 答: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是构建制度完备、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价格有效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意见》提出了三方面重点举措。一是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让更多价格由市场形成。二是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建设。推进重要商品现货、期货市场建设,优化期货品种上市、交易、监管等规则,夯实市场形成价格的基础。三是营造竞争有序市场环境。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价格政策,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有效规范自然垄断企业经营范围,防止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营造有利于价格有效形成的市场环境。 问:创新价格引导机制主要聚焦哪些领域? 答:价格信号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意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和“民生关切”,聚焦五个重点领域发挥价格引导作用,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解决民生价格问题。一是完善农业价格政策,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二是健全能源价格政策,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健全公用事业价格机制,促进公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公共服务价格政策,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保障群众基本需求,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五是创新公共数据价格政策,加快制定符合公共数据要素特性的价格政策,促进公共数据安全高效开发利用。 问: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答:《意见》将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作为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的主要目标,兼顾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加强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价格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提升价格总水平调控效能。二是夯实重要商品价格稳定基础,着眼产供储销全链条,稳生产、优供给、强储备、畅流通,健全促进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重要商品价格调控,加大储备调节力度,强化预期管理、市场监管,引导价格平稳运行。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问: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价格监管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意见》按照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为经营主体构建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推动经营主体依法经营;二是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推进高效协同共治,完善多元治理模式。 问:《意见》对夯实价格治理基础作出了哪些部署? 答:《意见》结合深化价格改革、提升价格治理能力的要求,从三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升价格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强成本监审和调查,构建促进降本增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发挥成本监审的事前引导作用。三是完善价格法律法规,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将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规定。 问:如何抓好《意见》组织实施?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好《意见》组织实施,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部门协同。逐项细化明确各项重点任务的目标举措,统筹推进价格改革和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策衔接和协同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强化上下联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抓好落实,总结推广先进地方经验,推动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三是稳妥有序推进。合理把握改革时机和节奏,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评估并研究完善政策,推动价格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春草吐翠,人间清明。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一延续千年的文化仪式,正迎来符合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既需守护“祭如在”的敬祖之心,更要构建“祭从简”的时代表达,移风易俗创新传承中华文明慎终追远的传统。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追思活动。湖南湘西州丹青清明歌会以歌祭祖、插柳追思,天津西青区引导群众用一朵鲜花、一首诗歌、一次踏青打开文明祭扫新方式。新的祭扫方式,既让孝亲敬祖的伦理精神获得当代诠释,也使绿色殡葬的文明理念找到文化根基。 数字技术为清明追思提供更多选择。2024年清明期间,全国开通1164个网络祭扫平台,累计服务网络祭扫客户约459.1万人次,今年预计网络祭扫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殡葬领域改革,重点治理人情攀比、大操大办、薄养厚葬、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 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在时代叙事中推进移风易俗,就要从增加情感密度的角度出发,在三个维度破题:在空间上,将墓园祭祀转化为“家庭追思+社区共祭”的立体场景;在载体上,借助科学技术打造可延续的生命记忆库;在时间上,推动孝道表达从清明节点转向日常陪伴的细水长流。毕竟,在父母味蕾尚能品味时奉上家常羹汤,在长辈腿脚尚健时伴游山水,这些流淌在时光褶皱里的温暖细节,是对清明文化更生动的传承与诠释。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4月3日,江泽民故居组织参观活动,江泽民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代表,江苏省干部群众代表等参加。据悉,江泽民故居于近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故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东圈门16号,分为东、西两路院落。西路院落是江泽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1929—1940年)与家人一起租住生活的场所,东路院落为故居基本陈列场所,展陈以江泽民的生平为重点,分为“伟大光辉的一生”“爱国知识分子家庭”“扬州永远是故乡”三部分。故居对外开放采取分时段预约方式,每周二至周日开放。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一张科技创新券,让企业与本地高校‘结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强塑压铸铝合金体系。”近日,位于安徽省马鞍山经开区的安徽镁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林告诉记者,镁美公司与安徽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破解了高强塑铝合金材料“卡脖子”难题。 记者了解到,科技创新券是政府向企业免费发放,用于支持其向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购买服务,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和产学研合作而设立的“权益凭证”。作为安徽省首个试点,马鞍山创新券政策已迭代至3.0版,330余家次企业申领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资格,47个项目累计兑付金额407.55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研发资金3000余万元。 创新券的发放和兑付,是马鞍山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该市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目标完成率达221.23%,新增4家国家级5G工厂。 马鞍山市工信局局长陈建生介绍,马鞍山市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擦亮“无证明城市”改革品牌,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搭建“惠企通”服务平台,打通与省、市6个平台的数据壁垒,构建起“1平台+9应用”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4404家,企业累计申报事项11034件,涉及资金25.62亿元;累计办理“免申即享”兑现事项5128件,涉及金额6.56亿元。 马鞍山市粤美金属制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培棉告诉记者,来到马鞍山14年,他见证了当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好了,就一定会有企业家纷至沓来。” 数据显示,2024年,马鞍山市民营企业缴纳了79.6%的税收,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四上”民营企业占全市“四上”企业数的89.6%,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4月3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东红村,茶农在采摘明前茶。过去,东红村婆棚坞一带曾是废弃矿山。近年来,当地通过矿山综合治理,将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油茶果等产业,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了助农增收的“金山银山”。何伟卫摄(中经视觉)
“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习近平总书记3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华夏大地,春意渐浓,正是植树的好时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锦绣河山,造福人民。“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成绩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我国绿化成就。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树木刚刚抽芽,林场内一片忙碌景象,职工们正抓紧时机进行育苗工作。林场老职工李凤岐说:“60多年前,新华林场还是沙滩、荒滩、碱滩。这些年,国家相继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造林工程,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青海省玉树市地处三江源头,生态功能极其重要。这几天,在玉树市的城市公园及南北两山,护林员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植树季做准备。“随着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水源涵养能力提升,近年来三江源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明显增加。”玉树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宁样说,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持续推进植树造林,不断提升森林草原的水源涵养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中华水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说,要不断提升森林经营能力,进一步活化政策机制、加强科技支撑、强化产销服务、保障要素供给、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宝库”作用。 “更加注重‘提质’”“更加注重‘兴业’”“更加注重‘利民’”,习近平总书记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指引。 三北地区是国土绿化的主战场。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离不开林草科技的支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说,总书记提出更加注重“提质”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的科学性、系统性,加强林木良种、高标准防护林配置等研究,努力形成更加科学可持续的荒漠化防治、沙产业和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的治沙模式,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说到了我们心坎里。”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党委书记刘勇说。这个拥有40余万亩山林的小镇,近年来通过“企业+林场+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林农合作入股发展人参产业。如今,这里已拥有16家山参专业合作社,年均销售人参干品2000余公斤。“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林农联合担保贷款等办法,解决融资问题,让产业发展得更好。”刘勇说。 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漫山桃花盛放,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让我们更加坚定未来的发展道路。”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依托村里的桃花园,村里发展起生态旅游、民宿经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去年平均每户分红10多万元。“我们还要多种树,并与专家一起探索延长桃花花期,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近年来,北京市建成了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公园总数达1100个。 在植树活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党工委书记孟丹倍感振奋。孟丹说,丰台区建成了永定河宛平段沿岸的河畔公园群,由多个公园组成,目前正着力打造河畔花园景观。未来将按照总书记“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的要求,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建设“百草园”“百花园”,打造绿色街区和花园城市,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清明节前后,森林防火责任重大。在广西德保县龙光乡大邦村,生态护林员农必科坚持上山巡查,杜绝山林火源,稍有空闲就挨家挨户入户宣传。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科普宣传,山林里的烟头、鞭炮渣不见了,村民的防火意识更强了。”农必科说,习近平总书记说“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我要用心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 春日的云南昆明树木园里,市民付航正带着上小学的孩子付祺程为去年一起栽下的一株橡树浇水。“我们种树,不只是栽下树苗,更是把爱护自然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付航说,大自然是最生动的课堂,我们要让孩子长大成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接力建设美丽家园。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大家表示,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要携手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产学研融合攻坚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选择。 一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促进产学研用力量深度融合,共同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自201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组织60余家中央企业,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碳纤维、关键零部件、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分两批组建了7个创新联合体,带动3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深化创新合作、强化协同攻关。例如,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央企核心电子元器件创新联合体,成功研制出碳化硅功率芯片,使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并已成功商用。又如,由沪东中华联合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牵头、1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可用于江河的液化气加注船。 不过,在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例如,科技领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等等。对此,还应强化问题意识,打出组合拳,精准施策,以科技领军企业深耕产学研厚土。 增强制度建设。完善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机制,强化企业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技术储备制度,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制度。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力度,探索建立企业研发人员职称评定办法,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发展科技服务经营主体,建立涵盖科技预测、技术推广、技术孵化、信息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夯实科技领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从机制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面向产业需求聚焦科技问题、联合科研攻关,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于在协作中起引领作用、“资源”输出较多的企业,有关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保持利益分配的弹性,进而激励企业主动承担科技创新重任。 打造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格局。鼓励联合研发机构、高校、科技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精尖创新中心、科技成果产业化实体等进行多元化产学研融合载体建设。通过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与需求牵引机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格局。科技龙头骨干企业要围绕业务方向,创建高水平、专业化科技孵化机构,推动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有效集成。高校、科研院所要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以科技委员为核心、成果转化为内容的科技服务机构,推动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企业吸引和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校企人才“双聘”模式,鼓励高端人才在产学研间有序流动。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整体效能。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两种力量,促进科技创新供需匹配、顺畅对接,强化技术合作和市场交易的信息共享和要素保障,促进自主攻关产品的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组建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持续提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确界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责、权、利,探索通过成果效益分享等方式合理分配创新成果。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善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的权属关系和使用权限,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和控制权,充分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老龄社会是不同年龄人群共存共荣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绝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全社会要形成合力,营造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出游好时节。3月份以来,多地银发旅游专列密集启程,满载老年游客奔赴“诗和远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年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银发旅游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 银发旅游是银发经济的重要赛道之一。越来越多老人在退休后选择走出家门,饱览大好河山,给旅游市场带来新变量。此前有调查显示,“银发族”在工作日的出游占比最高,约占6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需求升温引领供给升级,银发旅游产品正从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更为多元化品质化。以银发旅游专列为例,国铁集团近日表示,未来3年,将设计100条以上铁路银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160组适老型专用车组,银发旅游列车开行总规模将达到2500列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达到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全国人口的15.6%。来自民政部的信息显示,未来10年内,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这也意味着,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 在传统认知中,老龄化常与“负担”“压力”等词汇相伴。如今,我国的老龄化理念正在从“被动应对”向“价值创造”转变。这首先是来自于对生命周期的重新认识。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特别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出生人群步入老龄阶段,这一群体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健康状态良好、社会参与意愿强烈,呈现出更强的年轻化、活力化特征,对健康养生、品质生活、自我提升、兴趣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旺盛且迫切,推动老年消费市场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升。 在此背景下,“银发红利”概念应运而生:它并非传统人口红利的简单延续,而是通过释放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激活老龄人力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银发经济,进而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银发红利的开发程度,将决定一个国家在长寿时代的全球竞争力。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入深度老龄化前后,都选择了发展银发经济这一路径。近年来我国相关政策体系加快完善,2024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将“银发经济”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银发红利并不会自然而然形成。激活银发红利、发展银发经济,需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从政策创新、科技赋能和社会协同等方面多维度发力。着眼于供给侧,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养老产业与文旅、健康、家政等融合发展,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银发经济,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着眼于需求侧,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更要看到,老龄社会是不同年龄人群共存共荣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绝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全社会要形成合力,营造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曹 一作(新华社发) 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2025年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提出, 今年将聚焦“四乱”、拖欠企业账款、企业成本负担重等问题,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过去一年,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下,聚焦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完善涉企行政事项清单、整治涉企违规行为、优化企业服务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减税降费和降低成本取得新突破,涉企违规事项治理取得新进展,企业服务水平取得新进步。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接下来应开展减轻企业负担综合督查,督促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多方协同发力、综合施策,从深化税费减免、创新融资支持、强化数字化赋能、完善法治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 (时 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当前,不少院校根据与企业达成的人才培养订单,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组建特定班级,通过校企全方位合作培养职业人才,最终经企业考核合格后定向就业。 一直以来,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出台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拓展产教融合培养内容”“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积极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不论对于企业还是职业院校,都成了“分内之事”,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与以往校企合作模式相比,订单式人才培养使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使学生就业和企业选拔实现对接,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增强了校企合作力度,有效破解了困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等问题。 未来,进一步推动订单式职业人才培养,应从产业、企业、院校等层面加以关注。 注重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除传统的校企双主体外,重点关注政府、行业企业协会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参与、多方受益的培养格局。职业院校加大对新产业、新职业研究力度,关注国务院和人社部信息平台公布的新职业及其标准,更新专业设置,预判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协同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激发企业合作积极性。出台更多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等,让企业更加主动地参与订单式培养。职业院校应结合所在区域和行业,建立重点企业合作名录,主动加强与企业在教学场地、教师、课程、研发等领域的全面合作,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更新。 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在选择专业前,有必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充分考虑,根据就业方向做好学习计划。在签订协议参与订单培养之后,要严格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订单约定,达到订单班“出口”要求,实现顺利就业。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化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种业生产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推广,形成覆盖“技术—品种—市场”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其核心是将实验室中的生物育种技术转化为可大规模应用的商业化产品,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目标。 从全球视角看,发达国家生物育种技术较为领先,目前已进入“育种4.0”阶段,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等方式实现精准定向育种。一些发达国家的生物育种产业化成熟度较高,有些地区的主粮作物通过复合性状(如抗虫+耐除草剂)提升作物性能,单产显著领先。在我国,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举措,备受重视。从2021年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生物育种工作进行了部署,从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快主粮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扩面提速等方面施策,政策重点涵盖基础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一系列政策安排体现了中央在生物农业领域的政策连续性,更凸显了我国对生物育种产业化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生物育种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通量筛选等先进技术已在生物育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和精准度,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越来越高。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扩张,我国生物育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然而,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生物育种技术正处于杂交育种向分子育种过渡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智能设计育种存在代际差距,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其次,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不足。数据显示,我国种企超7000家,前五大企业市占率仅12%,远低于国际巨头的80%。研发投入低,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另外,成果转化率低,90%的科研成果未实现产业化,等等。对此,应从技术、企业与监管三方面协同发力。 在技术层面,强化基础研究。国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攻关自主Cas酶开发等底层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的种业体系,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优化技术路径,推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智能设计育种融合,利用AI算法预测性状表达。此外,依托“南繁硅谷”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建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共享平台。 在企业层面,培育领军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我国种业市场集中度低,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央企与科技型民企组建创新联合体,优化产业格局。加强科企合作,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科研院所定向攻关。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市场化导向的转化体系。 在监管层面,优化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缩短行政审批周期,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某些作物实行备案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种业侵权案件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当前,如何在管理服务层面填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空白,更好地支持这些劳动者工作,值得探讨。 所谓新就业形态,是指互联网平台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劳动者与服务消费需求大范围、大规模组织、调配、任务分派等活动,实现劳动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就业形态,例如外卖骑手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难题,网约车平台组织夜晚接送医护人员车队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崛起的新兴力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层次。他们穿行在路上,工作在云端,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据相关统计,全国新就业群体总量已达8400万人。 不容忽视的是,这一群体也面临着诸多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权益保障和服务关爱方面暴露出诸多短板。从劳动关系层面看,他们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劳动关系界定标准,一旦遭遇劳动纠纷,劳动者往往陷入维权困境,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薪酬与社会保障领域,合理的薪酬体系尚未全面建立,社会保障覆盖不足,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还不充分。在工作环境方面,他们常面临复杂和具有挑战的工作条件,如外卖骑手在车水马龙中穿梭,家政服务人员可能面对各种未知状况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归属感、生活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针对此,应秉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在管理维度,强化制度建设与规范引导,筑牢权益保障的“底板”至关重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标准,优化工伤认定流程,让劳动者的权益有坚实的法律保障。通过立法清晰界定劳动关系,避免企业利用模糊地带逃避责任。还应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促使其规范用工管理,合理制定劳动规则,完善与平台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平台企业作为新就业形态的关键组织者,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加强内部合规建设,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杜绝不合理的用工行为。 在服务层面,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补齐优质服务的“短板”是当务之急。要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劳动者提供精准的岗位信息对接服务,助力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健全培训机制,根据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专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还应优化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在现有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将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保障体系。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渠道,简化参保手续,提高参保和待遇享受的便捷度,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大力建设服务阵地,充分发挥工会驿站、党群服务中心、“司机之家”等场所的作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吃饭喝水、歇脚休息、充电如厕等便利服务,让他们在奔波的工作中有温暖的停靠港湾。此外,还要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援助,针对其面临的劳动纠纷特点,建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制,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服务,帮助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3月29日,贵州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绿化小学的孩子们在花径放风筝。 周训超摄(中经视觉) ▶3月22日,安徽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公园,市民游客泛舟湖面,踏青赏春。 张 敏摄(中经视觉) ▲4月2日,河北邯郸市广平县第四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习编柳帽,体验清明传统民俗。程学虎摄(中经视觉) ▲3月25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长生镇,游客在油菜花海中荡秋千。 赵 勇摄(中经视觉) ▼3月29日,江苏宿迁市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梨兰会”景区,盛开的梨花和二月兰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徐江海摄(中经视觉) ▲4月1日,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交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村民们在制作清明节特色小吃清明粿。 胡剑欢摄(中经视觉) ▲4月2日,湖南永州市道县陈树湘红色文化园,学生向红军烈士墓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 何红福摄(中经视觉)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工作人员在线监测该省发电机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资料图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如何监控?碳足迹又如何有效管理?目前,一些地方和重点行业已经进行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走进位于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的江苏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江苏省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实时平均浓度。“我们自主开发建设的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系统覆盖全省292家电厂、670台机组、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副总经理孙虹介绍。得益于该系统的建立,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3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10年来分别下降了80%、60%和86%。 当前,我国正推进建立行业领域碳排放监测预警机制,需要进一步摸清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底数与减排潜力。在实现大气污染物实时监测后,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建设了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为碳排放监测预警机制落地做好了技术储备。“系统已在10家电厂、18台机组试点,将碳排放核算时间降至分钟,核算对象细化至发电机组。”该公司专家、江苏省电力行业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孙栓柱说。 未来,该系统全面推广后,不仅有助于相关部门掌控江苏省近五成碳排放量,还能将相关技术经验在钢铁、水泥等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复制推广,为推动分时分区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精细化计算,加快构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奠定基础。 相较于实现碳排放实时精准监测,做好全流程碳足迹管理则是更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碳足迹是指由个人、组织、事件或产品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产品碳足迹就是指一种产品从生产、流通、消费乃至废气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明确产品碳足迹的核算系统边界,可以协助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产品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量化。 位于江苏苏州的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使用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发的“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对新一批次的卷帘控制器进行产品碳足迹实时核算。 这是江苏省首个实现对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时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的碳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企业生产运营系统,自动获取各环节的原材料、产能效率等信息和电表、天然气表显示的能耗情况,并基于产品碳足迹智能模型,对产品所涉及的原材料、生产、运输、使用等全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碳排放当量折算,形成每个批次产品的碳足迹账本。 “平台接入用能数据后,可精细化计量企业生产和非生产环节的能耗量,实现对单个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核算,在市场竞争中多了一份筹码。”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碳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海舟说。 碳足迹管理正在向更多的行业拓展。浙江绍兴先后发布了化纤面料、棉面料和丝绸面料等系列碳足迹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打造了纺织产品碳足迹管理平台,实现产品全流程、全周期、全覆盖碳足迹核算。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涉及产品碳足迹的贸易政策频出,对我国产品出口带来挑战。加快推进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和数据核算,摸清产品碳排放“家底”,是加快构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专家表示,建立科学核算方法,系统掌握碳排放总体情况,将为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提高企业低碳竞争力和贸易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与基础保障。如何在丰富庞杂的碳排放场景中,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特点、满足“双碳”工作需要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还要持续探索。要加强成果应用,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碳排放核算成果,稳妥有序做好国内碳排放现状分析、达峰形势预测等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生态构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己之力可成。与传统电脑相比,鸿蒙电脑还是个新事物,必然面临软件适配难、硬件兼容难、用户习惯转变难、开发者积极性待提高等问题。这迫切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协同创新,以用促进,不断完善优化,为鸿蒙生态添砖加瓦,为我国电脑产业开辟新天地。 华为日前宣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将于今年5月发布,受到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一款新产品,也意味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为国产电脑产业带来新突破、新机遇。 操作系统是电脑的“灵魂”。纵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缺芯少魂” 问题长期存在且影响深远。其中,“魂”就是操作系统,是软件运行的基础平台,如同灵魂一般赋予电子设备生命力。多年来,在全球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占据了主导地位。国产电脑操作系统起步较晚,生态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国产电脑操作系统用户基数小,软件开发者缺乏开发适配软件的动力;应用不足,又导致国产电脑操作系统在稳定性、兼容性等方面存在差距。种种原因,使得国产电脑在操作系统这一核心环节上一直受制于人。 鸿蒙电脑在操作系统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以往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大多是基于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在底层技术创新上受限,就好像“在别人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而鸿蒙操作系统从内核到应用实现了全栈自研,在操作系统内核、编程语言、开发框架等关键领域均有突破。这种自主可控的生态土壤,有助于电脑领域的应用开发突破技术架构受限、生态接口封闭等桎梏,并通过开源开放模式,吸引不同厂商、开发者、生态伙伴共同参与生态共建,形成完整产业链协同创新。 鸿蒙电脑也是鸿蒙生态的一块重要拼图。从手机、穿戴,到电视、电脑,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朝着全场景互联的目标迈进。此前,鸿蒙操作系统主要发力移动设备,但在生产力需求更高的应用场景中,电脑不可或缺。鸿蒙电脑拓展了鸿蒙系统的应用边界,将吸引更多开发者针对电脑端开发原生应用,丰富鸿蒙生态的应用种类,形成手机、平板、电脑多平台联动的应用生态,从而增强鸿蒙系统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鸿蒙电脑将带来全新体验。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堪称一大亮点,这项技术就像一条虚拟的高速公路,连接着电脑与手机、平板等各种智能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和交互等。不仅打破了传统设备间的数据孤岛,也带来了流畅度、传输速率、多任务处理效率等协同体验的提升,在办公场景优势明显。此外,鸿蒙操作系统以安全性著称,也将赋予鸿蒙电脑更多自主可控的安全体验。 我国电脑市场正处于转型调整期。尽管整体市场增长有所放缓,但细分市场和高性能电脑的需求依然强劲。在消费领域,随着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消费者对电脑性能、外观、便携性等要求不断提升,刺激更新换代需求。在商用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办公自动化、数据处理分析、线上协作等工作对电脑依赖程度加深。当前,人工智能与电脑融合正开启新的增长机遇,电脑市场远未饱和。鸿蒙电脑的加入,将为市场注入新活力,重塑新格局。 生态构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己之力可成。与传统电脑相比,鸿蒙电脑还是个新事物,必然面临软件适配难、硬件兼容难、用户习惯转变难、开发者积极性待提高等问题。这迫切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协同创新,以用促进,不断完善优化,为鸿蒙生态添砖加瓦,为我国电脑产业开辟新天地。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2025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开篇之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6.99万亿元,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双方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成果显著 为何要深化对东盟国家的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蓝庆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院教授):东盟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交汇处,是全球贸易和物流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市场优势来看,东盟人口超6.5亿人,是全球第三大劳动力市场,年轻人口占比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从资源禀赋来看,东盟是全世界资源富集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和水资源,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国,泰国、越南是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的主要生产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提供了广阔前景。进入21世纪,东盟秉持开放的经济政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商品、服务、投资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经贸合作吸引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联系日益紧密,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成果显著。 制度安排协同效应增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商谈和建立的自贸区,也是东盟的第一个自贸区,自2010年全面建成以来,已实质性结束3.0版升级谈判。除传统货物贸易和双边投资外,升级版的自贸协定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大大提升了经贸合作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打造更加包容、现代、全面和互利的双边关系夯实了制度基础。2022年1月,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贸易投资往来日趋紧密。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各具比较优势,在要素资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上存在差异,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均存在互补性,贸易合作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自2020年开始已连续5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速7.5%。2024年,双边贸易总值6.99万亿元,同比增长9.0%,对双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中国是东盟的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地,近年来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2023年直接投资流量2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7%,投资存量1756.2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7400家,雇用外方员工超72万人。东盟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2023年东盟在华投资新设企业2887家,同比增长35.5%,实际投资金额102.9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6.3%。截至2024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超4000亿美元。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截至2023年底,中国企业已在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建立3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吸引入驻企业2000余家,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等成为合作典范,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新高地。 基础设施联通不断深化。中老铁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和印尼雅万高铁等示范项目打通了地区设施联通的关键节点,改善了东道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12月,中国和越南签署关于跨境标轨铁路合作项目的政府间协议,有望于2025年底开工。中老铁路2021年12月开通以来,客货运输量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发送旅客超486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54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1250万吨。贯通东盟—重庆—欧洲的首趟东盟快班2024年成功开行,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两大贸易通道无缝衔接,成为亚欧贸易新动脉。 新兴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与东盟携手打造互信、互利、包容、创新、共赢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泰国联手推动5G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与马来西亚共建数据中心,中国企业应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东盟国家开展远程医疗、智慧教育、数字金融、卫星应急等多领域项目合作,智慧海关和信息平台打造、海铁联运一体化智慧化建设,提升了双方服务贸易和数字化发展水平。在绿色经济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协力打造绿色低碳园区,推进风电、水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合作,建成东南亚地区功率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越南油汀光伏电站以及印尼首个漂浮光伏项目奇拉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东盟还成为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海外生产基地。 未来,“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将加速走向东盟国家,推动双方贸易合作水平深化升级,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互联互通 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信息设施联通等方面进展如何? 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上具有高度共识。围绕互联互通合作,双方积极推动发展战略对接,合作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先后与东盟10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与东盟达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声明。东盟倡导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无缝物流、卓越管理、人员往来五大战略目标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理念高度契合。互联互通作为重点领域,相继被写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依托双边和多边合作平台,中国与东盟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与规划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确保互联互通合作行稳致远。 在交通、能源、信息领域,一系列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顺利落地,发挥良好示范效应。交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合作的重点领域,在改善区位条件、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运输货物4830万吨。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后,雅加达与万隆两地间的出行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多分钟。中泰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中越跨境铁路等项目陆续实施,有利于改善东南亚地区陆路交通条件,为构建更大范围的泛亚铁路网奠定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建设的中远—新港码头、关丹港、皇京港、摩拉港等港口,有效推升东盟国家内外航运货运量,进一步释放中国与东南亚参与地区产业链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潜能。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中缅油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老挝北部电网等能源互联互通项目,优化了区域能源资源配置,在维护地区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跨境陆缆、海缆、5G、通信卫星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菲律宾4G/5G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亚非欧1号海缆等信息联通项目相继建成,助力东盟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为中国与东盟开展跨境数据流动治理合作、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与东盟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增长前景广阔,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有亮点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构建起包含海陆空天网的立体联通网络。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互联互通合作进程。政府间合作是引领互联互通合作的中坚力量,各国地方政府、地区性国际组织、多边开发机构等均发挥重要作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经济、以无人飞行器为代表的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双方互联互通合作开辟新机遇。 中国与东盟开展互联互通合作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有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但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运营得当会带来数倍于投资额的收益。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互联互通合作,一方面,有助于东盟国家跨越基建的投资与技术门槛,提升国内设施联通水平,进一步激发其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部分国家破解经济发展的地理瓶颈,在新的经济地理版图中重塑区位优势。基建的乘数效应还体现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设施联通能够显著带动技术、产业转移,促进通道经济发展。地区整体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国家间贸易成本,促进要素充分涌流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地区在世界产业链分工和贸易格局中的竞争力。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 互联互通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是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互联互通合作蕴含着普惠包容的精神内涵,合作项目的实施让双方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国之交在民相亲”,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快速发展,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商务、旅游、求学人数屡创新高,民心相通、命运相系正在日常点滴中成为现实。 构建多梯度强互补产业网络 经济合作中产业合作是重中之重,中国与东盟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方面具有怎样的基础和优势? 张中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室主任、研究员):作为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的重要环节,中国与东盟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不断加强合作,建立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双方产业合作日趋紧密。 中间品贸易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相互影响及相互依赖关系。近年来,中国对东盟中间品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中国对东盟中间品出口由2010年的4552.6亿元增至2023年的1.99万亿元,年均增长13.4%,占同期中国对东盟出口总值比重由50.7%提升至54%。2024年前8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中间品2.8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模组、锂电池、汽车零配件、电脑零部件等中间品增长迅速。东盟国家通过从中国进口核心零部件、技术密集度高的中间品,获得新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产业链与全球产业链对接、互动与融合,为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和东盟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之间具有较强互补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目前,中国在电子、汽车、机械等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部分产能处于中端及中高端水平。同时,中国在5G、高铁、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正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从产业结构看,大部分东盟国家在劳动密集型等中低端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与中国的优势产业形成较强互补关系。 区域贸易协定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供应链互联互通作为新议题纳入自贸协定,将进一步降低供应链布局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全面提升供应链整体联通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填补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现有区域贸易规则和合作机制的缺失,将重点产业发展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规则相结合,为构建区域内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制度保障。 中国与东盟各国构建起多层次产业对接与合作模式。近年来,部分跨国企业逐渐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中国转移到东盟各国,东盟国家通过产能合作实现区域内的产能承接与转移,使其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通过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东盟国家在亚太地区形成紧密的生产网络、市场网络以及良好的分工协作格局,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产业合作水平,避免了区域内竞争导致的资源低效利用,为双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聚集高端要素、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培育高端环节竞争力提供了潜在空间。双方通过产业对接加强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使东盟国家能够从中国的知识、技术溢出中获得发展,带动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并增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也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国内产业“腾笼换鸟”式升级,推动优质要素资源向价值链高端聚集。 中国和东盟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但双方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尚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面临被持续“低端锁定”的风险,共建区域价值链成为中国与东盟提升价值链地位的务实选择。当前,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内择优布局生产链、供应链,双边贸易增加值来自区域内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与东盟在稳定供应链、产业链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价值链,构建区域内多梯度、强互补的产业网络,实现产业链与全球生产体系对接融合,缓解了双方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在推动中国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同时,也带动了东盟各国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以技术作为驱动力建立分工关系,拓展了产业链供应链未来合作的潜力。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重点,中国与东盟国家各自优势的互补性有利于双方投资合作。当前,全球价值链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必须把握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数字价值链与绿色价值链两个重点。中国已明确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业转型路径,在区域价值链塑造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大力推进数字科技创新、区域内研发与技术整合,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双方合作的重点。同时,在全球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也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增长点,利用中国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5G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双方在低碳领域加强产业合作,积极参与引领低碳技术、清洁能源、绿色投资、绿色金融等国际合作,推动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打造区域产业链合作平台,构建能够满足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有望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亮点。据统计,2023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5个国家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为53.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0%。东盟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2024年数字经济商品交易总额预计为2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与东盟拥有超过20亿人口、15亿互联网用户的巨大市场。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也要看到,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需直面规则碎片化、技术鸿沟等挑战。例如,东盟成员国在数据监管方面政策不一,印尼《个人数据保护法》要求电商、金融数据境内存储,越南规定云服务商需将用户数据副本留存本地,新加坡则率先加入《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允许数据跨境传输。监管规则差异化致使中国企业需在东盟多国重复建设数据中心,投资成本增加30%至50%。又如,越南70%的中小企业仍依赖纸质单据,无法对接中国供应链平台数字化接口,这意味着中国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需额外增加15%的投入开发适配系统,以满足越南中小企业需求。 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定签署并落地实施为契机,双方需把共建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摆在突出位置,在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推进数字领域规则对接。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互认,率先在RCEP框架内试点设立“低敏感领域白名单”制度,对跨境电商、物流数据等低敏感领域数据,允许试点企业进行跨境传输,以促进数据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对跨境流动数据实行分类管理,将跨境数据分为自由流动、有条件流动、禁止流动三大类,联合东盟国家制定数据分类标准,依据不同类别数据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监管。推动区域性数字标准互认,积极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数字身份互认体系”,进一步扩展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跨境数字身份认证”项目,争取尽快覆盖东盟各国,通过实现数字身份互认,简化跨境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重点数字领域的深度协同。共建数字基础设施,以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为纽带,配套建设数字经济走廊,建立中国—东盟智慧物流网络,提升跨境物流时效。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计划,开发适配东盟语言的“数字工具箱”,集成中国企业的跨境支付、算力模块等功能,使东盟各国中小企业通过手机即可接入全球供应链。支持区域内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推动数字贸易进程,联合开展贸易场景数字化试点项目,探索数字贸易发展新模式,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争取到2030年,中国与东盟数字贸易规模超5000亿美元。 建立健全数据风险共担机制。建立跨境数据沙盒,率先在新加坡、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地设立联合监管沙盒,优先开放金融、医疗等领域,允许企业在隔离环境中测试数据流动方案,通过实践探索数据安全与数据利用的平衡点。实现数字产品安全认证互信,推动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与东盟CERT(计算机应急响应组)标准互认,加快实现数字产品“一次认证,全域通行”,减少数字产品在跨境流通中的认证障碍,提高数字产品的市场准入效率。加强芯片联合研发,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体,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通过整合科研、人力和产业资源,加强技术研发合作,逐步提升区域芯片研发能力。 建立数字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职业教育网络,在东盟国家设立数字工匠学院,根据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定制培养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审计员等新兴职业人才。建立高端人才共享机制,成立“中国—东盟数字专家库”,允许中国5G工程师、AI研究员以“技术签证”在区域内自由流动,通过人才共享机制,促进高端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域数字技术水平。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Roblox is the latest company to consider leaving Delaware, according to a note to its shareholders. Shareholders will vote on the proposal in May.
In 2022 I moved in with my parents thinking it'd be temporary. I still live there, but it's just my granddad and me. I've learned to slow down.
After moving from an apartment in NYC to a house in LA, I finally got a Costco membership. I love stocking up on gas, meat, baking supplies, and more.
Trump slapped dozens of countries with broad tariffs. They'll impact goods the US imports from major trading partners like China and the EU.
Vice President JD Vance said Musk will remain a "friend and an adviser" on Fox News.
Rolex prices could increase for the second time in 2025 as Donald Trump's tariffs on Switzerland affect luxury watch brands.
Temu always lures me with its cheap junk. I love it. (Seriously.) Will tariffs make this my last dance with the sweet, sweet bargain-basement prices?
TikTok could be banned in the US in the next few days. Or it could stay. Perhaps it will have new owners. Maybe not. Here's how to untangle it all.
Car companies like Ford and Dodge-owner Stellantis are responding to Trump's auto tariffs with discounts, fees, and production stoppages.
The best flea and tick protection for puppies includes topicals, pills, shampoo, and collars. Our picks are available with and without a prescription.
President Trump on Wednesday announced a swathe of tariffs on other countries. Markets were gloomy, but the memes were at least solid.
The Brooklyn Bedding Titan Plus Luxe Hybrid is a medium-firm mattress tailored to side sleepers over 250 pounds seeking a plush and cooling bed.
Is the trade war Trump's strategy to bring down interest rates?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announced public hearings to discuss streamlining Public Service Loan Forgiveness and income-driven repayment.
Stocks plummeted on Thursday in reaction to a widening global trade war. With few parallels in history, markets are wondering where things go from here.
Despite their concerns, GOP senators largely demurred on whether they'd support a new bill to reign in Trump's tariff powers.
Amazon's AI shopping assistant Rufus is projected to indirectly boost operating profits by $700 million this year, with plans for further expansion.
As president Trump's latest tariffs weigh on growth outlooks, OPEC+ members unveiled plans for an output boost that outpaced expectations.
The Nintendo Switch 2 is a blast to play. However, you may want to wait until more exclusive games are available.
The best flea shampoos for dogs kill and prevent these parasites. Our top picks also soothe itchy skin, and some target ticks, lice, and mosquitoes.
Wall Street was betting on a Trump Bump, but sweeping tariffs are threatening an economic slowdown.
I've been returning almost everything I buy from Target. I thought I was just ridding my house of clutter and preventing overspending. I was wrong.
Traders took to the internet to lament their losses and speculated that investors were heading into a bear market.
Microsoft CTO Kevin Scott expects the next half-decade to see 95 percent of code written by AI, but he believes human coders aren't going away.
The formula used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calculate 'Liberation Day' reciprocal tariffs is based on trade deficits.
75-year-old Walmart heiress Alice Walton, the world's richest woman, spends her $101 billion fortune amassing an art collection and breeding horses.
Over a third of Americans, or about 91 million people, can't afford quality medical care, per a new survey.